燕京的事情處理完了,夏先衍召集起來眾人,準備啟程。上次匆匆在觀星台被調回,這次第一站還是觀星台,之後的行程就選在了洛京。


    夏先衍重返觀星台靈源基地,馮鵬先已經從這裏離開了,畢竟作為一個中州軍區的司令他需要統籌全局。


    再一次來到這裏,發現核心之地的雲雷紋並沒有擴散,穩定在了這片區域,隻是變得更加逼真了,仿佛在地麵活過來一樣。


    幾座重要的曆史遺留下來的建築物,已經被靈源修複完成,尤其是觀星台,既保留了曆史的滄桑感,又得到“翻新”修複,完全不見之前的破敗的模樣。


    因為是白天,夏先衍隻是在觀星台下看看了,並沒有登上去,這是最開始悟到修行功法的地方。


    時間仿佛就發生在昨天,隻是少了那個憑自己能力頓悟覺醒靈覺,抓住機會的王富力,也不知道他修行的怎麽樣了,看他的報告感覺這家夥挺悠閑的,看出來他很喜歡這個工作。


    夏先衍想了想自己整天忙的腳不沾地,突然有種想給他加加擔子的惡趣味。


    在這個基地轉了一圈,發現除了靈源將景區覆蓋,其他的變化並不大。挨著鎮子的一側有一片區域已經對外開放,或許是白天,來的人並不多。


    沒有新的發現,夏先衍也說不上來遺憾什麽,沒有了當初的那種驚喜的感覺了。或許看著靈源的不斷出現,新鮮感已經過去了。


    離開觀星台靈源基地,一行人趕往了洛京。


    洛京是一座曆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的千年古都。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洛陽居天下之中、處九州腹地,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先後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是華夏建都最早、曆時最長、朝代最多的都城。


    夏都二裏頭、偃師商城、東周王城、漢魏故城、隋唐洛陽城五大都城遺址沿洛河一字排開,“五都薈洛”、世所罕見。現有龍門石窟、大運河、絲綢之路等3項6處世界文化遺產,全國文物保護單位51處(54項),中州省文物保護單位146處,一般不可移動文物9000餘處,各類特色博物館、紀念館102家,館藏文物60多萬件(套)。


    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都誕生於此,世界上第一台地震測量儀器——地動儀發明於此。


    華夏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第一部斷代史《漢書》、第一部農業科技專著《齊民要術》、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等均著作於此。


    洛京是儒學的奠基地、道學的產生地、佛學的首傳地、玄學的形成地、理學的淵源地,各類文化思想在此相融共生。洛陽是河洛之源、客家祖地,以“河圖洛書”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海內外炎黃子孫的祖根文源。


    也正是因為洛京的文化底蘊如此深厚,因此這裏靈源誕生的比較多。代表東周王城曆史遺跡的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龍門石窟、偃師二裏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漢魏洛陽故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以及邙山翠雲峰。


    夏先衍一行人到達洛京後先去了邙山翠雲峰,至於為何先去這裏,是因為昨天跟曾老此行的時候,有人托曾老跟他聯係,到翠雲峰的道觀裏見一位道士。


    當初邙山翠雲峰有上清宮、下清宮、玉清宮、呂祖廟(俗稱呂祖庵)等諸多宮觀,建築群規模宏大,上了邙山就能看見。這些道觀僅下清保存完好,上清已破敗些許,玉清已經被毀。


    上清宮,位於中州洛京洛京老城區g310(邙嶺大道)邙山翠雲峰森林公園,是中國第一座以“宮”命名的道觀。 因道家鼻祖老子與道教創始人張陵在此修道而被尊為“道源”、“祖庭”。


    上清宮原為隋煬帝時期所建的老子祠,唐高宗龍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建為上清宮,是當時的國家級建築,為華夏曆史上第一個以“上清宮”名字出現的道教名觀。


    後相繼改名為太微宮、玄元皇帝廟、太上玄元皇帝宮。宋朝時期,宋太宗仿建洛京上清宮於汴梁城,繼而普及全國。 金元時期荒廢,後多次重修,民國時亦曾整修。抗日戰爭期間慘遭日軍炸彈破壞,僅翠雲洞和洞上平台、三間五脊歇山頂老君殿幸存。


    下清宮位於洛京市老城區狀元紅路邙山翠雲峰森林公園,原名青牛觀,是老子煉丹拴牛的地方,老子在此拴了青牛後,步行上山到位於翠雲峰上清宮處煉丹,青牛就在此等候老子。後人為紀念青牛,在此建觀,所以下清宮又名青牛觀。


    夏先衍來到翠雲峰後,並沒有直接去找那位道士,而是先在這裏調查靈源誕生後造成的變化。


    他們先去了山腳下的下清宮,道觀依山而建,氣勢恢宏而不失雅致,紅牆灰瓦顯得格外醒目。道觀大門兩旁的青牛,守護著這片神聖之地。


    走入山門,下清宮的全景映入眼簾。迎麵而來的是一股淡淡的香火味與鬆木清香交織的氣息,讓人心神寧靜,雜念頓消。


    此時此刻,道觀中正傳來陣陣誦經之聲,唱誦玄門早課經。


    進門口處左右兩側分布著鼓樓和鍾樓、還有側殿和孔子問禮台,前方是混元洞,洞內香火鼎盛,供奉著道家至高無上的神隻——太上老君,即華夏所熟知的老子。


    沿著混元洞前的台階緩緩而上,一座雄偉的大殿映入眼簾——這便是下清宮最高端的三清殿。殿內供奉著道教中的三位最高神隻——上清元始天尊、玉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他們的神像莊嚴神聖,是道家信仰的至高象征。


    三清殿前香煙繚繞,殿內三清尊神端坐於蓮花寶座之上,麵容慈祥,寶相莊嚴,金光閃閃的神像與周圍古樸的裝飾相得益彰。


    翠雲峰所誕生的一處靈源就在這座道觀之下,夏先衍運用神識探查發現,這裏的靈源與之前的有所不同,它是由道教文化所誕生的。


    進入這座道觀後,夏先衍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異樣感覺,仿佛冥冥中有一雙無形的眼睛正在默默關注著此地。


    然而,他環顧四周卻並未察覺到任何異常之處。於是,他向身旁的人詢問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結果得到的答案皆是肯定。眾人皆覺得寧靜祥和的下清宮似乎受到了某種未知力量的庇佑和守護。


    夏先衍定了定神,嚐試去感應自己識海中的華夏守護之靈,但並未感受到任何異動。至此,他才稍稍放下心來。或許真如自己所想那般,這裏確實存在著一種類似於華夏守護之靈的神秘存在,隻不過由於其力量相對微弱,所以暫時還無法顯現身形罷了。夏先衍對這一處奇妙的靈源生出了一種莫名的期待。


    想到此處,他覺得應該懷著敬畏之心參拜主殿的三清尊神。待進入殿內,他方才驚覺供奉於此處的三清尊神神像之上竟泛起絲絲縷縷若隱若現的靈光。


    他趕忙輕聲道了句“失禮”,隨即便將自己的神識悄然投注於神像之上。刹那間,一股強烈的震撼湧上心頭——原來,這三清神像竟然與靈源之間憑借著濃鬱的靈氣構築起一條神秘莫測的通道!更為驚人的是,源源不斷的靈力正透過這條通道源源不斷地滋養著神像。


    他瞪大眼睛,聚精會神地端詳起這座神像來。漸漸地,他察覺到神像似乎發生了某種微妙的改變。夏先衍心念電轉,迅速掏出手機,在搜索引擎裏輸入“下清宮”三個字,很快便找到一段關於此宮的視頻,並從中截取到當初所拍攝的三清尊神神像畫麵。


    經過一番細致比對,他驚愕地發現眼前所見之神像的容貌已然和視頻中的大相徑庭。此時此刻,一種難以言喻的異樣感受在心底油然而生:或許,唯有此刻呈現在眼前的,方才算得上是貨真價實的三清尊神法像吧!


    弄明白了緣由他領著眾人拜了拜,之後又重新看了其他神像,果不其然,這些神像或多或少也都產生了一些變化。


    滿心疑惑的他隨即向此間的工作人員探詢此事,但得到的答複卻令人頗感意外——那些人對此渾然不覺,仿佛根本未曾留意到任何異常之處。


    李風禾捋了捋額頭的碎發,若有所思地開口說道:“會不會是因為他們每日都與那神像接觸,不知不覺間便受到了影響,潛移默化接受了新的神像形象?”


    夏先衍聽完後微微頷首,表示讚同道:“嗯,或許正是如此。那些時常前來參拜祈福之人,同樣也在潛移默化之中接納了這變化後的神像形象。正因如此,眾人並未察覺到其中有任何異樣之處。”


    隨後,一行人走出了下清宮,踏入了翠雲峰。沿著公園裏主路前行,眼前的景象令人心曠神怡。隻見山中的樹木鬱鬱蔥蔥、枝繁葉茂,宛如一片茂密的綠色海洋,將整座山峰緊緊包裹其中。這片生機勃勃的森林仿佛充滿了無盡的生命力,給人一種寧靜祥和之感。


    此處的植被呈現出一種反常的生長態勢,不受季節更替的束縛。似乎每一處靈源之所,冬季來得格外遲緩,而春天卻早早降臨。若非還有些落葉喬木點綴其間,恐怕這裏將會四季常綠,始終保持著青翠欲滴的姿態。


    翠雲峰上有一座標誌性的建築翠雲閣,站在翠雲閣上,可以俯瞰洛陽城區,是\"邙山晚眺\"最佳的觀賞地點。


    翠雲峰上修建的翠雲閣與定鼎門、應天門、明堂、天堂的風格保持一致,互為呼應,是隋唐洛陽城中軸線最北端的一座標誌性建築。整體設計采用唐代建築風格,一共9層,高59.9米, 建築麵積1萬餘平方米。


    這座翠雲閣乃是十餘年前方才新建而成,故而尚未有靈源在此誕生。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南北兩端的靈源不斷蔓延擴展,並最終相互交融匯聚。假以時日,此處極有可能會發展成為靈源的中心位置所在之處。


    過了翠雲閣繼續前進,山裏麵倒是沒有新的發現。隨後夏先衍聯係了那位道士,他此時正在上清宮等待眾人的到來。


    上清宮坐落在邙山翠雲峰的北端,占據著洛京北郊的製高地,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於邙山翠雲峰邊緣。


    資料上對這裏的描述簡直就是輕描淡寫!這哪裏是什麽破敗呀,簡直就是一片荒蕪!遠遠望去,那曾經輝煌無比的老君殿如今隻剩下孤零零的一座小殿,仿佛是被時間遺忘的棄兒。而原本應該宏偉壯觀的上清宮,此刻也萎縮成了微不足道的一小片建築,甚至比起下清宮來都要遜色許多。


    就在夏先衍一行人愣神的功夫,一個身著道袍的身影出現在前方。他步履輕盈地朝他們走來,很快便到了跟前。這位年輕的道士先拱手施禮,禮貌地開口詢問:“敢問各位可是夏部長及其隨行人員?”


    眾人定睛一看,不禁暗自讚歎。眼前的這位年輕道士身形高挑,筆直如鬆,恰似屹立於山巔之上的青鬆一般傲然挺立。他麵龐清秀,五官精致,麵部線條柔美卻不失剛毅,輪廓勻稱協調,給人一種恰到好處的美感。那雙眼睛猶如深邃的夜空之中最為璀璨耀眼的星星,熠熠生輝;高挺的鼻梁則為整個麵容勾勒出一道優美的弧線,為整張臉龐增添了幾分俊朗之氣;薄唇微抿,掛著一抹淡然的微笑。


    身著一襲素色道袍,衣袂飄飄,隨風而動,透出一股不染塵埃的仙逸之氣。往這一站年輕的道士有著一股不屬於這個年齡段超凡脫俗的氣質。


    夏先衍點了點頭,“我就是夏先衍,你是那道長的徒弟吧,可真是玉樹臨風的美少年!”


    這位年輕的道士聞言,臉色瞬間泛起一抹紅暈,略帶尷尬地解釋道:“夏部長,你有所誤解,其實……我便是那位道長本人。”


    夏先衍不禁一愣,隨即臉上浮現出一絲歉意的笑容,輕咳兩聲說道:“哎呀,真是不好意思啊,道長莫怪。曾老先生未曾提及您的年紀,隻是簡略地描述了一下您頗具特色,說是一見便能認出。如今看來,的確如此呢。”說著,他又仔細端詳了一番眼前的道士,由衷讚歎道:“嗯,確實很好辨認。”


    年輕道士無奈地歎了口氣,苦笑道:“唉,曾老還是那般喜愛戲弄他人啊。都怪我的容貌過於稚嫩,實在難以讓人不產生誤會呀。”言語之間,流露出幾分自嘲之意。


    “道長的長相太顯年輕了,很難不讓人誤會。“


    “哎,沒辦法啊,時間長了都習慣啦!,走,咱們還是先去弄清楚上清宮靈源到底是什麽狀況吧!”


    說話間,兩人便已邁步前行,夏先衍在前,道士稍微落後半身距離,繞過老君殿徑直朝著上清宮走去。而王言、孫嘉以及趙紹銘三人,則稍微放慢腳步,不緊不慢地跟隨著前方二人。落在最後的,則是李風禾、曆忱雨和石韞玉他們三個。


    這時候石韞玉拉近兩人,悄悄的說道:“哎,這道長是不是一位駐顏有術的老人家,就是那種通過修行,將容顏一直保持著十八歲的模樣。”


    正在前方帶路的那位道長,將石韞玉的這番竊竊私語聽得一清二楚。隻聽他的聲音悠悠傳來:“小姑娘啊,貧僧今年恰好正值而立之年,可沒有你想象中的那般年老哦。”


    聽聞此言,石韞玉驚呼道:“啊,道長可以聽到我說悄悄話啊!”


    那位道長微微一笑,回應道:“嗬嗬,姑娘啊,我不聾,哪有你這樣大聲說悄悄話的即便是再遠點我也能聽到。”


    “嘻嘻,道長你一直的容貌一直沒有變化嗎?”石韞玉嬌笑著問道,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好奇。


    “沒有,我少年的時候還是很正常的!”


    “也是現在這樣?”


    “對啊,很正常吧!”


    “呃,是挺正常的,風度翩翩少年郎。”


    “謝謝誇獎!”


    這位容貌年輕的道士,其俗世之名喚作李鍾山,道號青山,金陵玄武區人, 乃是一名曆經拜師傳度之禮的正統道教正一派道士。


    平日裏,李鍾山與人交往時更傾向於讓他人以本名相稱。此次雲遊至此,行至邙翠雲峰之際,竟意外覺醒了靈覺。


    正好跟夏先衍他們差不多的年齡,加上可以聊靈源與靈氣修行的話題,李鍾山像是憋了好久沒說話似的,繞過上清宮宮門,找了一處僻靜的地方,跟夏先衍一行人聊了起來。


    夏先衍他們難得遇到可以自悟的天才,雖然沒有功法可以修行,但是李鍾山憑借自我頓悟,修為超過了曆忱雨等人。


    啟靈境這一境界比較特殊,不用修行功法一樣可以吸收靈氣修行。所以可以通過紫府之內修煉靈氣的多寡來衡量修為。


    在閑談之際,李鍾山亦將其中原委一一道出。自從他覺醒靈覺以來,便誤以為自身天賦異稟、聰慧過人,以至於突然間開竅、大徹大悟。他跟師父說的時候興奮過頭了,有些得意忘形,於是就被師父敲打了一番,然後告知他這是覺醒靈覺。


    李鍾山的師父是燕京東嶽廟,在燕京靈源開始大範圍有誕生跡象的時候,禦靈部與幾處有靈源誕生端倪的道觀道長打好了招呼,所以這些道長也了解了靈源與修行的基本情況。


    李鍾山剛告訴他師父後,東嶽廟的道長就急忙聯係了禦靈部,正好東嶽廟的道長與曾慶真是好友,正因如此,才促成了後來夏先衍返回洛京後首站選擇前往邙山翠雲峰。


    燕京東嶽廟位於燕京市朝陽區朝外大街141號,整體院落坐北朝南,由正院、東院和西院三部分組成,主祀東嶽大帝。燕京東嶽廟是道教正一派在華北地區最大的宮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玄教大宗師張留孫與弟子吳全節自元延佑六年(1319) 募資始建,至治三年(1323)竣工,初賜名東嶽仁聖宮。


    聊到盡興處李鍾山忽地猛拍一下自己的腦門兒,想起了夏先衍來這裏的目的,這才回到了上清宮。


    東周時期,老子李耳在洛京北邙翠雲峰上清宮之地煉丹養生,創立了道家思想,被認為是道教的始祖,上清宮因而成為道教的發祥地。


    張陵修道:繼老子之後,中國道教的開山祖師張陵也來到上清宮之地修煉。張陵生於漢光武帝建武十年(公元34年),辭官後北上洛陽,在翠雲峰住了下來,一心修煉。漢順帝漢安元年(公元142年),張道陵在鶴鳴山創立“正一道”,成為道祖。


    進入上清宮後,這裏雖然小,但是已經沒有了視頻上那種破敗之象,在靈源的滋養下,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裏的神像也擁有了些許靈光,與下清宮若有若無的有著某種聯係。


    出了上清宮,夏先衍轉頭對身旁的李鍾山言道:“走吧,再陪我們於這邙山翠雲峰周遭轉轉,順道我也好將功法傳授予你。”


    聞聽此言,李鍾山趕忙抱拳施禮,口中連聲道謝:“多謝了。”


    夏先衍見狀,不禁微微一笑,擺了擺手說道:“怎麽又客套起來了!”


    李鍾山卻是一臉鄭重其事地回應道:“雖說咱倆可謂一見如故,但於禮數之上,該道謝時還是理應道謝的。否則,平白無故得了這等珍貴的修行功法,我著實學得心中難安啊!”


    說完他回頭看了一眼上清宮繼續說道:“其實最主要的是,不知為何,我總有種錯覺,仿佛自家祖師爺已然顯靈,正默默注視著我呢。”


    夏先衍隻是會心一笑,並未向其透露真相,李鍾山這跳脫的性格,得知真相後,真的敢去叨擾他家祖師爺的尊神法象。


    李鍾山是一位率性而為的性情中人,或許正是這種率真的天性讓他可以得到此地守護靈的認可。


    李鍾山選擇了功法《鬥極心經》,誰也沒有料到,自此而始,華夏文明開辟了第三條修行之路,這一條新的修行之路與道教息息相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掌洞天福地,建人間仙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闌風伏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闌風伏雨並收藏掌洞天福地,建人間仙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