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曾說過:“生命是一襲華美的長袍,裏麵爬滿了虱子。”
放眼看去,誰的人生不是如此呢?李德善活了大半輩子,這兩年越來越通透了。沒事的時候,他喜歡自己看易經,看中華傳統文化的一些典籍,一點一點地看,看不懂,拿手機在網上查,慢慢的,看得越來越快了,閱讀上的障礙也少多了。
閱讀給人的感覺是無形中讓你越來越清醒和通透,說話也比之前有底氣了不少,行事反而更含蓄更柔軟細膩。李德善在晚年和年輕時自己的不羈靈魂達成了某種程度上的和解,他不再患得患失,也不再暴跳如雷,對外人的謙恭有禮,對家人的嗬護備至,讓老伴兒和兒女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是怎麽了,轉性了嗎?受了什麽刺激了,諸如此類的問話這一階段在這個家裏反複被強調和探究。
李德善對那些問題都默不作聲,不置可否,當沒有聽見。他更多地外出,隻是為了多走走,行走在這人世間,靜候著老年後某個可怕時刻的降臨,僅此而已,外出行走本身並沒有什麽終極目的。
老伴兒有時候會說你年輕時如果這樣就好了,那咱這三個孩子不會跟你這麽生分。
正在努力幹飯的李德善大部分時間不說話,內心深處的遺憾也是這個,中國的男性,在這麽漫長的封建社會演變進程裏,被賦予了太多社會角色的意義,人設上,大男子主義在北方的被認可很能說明問題。
年輕的時候,李德善幾乎沒有跟老婆好好說過話,都是嗬斥和質疑的語氣,老婆剛嫁過來的時候也是小鳥依人的形象,李德善像個炮筒子一樣,動不動就炸雷,稍不順心就暴跳如雷,一天炸三回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回過頭去看自己的這段人生之路,李德善不想給自己找借口來美化,他就是被生活搓磨得心裏燒燥得難受,不發作出來沒法辦。也隻能讓老婆孩子忍受那些莫名而來的脾氣,越是安全的人麵前,好似越能容忍他的壞脾氣。所以人家不是說了嗎?窮時看妻子,富時看丈夫。
妻子能忍受丈夫的作,能理解丈夫的難處,那這個家就能維持下去,否則一個家庭解體是分分鍾可能發生的悲劇。還好,老伴兒是那種最傳統的女性,有了三個小孩子之後,一輩子都在為他潤滑著和子女之間的關係,兩夫妻間達成的默契根本無須刻意解釋和說明,互相之間守著自己在這個家庭裏的位置。
李德善此刻對於大兒子李泉的不滿,更多地體現在擔心李泉沒有足夠的智慧來運營他想要和穀雪這母子倆組成的家庭。
“走吧?去看一眼。看看他到底準備怎麽辦。咱倆同意不同意也得讓他給我們表達意見的機會吧。”李德善跟老伴兒說。
“那你不能發脾氣,不然他以後不會聽你的。咱倆也替不了他,他也不是那種不靠譜的人呢,弄不好你覺得他受了委屈,他覺得上天眷顧又給了他機會呢?”老伴說出的話,帶著煙火氣,也帶著囑托和擔心。
你說了算啦,李德善不是敷衍,兒大不由爺,爺娘的意思,他們不明著跟你對著幹就算是好孩子了。兩人提著飯盒出門,飯盒裏是老兩口為兒子做好的幾個肉菜,去了往冰箱裏一放,等要吃了解凍蒸透就可以入口了。
這就是父母和子女的關係吧。成全著兒女長大後的退出和逐漸離去,為子女守著那個原生家庭的老根據地,讓他們在和父母所在的原生家庭逐漸剝離的過程中有可以隨時休憩和再出發的底氣。
放眼看去,誰的人生不是如此呢?李德善活了大半輩子,這兩年越來越通透了。沒事的時候,他喜歡自己看易經,看中華傳統文化的一些典籍,一點一點地看,看不懂,拿手機在網上查,慢慢的,看得越來越快了,閱讀上的障礙也少多了。
閱讀給人的感覺是無形中讓你越來越清醒和通透,說話也比之前有底氣了不少,行事反而更含蓄更柔軟細膩。李德善在晚年和年輕時自己的不羈靈魂達成了某種程度上的和解,他不再患得患失,也不再暴跳如雷,對外人的謙恭有禮,對家人的嗬護備至,讓老伴兒和兒女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是怎麽了,轉性了嗎?受了什麽刺激了,諸如此類的問話這一階段在這個家裏反複被強調和探究。
李德善對那些問題都默不作聲,不置可否,當沒有聽見。他更多地外出,隻是為了多走走,行走在這人世間,靜候著老年後某個可怕時刻的降臨,僅此而已,外出行走本身並沒有什麽終極目的。
老伴兒有時候會說你年輕時如果這樣就好了,那咱這三個孩子不會跟你這麽生分。
正在努力幹飯的李德善大部分時間不說話,內心深處的遺憾也是這個,中國的男性,在這麽漫長的封建社會演變進程裏,被賦予了太多社會角色的意義,人設上,大男子主義在北方的被認可很能說明問題。
年輕的時候,李德善幾乎沒有跟老婆好好說過話,都是嗬斥和質疑的語氣,老婆剛嫁過來的時候也是小鳥依人的形象,李德善像個炮筒子一樣,動不動就炸雷,稍不順心就暴跳如雷,一天炸三回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回過頭去看自己的這段人生之路,李德善不想給自己找借口來美化,他就是被生活搓磨得心裏燒燥得難受,不發作出來沒法辦。也隻能讓老婆孩子忍受那些莫名而來的脾氣,越是安全的人麵前,好似越能容忍他的壞脾氣。所以人家不是說了嗎?窮時看妻子,富時看丈夫。
妻子能忍受丈夫的作,能理解丈夫的難處,那這個家就能維持下去,否則一個家庭解體是分分鍾可能發生的悲劇。還好,老伴兒是那種最傳統的女性,有了三個小孩子之後,一輩子都在為他潤滑著和子女之間的關係,兩夫妻間達成的默契根本無須刻意解釋和說明,互相之間守著自己在這個家庭裏的位置。
李德善此刻對於大兒子李泉的不滿,更多地體現在擔心李泉沒有足夠的智慧來運營他想要和穀雪這母子倆組成的家庭。
“走吧?去看一眼。看看他到底準備怎麽辦。咱倆同意不同意也得讓他給我們表達意見的機會吧。”李德善跟老伴兒說。
“那你不能發脾氣,不然他以後不會聽你的。咱倆也替不了他,他也不是那種不靠譜的人呢,弄不好你覺得他受了委屈,他覺得上天眷顧又給了他機會呢?”老伴說出的話,帶著煙火氣,也帶著囑托和擔心。
你說了算啦,李德善不是敷衍,兒大不由爺,爺娘的意思,他們不明著跟你對著幹就算是好孩子了。兩人提著飯盒出門,飯盒裏是老兩口為兒子做好的幾個肉菜,去了往冰箱裏一放,等要吃了解凍蒸透就可以入口了。
這就是父母和子女的關係吧。成全著兒女長大後的退出和逐漸離去,為子女守著那個原生家庭的老根據地,讓他們在和父母所在的原生家庭逐漸剝離的過程中有可以隨時休憩和再出發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