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無垠的中華大地上,有一處名為五蓮縣街頭鎮閻馬莊村的地方,它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其中。這個看似平凡的小村莊,實則蘊含著深厚且豐富多彩的曆史與文化底蘊。


    據說,那是在遙遠的元末時期,社會動蕩不安,百姓們紛紛四處遷徙尋找安身立命之所。而閻姓一族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背井離鄉,長途跋涉,最終從山西省輾轉來到此地。他們在此落地生根,並憑借自己勤勞的雙手開墾荒地、建造房屋,逐漸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由於閻姓族人最先定居於此,便以其姓氏將村莊命名為“閻馬莊”。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閻馬莊村也在曆史的長河中不斷發展變化。此後,又有王姓和葛姓人家相繼遷入。這些新居民帶來了不同的風俗習慣和技藝,與原有的閻姓村民相互交流融合,共同推動著村莊的繁榮與進步。


    到了清順治年間,李姓、寇姓和房姓等家族也紛紛加入進來,進一步壯大了閻馬莊村的規模。盡管曆經多次人口變遷,但“閻馬莊”這一古老的村名卻一直被沿用下來,成為了這片土地獨特的標識,承載著曆代村民們的記憶與情感。如今的閻馬莊村,依然保留著許多傳統的建築和習俗,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那段悠久而動人的曆史故事。


    閻馬莊村在曆史的長河中,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重要的地理光輝。1938 年底,閻馬莊村在抗日戰爭的舞台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1939 年 1 月,進步青年房守凱(又名房振邦)猶如一顆閃耀的星辰,加入了組織,並在閻馬莊村發展了 30 多名成員,如同一顆顆星星匯聚在一起,成立了街頭一帶最早的村支部——中共閻馬莊黨支部。房守凱擔任支部書記,閻馬莊村成為了五蓮縣建立黨支部最早的村莊之一,宛如一座巍峨的燈塔,照亮了革命的道路。


    此外,閻馬莊村更是抗日武裝力量的堅固堡壘。1939 年夏天,中共街頭鄉支部成立後,以閻馬莊成員為中流砥柱,成立了 20 餘人的街頭鄉分隊,同時成立閻馬莊遊擊小組,房守凱兼任組長。遊擊小組在黨組織的引領下,猶如猛虎下山,利用村巷、山頭、溝壑,給予“掃蕩”搶糧的敵人以致命一擊,有效地抵禦了外來侵略。


    閻馬莊村,這座坐落在華夏大地之上的古老村落,承載著厚重的曆史記憶與璀璨的文化傳承。它宛如一顆隱匿於歲月長河之中的明珠,曆經風雨洗禮卻愈發熠熠生輝。


    在那烽火連天的抗日戰爭時期,閻馬莊村的兒女們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地投身到保家衛國的偉大征程中。他們以無畏的勇氣和頑強的鬥誌,與侵略者展開殊死搏鬥,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英雄讚歌。村莊裏的每一寸土地都見證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每一塊磚石都銘刻著英烈們的不朽功績。正因如此,閻馬莊村成為了抗日戰爭史上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


    然而,閻馬莊村所擁有的不僅僅是輝煌的抗戰曆史,更有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和傳統。其中,高蹺舞和杆花堪稱當地兩顆耀眼奪目的民間藝術瑰寶。


    每當重要節日來臨或是喜慶慶典之際,閻馬莊村就仿佛變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村裏的男女老少紛紛穿上色彩斑斕的盛裝,腳踩高高的蹺板,如同一隻隻輕盈的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他們的舞姿優美動人,時而矯健有力,時而婀娜多姿,將高蹺舞這一傳統藝術演繹得淋漓盡致。而那杆花表演,則更是令人歎為觀止。技藝精湛的民間藝人們巧妙地運用木杆,將一串串絢麗多彩的煙花高高架起。隨著一聲聲清脆的爆響,五彩斑斕的煙花如流星般劃過夜空,綻放出一朵朵美輪美奐的花朵。瞬間,整個村莊被裝點成一幅如夢似幻的畫卷,讓人陶醉其中,流連忘返。


    杆花作為一項獨具特色的民間煙火藝術,凝聚著曆代民間藝人的智慧與心血。從煙花的製作到燃放的技巧,無不蘊含著深厚的工藝精髓。每一次杆花的綻放都是一場視覺盛宴,也是閻馬莊村獨特文化魅力的生動展示。


    綜上所述,閻馬莊村就像一顆璀璨奪目的寶石,鑲嵌在大地之上,散發著耀眼而迷人的光芒。這個村莊毫無疑問地成為了一個將深厚曆史底蘊和豐富文化遺產完美融合的神奇之所。在這裏,悠久的曆史與動人的傳說相互交織、彼此交融,猶如一首優美動聽的交響樂,共同奏響了當地人民在抗日戰爭時期那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勇篇章,也訴說著他們對於傳統文化始終如一的執著堅守以及無比深沉的熱愛之情。


    時至今日,當人們悠然自得地漫步於閻馬莊村那一條條縱橫交錯的街頭巷尾時,仍然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份濃鬱得化不開的曆史氣息和獨特的文化韻味。它們如同一股無形的力量,輕輕地牽引著人們的思緒,仿佛帶領大家穿越了漫長的時光隧道,重新回到了那個充滿激情與熱血沸騰的崢嶸歲月之中。


    在廣袤富饒的山東省五蓮縣南部地區,有這樣一處宛如夜空中閃爍著明亮光輝的明珠一般的所在,它靜靜地坐落在街頭鎮的懷抱裏。此地距離五蓮縣人民政府的所在地大約有著 23 千米之遙。整個村落的布局別具一格,其聚落形態恰似一條蜿蜒曲折的長龍,沿著東西方向緩緩伸展,呈現出一種規整而又不失靈動的長方形格局。


    村子的東部緊緊相鄰著宅科村,西部則與西官莊直接相通,南邊依靠著東港區的上蔡莊村,北部則與大窪村緊密接壤。如此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閻馬莊村既享受到了周邊村莊帶來的便利交流與資源共享,同時又保持著自身獨有的寧靜祥和與淳樸民風。轄區麵積大約有 6.2267 平方千米。538 戶人家,1348 位居民,在此安居樂業。


    據說,在那風雲變幻的元末時期,閻姓族人背井離鄉,千裏迢迢地從山西省輾轉遷徙到此處。他們帶著對新生活的憧憬與希望,在此落地生根,辛勤勞作,逐漸建立起一個寧靜祥和的村莊。因著家族的姓氏,這個村莊被賦予了“閻馬莊”這樣一個飽含家族烙印和地域特色的名字。


    隨著歲月的悄然流逝,王姓和葛姓人家也接踵而至,紛紛融入這個日漸繁榮的村落之中。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時過境遷,鬥轉星移,閻姓、王姓以及葛姓這三大姓氏終究還是沒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漸漸消逝在了漫長的曆史長河裏,隻留下些許模糊的痕跡供後人追憶。


    直到清順治年間,李姓、寇姓和房姓三族又一次踏上這片土地,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盡管經曆了多次姓氏變遷,但村莊依然保留著最初那個充滿意義的名字——閻馬莊。


    如今,閻馬莊擁有著廣袤無垠的肥沃耕地,其麵積竟高達 2.2329 平方千米!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之上,勤勞智慧的村民們精耕細作,廣泛種植著地瓜、小麥、花生等各類農作物。每至豐收時節,田間地頭皆是一片金黃麥浪翻滾、翠綠地瓜蔓葉交織、褐黃花生果莢累累的喜人景象。


    不僅如此,在村莊的西側,還有一座宛如碧綠色寶石般鑲嵌於大地之上的閻馬莊小(1)型水庫。這座水庫猶如大自然恩賜給閻馬莊的珍貴禮物,波光粼粼的水麵倒映著藍天白雲,微風拂過,泛起層層漣漪,美不勝收。


    而最為值得一提的是,1939 年,如同夜空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星辰,中共閻馬莊支部在這裏應運而生。它的出現,猶如一道劃破黑暗的曙光,照亮了閻馬莊前進的道路。作為五蓮縣建立黨支部最早的村莊之一,閻馬莊從此掀開了嶄新的曆史篇章,開啟了一段波瀾壯闊的革命征程。


    然而,那窮凶極惡的敵人猶如餓狼撲食般貪婪無度,他們用極其蠻橫的態度逼迫著淳樸善良的村民繳納各種生活物資,其中包括肥壯的豬、溫順的羊、活潑的雞以及靈巧的鴨等等。不僅如此,這些喪心病狂的家夥還放出狠話來,聲稱如果到規定時間村民仍未按時送達所需物資,他們將會毫不猶豫地把整個閻馬莊村付之一炬,使其化為一片焦土和廢墟。


    可是,閻馬莊的村民並沒有被敵人囂張跋扈的氣焰所嚇倒。在黨組織堅如磐石般的堅強領導下,每一個村民都挺起胸膛,毫不畏懼敵人的威脅與恐嚇,毅然決然地拒絕向其繳納任何東西。村裏的民兵們更是表現得英勇無畏,他們仿佛化身為鋼鐵鑄就的戰士一般,日夜堅守崗位,時刻保持警惕,並且做好了最為充分的戰鬥準備,隻待偽軍膽敢前來報複,便給予他們迎頭痛擊。而那些平日裏作威作福的偽軍,麵對民兵們的英勇頑強,心中充滿了恐懼和忌憚,始終畏縮不前,不敢輕易輕舉妄動。


    在閻馬莊這種勇敢抵抗外敵的精神鼓舞和榜樣力量感召之下,周邊的宅科、大窪、西官莊等村莊也紛紛效仿,義憤填膺地站出來奮起反抗,同樣堅決果斷地拒絕向敵人繳納任何給養。這一係列的抗爭行動讓敵人惱羞成怒,暴跳如雷。於是,在 1944 年 2 月 2 日那個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夜晚,敵人出動了多達 100 餘名凶狠殘暴如豺狼虎豹般的偽軍,鬼鬼祟祟地潛入了宅科村。進行肆無忌憚地搶劫和喪心病狂地糟蹋。閻馬莊的民兵們正在村裏巡邏時,突然聽到遠處傳來宅科民兵抵抗的激烈槍聲,那聲音劃破長空,仿佛是戰鬥的號角。他們瞬間警覺起來,猶如離弦之箭一般,毫不猶豫地迅速行動起來。隻見這些英勇無畏的民兵們立刻分成兩路,一路沿著蜿蜒曲折的小道疾馳而去,另一路則穿過茂密的樹林奮勇向前。他們的腳步快如閃電,風馳電掣般地向著宅科飛奔而去。


    當他們快要接近宅科時,遠遠就看到偽軍正氣勢洶洶地圍攻著宅科村。而此時,閻馬莊民兵們發出的呐喊聲如同滾滾驚雷,響徹雲霄,震耳欲聾!這一聲聲怒吼,不僅讓偽軍心驚膽戰,更是給宅科的民兵們注入了無窮的力量和勇氣。


    閻馬莊民兵們以雷霆萬鈞之勢從兩麵夾擊偽軍。一時間,喊殺聲、槍炮聲響成一片,硝煙彌漫,戰火紛飛。偽軍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打得措手不及,驚慌失措,完全亂了陣腳。他們有的扔下手中搶來的財物,四散奔逃;有的嚇得癱倒在地,瑟瑟發抖;還有的妄圖負隅頑抗,但在民兵們猛烈的攻勢下,很快便敗下陣來。


    時間來到 1944 年的春天,大地逐漸複蘇,萬物煥發生機。閻馬莊的民兵們得知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八路軍老六團成功攻克了石溝崖據點,並將臭名昭著的偽軍頭子朱信齋生擒活捉!這個喜訊如同春風吹遍了整個村莊,大家無不歡欣鼓舞,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為了進一步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鼓舞民眾的抗日信心,四十多個閻馬莊民兵和十多個區中隊員自發組織起來,組成了一支強大的武裝宣傳隊。他們不辭辛勞,往返奔波數百裏,終於弄到了朱信齋那顆罪惡的頭顱。


    這支隊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每個人都精神抖擻,意氣風發。他們有的挑著朱信齋的頭顱,讓人們看清這個漢奸賣國賊的醜惡嘴臉;有的身背鋼槍,威風凜凜,展示著人民武裝的強大力量;還有的敲鑼打鼓,熱鬧非凡,吸引了眾多百姓前來圍觀。更有一些勇敢的隊員踩著高高的蹺子,在人群中穿梭表演,用生動形象的方式向廣大群眾宣傳抗戰必勝的信念。


    這支武裝宣傳隊所到之處,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熱烈歡迎和擁護。人們紛紛圍攏過來,聽著宣傳員講述八路軍的英勇事跡和抗日鬥爭的勝利成果,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和信心。在那硝煙彌漫的歲月裏,無論是處於敵占區內還是在邊沿地帶的村莊、集市上,都能聽到激昂慷慨的口號聲如雷貫耳般地回響著,還有歡快喜慶的鑼鼓聲響徹雲霄,二者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令人矚目的獨特風景線。“日偽軍必敗!”這堅定有力的呼喊在空中激蕩,仿佛要將敵人的防線徹底擊碎;“當漢奸,與人民為敵決沒有好下場!”這句警示之言更是深入人心,讓那些妄圖背叛祖國和人民的人不寒而栗。


    這場聲勢浩大的宣傳活動持續了整整 3 天,足跡遍布 20 多個村莊。其中甚至還包括距離堰東嶺(原名煙墩嶺,如今隸屬於日照市東港區)日偽軍據點僅僅隻有 1 裏多路之遙的水清坡村。如此近距離且毫不畏懼的宣傳行動,給敵人帶來了巨大的心理震懾。


    時間來到 1944 年 5 月 14 日,沈疃等據點的日偽軍猶如惡狼一般對閻馬一帶展開了大規模的瘋狂掃蕩。當時,有 100 多名氣勢洶洶的日偽軍正耀武揚威地搜山,他們自以為能夠輕鬆掌控局勢。然而,令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早已埋伏在山中的英勇民兵們如同神兵天降一般突然發動襲擊。刹那間,槍林彈雨,喊殺聲四起。這些平日裏作威作福的日偽軍瞬間被打得暈頭轉向,不知所措。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民兵們成功擊退了敵人,而日偽軍則隻能拖著同伴的屍體狼狽逃竄。


    革命烈士寇文齋於 1906 年呱呱墜地,降生於一個貧困的家庭。盡管家境貧寒,但家人深知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哪怕生活再艱難,也要勒緊褲腰帶供他上學讀書。寇文齋也十分爭氣,憑借著自身的勤奮與努力,成功考入了日照中學。


    在日照中學這座知識的殿堂裏,寇文齋如饑似渴地汲取著各種知識養分,他不僅學到了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在這裏他接觸到了許多新的思想和觀念,視野得到極大拓展,見識日益增長,眼界愈發開闊。


    中學畢業後,寇文齋選擇成為一名小學教師,並於 1935 年回到自己的村莊任教。時光荏苒,隨著年齡一天天增長,寇文齋目睹了社會底層人民所遭受的種種苦難和不公,內心深處漸漸萌生出對這世間不平等現象的深深憤慨。於是,他開始陷入沉思,苦苦思索造成這種不公平的根源究竟在哪裏?同時,他也在積極探尋一條能夠讓廣大民眾獲得解放、擺脫困境的光明大道。


    1938 年底,八路軍日照辦事處在閻馬莊重兵駐紮。而該辦事處的負責人範景蘧恰好是寇文齋的老同學。久別重逢,兩人相談甚歡。寇文齋從範景蘧那裏聽到了許多關於救國救民的深刻見解和先進理念,這些話語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也讓他心中那顆追求公平正義的種子開始生根發芽。


    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交流和觀察,範景蘧發現寇文齋不僅思想進步、立場堅定,而且愛憎分明,對於那些受苦受難的百姓充滿同情,對於欺壓百姓的惡勢力則深惡痛絕。更難能可貴的是,寇文齋有著強烈的意願投身於偉大的革命事業當中,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基於以上考量,範景蘧決定親自作為介紹人,推薦寇文齋加入黨組織。


    自從光榮地加入黨組織之後,寇文齋如同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標一般,全身心投入到革命工作之中。黨組織的教育培養使得他的思想覺悟不斷提升,對黨所發出的每一項號召都堅決響應並全力以赴去執行。無論是宣傳抗日主張、發動群眾參與鬥爭,還是秘密開展情報收集等危險任務,寇文齋總是毫不退縮,勇往直前。


    1939 年的秋天,樹葉開始泛黃,秋風帶來絲絲涼意。就在這個時候,鄉公所接到命令要給國民黨軍隊籌集糧款。閻馬莊的保長心裏打著小算盤,為了維護那些富戶們的利益,竟然提出按照每戶平均分攤這筆費用。


    然而,寇文齋聽到這個消息後,眉頭緊緊皺起,心中暗想:“這怎麽行得通?這樣不公平!”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覺得應該按照土地的畝數來均攤才更為合理。於是,寇文齋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想法向黨組織作了詳細匯報。


    在黨組織的英明領導下,寇文齋猶如得到了強大的支持和力量。他積極發動廣大群眾,團結一心與那偽保長展開激烈的鬥爭。大家紛紛站出來,大聲疾呼公平正義。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成功地讓糧款按照地畝均攤下去。這一舉措大大減輕了老百姓肩頭沉重的負擔,寇文齋也第一次品嚐到了勝利所帶來的甜蜜喜悅。


    時間匆匆來到了 1940 年春天,此時的鬥爭形勢愈發緊迫且複雜多變。為了更好地抗擊敵人、保衛家園,日照縣決定建立由黨組織直接領導的抗日民主政權。而寇文齋因其卓越的表現和堅定的信念,高票當選為街頭鄉的鄉長。


    新官上任三把火,寇文齋走馬上任後的頭等大事便是組建一支屬於鄉裏的中隊武裝力量。可是,一個現實問題擺在眼前——缺少槍支彈藥!這可怎麽辦呢?寇文齋並沒有被困難嚇倒,他絞盡腦汁想辦法解決難題。最後,他決定從動員富戶捐獻槍支入手。


    不過,這些富戶們把自家的槍支視為比生命還重要的寶貝疙瘩,哪能輕易割舍啊?麵對這種情況,寇文齋毫不氣餒,他首先派出得力人手前往南西峪村他的姑姑家裏,不厭其煩地給他們講解當前的局勢以及捐槍對於抗日事業的重大意義。通過一次次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他的姑姑終於被說服,帶頭獻出了寶貴的槍支。此舉帶動了全鄉的富戶,在短時間內籌集了20多枝槍,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裏,經過精心籌備和組織,二十餘個懷揣著滿腔熱血與進步思想的青年齊聚於宅科村那座曆史悠久的李家祠堂。他們神情莊重而堅定,在這裏正式宣告了鄉中隊的成立。


    自鄉中隊誕生以來,在寇文齋這位英勇無畏的領導者率領之下,隊員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巧妙地運用夜色的掩護,頻繁出沒在日本鬼子的碉堡周邊區域展開一係列行動。有時候,他們會出其不意地打上幾發冷槍,讓敵人陷入惶恐之中;有時候,則神不知鬼不覺地割斷敵人的電話線,使得碉堡內的日偽軍通訊受阻,無法正常聯絡指揮。這些舉動令碉堡裏的日偽軍整日提心吊膽、坐立難安。


    然而,不甘心被襲擾的日偽軍也曾多次對街頭鄉發動大規模的“掃蕩”行動,但每次都以失敗告終。因為機智勇敢的鄉中隊總是能夠提前洞察敵人的動向,並設下埋伏給予猛烈回擊。


    時間轉眼來到 1940 年夏天,局勢愈發嚴峻複雜。當時,日偽軍與反動的“萬仙會”沆瀣一氣,共同向路北根據地發起了凶猛的進攻,致使鬥爭形勢急劇惡化。麵對如此艱難險阻,根據上級的英明指示,寇文齋毅然決然地帶領鄉中隊迅速轉移至公路以南地區。到達新地點後,他肩負起沈疃區區長這一重任,繼續領導當地的武裝力量,毫不退縮地堅守在邊沿地帶,與敵人展開艱苦卓絕的鬥爭。


    1943年街頭解放後,寇文齋調任高澤區區長。期間,寇文齋帶領戰士外出散發傳單,破壞公路,截擊敵人的車輛等,工作搞得轟轟烈烈。為開辟新區的工作,寇文齋於1945年夏調任濰東縣方平區區長,期間,寇文齋根據以往在敵占區工作的經驗,積極發動群眾,開展敵後工作,敵人非常恐慌。一天,寇文齋正在開會,被敵人包圍,但因寡不敵眾,最後落入敵人魔掌。麵對敵人的屠刀,寇文齋堅貞不屈,大義凜然,慷慨就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鄉美01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東人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東人秦並收藏家鄉美01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