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夼水庫上遊五蓮縣境內街頭鎮的下官家溝村的曆史和傳說
《下官家溝村:五蓮縣街頭鎮的曆史印跡與民間傳奇》
位於山東半島腹地的五蓮縣街頭鎮,有一處被時光溫柔以待的地方——下官家溝村。這裏不僅山清水秀,曆史悠久,而且擁有諸多令人稱頌的傳說故事,構成了這片土地獨一無二的文化景觀。
曆史印記
下官家溝村的曆史可以追溯至元末明初,最初由官姓一族在此立基,因位處官道旁,後人稱之為“官家溝”。村中保存有不少明清時期的古民居,青石砌牆,灰瓦覆頂,古樸雅致,展現著中國北方村落特有的風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村中的老祠堂,作為家族宗親聚會及舉行祭祖儀式的場所,承載了厚重的曆史情感和社會功能。
民間傳說
關於下官家溝村,流傳著一個感人肺腑的傳說——“靈龜顯聖”。相傳,很久以前,村邊有一池塘,裏麵居住著一隻千年靈龜。一日,村莊遭受嚴重幹旱,農田幹涸,村民生活陷入困境。危難之際,靈龜現身,引領眾人找到水源,解救了全村於水火。此後,每年清明節,村民們都會來到池塘邊,舉行儀式,感謝靈龜的庇護,這一習俗延續至今,成為一種精神寄托。
自然風光
下官家溝村被群山環抱,村前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蜿蜒流過,滋養了豐饒的土地。春天,漫山遍野的花朵盛開,鳥語花香;夏天,綠樹成蔭,涼風習習,是避暑納涼的好地方;秋收季節,金黃色的稻田與遠處的青山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冬天,雪花覆蓋大地,寧靜而純潔。這樣的四季交替,展現了大自然的魅力無邊。
現代變遷
近年來,下官家溝村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利用自身優勢發展生態旅遊,保護與開發並舉。村中建設了一係列基礎設施,如觀光棧道、農家樂等,為遊客提供了便利。同時,注重挖掘和傳承本地文化,舉辦各類民俗活動,如插秧節、剪紙藝術展示等,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前來參觀學習,感受傳統的韻味與魅力。
結語
《下官家溝村:五蓮縣街頭鎮的曆史印跡與民間傳奇》,不僅僅是一串文字,它是對一個地方的記憶,是對一段曆史的回望,是對一片熱土的情感寄托。在這裏,每一磚一瓦,每一草一木,都講述著過去的故事,承載著未來希望。下官家溝村,期待每一個熱愛曆史、渴望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旅者蒞臨,共同書寫新的篇章。
【紅色教育】革命烈士盛懷森
【地名誌】下官家溝村(xià guān jiā gou cun)
位於山東省五蓮縣南部,屬街頭鎮。距五蓮縣人民政府駐地20千米處。東臨雙廟山,村居溝下遊,沿東崖坡分布,東臨挑溝,西南與竹園村接壤,北接上官家溝。麵積1.74平方千米。人口808人。明嘉靖年間,信、孟兩姓遷此立村,來地無考。時沿溝建兩村,該村居下遊,以村北溝中生長竹子,取名下竹家溝。後信、孟兩姓衰亡。至清乾隆年間,李、盛兩姓為官府移民自日照縣遷入,後更名為下官家溝。耕地0.72平方千米,種植苗圃、花生、小麥等。
下官家溝村位於街頭鎮駐地東北2公裏處,東鄰雙廟山,村居溝下遊,沿東崖坡分布。東臨挑溝,西、南與竹園接壤,北接上官家溝。明嘉靖年間,信、孟兩姓遷此立村。時沿溝建兩村,該村居下遊,以村北溝中生長竹子,取名下竹家溝。至清乾隆年間,李、盛兩姓為自日照縣遷入,後更名為下官家溝。
下官家溝村是五蓮山區最早建立黨支部的村莊之一,曾擔任黨支部書記盛懷森在高密光榮犧牲;喬義三係地下交通員,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
革命烈士盛懷森
盛懷森,男,曾在本縣紅泥崖村教學,1938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八路軍街頭交通站站長,1943年英勇就義。
1938年冬,日照縣委派出申求典、耿誠為正副團長的工作團,以抗日宣傳隊的名義到街頭一帶開辟工作,先後在街頭、閻馬、焦家莊子、下官家溝、挑溝等村發展了一批共產黨員。經王嘉禮介紹,盛懷森加入中國共產黨,認識了當時黨在街頭八路軍辦事處的負責同誌孫漢卿、劉鴻若、鄭子久等,開始走上革命道路。
根據黨組織的指示,盛懷森發展了本村的喬義三等共產黨員,建立了村黨支部,盛懷森任支部書記,喬義三任支部副書記。不久,盛懷森擔任中共街頭特支委員。
報紙、文件。交通站通常也要傳遞報紙、文件,更重要的是傳遞密信,一是傳遞上級的,二是將搜集的重要情報及時向上級匯報。
1940年3月,李延修的保安十六團包圍了下官家溝村,來抓盛懷森、喬義三等共產黨員,幸虧早得到消息,喬義三逃到楊家庵繼續堅持工作。為尋找喬義三,街頭偽鄉公所曾把喬義三的妻子抓去拷問,喬義三的妻子遭受毒打,始終沒有說出喬義三及黨組織的活動情況。
有一次,喬義三回到家裏,被敵人盯上了,幸虧喬義三機靈警覺,及時逃離。早飯後,李延修的十六團就將村子包圍了。此時,盛懷森就在村子裏,逃走已經沒有可能,盛懷森躲在棺材裏,僥幸逃過一劫。
1940年夏初,喬義三跟隨抗日民主政府住在湯家溝村,遭到李延修的十六團的包圍,戰鬥非常激烈。剛打退了李延修部,又被頑軍張希賢部包圍,幸虧郭家崖、陸家莊子的群眾協助,八路軍從石場的黃山調來一個連支援,才把張希賢部攆到洪凝以南的八裏垛子一帶。
那時的交通站隨時跟隨政府和八路軍轉移,經常變換駐地。當交通站轉移到石場的上蘆溝時,遭到“萬仙會”的進攻,按照上級的指示,八路軍主力和黨組織向公路南轉移,留下交通員堅持敵後工作。不久,喬義三曆盡艱險,終於到達公路南的範家樓交通站,當時情況非常危險,有的交通員借執行任務就不回來了,由於交通員少,南來北往的密信主要由喬義三傳送,喬義三曆經千難萬險,出色地完成了黨組織交給的各項任務,受到上級領導的表揚。
1941年夏天,日照縣委進駐巨峰附近的狗窩,結果發生了著名的狗窩事變。當時,八路軍和日照縣委領導的地方武裝打開大店後,日照縣委的主要領導、武裝,大部分都去做工作,家裏隻剩下幾個科長、幹事,武器很少。一天,八路軍九支隊參謀處來信叫趕快轉移,縣委秘書和幾個科長說等等看看,結果當天沒有轉移。第二天早晨,就被111師的三個團、李延修的一個團、尹丁武一個營、沈疃、濤雒等三個漢奸隊包圍了,喬義三等中了111師的埋伏,和喬義三一同被俘的有300多人。
喬義三被押到劉家溝,從下午到夜間一共過了7次堂,幸虧喬義三是交通員,穿的是便衣,一口咬定是做買賣的,去安東衛找他叔叔,總算應付過去。
之後,喬義三等人被押送到111師的一個旅部,過堂之後,被懷疑是共產黨的十幾個人,一起被殺害。在111師的旅部過堂非常殘忍,打棍子、挑大梁,逼著承認是共產黨,或者說出誰是共產黨。喬義三咬緊牙關,堅持說是做買賣的,敵人看不出什麽破綻,就把他轉移到662團9連,想叫喬義三當兵,喬義三說什麽也不幹,托人給濤雒的叔叔喬瑞雲送信,喬瑞雲出麵求情,喬義三終於脫離了111師。
111師放了喬義三,卻把他轉到偽日照縣長尹丁武那裏,強迫喬義三為新兵做飯。喬義三的父親求親告友,花錢求情,終於將喬義三救回家。
回到家後,喬義三又找到了黨組織,繼續擔任交通員,為黨做了大量的工作。喬義三擔任交通員期間,喬義三的父親被抓去11次,為了營救喬義三,家裏賣了四間房子,十幾畝地,牛驢牲口賣了個幹淨,可是全家毫無怨言。
1947年,喬義三從事八路軍濱北醫院的後勤工作,既抓生產,又管生活,那時,濱北醫院共有幾千人,喬義三裏裏外外的跑,累得病倒。
《下官家溝村:五蓮縣街頭鎮的曆史印跡與民間傳奇》
位於山東半島腹地的五蓮縣街頭鎮,有一處被時光溫柔以待的地方——下官家溝村。這裏不僅山清水秀,曆史悠久,而且擁有諸多令人稱頌的傳說故事,構成了這片土地獨一無二的文化景觀。
曆史印記
下官家溝村的曆史可以追溯至元末明初,最初由官姓一族在此立基,因位處官道旁,後人稱之為“官家溝”。村中保存有不少明清時期的古民居,青石砌牆,灰瓦覆頂,古樸雅致,展現著中國北方村落特有的風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村中的老祠堂,作為家族宗親聚會及舉行祭祖儀式的場所,承載了厚重的曆史情感和社會功能。
民間傳說
關於下官家溝村,流傳著一個感人肺腑的傳說——“靈龜顯聖”。相傳,很久以前,村邊有一池塘,裏麵居住著一隻千年靈龜。一日,村莊遭受嚴重幹旱,農田幹涸,村民生活陷入困境。危難之際,靈龜現身,引領眾人找到水源,解救了全村於水火。此後,每年清明節,村民們都會來到池塘邊,舉行儀式,感謝靈龜的庇護,這一習俗延續至今,成為一種精神寄托。
自然風光
下官家溝村被群山環抱,村前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蜿蜒流過,滋養了豐饒的土地。春天,漫山遍野的花朵盛開,鳥語花香;夏天,綠樹成蔭,涼風習習,是避暑納涼的好地方;秋收季節,金黃色的稻田與遠處的青山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冬天,雪花覆蓋大地,寧靜而純潔。這樣的四季交替,展現了大自然的魅力無邊。
現代變遷
近年來,下官家溝村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利用自身優勢發展生態旅遊,保護與開發並舉。村中建設了一係列基礎設施,如觀光棧道、農家樂等,為遊客提供了便利。同時,注重挖掘和傳承本地文化,舉辦各類民俗活動,如插秧節、剪紙藝術展示等,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前來參觀學習,感受傳統的韻味與魅力。
結語
《下官家溝村:五蓮縣街頭鎮的曆史印跡與民間傳奇》,不僅僅是一串文字,它是對一個地方的記憶,是對一段曆史的回望,是對一片熱土的情感寄托。在這裏,每一磚一瓦,每一草一木,都講述著過去的故事,承載著未來希望。下官家溝村,期待每一個熱愛曆史、渴望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旅者蒞臨,共同書寫新的篇章。
【紅色教育】革命烈士盛懷森
【地名誌】下官家溝村(xià guān jiā gou cun)
位於山東省五蓮縣南部,屬街頭鎮。距五蓮縣人民政府駐地20千米處。東臨雙廟山,村居溝下遊,沿東崖坡分布,東臨挑溝,西南與竹園村接壤,北接上官家溝。麵積1.74平方千米。人口808人。明嘉靖年間,信、孟兩姓遷此立村,來地無考。時沿溝建兩村,該村居下遊,以村北溝中生長竹子,取名下竹家溝。後信、孟兩姓衰亡。至清乾隆年間,李、盛兩姓為官府移民自日照縣遷入,後更名為下官家溝。耕地0.72平方千米,種植苗圃、花生、小麥等。
下官家溝村位於街頭鎮駐地東北2公裏處,東鄰雙廟山,村居溝下遊,沿東崖坡分布。東臨挑溝,西、南與竹園接壤,北接上官家溝。明嘉靖年間,信、孟兩姓遷此立村。時沿溝建兩村,該村居下遊,以村北溝中生長竹子,取名下竹家溝。至清乾隆年間,李、盛兩姓為自日照縣遷入,後更名為下官家溝。
下官家溝村是五蓮山區最早建立黨支部的村莊之一,曾擔任黨支部書記盛懷森在高密光榮犧牲;喬義三係地下交通員,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
革命烈士盛懷森
盛懷森,男,曾在本縣紅泥崖村教學,1938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八路軍街頭交通站站長,1943年英勇就義。
1938年冬,日照縣委派出申求典、耿誠為正副團長的工作團,以抗日宣傳隊的名義到街頭一帶開辟工作,先後在街頭、閻馬、焦家莊子、下官家溝、挑溝等村發展了一批共產黨員。經王嘉禮介紹,盛懷森加入中國共產黨,認識了當時黨在街頭八路軍辦事處的負責同誌孫漢卿、劉鴻若、鄭子久等,開始走上革命道路。
根據黨組織的指示,盛懷森發展了本村的喬義三等共產黨員,建立了村黨支部,盛懷森任支部書記,喬義三任支部副書記。不久,盛懷森擔任中共街頭特支委員。
報紙、文件。交通站通常也要傳遞報紙、文件,更重要的是傳遞密信,一是傳遞上級的,二是將搜集的重要情報及時向上級匯報。
1940年3月,李延修的保安十六團包圍了下官家溝村,來抓盛懷森、喬義三等共產黨員,幸虧早得到消息,喬義三逃到楊家庵繼續堅持工作。為尋找喬義三,街頭偽鄉公所曾把喬義三的妻子抓去拷問,喬義三的妻子遭受毒打,始終沒有說出喬義三及黨組織的活動情況。
有一次,喬義三回到家裏,被敵人盯上了,幸虧喬義三機靈警覺,及時逃離。早飯後,李延修的十六團就將村子包圍了。此時,盛懷森就在村子裏,逃走已經沒有可能,盛懷森躲在棺材裏,僥幸逃過一劫。
1940年夏初,喬義三跟隨抗日民主政府住在湯家溝村,遭到李延修的十六團的包圍,戰鬥非常激烈。剛打退了李延修部,又被頑軍張希賢部包圍,幸虧郭家崖、陸家莊子的群眾協助,八路軍從石場的黃山調來一個連支援,才把張希賢部攆到洪凝以南的八裏垛子一帶。
那時的交通站隨時跟隨政府和八路軍轉移,經常變換駐地。當交通站轉移到石場的上蘆溝時,遭到“萬仙會”的進攻,按照上級的指示,八路軍主力和黨組織向公路南轉移,留下交通員堅持敵後工作。不久,喬義三曆盡艱險,終於到達公路南的範家樓交通站,當時情況非常危險,有的交通員借執行任務就不回來了,由於交通員少,南來北往的密信主要由喬義三傳送,喬義三曆經千難萬險,出色地完成了黨組織交給的各項任務,受到上級領導的表揚。
1941年夏天,日照縣委進駐巨峰附近的狗窩,結果發生了著名的狗窩事變。當時,八路軍和日照縣委領導的地方武裝打開大店後,日照縣委的主要領導、武裝,大部分都去做工作,家裏隻剩下幾個科長、幹事,武器很少。一天,八路軍九支隊參謀處來信叫趕快轉移,縣委秘書和幾個科長說等等看看,結果當天沒有轉移。第二天早晨,就被111師的三個團、李延修的一個團、尹丁武一個營、沈疃、濤雒等三個漢奸隊包圍了,喬義三等中了111師的埋伏,和喬義三一同被俘的有300多人。
喬義三被押到劉家溝,從下午到夜間一共過了7次堂,幸虧喬義三是交通員,穿的是便衣,一口咬定是做買賣的,去安東衛找他叔叔,總算應付過去。
之後,喬義三等人被押送到111師的一個旅部,過堂之後,被懷疑是共產黨的十幾個人,一起被殺害。在111師的旅部過堂非常殘忍,打棍子、挑大梁,逼著承認是共產黨,或者說出誰是共產黨。喬義三咬緊牙關,堅持說是做買賣的,敵人看不出什麽破綻,就把他轉移到662團9連,想叫喬義三當兵,喬義三說什麽也不幹,托人給濤雒的叔叔喬瑞雲送信,喬瑞雲出麵求情,喬義三終於脫離了111師。
111師放了喬義三,卻把他轉到偽日照縣長尹丁武那裏,強迫喬義三為新兵做飯。喬義三的父親求親告友,花錢求情,終於將喬義三救回家。
回到家後,喬義三又找到了黨組織,繼續擔任交通員,為黨做了大量的工作。喬義三擔任交通員期間,喬義三的父親被抓去11次,為了營救喬義三,家裏賣了四間房子,十幾畝地,牛驢牲口賣了個幹淨,可是全家毫無怨言。
1947年,喬義三從事八路軍濱北醫院的後勤工作,既抓生產,又管生活,那時,濱北醫院共有幾千人,喬義三裏裏外外的跑,累得病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