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戰爭頻繁。為抵禦楚國和魯國的入侵,加強國防,齊國自春秋時期開始修建長城,於戰國時期修築完成,前後曆經了260餘年,比秦長城還要早幾百年。齊長城西起今濟南長清,東至今青島市黃島區,綿延在泰沂山脈1518座山峰上,全長620多公裏,在城牆沿線共修築重要關隘12處,便門9處,城堡兵營50餘處,烽燧12處,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軍事防禦體係。


    諸城境內的齊長城建於戰國時期,西南自馬耳山進入諸城境內,經石人山、七泉山、茁山、拔地盤、黑溜頂、摘星樓、馬山、磊石山至台家溝南嶺入黃島境,經皇華、桃園等6個鄉鎮,境內全長60餘裏。


    改革開放以後,為了進一步發展旅遊事業和保護齊長城遺址,有關部門對皇華鎮尚莊社區的石人山齊長城遺址進行了修複。石人山東側有一山口是齊楚兩國邊界的南北要塞,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是古齊長城的“永鎮關”所在地,它與馬耳山西的“黃草關”是防楚的兩個南大門。站在永鎮關城樓上極目遠眺,看如今山川秀麗,風景如畫,憶當年金戈鐵馬、烽火狼煙……


    魯東南第一山


    --馬耳山


    馬耳山主峰海拔717.8米,占地40平方公裏,為魯東南第一高山,因主峰雙石並舉,狀如馬耳而得名,自古為山東名山。曾任密州知州的蘇軾曾多次登臨馬耳山,並留下“孤雲落日在馬耳,照耀金碧開煙鬟”“試埽北台看馬耳,未曾埋沒有雙尖”等妙詞佳句。這裏山間嵐氣藹藹,泉水淙淙,有仙人洞、龍山泉、隱龍寺、石龍寺等眾多勝跡。


    馬耳山抗日遺址


    橋上網格有一塊石碑,上刻的“馬耳山抗日遺址”幾個大字,時刻提醒我們銘記那段可歌可泣的抗戰歲月。1945年5月22日,日寇糾集諸城、莒縣、日照、泊裏等地日、偽軍5000餘人,對抗日根據地實行“鐵壁合圍”。這是抗戰時期,日寇對諸城抗日根據地最大的一次掃蕩。在馬耳山一帶,日偽一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在各級黨組織的部署下,各村民兵群眾配合濱海支隊和濱海十三團,挖地洞、建工事、埋地雷,拿著粗劣簡陋的裝備,英勇頑強的與日軍作戰,甚至拿石頭做武器,戰至最後一刻。民兵隊長王義龍等多名戰士在戰鬥中壯烈犧牲。經過抗日軍民的頑強阻擊,馬耳山反掃蕩最終取得勝利。


    戰爭時期的馬耳山,彌漫著灰色的氣息,每一寸土地都顯得壓抑而沉重。它見證了無數英勇的將士、先烈這裏浴血奮戰,扞衛家園。時代更替,歲月變遷,如今這裏炊煙嫋嫋,雞犬相聞,和平的氣息為馬耳山更添了幾分蒼翠。陽光灑在村莊的每個角落,溫暖而明亮,讓人感受到無盡的安寧與希望。


    鵓鴿崖網格--鴿崖


    村子之所以叫鵓鴿崖,是因為村西有一座山,當夕陽的餘暉灑滿山穀,一群群鵓鴿便如約而至。它們從四麵八方飛來,或在空中盤旋飛舞,或輕盈地落在樹梢上,或低頭覓食於草叢間。這些鵓鴿的到來,給山穀增添了無盡的生機與活力,因此,這個村莊便被稱為“鵓鴿崖”。如今這裏芳草萋萋,流水潺潺,成為人們納涼休閑,燒烤野炊的好去處。


    尚莊網格--釣魚台


    尚莊原先在村後的小北嶺上。傳說薑太公(薑子牙)輔佐周武王滅商建周後,因功封於齊國,外出時路過此村,見村莊地勢高低不平,道路泥濘,村民出行耕種甚是困難。於是把整村搬遷到了現在的位置。後村民感其恩德,就以他的名字作為村名,後來就叫成尚莊了。因薑子牙又有垂釣渭水之典故,所以尚莊在修建水庫時修建釣魚台一處。斜風細雨,孤舟蓑笠,在這裏,人們可以盡享垂釣的樂趣。


    葉家溝網格--七泉山、冶金溝


    七泉山,因山上有七個泉子而得名。泉水清冽澄澈,噴湧而出,像跳躍的音符,演奏出靈動的樂章。葉家溝位於七泉山西側,是由元朝一葉姓大戶遷至而得名。村東有一條深溝,名叫“鐵牛溝”,富含鐵礦、銅礦,因曾在此處發現了冶煉鐵礦、銅礦的土爐和成堆的鐵渣、銅渣,故而這條溝又被叫做“冶金溝”。


    橋上網格--夫妻柏、太公泉


    橋上網格曾是抗日根據地兵工廠所在地。僅在抗戰期間,村裏就有三名婦女入黨,書寫了一段“巾幗不讓須眉”的壯麗傳奇。象征一男一女的兩棵600多年樹齡的圓柏枝葉高聳入雲,各自頂起“半邊天”,它詮釋著團結、堅韌與永恒。


    太公泉位於馬耳山半山腰上,傳說此泉為薑太公(薑子牙)所開,飲此泉水能祛除百病,延年益壽,所以吸引眾多村民慕名而來取水飲用。


    賈戈莊網格--美麗鄉村


    走進賈戈莊網格,一幅新時代美麗鄉村新畫卷在這裏徐徐展開:綠樹掩映的街道,錯落有致的房屋,色彩斑斕的牆畫,舒適靜雅的庭院,一路草木蔥蘢,花果飄香……置身新時代的和美鄉村,我們會更加珍惜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鄉美01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東人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東人秦並收藏家鄉美01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