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郭村位於五蓮縣洪凝街道辦事處北6公裏處,村處地勢平坦,聚落呈方形。東臨東郭村,西至洪凝河,南靠郭村店子,北接高澤街道西樓村。
宋末丁姓立村。明初趙姓自江蘇海州遷入,以姓氏和位於昆山侯國故址旁,取名丁家郭村。後以趙姓居多改名趙家郭村。因位於東郭村西側,2011年,更名為西郭村。
該村坐落於漢代昆山侯國古城遺址之處。古城遺址位於五蓮縣城北部,趙家郭村東北,西樓以東。故城遺址占地麵積為2.5平方公裏,西靠洪凝河和原平日公路,東至東郭村嶺根,南至大郭村,北至高澤河。
據《五蓮縣文物誌》載:遺址東西長約420米,南北寬約230米,麵積約為平方米。文化層深2~3米。斷崖處可見文化堆積,暴露的有灰坑、墓葬、人骨等。采集的標本有:罐、缸、碗、盆、瓦當殘陶片及石器等。為漢代故城遺址,包含有戰國時期遺存。
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載:“昆山縣,漢侯國,後漢省。故城在今山東省諸城縣西南60裏,昆山西7裏。隋時昆山縣。”1979年4月11日,被五蓮縣公布為第一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樹立了文物保護標誌碑。
據考證,昆山以西3.5公裏,是漢代昆山侯國古城址。《前漢書·地理誌》載:“昆山(縣)是琅郡51縣之一,為侯國。”清光緒《日照縣誌》記載:漢元帝(公元前48年)封城陽荒王子光為昆山侯。”
據史載,劉邦建立漢朝後,為了鞏固其統治地位,分封劉姓子孫為王侯。
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正月,立“高祖長庶男”劉肥為齊悼惠王,“食七十城”(《史記·齊悼惠王世家》)。後封劉肥次子劉章為城陽(莒城)王。
漢武帝天漢四年(公元前97年),五世城陽惠王劉武傳位給子劉順,為六世城陽荒王(《前漢書·諸侯王表》)。城陽荒王劉順,有子15個,於元帝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3月丁巳,封第九子劉光為昆山侯,建昆山侯國,屬琅玡郡,以其境有昆山而得名。到劉光之子時,“侯儀嗣免”(《前漢書·王子侯表》)。
公元9年,王莽新朝時為昆山縣。公元25年,光武中興,東漢廢昆山縣,改置西海縣(日照縣),屬琅琊國。而昆山侯國的都城就在“昆山西七裏”處,據專家考證,故治在五蓮縣城北部的西郭村北。
昆山侯國,在曆史長河中是短暫的但在建造時卻是大興土木,建王府,通大街,構築城池,城牆高壘,內建城堞,城門前造吊橋,四門外皆建甕城,建造規模較大。
考古部門在其遺址範圍內出土漢代的磚、瓦片、三棱箭頭、銅錢、石碑、玉環、古水井、銅劍、鐵鏈、人頭骨等文物。
1958年民眾在此地深翻地時,發現東北西南走向的石道一條和大方磚砌成的房基多處,可見當時既有通衢大道,也有高大宏偉的建築,當時的昆山縣城比較繁華。
據勘察,城西有廟宇一座,傳說當時香火很盛旺。城東距昆山不遠有一座大墳墓,當地人稱王墓陵,曾有石獅、石羊等墓葬品。
昆山侯國四門外皆建甕城。甕城是附屬城池,是屯兵練兵及增強防禦能力的地方,一旦戰事爆發,兵上城堞關閉城門,嚴陣以待。
考證發現的昆山侯國甕城是城西門外之城,在郭村店子村西北,現存遺址有甕城崖,即古城牆原基,城子頂,即城牆最高殘存處。
甕城原址麵積約0.5平方公裏,由此可見甕城之規模。近年來在這裏建了座磚瓦廠,挖土時挖出了古水井,銅劍、鐵鏈、瓦片、人頭骨等文物。
如今平日公路經過此地,為保護文物古跡,甕城崖已禁止挖土。昆山古城以東有王墓陵,傳為荒王墓,周圍出土有石獅、石羊、陶器瓦片、銅錢、三棱箭頭等文物、被縣博物館收藏。高大如山丘的王陵尚存。
《西郭村:五蓮縣牆夼水庫畔的生態田園與文化搖籃》
在五蓮縣的山水畫卷中,有一個名字叫西郭村的地方,它靜靜地躺在牆夼水庫的臂彎裏,如同一顆未經雕琢的珍珠,散發著質樸而深邃的魅力。這裏不僅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更是一座承載著豐富曆史文化與現代鄉村發展理想的生態田園與文化搖籃。
生態畫卷,自然的饋贈
西郭村的美,始於自然。牆夼水庫碧波萬頃,與四周的山巒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動人心弦的生態畫卷。春夏之際,山花爛漫,溪流潺潺,吸引著無數候鳥翩然而至;秋冬之時,層林盡染,霜白鋪陳,又呈現出一番靜謐而深遠的景象。這裏的空氣清新,水質清澈,是遠離塵囂的理想之所,讓人在繁忙之餘找到內心的寧靜與平和。
文化搖籃,曆史的見證
西郭村不僅自然景觀迷人,更有厚重的曆史文化底蘊。村中有幾處保存完好的古建築,它們以石頭為主材,古樸而堅實,訴說著過往歲月的故事。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村民們都會舉辦盛大的“踏春節”,這是流傳已久的民間傳統,大家聚在一起,載歌載舞,品嚐美食,共同慶祝春天的到來。此外,西郭村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五蓮剪紙的發源地之一,那些巧奪天工的手工藝作品,不僅展示了村民的聰明才智,也成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者。
綠色崛起,鄉村振興
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西郭村也在積極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綠色發展路徑。村民們充分利用牆夼水庫周邊優質的自然資源,發展生態農業,種植綠色蔬果,養殖生態魚蟹,打造出一係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同時,依托優美的自然環境與豐富的文化資源,西郭村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開設農家樂、民宿、生態觀光園等項目,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體驗鄉村生活的樂趣,有效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和諧社區,幸福生活
西郭村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十分注重民生福祉的提升。村內的基礎設施得到持續改善,道路平整寬闊,供水供電穩定可靠,寬帶互聯網覆蓋全村,極大便利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學校、衛生室等公共服務設施完備,確保了兒童教育質量與村民健康水平。更重要的是,西郭村積極培育文明鄉風,提倡孝老愛親、誠信友善的價值觀,形成了團結友愛、守望相助的和諧社區氛圍。
結語
《西郭村:五蓮縣牆夼水庫畔的生態田園與文化搖籃》不僅是一幅描繪自然美景與人文風情的絢麗畫卷,更是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發展與文化複興的生動實踐。西郭村的故事,激勵著每一位鄉村建設者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守護綠水青山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讓鄉村成為人們心中的幸福家園。
宋末丁姓立村。明初趙姓自江蘇海州遷入,以姓氏和位於昆山侯國故址旁,取名丁家郭村。後以趙姓居多改名趙家郭村。因位於東郭村西側,2011年,更名為西郭村。
該村坐落於漢代昆山侯國古城遺址之處。古城遺址位於五蓮縣城北部,趙家郭村東北,西樓以東。故城遺址占地麵積為2.5平方公裏,西靠洪凝河和原平日公路,東至東郭村嶺根,南至大郭村,北至高澤河。
據《五蓮縣文物誌》載:遺址東西長約420米,南北寬約230米,麵積約為平方米。文化層深2~3米。斷崖處可見文化堆積,暴露的有灰坑、墓葬、人骨等。采集的標本有:罐、缸、碗、盆、瓦當殘陶片及石器等。為漢代故城遺址,包含有戰國時期遺存。
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載:“昆山縣,漢侯國,後漢省。故城在今山東省諸城縣西南60裏,昆山西7裏。隋時昆山縣。”1979年4月11日,被五蓮縣公布為第一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樹立了文物保護標誌碑。
據考證,昆山以西3.5公裏,是漢代昆山侯國古城址。《前漢書·地理誌》載:“昆山(縣)是琅郡51縣之一,為侯國。”清光緒《日照縣誌》記載:漢元帝(公元前48年)封城陽荒王子光為昆山侯。”
據史載,劉邦建立漢朝後,為了鞏固其統治地位,分封劉姓子孫為王侯。
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正月,立“高祖長庶男”劉肥為齊悼惠王,“食七十城”(《史記·齊悼惠王世家》)。後封劉肥次子劉章為城陽(莒城)王。
漢武帝天漢四年(公元前97年),五世城陽惠王劉武傳位給子劉順,為六世城陽荒王(《前漢書·諸侯王表》)。城陽荒王劉順,有子15個,於元帝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3月丁巳,封第九子劉光為昆山侯,建昆山侯國,屬琅玡郡,以其境有昆山而得名。到劉光之子時,“侯儀嗣免”(《前漢書·王子侯表》)。
公元9年,王莽新朝時為昆山縣。公元25年,光武中興,東漢廢昆山縣,改置西海縣(日照縣),屬琅琊國。而昆山侯國的都城就在“昆山西七裏”處,據專家考證,故治在五蓮縣城北部的西郭村北。
昆山侯國,在曆史長河中是短暫的但在建造時卻是大興土木,建王府,通大街,構築城池,城牆高壘,內建城堞,城門前造吊橋,四門外皆建甕城,建造規模較大。
考古部門在其遺址範圍內出土漢代的磚、瓦片、三棱箭頭、銅錢、石碑、玉環、古水井、銅劍、鐵鏈、人頭骨等文物。
1958年民眾在此地深翻地時,發現東北西南走向的石道一條和大方磚砌成的房基多處,可見當時既有通衢大道,也有高大宏偉的建築,當時的昆山縣城比較繁華。
據勘察,城西有廟宇一座,傳說當時香火很盛旺。城東距昆山不遠有一座大墳墓,當地人稱王墓陵,曾有石獅、石羊等墓葬品。
昆山侯國四門外皆建甕城。甕城是附屬城池,是屯兵練兵及增強防禦能力的地方,一旦戰事爆發,兵上城堞關閉城門,嚴陣以待。
考證發現的昆山侯國甕城是城西門外之城,在郭村店子村西北,現存遺址有甕城崖,即古城牆原基,城子頂,即城牆最高殘存處。
甕城原址麵積約0.5平方公裏,由此可見甕城之規模。近年來在這裏建了座磚瓦廠,挖土時挖出了古水井,銅劍、鐵鏈、瓦片、人頭骨等文物。
如今平日公路經過此地,為保護文物古跡,甕城崖已禁止挖土。昆山古城以東有王墓陵,傳為荒王墓,周圍出土有石獅、石羊、陶器瓦片、銅錢、三棱箭頭等文物、被縣博物館收藏。高大如山丘的王陵尚存。
《西郭村:五蓮縣牆夼水庫畔的生態田園與文化搖籃》
在五蓮縣的山水畫卷中,有一個名字叫西郭村的地方,它靜靜地躺在牆夼水庫的臂彎裏,如同一顆未經雕琢的珍珠,散發著質樸而深邃的魅力。這裏不僅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更是一座承載著豐富曆史文化與現代鄉村發展理想的生態田園與文化搖籃。
生態畫卷,自然的饋贈
西郭村的美,始於自然。牆夼水庫碧波萬頃,與四周的山巒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動人心弦的生態畫卷。春夏之際,山花爛漫,溪流潺潺,吸引著無數候鳥翩然而至;秋冬之時,層林盡染,霜白鋪陳,又呈現出一番靜謐而深遠的景象。這裏的空氣清新,水質清澈,是遠離塵囂的理想之所,讓人在繁忙之餘找到內心的寧靜與平和。
文化搖籃,曆史的見證
西郭村不僅自然景觀迷人,更有厚重的曆史文化底蘊。村中有幾處保存完好的古建築,它們以石頭為主材,古樸而堅實,訴說著過往歲月的故事。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村民們都會舉辦盛大的“踏春節”,這是流傳已久的民間傳統,大家聚在一起,載歌載舞,品嚐美食,共同慶祝春天的到來。此外,西郭村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五蓮剪紙的發源地之一,那些巧奪天工的手工藝作品,不僅展示了村民的聰明才智,也成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者。
綠色崛起,鄉村振興
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西郭村也在積極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綠色發展路徑。村民們充分利用牆夼水庫周邊優質的自然資源,發展生態農業,種植綠色蔬果,養殖生態魚蟹,打造出一係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同時,依托優美的自然環境與豐富的文化資源,西郭村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開設農家樂、民宿、生態觀光園等項目,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體驗鄉村生活的樂趣,有效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和諧社區,幸福生活
西郭村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十分注重民生福祉的提升。村內的基礎設施得到持續改善,道路平整寬闊,供水供電穩定可靠,寬帶互聯網覆蓋全村,極大便利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學校、衛生室等公共服務設施完備,確保了兒童教育質量與村民健康水平。更重要的是,西郭村積極培育文明鄉風,提倡孝老愛親、誠信友善的價值觀,形成了團結友愛、守望相助的和諧社區氛圍。
結語
《西郭村:五蓮縣牆夼水庫畔的生態田園與文化搖籃》不僅是一幅描繪自然美景與人文風情的絢麗畫卷,更是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發展與文化複興的生動實踐。西郭村的故事,激勵著每一位鄉村建設者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守護綠水青山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讓鄉村成為人們心中的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