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基建不是隨便搞的
開局拐騙大宋將士造反 作者:計安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司馬錄事何在?”
“下官在”。四人同時異口同聲應答。
應州司馬與錄事訕訕一笑對著其餘二人拱拱手道:“大王這是在叫我們呢!”
“大王下官鹹承宏”。
“下官巫馬勇”。
劉升頗有興趣的看了他們一眼道:“你倆這個姓不多見啊!”
聞言王廖似有所悟,看著劉升暗自道:“大王這是有所指啊!隨即一拍大腿,似想到什麽。
見二人還想解釋,劉升打斷道:“先生,把沒交糧的名單給他們。”
隨後望著二人有些不放心道:“我隻有一個要求,一切按法度辦事,切不可胡亂攀咬,要經得起查。”
“大王放心,我等都是正直之人,定不會行那違法亂紀之事。”
劉升嘴角抽了抽...並沒多說什麽,往後這種事都要有人來做的。
二人領命卻不曾離開,有些為難道:“大王,太原以北都好說,可太原城南駐紮著宋軍,我們...”
“做你們該做的事,其餘的事,我會解決。”
....
望著城外的宋軍大營,劉升盤算著要不要在給他們來上幾炮,問向魯岩道:“謝安什麽時候可以到?”
宋軍在調兵遣將,劉升也沒閑著,拿下太原後休整兩日又向南開拔,一直將折可求趕出山西,順帶抽調守軍去往上黨,以防宋軍從上黨攻來,種師道來後,收完糧的劉升又往回收縮,直至太原,開始與宋軍對峙。
攻下雁門,謝安駐守的關隘意義不大,劉升命其從朔州押送一批裝備前來太原幫助守城。
“已達應州,最多還有三日抵達。”魯岩回道。
“城中得轟山炮還有幾門可用?全都拉出來,再給宋軍聽個響。”劉升對魯岩道。
轟山炮雖然威力大,打得遠,但至多打上三十多炮就得報銷,炮都是流水澆築出來得,除了火藥,使用成本幾乎可以忽略,畢竟報廢的鐵炮還可以回爐去鍛造農具,製約劉升不能把大炮在太原城擺成一排的是運輸。
在山西這個到處都是山的地方,兩線不過幾公裏的地方,有時要繞上幾個時辰,幾天也是常有的事,而在中國上一次大規模修路,還是千年前始皇帝修建的秦馳道,往後各朝代,都是在秦馳道的基礎上縫縫補補,或在做延申,再沒有全國性的搞過基建。(別扯大運河那隻是惠及幾個省)
此刻天氣回暖,手中有糧,劉升的心思不禁又活泛起來,他想修條路,一條不屬於這個時代的水泥路,將所有的州縣連接起來。
隻要這條路能成,那劉升的地盤,將徹底區別於這個時代。
山西的繁華也指日可待。
”先生,王先生...“劉升連喊幾次,王廖才回過神。
“先生在想什麽呢?竟如此入神。”
“啊,沒,沒什麽。”王廖有種上班走神被老板抓到窘迫。
劉升也不在意道:“先生,如今我們有糧有人,先前與先生說的水泥路是否可以鋪設?”
這些王廖早就有所準備,就等著劉升尋問,想也沒用回答道:“大王說的是,路是得修,但不急於一時,如今天氣回暖,農耕在即,大王應勸民桑科,如今我們占的大片土地,很多田地需要開墾,當興修水利,挖池蓄水,避免夏日洪澇旱災,糧食乃重中之重。
此時若是要修路,也不是不可,隻是水泥積攢不多,修修停停,百姓心念田地,到時就怕地沒種好,路也修不好,且百姓會心生怨言。
等到秋收過後,也可再多積攢些水泥,百姓無事,且能上工掙幾個錢,心無雜念,慢慢修即可還會記著大王的好,最重要的是大王所言的黃火藥,工匠還在研製中。”
王廖是個好下屬,雖然不同意,但說得劉升沒有絲毫反感。
.....
但劉升整個就無語住了,沒想到修個路也得挑時候,難怪在古代搞大基建的王朝都比較短命。
不過劉升也能理解,自古民以食為天,尤其是在中國,吃飽肚子比什麽都重要。
劉升拱拱手道:“一切都有勞先生,拿個章程。”
說話間,魯岩已經帶著軍士將炮口瞄準了,十裏外的宋軍營地。
說起城外的宋軍也很有意思,就駐紮在城外,既不攻城也不叫戰,給人的感覺就好像在自家駐地一般,每日在營中不停的演練,然而隻要太原城有丁點出兵的意思,他們頭也不回直接往回撤。
每個兵丁看起來膀大腰圓,更有甚者能披甲趕路,看的劉升心驚不已,要知道宋軍的製式鎧甲最輕都得二十五斤開外,還不加上作戰裝備,最最關鍵的是他們披得不是輕甲。
這也不是幾十上百人,而是萬人,一萬個身披重甲不影響日常行動軍隊,在這個時代,那是什麽概念?
無敵神軍啊!簡直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先前他們駐地離太原很近,隻有五裏,幾乎就駐紮在城邊,每天都能聽到他們操練得聲音。
嚇得太原百姓每日心驚膽跳,劉升更是緊閉城門,生怕他們會來個出其不備。
看著新來的鄰居,找的營地位置如此恰到好處,劉升就想與他們搞個聯歡,用火炮對準他們營地,來了幾輪,讓他們聽個響。
劉升記得非常清楚,當第一輪炮砸在宋軍營地時,一下子炸營了,但在軍官們的嗬斥下,也能迅速列陣,守護大營。
而後發現營外沒有敵軍,攻擊來自天上,瞬間就又崩了。
所有軍士開始逃跑,沒有當初契丹軍的跪地磕頭,也沒有折家軍得抱頭鼠竄,雖然也很亂,但他們至少認準了方向出營,往南。
可即使如此,他們也沒脫甲,就這讓劉升不得不對他們刮目相看。
說他們是精銳吧!感覺拉低了精銳這兩個字的水準,說他們不是吧!在遭遇襲擊時還能聽從指揮,又人人能身負重甲,且逃跑都不脫甲。
劉升很是疑惑,宋國何時有這等兵了?童貫北伐居然沒帶走?還是說這是宋國壓箱底的?
後來魯岩告訴他,這就是蔡攸練的新軍,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十幾個府幾百萬人中挑選出的五萬人。
“下官在”。四人同時異口同聲應答。
應州司馬與錄事訕訕一笑對著其餘二人拱拱手道:“大王這是在叫我們呢!”
“大王下官鹹承宏”。
“下官巫馬勇”。
劉升頗有興趣的看了他們一眼道:“你倆這個姓不多見啊!”
聞言王廖似有所悟,看著劉升暗自道:“大王這是有所指啊!隨即一拍大腿,似想到什麽。
見二人還想解釋,劉升打斷道:“先生,把沒交糧的名單給他們。”
隨後望著二人有些不放心道:“我隻有一個要求,一切按法度辦事,切不可胡亂攀咬,要經得起查。”
“大王放心,我等都是正直之人,定不會行那違法亂紀之事。”
劉升嘴角抽了抽...並沒多說什麽,往後這種事都要有人來做的。
二人領命卻不曾離開,有些為難道:“大王,太原以北都好說,可太原城南駐紮著宋軍,我們...”
“做你們該做的事,其餘的事,我會解決。”
....
望著城外的宋軍大營,劉升盤算著要不要在給他們來上幾炮,問向魯岩道:“謝安什麽時候可以到?”
宋軍在調兵遣將,劉升也沒閑著,拿下太原後休整兩日又向南開拔,一直將折可求趕出山西,順帶抽調守軍去往上黨,以防宋軍從上黨攻來,種師道來後,收完糧的劉升又往回收縮,直至太原,開始與宋軍對峙。
攻下雁門,謝安駐守的關隘意義不大,劉升命其從朔州押送一批裝備前來太原幫助守城。
“已達應州,最多還有三日抵達。”魯岩回道。
“城中得轟山炮還有幾門可用?全都拉出來,再給宋軍聽個響。”劉升對魯岩道。
轟山炮雖然威力大,打得遠,但至多打上三十多炮就得報銷,炮都是流水澆築出來得,除了火藥,使用成本幾乎可以忽略,畢竟報廢的鐵炮還可以回爐去鍛造農具,製約劉升不能把大炮在太原城擺成一排的是運輸。
在山西這個到處都是山的地方,兩線不過幾公裏的地方,有時要繞上幾個時辰,幾天也是常有的事,而在中國上一次大規模修路,還是千年前始皇帝修建的秦馳道,往後各朝代,都是在秦馳道的基礎上縫縫補補,或在做延申,再沒有全國性的搞過基建。(別扯大運河那隻是惠及幾個省)
此刻天氣回暖,手中有糧,劉升的心思不禁又活泛起來,他想修條路,一條不屬於這個時代的水泥路,將所有的州縣連接起來。
隻要這條路能成,那劉升的地盤,將徹底區別於這個時代。
山西的繁華也指日可待。
”先生,王先生...“劉升連喊幾次,王廖才回過神。
“先生在想什麽呢?竟如此入神。”
“啊,沒,沒什麽。”王廖有種上班走神被老板抓到窘迫。
劉升也不在意道:“先生,如今我們有糧有人,先前與先生說的水泥路是否可以鋪設?”
這些王廖早就有所準備,就等著劉升尋問,想也沒用回答道:“大王說的是,路是得修,但不急於一時,如今天氣回暖,農耕在即,大王應勸民桑科,如今我們占的大片土地,很多田地需要開墾,當興修水利,挖池蓄水,避免夏日洪澇旱災,糧食乃重中之重。
此時若是要修路,也不是不可,隻是水泥積攢不多,修修停停,百姓心念田地,到時就怕地沒種好,路也修不好,且百姓會心生怨言。
等到秋收過後,也可再多積攢些水泥,百姓無事,且能上工掙幾個錢,心無雜念,慢慢修即可還會記著大王的好,最重要的是大王所言的黃火藥,工匠還在研製中。”
王廖是個好下屬,雖然不同意,但說得劉升沒有絲毫反感。
.....
但劉升整個就無語住了,沒想到修個路也得挑時候,難怪在古代搞大基建的王朝都比較短命。
不過劉升也能理解,自古民以食為天,尤其是在中國,吃飽肚子比什麽都重要。
劉升拱拱手道:“一切都有勞先生,拿個章程。”
說話間,魯岩已經帶著軍士將炮口瞄準了,十裏外的宋軍營地。
說起城外的宋軍也很有意思,就駐紮在城外,既不攻城也不叫戰,給人的感覺就好像在自家駐地一般,每日在營中不停的演練,然而隻要太原城有丁點出兵的意思,他們頭也不回直接往回撤。
每個兵丁看起來膀大腰圓,更有甚者能披甲趕路,看的劉升心驚不已,要知道宋軍的製式鎧甲最輕都得二十五斤開外,還不加上作戰裝備,最最關鍵的是他們披得不是輕甲。
這也不是幾十上百人,而是萬人,一萬個身披重甲不影響日常行動軍隊,在這個時代,那是什麽概念?
無敵神軍啊!簡直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先前他們駐地離太原很近,隻有五裏,幾乎就駐紮在城邊,每天都能聽到他們操練得聲音。
嚇得太原百姓每日心驚膽跳,劉升更是緊閉城門,生怕他們會來個出其不備。
看著新來的鄰居,找的營地位置如此恰到好處,劉升就想與他們搞個聯歡,用火炮對準他們營地,來了幾輪,讓他們聽個響。
劉升記得非常清楚,當第一輪炮砸在宋軍營地時,一下子炸營了,但在軍官們的嗬斥下,也能迅速列陣,守護大營。
而後發現營外沒有敵軍,攻擊來自天上,瞬間就又崩了。
所有軍士開始逃跑,沒有當初契丹軍的跪地磕頭,也沒有折家軍得抱頭鼠竄,雖然也很亂,但他們至少認準了方向出營,往南。
可即使如此,他們也沒脫甲,就這讓劉升不得不對他們刮目相看。
說他們是精銳吧!感覺拉低了精銳這兩個字的水準,說他們不是吧!在遭遇襲擊時還能聽從指揮,又人人能身負重甲,且逃跑都不脫甲。
劉升很是疑惑,宋國何時有這等兵了?童貫北伐居然沒帶走?還是說這是宋國壓箱底的?
後來魯岩告訴他,這就是蔡攸練的新軍,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十幾個府幾百萬人中挑選出的五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