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留守
開局拐騙大宋將士造反 作者:計安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蔡攸感到悲涼,這就是他的父親,他的同僚,和這群人待在一起久了,他更願意回軍營待著。
“先前諸位覺得劉升立功之時,我說他們是殘軍,是被拋棄斷後的,怎麽不把他的功勞硬強加給我頭上,而今他反了,反而是我的過錯?這是何道理?”
眾人哪管這個,現在他們急需一個背鍋的,讓皇帝發泄怒火。
另外剛剛皇帝親點蔡攸為監軍,也讓他們嗅到異樣,蔡攸雖然被貶了,但在皇帝的心中還是很有分量。
打蛇不死,反受其害,他們要趁著這次機會,徹底把蔡攸踢出京城,讓皇帝再也看不見這個人,也就不會在想起這個人。
頓時間整個朝堂都是彈劾蔡攸的聲音。
所有人都沒有先前歡快的心情,好似與蔡攸有不死不休的大仇。
與所有人表情不同的便是童貫,仔細看還有點歡喜的感覺,若是場合不對,感覺他會笑出聲來。
在他看來,劉升反的好啊!劉升不反他怎麽去立功勳?又怎麽封王?
皇帝讓他擇機而動的意思,就是找準機會把女真和契丹一鍋都端了。
打燕京,隻要人足夠,他是有信心的,畢竟那裏自古就是漢人的領土。
那裏的百姓也都是漢人,有統治的基礎,而讓他主動出擊,北上去尋找,契丹人和女真的主力決戰,他沒有這個勇氣。
他心心念念也就是收複燕雲即可。
蔡攸一個後起之秀,他原本想拋棄蔡京和蔡攸合作的。
雖說是父子倆,但明顯蔡攸更懂得討趙吉的歡心。
哪知再次回到朝堂時,局勢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而無論是蔡京還是蔡攸,在他看來,隻要不阻止自己北伐,朝中有人堅定的支持自己,是誰都可以。
在眾人的彈劾聲中,蔡攸的臉色越來越難看。
覺得自己今天必然在劫難逃,畢竟跟隨了趙吉這麽久,他對趙吉的性子還是很了解。
若是以往趙吉還可能會保他,但他剛剛拒絕了趙吉,已經惹得皇帝不快了,加上這些同僚的推波助瀾,不把他貶的遠遠的,都不是趙吉的作風。
可是他不能走啊!若是走了自己練了兩個月的禁軍怎麽辦?
換個人,禁軍必然又恢複以往那般,那樣的禁軍要之何用?
童貫帶走的,可是整個宋國北方的所有軍力,禁軍就是開封城中最後的保衛力量。
他這一走,大宋將有亡國之危,急的豆大的汗珠,滴答滴答從額頭上滴落著。
而令蔡攸想不到的是,趙吉這一次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並沒有像往常一般先追究責任,一掌拍在案桌上,同時站起身道:“住嘴,劉升安敢如此欺朕?朕要讓他後悔,哪位卿?願意將劉升捉來,朕要他生不如死。”
趙吉麵容扭曲,聲音冷峻,仿佛一個受到渣男欺騙覺醒的少女,那種寫在臉上的恨意,更是令群臣驚慌,他們還沒看到過趙吉如此一麵。
童貫臉上的欣喜頓時消失不見,這劉升反的不是時候,若是他帶領大軍北上時再反還有多好。
皇帝這是要從他的北伐大軍中,分出一批人去討伐劉升。
情急之下突然喊道:“官家不可”。
說出這句話他便後悔了,他幹了什麽,在皇帝暴怒的時候,打擾了皇帝,完全可以下朝之後慢慢磨。
一支萬餘人的殘軍,種師道隻要接到趙吉的命令,憑借雁門的守軍即可蕩平劉升。
平叛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支反賊占據的是燕雲。
隻要有人獨自領軍,他的功勞就會被分一份。
這都是穩穩的功勳,他不允許任何人染指。
趙吉目光唰的一下停留在童貫身上道:“太師有話說?”
童貫道:“官家,劉升反叛雖讓人惱怒,不過這與官家的大計比起來不值一提,女真人已經幾次三番催促我們北上。”
“眼下還是攻取燕京要緊,等臣攻破燕京後,必將劉升擒來讓官家出氣,若是讓女真人首先攻破燕京,那我朝談判的籌碼又將何在焉?”
童貫一開口,蔡京就抓住了童貫話中的重點,童貫乃是與他一條繩上的螞蚱,至少他是這麽覺得。
“那劉升完全不值一提,官家不必為此憂心,有太師在,區區叛軍彈手可滅,官家就當沒有劉升這個人,這一切不都和當初一樣嗎?
官家全當我們沒有攻下五州,讓太師北伐時,順手取下便是。”
群臣見方向開始有所轉變,也跟著後麵勸誡道:“官家可得保住身子,為了一個劉升不值得。”
“待太師天軍一到,那劉升悔之晚矣。”
趙吉轉念一想是這麽個道理,為了一個舉足輕重的小人物,把自己再氣出個好歹來不合算。
既然不識抬舉,那就讓他後悔來到這世上,惡狠狠的和童貫說道:“太師一定給朕抓活的,一刀砍了他,朕不解氣。”
而劉升宣告天下的反叛帶來的後果不僅僅是讓趙吉生一下氣,而是整個宋國北方局勢都發生了變化。
宋國不可能全心全意的再次派出全部兵力北伐,必然要留下人馬,盯著劉升。
趙吉想讓種師道鎮守雁門,防備劉升突襲。
畢竟種師道在此駐防了數十年,而童貫卻皺起了眉,上次平叛方臘時,他已經認識到西軍和其他軍隊的不同。
先前經略西夏時,還以為大宋的軍隊都是一個樣子,唯有對比,才能看出差距。
若不是帶上西軍,平叛方臘,必然不會那麽快。
當他得知種師道也在北伐軍的序列時,高興的幾個晚上沒睡。
有西軍加入,未必不能和女真人碰一碰。
他的計劃中,種師道的種家軍可是不能缺失的一環。
怎能讓種師道,這種老將守家?
正糾結不知該如何開口,畢竟今天他幾次打斷了趙吉的思考,在反對怕是惱了皇帝。
而這時王黼開口道:“官家,年前臣曾作為欽差走了一趟西北,永興路的西軍果然是天下強軍,而種老將軍麾下的種家軍,更是精銳中的精銳。”
“先前諸位覺得劉升立功之時,我說他們是殘軍,是被拋棄斷後的,怎麽不把他的功勞硬強加給我頭上,而今他反了,反而是我的過錯?這是何道理?”
眾人哪管這個,現在他們急需一個背鍋的,讓皇帝發泄怒火。
另外剛剛皇帝親點蔡攸為監軍,也讓他們嗅到異樣,蔡攸雖然被貶了,但在皇帝的心中還是很有分量。
打蛇不死,反受其害,他們要趁著這次機會,徹底把蔡攸踢出京城,讓皇帝再也看不見這個人,也就不會在想起這個人。
頓時間整個朝堂都是彈劾蔡攸的聲音。
所有人都沒有先前歡快的心情,好似與蔡攸有不死不休的大仇。
與所有人表情不同的便是童貫,仔細看還有點歡喜的感覺,若是場合不對,感覺他會笑出聲來。
在他看來,劉升反的好啊!劉升不反他怎麽去立功勳?又怎麽封王?
皇帝讓他擇機而動的意思,就是找準機會把女真和契丹一鍋都端了。
打燕京,隻要人足夠,他是有信心的,畢竟那裏自古就是漢人的領土。
那裏的百姓也都是漢人,有統治的基礎,而讓他主動出擊,北上去尋找,契丹人和女真的主力決戰,他沒有這個勇氣。
他心心念念也就是收複燕雲即可。
蔡攸一個後起之秀,他原本想拋棄蔡京和蔡攸合作的。
雖說是父子倆,但明顯蔡攸更懂得討趙吉的歡心。
哪知再次回到朝堂時,局勢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而無論是蔡京還是蔡攸,在他看來,隻要不阻止自己北伐,朝中有人堅定的支持自己,是誰都可以。
在眾人的彈劾聲中,蔡攸的臉色越來越難看。
覺得自己今天必然在劫難逃,畢竟跟隨了趙吉這麽久,他對趙吉的性子還是很了解。
若是以往趙吉還可能會保他,但他剛剛拒絕了趙吉,已經惹得皇帝不快了,加上這些同僚的推波助瀾,不把他貶的遠遠的,都不是趙吉的作風。
可是他不能走啊!若是走了自己練了兩個月的禁軍怎麽辦?
換個人,禁軍必然又恢複以往那般,那樣的禁軍要之何用?
童貫帶走的,可是整個宋國北方的所有軍力,禁軍就是開封城中最後的保衛力量。
他這一走,大宋將有亡國之危,急的豆大的汗珠,滴答滴答從額頭上滴落著。
而令蔡攸想不到的是,趙吉這一次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並沒有像往常一般先追究責任,一掌拍在案桌上,同時站起身道:“住嘴,劉升安敢如此欺朕?朕要讓他後悔,哪位卿?願意將劉升捉來,朕要他生不如死。”
趙吉麵容扭曲,聲音冷峻,仿佛一個受到渣男欺騙覺醒的少女,那種寫在臉上的恨意,更是令群臣驚慌,他們還沒看到過趙吉如此一麵。
童貫臉上的欣喜頓時消失不見,這劉升反的不是時候,若是他帶領大軍北上時再反還有多好。
皇帝這是要從他的北伐大軍中,分出一批人去討伐劉升。
情急之下突然喊道:“官家不可”。
說出這句話他便後悔了,他幹了什麽,在皇帝暴怒的時候,打擾了皇帝,完全可以下朝之後慢慢磨。
一支萬餘人的殘軍,種師道隻要接到趙吉的命令,憑借雁門的守軍即可蕩平劉升。
平叛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支反賊占據的是燕雲。
隻要有人獨自領軍,他的功勞就會被分一份。
這都是穩穩的功勳,他不允許任何人染指。
趙吉目光唰的一下停留在童貫身上道:“太師有話說?”
童貫道:“官家,劉升反叛雖讓人惱怒,不過這與官家的大計比起來不值一提,女真人已經幾次三番催促我們北上。”
“眼下還是攻取燕京要緊,等臣攻破燕京後,必將劉升擒來讓官家出氣,若是讓女真人首先攻破燕京,那我朝談判的籌碼又將何在焉?”
童貫一開口,蔡京就抓住了童貫話中的重點,童貫乃是與他一條繩上的螞蚱,至少他是這麽覺得。
“那劉升完全不值一提,官家不必為此憂心,有太師在,區區叛軍彈手可滅,官家就當沒有劉升這個人,這一切不都和當初一樣嗎?
官家全當我們沒有攻下五州,讓太師北伐時,順手取下便是。”
群臣見方向開始有所轉變,也跟著後麵勸誡道:“官家可得保住身子,為了一個劉升不值得。”
“待太師天軍一到,那劉升悔之晚矣。”
趙吉轉念一想是這麽個道理,為了一個舉足輕重的小人物,把自己再氣出個好歹來不合算。
既然不識抬舉,那就讓他後悔來到這世上,惡狠狠的和童貫說道:“太師一定給朕抓活的,一刀砍了他,朕不解氣。”
而劉升宣告天下的反叛帶來的後果不僅僅是讓趙吉生一下氣,而是整個宋國北方局勢都發生了變化。
宋國不可能全心全意的再次派出全部兵力北伐,必然要留下人馬,盯著劉升。
趙吉想讓種師道鎮守雁門,防備劉升突襲。
畢竟種師道在此駐防了數十年,而童貫卻皺起了眉,上次平叛方臘時,他已經認識到西軍和其他軍隊的不同。
先前經略西夏時,還以為大宋的軍隊都是一個樣子,唯有對比,才能看出差距。
若不是帶上西軍,平叛方臘,必然不會那麽快。
當他得知種師道也在北伐軍的序列時,高興的幾個晚上沒睡。
有西軍加入,未必不能和女真人碰一碰。
他的計劃中,種師道的種家軍可是不能缺失的一環。
怎能讓種師道,這種老將守家?
正糾結不知該如何開口,畢竟今天他幾次打斷了趙吉的思考,在反對怕是惱了皇帝。
而這時王黼開口道:“官家,年前臣曾作為欽差走了一趟西北,永興路的西軍果然是天下強軍,而種老將軍麾下的種家軍,更是精銳中的精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