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深仇大恨
破案:我能鎖定凶手,推理就變強 作者:愛紫薯酥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警隊裏因為工作壓力而感到沮喪甚至抑鬱的情況並不少見,而眼前的案子也是一直壓在自己心頭的一塊巨石,從知道重開舊案的消息後他就開始焦慮不安,現在覺得有必要重新調整一下心態。
於是他深深地呼出一口氣,“謝謝啦,鮑隊。
局裏還有點事需要我去解決一下,這裏你就先頂著了。”
接近中午時分,辛蕊帶著隊伍回到村委會。
在送走了周樂天之後,鮑鈞回來研究起了手頭資料與自己的觀察筆記。
見到辛蕊進來,他笑著問了一句:“咋樣?”
辛蕊搖了搖頭:“我們摸排下來,這家人都挺老實本分的,在村裏基本不會有爭執。
遇到麻煩事兒也都選擇忍讓息事寧人。
至於是誰殺了他們這件事,大家似乎都覺得不大可能是出於仇殺的原因造成的。”
聽完這些信息,鮑鈞陷入了短暫沉思後坐下輕敲桌麵:“有趣了,若不是因仇恨所害的話,又有什麽理由導致整個家庭慘遭滅門呢?無論如何我總覺得這事有問題。”
“頭兒,你懷疑受害者可能是在外得罪人了嗎?”
辛蕊皺起眉頭:“既然村內沒衝突,那麽就隻剩外麵的人選了?但這似乎也不符合事實,經過走訪了解,古誌暉在外包工從未虧欠任何人報酬,即使工程方拖欠工錢他也會主動墊付。
如此舉動讓他獲得了很好的口碑同時也保證了持續合作。
因此我們無法確定有任何潛在嫌疑人存在啊。”
鮑鈞眼睛微微一眯:“不對,我認為受害者確實同村中的某個人存在嚴重分歧,隻不過此人極可能一直藏於幕後未引起旁人注意。”
辛蕊聽罷倒吸一口涼氣。
聽到鮑鈞的話,辛蕊頓時驚得吸了口涼氣:“頭兒,真有這樣的人嗎?”
不是辛蕊不相信,主要是這村子本身就不大。
之前他們也找村主任打聽過,這個村子一共也就一百多戶人家,而且近三分之一還是近二十年才搬來的。
所以當年,這村子裏最多也就是幾十戶人家而已。
這麽小的一個村子,怎麽可能會有什麽被忽略的人呢?就算是個傻子,村裏人也不可能不知道吧?
更何況二三十年前,民風純樸,家家戶戶之間交往頻繁,鄰裏間串門聊天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
那時候交通不便,除了少數外出打工的,大多數村民農閑時候都待在村裏無所事事,聊天自然就成了每天必做的事。
總而言之,辛蕊實在很難相信在這村子裏竟然會有被所有人忽視掉的人。
鮑鈞沒直接回答她的問題,而是拿起粉筆,在背後的黑板上迅速寫了一堆東西。
寫完後,他將粉筆扔到桌上,說:“辛姐,我們先聊聊第一個問題:滅門案中的凶手和死者會不會完全沒有關係?”
辛蕊立刻搖頭:“這還用說嘛?即使是一般的凶殺案,背後總有些特殊原因,真正隨機殺害的瘋子畢竟罕見。
但即使是那些極個別案例,也會給自己找個理由。
更何況像滅門這樣的重案,如果說是毫無關聯的話,估計連孩子都不會信。”
鮑鈞笑了笑,接著問:“那什麽樣的事情能讓人怒到殺人全家的地步?”
“深仇大恨!”辛蕊脫口而出,“這點早就有定論了吧?”
鮑鈞點頭:“確實。
專案組早就給出了同樣的結論。
但是你想想看,一個明顯正確的結論卻因為某些線索無法證明而失去效力,這裏頭難道沒有蹊蹺?”
辛蕊愣了一下,搖搖頭說:“我有點兒搞不清楚。”
鮑鈞歎了口氣,把卷宗推給了她:“我查看這些資料時發現,其實該做的檢查和記錄都已經完成了。
可是,所有的證據最終都在同一個點斷掉了——那就是到底是誰與受害者結下的仇恨。”
沒錯,第一次拿到卷宗的時候,鮑鈞就感覺到缺了些什麽。
一開始沒想明白,後來經過仔細研究,才發現最重要的一環其實是受害者的敵人不存在。
既然沒有敵人,線索就像是離開了樹根的枯木,表麵看似完好實則難以存活。
這些信息同樣如此,沒了敵人的線索,還叫什麽線索呢?
到了現場,鮑鈞結合實地情況及現有文檔確定了一點,就是嫌疑者應該來自於村裏或周邊村子,並且是受害人非常熟悉的某個人。
但是不論在哪,目前收集到的信息與當時專案組調查所得一致。
被害人一家人都是善良之輩,哪怕自己吃點虧也不會占別人便宜的那種好人。
放在那個年代,這樣的品格讓整個村莊都對其表示尊敬。
事實上,在當時那種基礎設施建設高峰期背景下,古誌暉作為包工頭能夠帶領許多人工作而不出現叛離的情況,正是因為他贏得了一群真心相待的夥伴們的信任。
這些人願意跟他幹活不僅是因為錢,更多是出於對他為人處世的認可。
所以在這種情形下再去想象會存在某個被全村人集體忽略並引發嚴重衝突的人,無論是辛蕊還是鮑鈞都感覺不可思議。
那麽究竟什麽樣的個體可以既存在於大眾視線之內,卻又被選擇性遺忘?
辛蕊再次瀏覽過卷宗內容,盡管已經讀過多遍但結合剛討論過的背景重新審閱,仍舊感受到案件撲朔迷離之處。
“這個真能查清楚麽?”
好久,她抬起頭看著對麵問道:“頭兒,真能找到這樣的人物嗎?”
隻見鮑鈞嘴角微翹帶著絲嘲諷的笑容回答道:“當然存在,並且數量還不少,隻是通常不會引起注意而已;關鍵是我們難以取得有力證據支持這一說法。”
辛蕊的好奇心瞬間被激發:“具體是指?”
鮑鈞敲了敲桌子說道:“孩子們。”
“孩子們?”
辛蕊猛地起身追問:“頭兒,你意思是說凶手小時候曾和受害人有過矛盾,然後長大之後複仇?”
鮑鈞點了點頭:“正是如此。
這種源於孩童時期積累起來的心結更容易被成人們所忽略。”
於是他深深地呼出一口氣,“謝謝啦,鮑隊。
局裏還有點事需要我去解決一下,這裏你就先頂著了。”
接近中午時分,辛蕊帶著隊伍回到村委會。
在送走了周樂天之後,鮑鈞回來研究起了手頭資料與自己的觀察筆記。
見到辛蕊進來,他笑著問了一句:“咋樣?”
辛蕊搖了搖頭:“我們摸排下來,這家人都挺老實本分的,在村裏基本不會有爭執。
遇到麻煩事兒也都選擇忍讓息事寧人。
至於是誰殺了他們這件事,大家似乎都覺得不大可能是出於仇殺的原因造成的。”
聽完這些信息,鮑鈞陷入了短暫沉思後坐下輕敲桌麵:“有趣了,若不是因仇恨所害的話,又有什麽理由導致整個家庭慘遭滅門呢?無論如何我總覺得這事有問題。”
“頭兒,你懷疑受害者可能是在外得罪人了嗎?”
辛蕊皺起眉頭:“既然村內沒衝突,那麽就隻剩外麵的人選了?但這似乎也不符合事實,經過走訪了解,古誌暉在外包工從未虧欠任何人報酬,即使工程方拖欠工錢他也會主動墊付。
如此舉動讓他獲得了很好的口碑同時也保證了持續合作。
因此我們無法確定有任何潛在嫌疑人存在啊。”
鮑鈞眼睛微微一眯:“不對,我認為受害者確實同村中的某個人存在嚴重分歧,隻不過此人極可能一直藏於幕後未引起旁人注意。”
辛蕊聽罷倒吸一口涼氣。
聽到鮑鈞的話,辛蕊頓時驚得吸了口涼氣:“頭兒,真有這樣的人嗎?”
不是辛蕊不相信,主要是這村子本身就不大。
之前他們也找村主任打聽過,這個村子一共也就一百多戶人家,而且近三分之一還是近二十年才搬來的。
所以當年,這村子裏最多也就是幾十戶人家而已。
這麽小的一個村子,怎麽可能會有什麽被忽略的人呢?就算是個傻子,村裏人也不可能不知道吧?
更何況二三十年前,民風純樸,家家戶戶之間交往頻繁,鄰裏間串門聊天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
那時候交通不便,除了少數外出打工的,大多數村民農閑時候都待在村裏無所事事,聊天自然就成了每天必做的事。
總而言之,辛蕊實在很難相信在這村子裏竟然會有被所有人忽視掉的人。
鮑鈞沒直接回答她的問題,而是拿起粉筆,在背後的黑板上迅速寫了一堆東西。
寫完後,他將粉筆扔到桌上,說:“辛姐,我們先聊聊第一個問題:滅門案中的凶手和死者會不會完全沒有關係?”
辛蕊立刻搖頭:“這還用說嘛?即使是一般的凶殺案,背後總有些特殊原因,真正隨機殺害的瘋子畢竟罕見。
但即使是那些極個別案例,也會給自己找個理由。
更何況像滅門這樣的重案,如果說是毫無關聯的話,估計連孩子都不會信。”
鮑鈞笑了笑,接著問:“那什麽樣的事情能讓人怒到殺人全家的地步?”
“深仇大恨!”辛蕊脫口而出,“這點早就有定論了吧?”
鮑鈞點頭:“確實。
專案組早就給出了同樣的結論。
但是你想想看,一個明顯正確的結論卻因為某些線索無法證明而失去效力,這裏頭難道沒有蹊蹺?”
辛蕊愣了一下,搖搖頭說:“我有點兒搞不清楚。”
鮑鈞歎了口氣,把卷宗推給了她:“我查看這些資料時發現,其實該做的檢查和記錄都已經完成了。
可是,所有的證據最終都在同一個點斷掉了——那就是到底是誰與受害者結下的仇恨。”
沒錯,第一次拿到卷宗的時候,鮑鈞就感覺到缺了些什麽。
一開始沒想明白,後來經過仔細研究,才發現最重要的一環其實是受害者的敵人不存在。
既然沒有敵人,線索就像是離開了樹根的枯木,表麵看似完好實則難以存活。
這些信息同樣如此,沒了敵人的線索,還叫什麽線索呢?
到了現場,鮑鈞結合實地情況及現有文檔確定了一點,就是嫌疑者應該來自於村裏或周邊村子,並且是受害人非常熟悉的某個人。
但是不論在哪,目前收集到的信息與當時專案組調查所得一致。
被害人一家人都是善良之輩,哪怕自己吃點虧也不會占別人便宜的那種好人。
放在那個年代,這樣的品格讓整個村莊都對其表示尊敬。
事實上,在當時那種基礎設施建設高峰期背景下,古誌暉作為包工頭能夠帶領許多人工作而不出現叛離的情況,正是因為他贏得了一群真心相待的夥伴們的信任。
這些人願意跟他幹活不僅是因為錢,更多是出於對他為人處世的認可。
所以在這種情形下再去想象會存在某個被全村人集體忽略並引發嚴重衝突的人,無論是辛蕊還是鮑鈞都感覺不可思議。
那麽究竟什麽樣的個體可以既存在於大眾視線之內,卻又被選擇性遺忘?
辛蕊再次瀏覽過卷宗內容,盡管已經讀過多遍但結合剛討論過的背景重新審閱,仍舊感受到案件撲朔迷離之處。
“這個真能查清楚麽?”
好久,她抬起頭看著對麵問道:“頭兒,真能找到這樣的人物嗎?”
隻見鮑鈞嘴角微翹帶著絲嘲諷的笑容回答道:“當然存在,並且數量還不少,隻是通常不會引起注意而已;關鍵是我們難以取得有力證據支持這一說法。”
辛蕊的好奇心瞬間被激發:“具體是指?”
鮑鈞敲了敲桌子說道:“孩子們。”
“孩子們?”
辛蕊猛地起身追問:“頭兒,你意思是說凶手小時候曾和受害人有過矛盾,然後長大之後複仇?”
鮑鈞點了點頭:“正是如此。
這種源於孩童時期積累起來的心結更容易被成人們所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