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必要去攀附任何人,你自己沒本事,任何人都幫不了你。你越想得到自已缺少的某種資源、或在某些方麵需要別人的幫助時,你就越得不到別人的幫助。這就是冥冥之中,執行著“人之道”的社會法則,是不可以強求的。


    真正的讓腰杆直挺的,是金錢和能力。有時一輩子的事情,一晚上是想不通的,“財富”這種東西,總是流向不缺錢的人;“愛”這種想法,也總是流向不缺愛的人。


    沒有人會去幫助一個毫無價值的人,必須要好好的經營自己,就算跌入穀底,也要有與人交換的籌碼。


    和什麽樣的人在一起,時間久了,會慢慢地變成他的樣子。真正的成大事的“高手”,都有自己獨立的係統,比如安靜係統,通過持之以恒的練習,培養自己身上強大的淨能量,自然有人會被“高人”慢慢的吸引,從而展現出強大的精神創造力。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善於發現優秀的人,跟緊他,你就可能成為優秀的人了。


    現實情況卻是等不得,因為人都是急功近利的,誰又想浪費時間去追逐持之以恒的東西呢?誰又是那胸闊似浩海,誌高攀奇峰的人呢?


    何處覓?路漫漫,其修遠兮。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陳玉良喊幾位弟兄上山逮野雞,回家後,知道自己的工作單位已經落實好,下周一去市財政局報到上班,真是喜上眉梢,心花怒放……


    晚上兄弟七位在一家農家樂開始吃喝起來,品嚐著廚師給做的“山貨”,眾人熱情高漲,猜拳行令,大聲吆喝吆喝,此起彼伏,一派“江湖義氣”在此醞釀,並淋漓盡致的演繹,“哥們兒”的意氣風發,更是把酒桌氣氛推上一個接一個的高潮,最後在眾人東倒西歪的“美好形象”中結束了戰鬥,盡興而歸……


    回到家後張學峰簡單衝洗一下,就上床休息了,因為在眾位“親戚”的唇槍舌戰中,喝下一蠱盅興奮而快樂的酒,他不“敗北”,那就說明今晚上的酒就白喝了。


    陳玉良把大哥送回家後,幾個人便相約去打麻將了。


    山村的生活本就如此,一切源於你的認知和環境的適應,你的視野在哪裏?是山村還是城市。


    第二天,張學峰起的早,就沿著山路往上走去,山路兩旁,一朵朵的野花相繼綻開了笑臉,紅的、黃的、藍的、紫的,交相輝映,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再往上走,仿佛進入一個翠綠的世界,鳥叫聲,溪流聲,匯集成彼此相應的美麗音樂。


    山裏的空氣很清新,早晨的氣溫涼爽,如同進入一個初秋的天堂,路旁花兒越來越多,目之所及,朵朵開放的野花,五顏六色,一陣清香直往鼻孔裏“鑽”,沁人心脾。


    樹,默默地立在廣袤無垠的大地上,伸出一隻隻褐色的大手,和其他夥伴拉在一起,像撐開的一把把傘,為人遮陽庇蔭。


    湛藍色的天空,忽見悠悠白雲,匆匆席卷而過,忽又張開,如夢如幻、如畫,易癡易醉,令人有種騰雲駕霧的朦朦朧朧之感。


    早晨的山上少了一份躁動,遊人稀少,清風帶著滿山林的樹葉搖曳不停,發出充滿葉綠清新味道的“沙沙”聲,山林此刻顯得有點寂靜……


    張學峰一路向前走,陽光通過技丫零零落落地投向地麵,山頂緩緩而下的泉水抨擊著草、樹、石,此情此景,讓人留連忘返。


    站在山頂條石邊上的張學峰,仿佛來到人間天堂,寧靜而無車馬喧囂,卻有風和葉共舞,山和水的共鳴,天和雲的吟唱……


    等張學峰鍛煉身體回來後,陳玉良也已起床,正等著他的歸來。


    陳玉良見大哥回來後,說道,“早飯我帶你去吃正宗的大蔥野豬肉包子,然後咱再去山後邊一朋友家,看看“奇珍異寶”,能有你看中的嗎?”


    張學峰笑一笑,說道,“中,去見見“世麵”也好,也漲漲見識,看到底有什麽寶貝,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給陳秋雲說聲後,陳玉良騎摩托車帶著張學峰出發了。


    先來到一家公路邊的早點店,陳玉良與老板打聲招呼,要了兩籠大蔥野豬肉包子和兩碗酸辣湯。


    二人吃得津津有味,齊喊過癮。


    吃好早飯後,二人沿著山路往後山而去,路比較寬是水泥路,車流量較少,騎的比較快。


    慢慢的來到一處山凹,路就難走了,路隻修到山凹口,陳玉良推著摩托車在前走著,張學峰在後麵跟著。


    這裏很幽靜,時不時地聽見羊叫聲或牛叫聲,野花遍開,蝴蝶飛舞,蜜蜂不知辛苦的來回奔波,時不時地從麵前飛過,鳥兒低空飛行,嘰嘰喳喳鳴叫,遠處不時傳來野雞的警惕叫聲……


    一幅畫,美麗的自然風景之圖,讓人目不暇接,心情愉悅。


    張學峰看見前方有一棵大槐樹,樹的旁邊好像有草棚,就對玉良說道,“到前邊大樹底下歇會,昨晚上喝酒有點多,力氣跟不上,有點乏。”


    到大槐樹一看,原來有一位老者在此放蜂,大約有60多歲的樣子,旁邊有30多個蜂箱,再往右前方看,在岩壁上也有類似盒狀東西掛在上麵。


    二人就坐在地麵石頭上,與老人聊天起來,原來,老人在此放蜂已經有10多年了,岩壁上是野蜜蜂的蜂箱。


    陳玉良向老人打聽田家閣莊還有多遠能到,老人道,“他就是該莊的,還有1華裏地腳程。”


    老人問道,“你們是走親戚還是做買賣的?”


    陳玉良道,“我們是來找朋友玩的,是山那邊陳家官莊村的。”


    “哦”,老人應了一聲,就不再吱聲。


    張學峰買了老人六塑料瓶野蜂蜜,就與老人閑聊起來。


    老人見張學峰買了他的東西,二人就聊起來了,向他介紹起田家閣莊的古往今昔。


    原來田家閣莊在抗日戰爭時期就很出名了,呂梁支隊及其他遊擊隊在前線用的炸藥基本上都是從該莊生產出來的,為新中國的解放做出了卓越貢獻。


    現在由於小煤礦的興起,國家對炸藥管製特別嚴格,滋生了私自買賣炸藥的生意,田家閣莊又把炒炸藥這行當“重操舊業”起來,很的煤礦礦主經常派人到此地來采購。


    張學峰聽著賣蜂蜜老人的介紹,內心也在想著心事,“無鎧甲別露鋒芒,藏拙才是智慧;心無理想,別談遠方;堅毅與務實才是打開人生的智慧鑰匙。”


    “有錢把生活過好,沒錢把心情過好。”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玩江湖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乾寶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乾寶浩並收藏古玩江湖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