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以度,外內使之俱。
認識自己的無知,就是最大的智慧。
知識豐富的人,卻時時發現自己的無知。
讀書是為了思考和權衡,而不是雄辯和駁斥,甚至是輕信和盲從。
劉老根大舞台的演出還在繼續,包間裏的四人已從包間走出,互相攙扶著來到停車的地方。
3月的北京夜裏還是有點冷的。
各人上各人的車後,各分東西回家而去。
有時想這喝酒聚會挺有意思的。
訂飯店相約時的翹首以待。
吃飯喝酒時的兄弟感情似海深,好像今世不能分離的樣子。
吃好喝好以後,是“分道揚鑣”。
無與倫比的酒場文化,總是讓人回味無窮。
米仁義回到家裏,已經深夜11點多了,一身酒氣,但大腦還清醒。
潛意識裏,在指揮著自己,必須洗好澡再睡覺,這是多年養成的習慣。
雖然醫生說這種酒後洗澡行為不好,但身體不舒服,特別難聞。
隻有這樣“窮對付”吧,每次都安慰自己。
洗完澡後,踉踉蹌蹌倒在床上便睡。
這一覺睡的很長,一直到第二天9點多才醒來。
睜開眼,起來喝了一杯水,又繼續躺在床上。
翻來覆去怎麽也睡不著覺?隻好坐起來倚在床頭,想著心事。
米仁義出身於革命家庭,其父是南下幹部,最早在上海生活,祖籍山東。
後來由於父親工作關係調動,回到北京上學。
在文化大革命的爆發時,年齡還小,其間沒有參與什麽特殊的事情,模糊的記憶中,也許隻是上街喊喊口號,遊行啥的。
出身於革命家庭,根子又不壞,也算是過一個快樂的童年,基本上沒挨過餓。
改革開放初期,就托關係在一家國企宣傳處上班,平時喜歡看書,經常投稿到報社,在圈子裏小有名氣。
由於經常閑暇時間逛琉璃廠,與很多賣古玩的人建立了感情,相互之間有了情誼。
特別是與鏟地皮的人認識了很多。
另外,有幸認識了一大批在古玩界裏有名的學者專家,在他們的熏陶指導下,自己的技術和眼力也大大提高。
從今往後,買古玩基本上沒有走眼,撿漏的事卻經常發生。
知識和人脈的積累,為以後的古玩情結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特別是認識一位故宮博物院的70多歲傳奇式老專家,更是“如虎添翼”。
是他把米仁義引進了收藏明清家具的殿堂,最後成了莫逆之交。
故人已乘鶴而去。
米仁義歎了一口氣。
曆史的傳承就這樣一代代相傳下去,也許是人的固執,或者是一種執念,一種夢想,一種追求。
中華文明才如此經久不衰,如長河奔馳入大海。
成立博物館的事一定要辦好,人生必須有一個夢想成真的力量來“支撐”。
投資影視劇的事,想一想吧,應該是還可以,但順其自然。
資金周轉還行,看看將來發展方向吧。
想到這裏,拿起電話,打給丁柏。
丁柏接通電話後,米仁義說道,“如果今天有人來找我,就讓其下午來,說上午我有點事,抽不開身。”
丁柏說:“是,老板。”
米仁義起來洗漱完畢。
來到書房,準備挑選兩件送香港秋拍的瓷器,籌集些資金。
一個是“大清雍正年製”的青花三果抱月瓶,高28厘米,口徑4厘米,腹徑22厘米。
頸部塑有對稱象耳,口沿及肩部繪如意雲頭紋,頸部飾蕉葉紋。
腹部主題紋飾繪石榴、桃子、柿子紋及三果,寓意多子長壽,事事如意吉祥。
色調灰暗,釉麵閃青,具有雍正朝中期特點。
青花暈散,紋飾上有人工點出的小黑色斑點,沒有金屬光澤。
胎體堅致,細、輕,外壁和底足處理非常規整,造型俊秀,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佳品。
另一個是綠鬆石地粉彩福壽螭龍紋如意耳瓶。
底款是“大清嘉慶年製”篆體礬紅款,高36.2厘米,底徑14厘米,腹徑21厘米,口徑10厘米。
瓶撇口,束頸,圓腹,圈足。
造型考究典雅,修胎細致,外壁以鬆石綠為地,口沿處裝飾回紋一周。
肩部輔以蓮瓣紋,如意雲頭紋,瓶身滿繪花纏枝番蓮紋。
福壽兩字在腹中兩端對應,底部是鬆石綠為地。
具有很強的質感,明暗清晰,層次分明,難得一見精品。
這兩件瓷器是早年購得,在家裏也有十幾年了。
由於這種類型的瓷器較多,出了就出了,也不會太舍不得。
孤品是堅決不出的。
一貫的理念,能出的盡量出,多拍賣幾件,多籌集點資金。
就是為了將來發展,這個社會手裏沒錢不行。
趁自己有這個能力,多渠道運作,走拍賣公司這種渠道,還是比較好的方式。
米仁義決定好以後,找到錦盒給包裝好,並在上麵做了記號和說明。
喝了幾口水
看這兩個錦盒,油然而生一種惜緣感覺。
有些東西是過客,有些東西隻是商品,隻不過利用價值不同而已。
人,又何嚐不是這樣呢?
隻不過也是被利用的標的和層次不同罷了。
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
人生最終的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在於生存。
一個人的醒悟,是意識到黑暗的來臨……
認識自己的無知,就是最大的智慧。
知識豐富的人,卻時時發現自己的無知。
讀書是為了思考和權衡,而不是雄辯和駁斥,甚至是輕信和盲從。
劉老根大舞台的演出還在繼續,包間裏的四人已從包間走出,互相攙扶著來到停車的地方。
3月的北京夜裏還是有點冷的。
各人上各人的車後,各分東西回家而去。
有時想這喝酒聚會挺有意思的。
訂飯店相約時的翹首以待。
吃飯喝酒時的兄弟感情似海深,好像今世不能分離的樣子。
吃好喝好以後,是“分道揚鑣”。
無與倫比的酒場文化,總是讓人回味無窮。
米仁義回到家裏,已經深夜11點多了,一身酒氣,但大腦還清醒。
潛意識裏,在指揮著自己,必須洗好澡再睡覺,這是多年養成的習慣。
雖然醫生說這種酒後洗澡行為不好,但身體不舒服,特別難聞。
隻有這樣“窮對付”吧,每次都安慰自己。
洗完澡後,踉踉蹌蹌倒在床上便睡。
這一覺睡的很長,一直到第二天9點多才醒來。
睜開眼,起來喝了一杯水,又繼續躺在床上。
翻來覆去怎麽也睡不著覺?隻好坐起來倚在床頭,想著心事。
米仁義出身於革命家庭,其父是南下幹部,最早在上海生活,祖籍山東。
後來由於父親工作關係調動,回到北京上學。
在文化大革命的爆發時,年齡還小,其間沒有參與什麽特殊的事情,模糊的記憶中,也許隻是上街喊喊口號,遊行啥的。
出身於革命家庭,根子又不壞,也算是過一個快樂的童年,基本上沒挨過餓。
改革開放初期,就托關係在一家國企宣傳處上班,平時喜歡看書,經常投稿到報社,在圈子裏小有名氣。
由於經常閑暇時間逛琉璃廠,與很多賣古玩的人建立了感情,相互之間有了情誼。
特別是與鏟地皮的人認識了很多。
另外,有幸認識了一大批在古玩界裏有名的學者專家,在他們的熏陶指導下,自己的技術和眼力也大大提高。
從今往後,買古玩基本上沒有走眼,撿漏的事卻經常發生。
知識和人脈的積累,為以後的古玩情結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特別是認識一位故宮博物院的70多歲傳奇式老專家,更是“如虎添翼”。
是他把米仁義引進了收藏明清家具的殿堂,最後成了莫逆之交。
故人已乘鶴而去。
米仁義歎了一口氣。
曆史的傳承就這樣一代代相傳下去,也許是人的固執,或者是一種執念,一種夢想,一種追求。
中華文明才如此經久不衰,如長河奔馳入大海。
成立博物館的事一定要辦好,人生必須有一個夢想成真的力量來“支撐”。
投資影視劇的事,想一想吧,應該是還可以,但順其自然。
資金周轉還行,看看將來發展方向吧。
想到這裏,拿起電話,打給丁柏。
丁柏接通電話後,米仁義說道,“如果今天有人來找我,就讓其下午來,說上午我有點事,抽不開身。”
丁柏說:“是,老板。”
米仁義起來洗漱完畢。
來到書房,準備挑選兩件送香港秋拍的瓷器,籌集些資金。
一個是“大清雍正年製”的青花三果抱月瓶,高28厘米,口徑4厘米,腹徑22厘米。
頸部塑有對稱象耳,口沿及肩部繪如意雲頭紋,頸部飾蕉葉紋。
腹部主題紋飾繪石榴、桃子、柿子紋及三果,寓意多子長壽,事事如意吉祥。
色調灰暗,釉麵閃青,具有雍正朝中期特點。
青花暈散,紋飾上有人工點出的小黑色斑點,沒有金屬光澤。
胎體堅致,細、輕,外壁和底足處理非常規整,造型俊秀,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佳品。
另一個是綠鬆石地粉彩福壽螭龍紋如意耳瓶。
底款是“大清嘉慶年製”篆體礬紅款,高36.2厘米,底徑14厘米,腹徑21厘米,口徑10厘米。
瓶撇口,束頸,圓腹,圈足。
造型考究典雅,修胎細致,外壁以鬆石綠為地,口沿處裝飾回紋一周。
肩部輔以蓮瓣紋,如意雲頭紋,瓶身滿繪花纏枝番蓮紋。
福壽兩字在腹中兩端對應,底部是鬆石綠為地。
具有很強的質感,明暗清晰,層次分明,難得一見精品。
這兩件瓷器是早年購得,在家裏也有十幾年了。
由於這種類型的瓷器較多,出了就出了,也不會太舍不得。
孤品是堅決不出的。
一貫的理念,能出的盡量出,多拍賣幾件,多籌集點資金。
就是為了將來發展,這個社會手裏沒錢不行。
趁自己有這個能力,多渠道運作,走拍賣公司這種渠道,還是比較好的方式。
米仁義決定好以後,找到錦盒給包裝好,並在上麵做了記號和說明。
喝了幾口水
看這兩個錦盒,油然而生一種惜緣感覺。
有些東西是過客,有些東西隻是商品,隻不過利用價值不同而已。
人,又何嚐不是這樣呢?
隻不過也是被利用的標的和層次不同罷了。
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
人生最終的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在於生存。
一個人的醒悟,是意識到黑暗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