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外放為官就不同了,朝廷為了防止外放的官員貪汙腐敗,一般都是有養廉銀的,而養廉銀足夠外放的官員養家還綽綽有餘的,畢竟,除了養廉銀他們還是有正常的俸祿的。
李豐年是跟王勉一起考進了翰林院,而另一個二甲第十的那個好友,走了家裏的路子外放到江南一帶做個七品縣令去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進了翰林院,李豐年才知道他們學識還差得遠,翰林院裏有的是一心鑽研學識的老翰林,他們不求功名利祿,也做不來阿諛奉承之舉,所以,在翰林院待了十年都沒有挪窩的比比皆是。
李豐年進了翰林院就沒想著近一兩年能做出什麽功績,打鐵自身硬,他還是先學習吧。
再說了,翰林院,天底下最清貴的地兒,其實也是最現實的地兒。
這裏的人一茬茬的來,每三年就有一個狀元,但是真正混出來的沒有幾個。
他被現實狠狠震驚著,暫時也沒有了娶妻的心思,不立業何以成家?他如今隻有一個庶吉士的名頭在身,實在沒有臉麵和底氣去求娶人家嬌養的姑娘。
更何況,他後來去查過,內城姓謝的官員,隻有兩家,一家是五品的翰林學士,還有一家是二品的禮部尚書,不管是誰家,都不是他一個沒有品階的人能奢望的。
那日的驚鴻一瞥就當是莊生夢蝶吧,自己到底是配不上那樣如明月一般耀眼的人的。
而他心有所屬這件事,李豐年瞞的結結實實的,誰都不知道他已有意中人了。
雲溪留下用了頓午食,下晌歇了會她們便回去了。
本想等豐年回來跟他聊兩句的,大哥豐收卻說:“豐年進了翰林院可比之前上官學的時候還忙,這幾天每天回來的都很晚,你怕是等不到。”
雲溪也就沒有再等了,第二天又約著雲柔去逛了會,她們姐妹倆出嫁後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孩子,也不能像以前那樣隨心所欲了。
“你要去金陵?”雲柔吃著山楂葫蘆驚詫的看著姐姐:“明兒就走啊?唉,姐姐,我好羨慕你啊。”
李雲溪摸了摸妹妹的頭:“以後有機會咱們姐妹倆一起去,等孩子大一點了,也不是不能出去的,這次我們出去也是有正事的。”
雲柔點點頭:“我知道的,等下次姐姐再出去的時候,一定要帶上我啊。”
當天傍晚,豐年應該是聽說了大姐一家要去江南的事情,今兒故意下職早了點,也是覺得好久沒有跟大姐說說話了。
想著去一趟金陵,再怎麽著回來怕也得三兩個月吧,他想了想還是專門跑了一趟。
雲溪看到豐年心裏也是高興:“你怎麽這麽瘦了呢?是不是沒好好吃飯?”
李豐年一聽這話心裏就舒坦的不行,對,就是這個勁兒,他最喜歡的就是大姐二姐她們一見自己就噓寒問暖,他一點都不覺得囉嗦,隻覺得很受用。
“姐姐別擔心,我就是剛進了翰林院一時間還有些不適應,過幾天就好了。”
李雲溪有些生氣的拍了他一下:“我還不知道你,你怕是一學起來就忘了吃飯睡覺的時間吧,這樣不行,人要先有個好身體,才能有以後,身體是奮鬥的本錢。”
豐年看著姐姐不讚同又帶著心疼的眼神隻能討好的笑笑:“姐姐,我知道了,以後肯定不這樣了,等你從金陵回來,我一定不會在瘦了的。”
李雲溪還能不知道自己弟弟什麽性子:“哼,我才不信你,這樣,我讓鼎香閣那邊,每日午食都去給你送飯食,你不許拒絕,每日定時吃飯是很有必要的,要不然時間長了,胃就壞了。
還有啊,吃完飯也歇一會,然後去溜達溜達,你溜達的時候也能歇歇腦子,別一天到晚的就知道學習了。”
李豐年笑的露著大牙直點頭,而後有些猶豫的想著要不要把自己藏著的事告訴姐姐,也讓她幫他參謀參謀?
他還沒想好要不要說,李雲溪就看出了弟弟有事瞞著自己:“你想說什麽就說吧,跟姐姐就不要瞞著掖著了,當然了,你以後有妻子裏,有什麽事就跟枕邊人說,現在你沒有能說的人,就可以跟我說說,你要是不想說也可以選擇不說。”
豐年看著姐姐關心道呃眼神不自覺就把心事說了出來:“我二甲遊街那天,遇到了一個姑娘,她給我扔了塊玉佩,還留了自己的姓名,隻是···”
李雲溪接過了弟弟拿出來的玉佩看了一眼,上好的羊脂白玉,掛著穗子,看得出來,這不是一般人家能有的。
“你覺得自己配不上人家,但是心裏又放不下?所以很猶豫?”
豐年點點頭:“是啊,姐,你不知道,翰林院是天下學子都想進去的地方,但是裏麵其實並不是什麽外人所向往的清流聖地,裏麵的勾心鬥角也是多如蟲蟻。
為了每旬的考試都能鬥出花來,抱團,站隊的比比皆是攀比之風更是讓人憋悶,我要不是咱家條件還行,又有王勉這個三品大員之子做好友,恐怕也是被排擠的那一個。”
李豐年坐在涼亭喝了口茶又道:“翰林院的規矩,若是沒有上峰提拔,三年才能被選為侍讀或者侍講,那時候才有品級,那位姑娘肯定是出身官家,怕是家裏品級也不低,我如今這樣又如何能配得上人家呢?”
李雲溪歎了口氣:“你想的不是沒有道理,但是,你已經快要及冠了,你想在等三年授了官職在議親,本沒有錯,但是,人家姑娘花期就那那麽幾年,誰又能等你幾年呢?
人家既然扔了這玉佩,還寫了自己的名字,想來也是下了決心的,你不管是什麽想法,都最好給人家一個明確的答複,別讓人空等,當然,也要注意方式,別讓人家姑娘被人說是私相授受,姑娘家的名聲太重要了。”
豐年有些明白的點了點頭:“我會好好想想的。”
第二天,沈家人收拾好了行李,交代了宋管事看守好店鋪,家裏留守了石頭劉婆子臘梅幾人看守門戶,並讓宋管事時常回來看看。
李豐年是跟王勉一起考進了翰林院,而另一個二甲第十的那個好友,走了家裏的路子外放到江南一帶做個七品縣令去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進了翰林院,李豐年才知道他們學識還差得遠,翰林院裏有的是一心鑽研學識的老翰林,他們不求功名利祿,也做不來阿諛奉承之舉,所以,在翰林院待了十年都沒有挪窩的比比皆是。
李豐年進了翰林院就沒想著近一兩年能做出什麽功績,打鐵自身硬,他還是先學習吧。
再說了,翰林院,天底下最清貴的地兒,其實也是最現實的地兒。
這裏的人一茬茬的來,每三年就有一個狀元,但是真正混出來的沒有幾個。
他被現實狠狠震驚著,暫時也沒有了娶妻的心思,不立業何以成家?他如今隻有一個庶吉士的名頭在身,實在沒有臉麵和底氣去求娶人家嬌養的姑娘。
更何況,他後來去查過,內城姓謝的官員,隻有兩家,一家是五品的翰林學士,還有一家是二品的禮部尚書,不管是誰家,都不是他一個沒有品階的人能奢望的。
那日的驚鴻一瞥就當是莊生夢蝶吧,自己到底是配不上那樣如明月一般耀眼的人的。
而他心有所屬這件事,李豐年瞞的結結實實的,誰都不知道他已有意中人了。
雲溪留下用了頓午食,下晌歇了會她們便回去了。
本想等豐年回來跟他聊兩句的,大哥豐收卻說:“豐年進了翰林院可比之前上官學的時候還忙,這幾天每天回來的都很晚,你怕是等不到。”
雲溪也就沒有再等了,第二天又約著雲柔去逛了會,她們姐妹倆出嫁後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孩子,也不能像以前那樣隨心所欲了。
“你要去金陵?”雲柔吃著山楂葫蘆驚詫的看著姐姐:“明兒就走啊?唉,姐姐,我好羨慕你啊。”
李雲溪摸了摸妹妹的頭:“以後有機會咱們姐妹倆一起去,等孩子大一點了,也不是不能出去的,這次我們出去也是有正事的。”
雲柔點點頭:“我知道的,等下次姐姐再出去的時候,一定要帶上我啊。”
當天傍晚,豐年應該是聽說了大姐一家要去江南的事情,今兒故意下職早了點,也是覺得好久沒有跟大姐說說話了。
想著去一趟金陵,再怎麽著回來怕也得三兩個月吧,他想了想還是專門跑了一趟。
雲溪看到豐年心裏也是高興:“你怎麽這麽瘦了呢?是不是沒好好吃飯?”
李豐年一聽這話心裏就舒坦的不行,對,就是這個勁兒,他最喜歡的就是大姐二姐她們一見自己就噓寒問暖,他一點都不覺得囉嗦,隻覺得很受用。
“姐姐別擔心,我就是剛進了翰林院一時間還有些不適應,過幾天就好了。”
李雲溪有些生氣的拍了他一下:“我還不知道你,你怕是一學起來就忘了吃飯睡覺的時間吧,這樣不行,人要先有個好身體,才能有以後,身體是奮鬥的本錢。”
豐年看著姐姐不讚同又帶著心疼的眼神隻能討好的笑笑:“姐姐,我知道了,以後肯定不這樣了,等你從金陵回來,我一定不會在瘦了的。”
李雲溪還能不知道自己弟弟什麽性子:“哼,我才不信你,這樣,我讓鼎香閣那邊,每日午食都去給你送飯食,你不許拒絕,每日定時吃飯是很有必要的,要不然時間長了,胃就壞了。
還有啊,吃完飯也歇一會,然後去溜達溜達,你溜達的時候也能歇歇腦子,別一天到晚的就知道學習了。”
李豐年笑的露著大牙直點頭,而後有些猶豫的想著要不要把自己藏著的事告訴姐姐,也讓她幫他參謀參謀?
他還沒想好要不要說,李雲溪就看出了弟弟有事瞞著自己:“你想說什麽就說吧,跟姐姐就不要瞞著掖著了,當然了,你以後有妻子裏,有什麽事就跟枕邊人說,現在你沒有能說的人,就可以跟我說說,你要是不想說也可以選擇不說。”
豐年看著姐姐關心道呃眼神不自覺就把心事說了出來:“我二甲遊街那天,遇到了一個姑娘,她給我扔了塊玉佩,還留了自己的姓名,隻是···”
李雲溪接過了弟弟拿出來的玉佩看了一眼,上好的羊脂白玉,掛著穗子,看得出來,這不是一般人家能有的。
“你覺得自己配不上人家,但是心裏又放不下?所以很猶豫?”
豐年點點頭:“是啊,姐,你不知道,翰林院是天下學子都想進去的地方,但是裏麵其實並不是什麽外人所向往的清流聖地,裏麵的勾心鬥角也是多如蟲蟻。
為了每旬的考試都能鬥出花來,抱團,站隊的比比皆是攀比之風更是讓人憋悶,我要不是咱家條件還行,又有王勉這個三品大員之子做好友,恐怕也是被排擠的那一個。”
李豐年坐在涼亭喝了口茶又道:“翰林院的規矩,若是沒有上峰提拔,三年才能被選為侍讀或者侍講,那時候才有品級,那位姑娘肯定是出身官家,怕是家裏品級也不低,我如今這樣又如何能配得上人家呢?”
李雲溪歎了口氣:“你想的不是沒有道理,但是,你已經快要及冠了,你想在等三年授了官職在議親,本沒有錯,但是,人家姑娘花期就那那麽幾年,誰又能等你幾年呢?
人家既然扔了這玉佩,還寫了自己的名字,想來也是下了決心的,你不管是什麽想法,都最好給人家一個明確的答複,別讓人空等,當然,也要注意方式,別讓人家姑娘被人說是私相授受,姑娘家的名聲太重要了。”
豐年有些明白的點了點頭:“我會好好想想的。”
第二天,沈家人收拾好了行李,交代了宋管事看守好店鋪,家裏留守了石頭劉婆子臘梅幾人看守門戶,並讓宋管事時常回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