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這家夥,一天到晚閑著沒事就愛找岐伯聊天,這不,他又拋出一個高深莫測的問題來考岐伯了:“嘿,老岐啊,咱倆來聊聊,啥是身體的‘虛實’啊?”
岐伯一聽,心裏那個樂啊,這題簡單,張口就來:“哎呀,陛下您問得好!這虛實啊,說白了就是身體裏那股子勁兒的事兒。邪氣要是猖狂了,跟打了雞血似的,那就是實;反過來,咱們的正氣、精氣要是被耗得差不多了,那就是虛。”
黃帝一聽,覺得挺有意思,繼續追問:“那具體點兒說呢?虛實到底怎麽個表現法?”
岐伯捋了捋胡子,慢悠悠地說:“您看啊,要是氣虛了,多半就是肺在喊救命呢,肺是管呼吸的,它一虛,人就覺得氣短,沒勁兒。再比如說,氣不順了,跑到腳上去搗亂,那腳就得遭殃,凍得跟冰棍似的。還有啊,這虛實還得看時候,不是時候發病可能還能緩一緩,趕上那倒黴的時候,嘿,可就懸了。其他髒腑也是這個理兒,都得小心伺候著。”
黃帝一聽,樂了:“嘿,你這解釋還挺接地氣。那咱再聊聊‘重實’是啥玩意兒?”
岐伯一本正經地說:“這重實啊,可不是鬧著玩的,就是那種熱得跟火爐似的病,全身氣都燒得旺,脈也跳得跟打鼓一樣,滿滿當當的,這就是重實。得了這病,可得小心應對。”
黃帝一聽,眉頭一皺:“那如果全身經絡都實了,咋整?有啥好辦法治不?”
岐伯笑了笑,說:“經絡都實啊,那脈象上就有講究了,寸脈會跳得急,尺脈反而顯得慢。這時候啊,就得全麵治療,不能拖。就像咱們開車,路滑(滑脈)的時候就順著走,路澀(澀脈)的時候就得小心別逆行。治療虛實,也得從根本上下手,順著身體的性子來,讓五髒六腑、筋骨皮肉都順暢起來,這樣才能長長久久,健康無憂嘛。”
想象一下,黃帝和岐伯不是坐在古色古香的宮殿裏,而是坐在一家充滿科技感的咖啡館裏,桌上擺著兩杯冒著熱氣的拿鐵。黃帝滑動著平板,問岐伯:“嘿,老岐,現在人總說什麽亞健康,體虛體實的,你給咱科普科普?”
岐伯放下手中的養生茶,微微一笑:“哎呀,陛下您這是與時俱進啊。現在人說的亞健康,其實就是身體裏的正氣和邪氣在打架,誰贏了誰就說了算。正氣贏了,人就精神;邪氣占了上風,那就是虛了。至於重實嘛,就像是身體突然開了掛,各種熱量爆棚,但這不是好事,得趕緊降溫調理。”
黃帝點頭:“那經絡都堵了怎麽辦?有沒有什麽快速疏通大法?”
岐伯笑得更歡了:“哈哈,快速疏通大法?當然有啦!現代科技不是發達嘛,針灸、拔罐、按摩,再加上合理的飲食和運動,內外兼修,經絡自然就通了。不過啊,最重要的還是心態要好,別給自己太大壓力,心寬體胖嘛,有時候心態好了,病也就跑了。”
黃帝這次先開口了,他眉頭微皺,像是遇到了什麽難題:“老岐啊,你說這絡脈裏的氣不足,但經脈裏的氣卻多得用不完,這是個啥情況?人會不會因此變成‘氣球人’啊?”黃帝這一問,逗得旁邊的侍從都憋笑呢。
岐伯一聽,哈哈一笑,那笑容裏透著股子智慧的光芒:“黃帝兄,你這想象力真是豐富!其實啊,絡氣不足,經氣有餘,簡單來說,就是咱們身體裏的那些小分支(絡脈)能量不夠,但主幹道(經脈)卻擁堵得厲害。這時候,你摸摸手腕的脈搏位置(脈口),會覺得熱乎乎的,因為氣血都往那兒擠了;再摸摸腳踝附近(尺部),嘿,涼颼颼的,因為氣血沒咋過去。這病啊,秋冬時節犯了就比較麻煩,算是‘逆’了自然之道;要是春夏季節呢,還算順應天時,治療起來就得抓住主要問題,別被表象迷惑了。”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原來如此,那反過來呢?經脈空虛,絡脈卻滿滿當當的,這又咋整?”
岐伯捋了捋胡須,繼續說道:“經脈空虛,絡脈滿盈,那就反過來了。這時候,腳踝那塊兒(尺部)熱得跟小火爐似的,還鼓鼓的,說明氣血都往那兒跑了;而手腕的脈搏呢,就顯得冷清又澀滯了。這種情況啊,春夏兩季可得小心了,一不小心可能就‘掛’了;但到了秋冬,反而能緩口氣,有了生機。治療嘛,就得講究個‘平衡之道’——絡滿經虛的,咱們就灸灸腳上的陰經穴位,刺激陽氣下行;經滿絡虛的,則反過來,刺手上的陽經穴位,引導氣血回流。”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又拋出一個難題:“那啥是‘重虛’呢?聽起來好嚴重的樣子。”
岐伯收斂了笑容,認真解釋起來:“重虛啊,就是脈氣虛弱加上尺部也虛,這就好比一個國家的國庫空虛,邊防也鬆懈了,內憂外患一起上,能不嚴重嗎?具體表現就是,脈摸起來沒勁兒,尺部也軟綿綿的,走路都像踩在棉花上,飄飄忽忽的。這樣的病人啊,如果脈象還算滑利,說明還有點生機,能救;要是脈象澀滯不前,那就危險了,得趕緊想辦法。”
說到這裏,黃帝忍不住歎了口氣:“聽起來好複雜啊,那這種重虛怎麽治呢?”
岐伯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治嘛,就得看具體情況了。但總的來說,就是要補氣、調血、平衡陰陽。氣虛嘛,就像氣球沒氣了一樣,得慢慢吹起來;尺虛,就像腿軟走不動,得加強鍛煉;脈虛,就像河流幹涸,得引水灌溉。總之,就是要讓身體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活力和和諧。記住,滑則生,澀則死,這脈象就像生命的指示燈,咱們得時刻關注著。”
黃帝問:“老岐啊,你說這寒氣要是突然往上衝,脈象又滿又實,這人還能咋樣?”
岐伯捋了捋胡子,慢悠悠地說:“嘿,這脈象要是實中帶滑,那就像冬天裏的一把火,生命力旺盛,能活;但如果這實脈還逆著來,就像逆水行舟,難上加難,怕是要涼涼了。”
黃帝一聽,眉頭一皺:“那要是脈象實滿,但手腳冰涼,頭卻熱得跟火爐似的,這又怎麽說?”
岐伯想了想,答道:“這嘛,得看天時地利人和。春秋兩季,天氣溫和,人體也容易調和,還有救;但要是冬夏極端天氣,那就像冰火兩重天,難啊!”
黃帝接著問:“再問你個難的,脈象浮而澀,身體還發熱,這豈不是火上加火?”
岐伯搖了搖頭,歎息道:“這種情況,就像是油箱漏油還猛踩油門,車早晚得報廢,人也一樣,凶多吉少。”
黃帝不死心:“那要是人看起來腫得跟發麵饅頭似的,脈象又急又大還硬邦邦,尺脈還澀得跟沒油的車鏈子似的,咋整?”
岐伯笑了笑:“這時候啊,就得看手腳溫度了。手腳暖和的,還有希望;手腳冰涼的,那就懸了。這就叫‘從則生,逆則死’,跟著生命的節奏走,才能活得久。”
黃帝好奇地問:“怎麽個從逆之法?”
岐伯解釋道:“簡單說,手腳暖和就是生命之火還在燃燒,是‘從’;手腳冰涼就是生命之火快熄滅了,是‘逆’。就像咱們烤火取暖,火旺人就暖,火滅人就冷。”
黃帝話題一轉:“對了,小孩子發熱,脈象細小得像根線,這咋整?”
岐伯答:“小孩嘛,體質嬌嫩,脈象雖小,但隻要手腳溫溫的,就有救;要是手腳冰涼,那就得趕緊想辦法了。”
黃帝又問:“那小孩子中了風熱,喘得像拉風箱,肩膀一聳一聳的,脈象咋樣?”
岐伯說:“這時候脈象實大,就像小河突然泛濫。如果脈象緩和,說明還能控製;要是急得像瀑布一樣,那就危險了。”
黃帝繼續深入探討:“腸子出問題,便血怎麽辦?”
岐伯回答:“身子發熱,那是火上加火,不妙;身子涼涼的,還有轉機。”
黃帝再問:“那要是腸子拉白沫呢?”
岐伯想了想:“脈沉下去,說明病邪還沒完全囂張,有機會;脈浮上來,那就像海浪拍岸,擋不住了。”
黃帝最後問:“要是拉膿血呢?”
岐伯嚴肅地說:“脈象要是懸絕,就像風箏線斷了,凶多吉少;如果脈象滑大,就像河流順暢,還有救。”
黃帝老兄撓了撓頭,一臉困惑地問岐伯大師:“哎,你說這腸子裏的小毛病,比如拉肚子啊、腸炎啥的,病人既不發燒,脈象也不急不緩,跟平常沒啥大區別,這種情況咋整啊?”
岐伯大師捋了捋胡須,笑眯眯地說:“嘿嘿,黃帝兄,這你就問對人了。這脈象啊,學問大了去了。如果病人脈象滑而有力,那說明正氣尚足,生命力旺盛,咱們就不用擔心,好好調理,自然能康複如初,這叫‘滑大者曰生’。可要是脈象變得又懸又細,還帶點澀澀的感覺,那就得小心了,這是正氣漸衰,病情不妙的信號,咱們得按最壞的情況來打算,這叫‘懸澀者曰死’。當然啦,具體能活多久,還得看髒腑受損的情況來定。”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連忙又問:“那癲癇這病,脈象上能看出啥門道不?”
岐伯大師搖了搖頭,故作深沉地說:“癲癇這病,脈象也是五花八門。要是摸到的脈象又寬又大,還滑溜溜的,像條泥鰍一樣,那恭喜你,這病啊,多半能自己慢慢好起來,時間一長,說不定就痊愈了,這叫‘脈搏大滑,久自己’。可要是脈象又細又緊,跟根繃緊的弦似的,那就麻煩了,這表示病情頑固,治療起來難度極大,甚至可能回天乏術,咱們得做好心理準備,這叫‘脈小堅急,死不治’。”
黃帝聽得連連點頭,好奇心又被勾了起來:“那癲癇的脈象,虛和實又怎麽分辨呢?虛了好治還是實了好治?”
岐伯大師微微一笑,解釋道:“這虛實之分,可是中醫裏的大學問。虛脈嘛,就像個空心的竹子,雖然看起來弱不禁風,但還有調整的空間,隻要咱們及時調理,補充正氣,讓身體慢慢恢複平衡,還是有希望治好的,所以叫‘虛則可治’。而實脈呢,就像被堵住的河流,水流不暢,還可能導致泛濫成災。在癲癇這裏,實脈往往意味著病情複雜,邪氣囂張,治療起來就難了,一不小心還可能加重病情,所以叫‘實則死’。當然啦,這裏說的‘死’不是真的就沒救了,而是強調病情嚴重,治療難度大。”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又拋出了一個問題:“那消渴病,就是咱們現在說的糖尿病吧,它的脈象虛實又怎麽判斷病情呢?”
岐伯大師沉吟片刻,緩緩說道:“消渴病啊,確實是個棘手的問題。如果脈象實而有力,雖然病情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但隻要正氣尚存,咱們通過調整飲食、藥物治療等方法,還是有可能控製病情,甚至逐步改善的,這就叫‘脈實大,病久可治’。可要是脈象變得懸細而堅硬,那就說明正氣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病情已經深入骨髓,治療起來就難上加難了,這時候就算咱們再怎麽努力,也可能隻是杯水車薪,難以挽回,所以叫‘脈懸小堅,病久不可治’。”
黃帝又開始發問了,這問題還挺深奧的:“形啊、骨啊、脈啊、筋啊,這些個‘度’到底怎麽拿捏得準呢?咱們得好好琢磨琢磨。”
黃帝接著說:“你們知道嗎?這治病啊,得跟著四季的腳步走。春天嘛,就得趕緊疏通經絡,讓身體裏的‘小河流’順暢起來;夏天呢,得重點關照那些經絡上的‘小驛站’——經俞穴,給它們來個清涼spa;到了秋天,得注意六腑的保養,就像給家裏的廚房大掃除一樣;冬天呢,就得關門閉戶,少動針石,不是說冬天就不能紮針了哈,是得看情況,畢竟咱不是開冰庫的嘛。說到這少針石,可不是說遇到癰疽那種急症也得憋著,那玩意兒來得猛,去得也得快,該紮還得紮,不能含糊!”
“比如說,有人突然長了個癰,摸不著北,按哪兒都不對勁,時好時壞,這時候就得找手太陽經旁邊的三個穴位,還有脖子邊上的纓脈,各來兩下。要是腋下那旮旯熱得跟火爐似的,那就得紮紮足少陽經,五針下去,要是熱還不退,再紮手心主三針,手太陰經上那些大骨頭聚會的地方也來三針,保證他涼快得跟吃了冰棍似的。”
“再來說說那些突發的疼痛,筋啊肉啊的,疼得你分不清東南西北,還直冒冷汗,感覺身體被掏空,這時候就得在經俞穴上下功夫,一針一線地給它縫補回來。”
“還有啊,有人肚子突然鼓得像懷孕,按都按不下去,這時候別慌,找手太陽經上的胃之募穴,一針見效。再瞧瞧少陰俞,就在脊椎旁邊三寸遠,左右各來五針,用那圓溜溜的利針,保證他肚子裏的‘氣球’慢慢就癟了。”
“說到霍亂,那可是急症中的戰鬥機,得趕緊在俞穴旁邊紮五針,足陽明經和上邊的穴位也來三針,跟時間賽跑,爭取早點把病魔趕跑。”
“癲癇、驚厥這些個毛病,也是讓人頭疼。這時候就得找準脈,手太陰經上紮五針,太陽經也來五針,手少陰經旁邊和足陽明經上也不能放過,特別是腳踝上五寸那地方,三針下去,希望能穩住那‘小宇宙’的暴脾氣。”
黃帝還提到了好些個病症,比如消渴、中風偏癱、肌肉萎縮、氣逆肥胖,這些啊,多半是富貴病,吃得太好,動得太少。而那些突然胸悶氣塞、上下不通的,可能是心裏頭裝了太多事兒,愁出來的。還有突然耳聾、半身不遂的,那是體內氣息突然紊亂,跟外界的風啊雨啊沒關係,純粹是內憂外患一塊兒來了。
“再看看那些走路一瘸一拐的,八成是風濕寒邪找上門了,得注意保暖,多曬曬太陽。”
黃帝最後總結道:“黃疸、暴痛、癲癇狂躁,這些都是長期逆亂積累的結果;五髒六腑要是鬧別扭,身體就得遭殃;頭痛耳鳴,九竅不通,那就是腸胃在抗議了。所以啊,咱們得學會傾聽身體的聲音,順著自然的節奏,該養生的養生,該治病的治病,別等到小病拖成大病,那時候可就追悔莫及了。”
岐伯一聽,心裏那個樂啊,這題簡單,張口就來:“哎呀,陛下您問得好!這虛實啊,說白了就是身體裏那股子勁兒的事兒。邪氣要是猖狂了,跟打了雞血似的,那就是實;反過來,咱們的正氣、精氣要是被耗得差不多了,那就是虛。”
黃帝一聽,覺得挺有意思,繼續追問:“那具體點兒說呢?虛實到底怎麽個表現法?”
岐伯捋了捋胡子,慢悠悠地說:“您看啊,要是氣虛了,多半就是肺在喊救命呢,肺是管呼吸的,它一虛,人就覺得氣短,沒勁兒。再比如說,氣不順了,跑到腳上去搗亂,那腳就得遭殃,凍得跟冰棍似的。還有啊,這虛實還得看時候,不是時候發病可能還能緩一緩,趕上那倒黴的時候,嘿,可就懸了。其他髒腑也是這個理兒,都得小心伺候著。”
黃帝一聽,樂了:“嘿,你這解釋還挺接地氣。那咱再聊聊‘重實’是啥玩意兒?”
岐伯一本正經地說:“這重實啊,可不是鬧著玩的,就是那種熱得跟火爐似的病,全身氣都燒得旺,脈也跳得跟打鼓一樣,滿滿當當的,這就是重實。得了這病,可得小心應對。”
黃帝一聽,眉頭一皺:“那如果全身經絡都實了,咋整?有啥好辦法治不?”
岐伯笑了笑,說:“經絡都實啊,那脈象上就有講究了,寸脈會跳得急,尺脈反而顯得慢。這時候啊,就得全麵治療,不能拖。就像咱們開車,路滑(滑脈)的時候就順著走,路澀(澀脈)的時候就得小心別逆行。治療虛實,也得從根本上下手,順著身體的性子來,讓五髒六腑、筋骨皮肉都順暢起來,這樣才能長長久久,健康無憂嘛。”
想象一下,黃帝和岐伯不是坐在古色古香的宮殿裏,而是坐在一家充滿科技感的咖啡館裏,桌上擺著兩杯冒著熱氣的拿鐵。黃帝滑動著平板,問岐伯:“嘿,老岐,現在人總說什麽亞健康,體虛體實的,你給咱科普科普?”
岐伯放下手中的養生茶,微微一笑:“哎呀,陛下您這是與時俱進啊。現在人說的亞健康,其實就是身體裏的正氣和邪氣在打架,誰贏了誰就說了算。正氣贏了,人就精神;邪氣占了上風,那就是虛了。至於重實嘛,就像是身體突然開了掛,各種熱量爆棚,但這不是好事,得趕緊降溫調理。”
黃帝點頭:“那經絡都堵了怎麽辦?有沒有什麽快速疏通大法?”
岐伯笑得更歡了:“哈哈,快速疏通大法?當然有啦!現代科技不是發達嘛,針灸、拔罐、按摩,再加上合理的飲食和運動,內外兼修,經絡自然就通了。不過啊,最重要的還是心態要好,別給自己太大壓力,心寬體胖嘛,有時候心態好了,病也就跑了。”
黃帝這次先開口了,他眉頭微皺,像是遇到了什麽難題:“老岐啊,你說這絡脈裏的氣不足,但經脈裏的氣卻多得用不完,這是個啥情況?人會不會因此變成‘氣球人’啊?”黃帝這一問,逗得旁邊的侍從都憋笑呢。
岐伯一聽,哈哈一笑,那笑容裏透著股子智慧的光芒:“黃帝兄,你這想象力真是豐富!其實啊,絡氣不足,經氣有餘,簡單來說,就是咱們身體裏的那些小分支(絡脈)能量不夠,但主幹道(經脈)卻擁堵得厲害。這時候,你摸摸手腕的脈搏位置(脈口),會覺得熱乎乎的,因為氣血都往那兒擠了;再摸摸腳踝附近(尺部),嘿,涼颼颼的,因為氣血沒咋過去。這病啊,秋冬時節犯了就比較麻煩,算是‘逆’了自然之道;要是春夏季節呢,還算順應天時,治療起來就得抓住主要問題,別被表象迷惑了。”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原來如此,那反過來呢?經脈空虛,絡脈卻滿滿當當的,這又咋整?”
岐伯捋了捋胡須,繼續說道:“經脈空虛,絡脈滿盈,那就反過來了。這時候,腳踝那塊兒(尺部)熱得跟小火爐似的,還鼓鼓的,說明氣血都往那兒跑了;而手腕的脈搏呢,就顯得冷清又澀滯了。這種情況啊,春夏兩季可得小心了,一不小心可能就‘掛’了;但到了秋冬,反而能緩口氣,有了生機。治療嘛,就得講究個‘平衡之道’——絡滿經虛的,咱們就灸灸腳上的陰經穴位,刺激陽氣下行;經滿絡虛的,則反過來,刺手上的陽經穴位,引導氣血回流。”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又拋出一個難題:“那啥是‘重虛’呢?聽起來好嚴重的樣子。”
岐伯收斂了笑容,認真解釋起來:“重虛啊,就是脈氣虛弱加上尺部也虛,這就好比一個國家的國庫空虛,邊防也鬆懈了,內憂外患一起上,能不嚴重嗎?具體表現就是,脈摸起來沒勁兒,尺部也軟綿綿的,走路都像踩在棉花上,飄飄忽忽的。這樣的病人啊,如果脈象還算滑利,說明還有點生機,能救;要是脈象澀滯不前,那就危險了,得趕緊想辦法。”
說到這裏,黃帝忍不住歎了口氣:“聽起來好複雜啊,那這種重虛怎麽治呢?”
岐伯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治嘛,就得看具體情況了。但總的來說,就是要補氣、調血、平衡陰陽。氣虛嘛,就像氣球沒氣了一樣,得慢慢吹起來;尺虛,就像腿軟走不動,得加強鍛煉;脈虛,就像河流幹涸,得引水灌溉。總之,就是要讓身體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活力和和諧。記住,滑則生,澀則死,這脈象就像生命的指示燈,咱們得時刻關注著。”
黃帝問:“老岐啊,你說這寒氣要是突然往上衝,脈象又滿又實,這人還能咋樣?”
岐伯捋了捋胡子,慢悠悠地說:“嘿,這脈象要是實中帶滑,那就像冬天裏的一把火,生命力旺盛,能活;但如果這實脈還逆著來,就像逆水行舟,難上加難,怕是要涼涼了。”
黃帝一聽,眉頭一皺:“那要是脈象實滿,但手腳冰涼,頭卻熱得跟火爐似的,這又怎麽說?”
岐伯想了想,答道:“這嘛,得看天時地利人和。春秋兩季,天氣溫和,人體也容易調和,還有救;但要是冬夏極端天氣,那就像冰火兩重天,難啊!”
黃帝接著問:“再問你個難的,脈象浮而澀,身體還發熱,這豈不是火上加火?”
岐伯搖了搖頭,歎息道:“這種情況,就像是油箱漏油還猛踩油門,車早晚得報廢,人也一樣,凶多吉少。”
黃帝不死心:“那要是人看起來腫得跟發麵饅頭似的,脈象又急又大還硬邦邦,尺脈還澀得跟沒油的車鏈子似的,咋整?”
岐伯笑了笑:“這時候啊,就得看手腳溫度了。手腳暖和的,還有希望;手腳冰涼的,那就懸了。這就叫‘從則生,逆則死’,跟著生命的節奏走,才能活得久。”
黃帝好奇地問:“怎麽個從逆之法?”
岐伯解釋道:“簡單說,手腳暖和就是生命之火還在燃燒,是‘從’;手腳冰涼就是生命之火快熄滅了,是‘逆’。就像咱們烤火取暖,火旺人就暖,火滅人就冷。”
黃帝話題一轉:“對了,小孩子發熱,脈象細小得像根線,這咋整?”
岐伯答:“小孩嘛,體質嬌嫩,脈象雖小,但隻要手腳溫溫的,就有救;要是手腳冰涼,那就得趕緊想辦法了。”
黃帝又問:“那小孩子中了風熱,喘得像拉風箱,肩膀一聳一聳的,脈象咋樣?”
岐伯說:“這時候脈象實大,就像小河突然泛濫。如果脈象緩和,說明還能控製;要是急得像瀑布一樣,那就危險了。”
黃帝繼續深入探討:“腸子出問題,便血怎麽辦?”
岐伯回答:“身子發熱,那是火上加火,不妙;身子涼涼的,還有轉機。”
黃帝再問:“那要是腸子拉白沫呢?”
岐伯想了想:“脈沉下去,說明病邪還沒完全囂張,有機會;脈浮上來,那就像海浪拍岸,擋不住了。”
黃帝最後問:“要是拉膿血呢?”
岐伯嚴肅地說:“脈象要是懸絕,就像風箏線斷了,凶多吉少;如果脈象滑大,就像河流順暢,還有救。”
黃帝老兄撓了撓頭,一臉困惑地問岐伯大師:“哎,你說這腸子裏的小毛病,比如拉肚子啊、腸炎啥的,病人既不發燒,脈象也不急不緩,跟平常沒啥大區別,這種情況咋整啊?”
岐伯大師捋了捋胡須,笑眯眯地說:“嘿嘿,黃帝兄,這你就問對人了。這脈象啊,學問大了去了。如果病人脈象滑而有力,那說明正氣尚足,生命力旺盛,咱們就不用擔心,好好調理,自然能康複如初,這叫‘滑大者曰生’。可要是脈象變得又懸又細,還帶點澀澀的感覺,那就得小心了,這是正氣漸衰,病情不妙的信號,咱們得按最壞的情況來打算,這叫‘懸澀者曰死’。當然啦,具體能活多久,還得看髒腑受損的情況來定。”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連忙又問:“那癲癇這病,脈象上能看出啥門道不?”
岐伯大師搖了搖頭,故作深沉地說:“癲癇這病,脈象也是五花八門。要是摸到的脈象又寬又大,還滑溜溜的,像條泥鰍一樣,那恭喜你,這病啊,多半能自己慢慢好起來,時間一長,說不定就痊愈了,這叫‘脈搏大滑,久自己’。可要是脈象又細又緊,跟根繃緊的弦似的,那就麻煩了,這表示病情頑固,治療起來難度極大,甚至可能回天乏術,咱們得做好心理準備,這叫‘脈小堅急,死不治’。”
黃帝聽得連連點頭,好奇心又被勾了起來:“那癲癇的脈象,虛和實又怎麽分辨呢?虛了好治還是實了好治?”
岐伯大師微微一笑,解釋道:“這虛實之分,可是中醫裏的大學問。虛脈嘛,就像個空心的竹子,雖然看起來弱不禁風,但還有調整的空間,隻要咱們及時調理,補充正氣,讓身體慢慢恢複平衡,還是有希望治好的,所以叫‘虛則可治’。而實脈呢,就像被堵住的河流,水流不暢,還可能導致泛濫成災。在癲癇這裏,實脈往往意味著病情複雜,邪氣囂張,治療起來就難了,一不小心還可能加重病情,所以叫‘實則死’。當然啦,這裏說的‘死’不是真的就沒救了,而是強調病情嚴重,治療難度大。”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又拋出了一個問題:“那消渴病,就是咱們現在說的糖尿病吧,它的脈象虛實又怎麽判斷病情呢?”
岐伯大師沉吟片刻,緩緩說道:“消渴病啊,確實是個棘手的問題。如果脈象實而有力,雖然病情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但隻要正氣尚存,咱們通過調整飲食、藥物治療等方法,還是有可能控製病情,甚至逐步改善的,這就叫‘脈實大,病久可治’。可要是脈象變得懸細而堅硬,那就說明正氣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病情已經深入骨髓,治療起來就難上加難了,這時候就算咱們再怎麽努力,也可能隻是杯水車薪,難以挽回,所以叫‘脈懸小堅,病久不可治’。”
黃帝又開始發問了,這問題還挺深奧的:“形啊、骨啊、脈啊、筋啊,這些個‘度’到底怎麽拿捏得準呢?咱們得好好琢磨琢磨。”
黃帝接著說:“你們知道嗎?這治病啊,得跟著四季的腳步走。春天嘛,就得趕緊疏通經絡,讓身體裏的‘小河流’順暢起來;夏天呢,得重點關照那些經絡上的‘小驛站’——經俞穴,給它們來個清涼spa;到了秋天,得注意六腑的保養,就像給家裏的廚房大掃除一樣;冬天呢,就得關門閉戶,少動針石,不是說冬天就不能紮針了哈,是得看情況,畢竟咱不是開冰庫的嘛。說到這少針石,可不是說遇到癰疽那種急症也得憋著,那玩意兒來得猛,去得也得快,該紮還得紮,不能含糊!”
“比如說,有人突然長了個癰,摸不著北,按哪兒都不對勁,時好時壞,這時候就得找手太陽經旁邊的三個穴位,還有脖子邊上的纓脈,各來兩下。要是腋下那旮旯熱得跟火爐似的,那就得紮紮足少陽經,五針下去,要是熱還不退,再紮手心主三針,手太陰經上那些大骨頭聚會的地方也來三針,保證他涼快得跟吃了冰棍似的。”
“再來說說那些突發的疼痛,筋啊肉啊的,疼得你分不清東南西北,還直冒冷汗,感覺身體被掏空,這時候就得在經俞穴上下功夫,一針一線地給它縫補回來。”
“還有啊,有人肚子突然鼓得像懷孕,按都按不下去,這時候別慌,找手太陽經上的胃之募穴,一針見效。再瞧瞧少陰俞,就在脊椎旁邊三寸遠,左右各來五針,用那圓溜溜的利針,保證他肚子裏的‘氣球’慢慢就癟了。”
“說到霍亂,那可是急症中的戰鬥機,得趕緊在俞穴旁邊紮五針,足陽明經和上邊的穴位也來三針,跟時間賽跑,爭取早點把病魔趕跑。”
“癲癇、驚厥這些個毛病,也是讓人頭疼。這時候就得找準脈,手太陰經上紮五針,太陽經也來五針,手少陰經旁邊和足陽明經上也不能放過,特別是腳踝上五寸那地方,三針下去,希望能穩住那‘小宇宙’的暴脾氣。”
黃帝還提到了好些個病症,比如消渴、中風偏癱、肌肉萎縮、氣逆肥胖,這些啊,多半是富貴病,吃得太好,動得太少。而那些突然胸悶氣塞、上下不通的,可能是心裏頭裝了太多事兒,愁出來的。還有突然耳聾、半身不遂的,那是體內氣息突然紊亂,跟外界的風啊雨啊沒關係,純粹是內憂外患一塊兒來了。
“再看看那些走路一瘸一拐的,八成是風濕寒邪找上門了,得注意保暖,多曬曬太陽。”
黃帝最後總結道:“黃疸、暴痛、癲癇狂躁,這些都是長期逆亂積累的結果;五髒六腑要是鬧別扭,身體就得遭殃;頭痛耳鳴,九竅不通,那就是腸胃在抗議了。所以啊,咱們得學會傾聽身體的聲音,順著自然的節奏,該養生的養生,該治病的治病,別等到小病拖成大病,那時候可就追悔莫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