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封信是寫下山後尋藥,遇上了西齊天盡頭村屠村事件,也知悉了此事與當年北境之征有些關聯。
一路查訪去了邊境,被人出賣,劫去了漠北。
原不知是誰走漏了他蘇醒的消息,出賣了他。
本以為這次身陷漠北,與罕王前塵往事一起清算,難逃活命。
卻未料到那罕王曾受中原文化熏陶,酷愛和平,又給他一城,城中百姓皆因當年北征之時戰亂所傷,衣食困難,難以為生計。
卻仍堅信雲天音能為他們帶來光明,於是就有了雲天音上奏朝廷支援漠北農耕之事。”
信上事無巨細講述了所有過往,卻隻字未提沈光宗受傷以及和親之事。
見老皇帝看完了信,麵無表情,江英豪雖不知信上說了些什麽,但也能想到以雲天音的聰慧,想是與今日朝局有關。
故而對沈光宗道:“沈大人要誅雲帥九族,敢問,這九族裏都有誰?”
沈光宗:“自然是姓雲的,雲家人。”
江英豪:“雲家軍裏有一部分人都是孤兒,被收編入軍營,冠以雲姓,與雲帥毫無半點血親。”
又道:“雲帥的九族,父家僅他一人,母家就是朝中的皇子皇孫了。沈大人是想揭竿造反嗎?”
這時眾朝臣似猛然驚醒,從上到下一直以雲帥擁兵自重為打壓借口,卻忘了這少帥也算是半個皇族,因而紛紛下跪叩頭認罪。
這時又聽江英豪道:“關進獸籠,沈大人這懲罰想的妙啊!不禁讓末將想起當年轟動全國的京惡穀案。
那時卷宗曾記載沈老大人癖好異常,喜歡看少男少女被關野獸囚籠。不知害死了多少無辜孩子。
後來被當年名動京城的雁七公子破案,真是大快人心啊!
沒想到這麽多年過去了,雁七公子早已化歸塵土,沈老大人的癖好卻傳承了下來。
您一入漠北,見我軍主帥身如孩童,容色美貌,就處處刁難,沒想到竟是把主意打到我軍主帥身上,想必是在京中玩樂慣了,漠北一行數日,無以解憂吧!同樣做為男人,末將理解!”
老梁皇怒拍龍案,九旒珠冕也晃動個不停:“沈光宗,在漠北你都幹了什麽?”
江英豪再次跪下道:“陛下,久聞虎威將軍為人耿直,可否允許虎威將軍為諸位大人解惑?”
“準”
虎威將軍的確為人耿直,將入北境眾人所行毫無避諱,全盤托出,甚至自己如何打傷那蘭公主也不加掩飾。
其間沈光宗幾次出言阻止都被江英豪壓下。
沈光宗氣得破口大罵:“虎威你個愣頭青,老子瞎了眼才帶你去北境。”
其實帶不帶虎威去北境,那是皇帝的意思,與他何幹,隻是他不知虎威將軍是真的憨,若早知道是這個結果,他幹脆在北境就將人做掉,虎威將軍為保護自己因公殞命,也能為雲天音的罪行再加上一筆。
終是自己太過仁慈,引來今日禍端。
這時,聽得皇帝與朝臣都為當時的局麵捏了一把汗:漠北險些變天,突厥王險些上位,若他上位,大戰再所難免。
而整件事都在罕王與雲帥的巧妙安排下,一步步化險為夷。
皇帝一聽,大為震怒道:“將沈光宗給朕拿下,今日午時,淩遲處死,去搜他所有家宅莊子,朕倒要看看沈家這些年都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做了什麽。”
說完又轉過頭喝道:“虎威將軍,為何不阻止沈光宗胡來?為何不助雲帥一臂之力?”
“末將職責是保護沈大人。雲大人安危,不是末將職責所在。”
老皇帝氣結:“為何回來後不上報。”
虎威:“陛下沒問,末將不敢!”
皇帝氣得當場發怒:“你這個……,你這是陷朕於不義,虎毒不食子。”
說完,眾人見他龍須氣得一顫一顫的,手也在發抖。
開始低聲議論起來:
“原來這雲帥拖著病體殘軀,不惜遠去漠北,為聖上分憂,這沈大人隻因一己之私,險些要了雲帥的命。”
“對對,要我說,要我說他們沈家就是得了真傳的,四年前雲大人入京那個慘狀,老夫見了可是半年後還噩夢連連,寢食難安。”
“沈家兩兄弟就沒一個好東西,這次還險些破壞了漠北的和平。”
“要我說,這沈光宗才是那個叛臣賊子,否則突厥王怎麽早不反叛晚不反叛,偏偏沈光宗去了就反叛了。”
說這話的人沒弄清楚,其實一切的時間巧合並非沈光宗去了漠北,而是沈光宗因為“那興會”而去了漠北,突厥以及其他部族也都是因為“那興會”才相聚。
可是突厥王不去擊殺罕王,偏偏出手攻擊雲大人,導致雲大人重傷昏迷,在眾人心中埋下陰影。
沈光宗那句:“皇上,臣冤枉,臣冤枉啊!”聲音漸漸遠去。
皇帝:“虎威將軍褫奪封號,貶為奴籍,即日啟程去漠北,賜與雲天音做護衛,如若再有差遲,定斬不饒。”
一句話,決定了一個將軍後半生的命運。但他卻也罪有應得,在其位謀其政。作為一個吃皇糧的朝中重臣,不作為就是最大的罪,能撿回一條命已是大幸。
眾朝臣也都見識了什麽叫君威難測,什麽叫伴君如伴虎。左右都是皇家自己的事,弄不好就是裏外都討不到好去。
雲天音人未出現,卻在朝議中局勢反轉了兩次,可見即使是不受寵的皇孫,皇帝都要顧及幾分皇家顏麵。
以後再遇上他的事,萬不能再盲目跟風了,虎威將軍就是最好的例子。
若今天江英豪不能及時趕到,雲天音的下場可以預見。
可是江英豪一出現,皇帝立刻變臉,眾臣見風駛舵根本就追不上風速。
這時,寶座上的皇帝道:“也就是罕王宣布大婚之事時,天音還未清醒。”
江英豪:“回皇上,沒醒,直到末將半月後出發,雲大人都尚在昏迷中。”
“大夫怎麽說。”
“大夫說內力枯竭,無法壓製身上毒物,待身體狀態好轉,人自然會醒。”
皇帝:“關於大婚之事,眾卿家怎麽看?”
一路查訪去了邊境,被人出賣,劫去了漠北。
原不知是誰走漏了他蘇醒的消息,出賣了他。
本以為這次身陷漠北,與罕王前塵往事一起清算,難逃活命。
卻未料到那罕王曾受中原文化熏陶,酷愛和平,又給他一城,城中百姓皆因當年北征之時戰亂所傷,衣食困難,難以為生計。
卻仍堅信雲天音能為他們帶來光明,於是就有了雲天音上奏朝廷支援漠北農耕之事。”
信上事無巨細講述了所有過往,卻隻字未提沈光宗受傷以及和親之事。
見老皇帝看完了信,麵無表情,江英豪雖不知信上說了些什麽,但也能想到以雲天音的聰慧,想是與今日朝局有關。
故而對沈光宗道:“沈大人要誅雲帥九族,敢問,這九族裏都有誰?”
沈光宗:“自然是姓雲的,雲家人。”
江英豪:“雲家軍裏有一部分人都是孤兒,被收編入軍營,冠以雲姓,與雲帥毫無半點血親。”
又道:“雲帥的九族,父家僅他一人,母家就是朝中的皇子皇孫了。沈大人是想揭竿造反嗎?”
這時眾朝臣似猛然驚醒,從上到下一直以雲帥擁兵自重為打壓借口,卻忘了這少帥也算是半個皇族,因而紛紛下跪叩頭認罪。
這時又聽江英豪道:“關進獸籠,沈大人這懲罰想的妙啊!不禁讓末將想起當年轟動全國的京惡穀案。
那時卷宗曾記載沈老大人癖好異常,喜歡看少男少女被關野獸囚籠。不知害死了多少無辜孩子。
後來被當年名動京城的雁七公子破案,真是大快人心啊!
沒想到這麽多年過去了,雁七公子早已化歸塵土,沈老大人的癖好卻傳承了下來。
您一入漠北,見我軍主帥身如孩童,容色美貌,就處處刁難,沒想到竟是把主意打到我軍主帥身上,想必是在京中玩樂慣了,漠北一行數日,無以解憂吧!同樣做為男人,末將理解!”
老梁皇怒拍龍案,九旒珠冕也晃動個不停:“沈光宗,在漠北你都幹了什麽?”
江英豪再次跪下道:“陛下,久聞虎威將軍為人耿直,可否允許虎威將軍為諸位大人解惑?”
“準”
虎威將軍的確為人耿直,將入北境眾人所行毫無避諱,全盤托出,甚至自己如何打傷那蘭公主也不加掩飾。
其間沈光宗幾次出言阻止都被江英豪壓下。
沈光宗氣得破口大罵:“虎威你個愣頭青,老子瞎了眼才帶你去北境。”
其實帶不帶虎威去北境,那是皇帝的意思,與他何幹,隻是他不知虎威將軍是真的憨,若早知道是這個結果,他幹脆在北境就將人做掉,虎威將軍為保護自己因公殞命,也能為雲天音的罪行再加上一筆。
終是自己太過仁慈,引來今日禍端。
這時,聽得皇帝與朝臣都為當時的局麵捏了一把汗:漠北險些變天,突厥王險些上位,若他上位,大戰再所難免。
而整件事都在罕王與雲帥的巧妙安排下,一步步化險為夷。
皇帝一聽,大為震怒道:“將沈光宗給朕拿下,今日午時,淩遲處死,去搜他所有家宅莊子,朕倒要看看沈家這些年都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做了什麽。”
說完又轉過頭喝道:“虎威將軍,為何不阻止沈光宗胡來?為何不助雲帥一臂之力?”
“末將職責是保護沈大人。雲大人安危,不是末將職責所在。”
老皇帝氣結:“為何回來後不上報。”
虎威:“陛下沒問,末將不敢!”
皇帝氣得當場發怒:“你這個……,你這是陷朕於不義,虎毒不食子。”
說完,眾人見他龍須氣得一顫一顫的,手也在發抖。
開始低聲議論起來:
“原來這雲帥拖著病體殘軀,不惜遠去漠北,為聖上分憂,這沈大人隻因一己之私,險些要了雲帥的命。”
“對對,要我說,要我說他們沈家就是得了真傳的,四年前雲大人入京那個慘狀,老夫見了可是半年後還噩夢連連,寢食難安。”
“沈家兩兄弟就沒一個好東西,這次還險些破壞了漠北的和平。”
“要我說,這沈光宗才是那個叛臣賊子,否則突厥王怎麽早不反叛晚不反叛,偏偏沈光宗去了就反叛了。”
說這話的人沒弄清楚,其實一切的時間巧合並非沈光宗去了漠北,而是沈光宗因為“那興會”而去了漠北,突厥以及其他部族也都是因為“那興會”才相聚。
可是突厥王不去擊殺罕王,偏偏出手攻擊雲大人,導致雲大人重傷昏迷,在眾人心中埋下陰影。
沈光宗那句:“皇上,臣冤枉,臣冤枉啊!”聲音漸漸遠去。
皇帝:“虎威將軍褫奪封號,貶為奴籍,即日啟程去漠北,賜與雲天音做護衛,如若再有差遲,定斬不饒。”
一句話,決定了一個將軍後半生的命運。但他卻也罪有應得,在其位謀其政。作為一個吃皇糧的朝中重臣,不作為就是最大的罪,能撿回一條命已是大幸。
眾朝臣也都見識了什麽叫君威難測,什麽叫伴君如伴虎。左右都是皇家自己的事,弄不好就是裏外都討不到好去。
雲天音人未出現,卻在朝議中局勢反轉了兩次,可見即使是不受寵的皇孫,皇帝都要顧及幾分皇家顏麵。
以後再遇上他的事,萬不能再盲目跟風了,虎威將軍就是最好的例子。
若今天江英豪不能及時趕到,雲天音的下場可以預見。
可是江英豪一出現,皇帝立刻變臉,眾臣見風駛舵根本就追不上風速。
這時,寶座上的皇帝道:“也就是罕王宣布大婚之事時,天音還未清醒。”
江英豪:“回皇上,沒醒,直到末將半月後出發,雲大人都尚在昏迷中。”
“大夫怎麽說。”
“大夫說內力枯竭,無法壓製身上毒物,待身體狀態好轉,人自然會醒。”
皇帝:“關於大婚之事,眾卿家怎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