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望風而降
開局明末戰場,首秀三連殺 作者:簡單2023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是該賺點錢了。
此次大戰之前,王九也不知能否活下去!所以壓根不考慮成本問題。凡能貸到款、凡有好東西能賒到賬?他都是往死裏造……
結果,仗打完人活著!卻欠下正常來說十輩子也還不清的債。
雖說皮島銀行與皮島服務行,應該不會往死裏逼他王九的債?可是欠債還錢天經地義!而且,王九可以在其他地方不要臉,在皮島,他可將自己這張臉看好重……
戰爭花錢最快!
正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戰爭中運作得好?那賺錢也是相當的快!同樣是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對此,王九曆來最有心得。
比如山東平妖……
這次又該上哪賺錢?其實王九早有想法!經驗使然。
但有兩個問題。
一、大量的戰時情報網絡、戰時情報人員,比平時貴太多。
二、人手不夠。
毋庸置疑!王九、馬媛、包括正在營地休整、養傷的部屬!此時早被各方盯上,難有大動作。
而皮島的人又調不動。賺大錢,發戰爭財可需要大量人手!山東剿妖匪,就共計動用幾萬人……
而契雪三人的到來,卻就是針對這點給出些很好的建議!真讓王九喜出望外、又感激莫名。
那就專注情報!
……
三月二十八。
老奴在沈陽祭天,召諸貝勒統一思想後,進攻遼陽而去。
守遼陽者自是經略袁應泰。自沈陽失守後,他立即收攏城外幾乎所有明軍,將虎皮驛、奉集堡、威寧鎮等堅堡官兵,悉調遼陽城。
此舉愚不可及!他采取消極防禦態勢,將機動力量悉數集於遼陽,要和老奴來場城防爭奪戰。
可老奴又非蠢豬,且有精銳騎兵,會按他的思路去攻城?
三月二十九。
老奴逼近遼陽。
遼陽城始建於漢,洪武四年設遼東衛指揮使司,洪武八年改遼東都司,管轄遼東二十五衛軍政,是東北地區級別最高的城池。
遼陽作為遼東的軍事、文化、政治中心,經曆兩百多年發展,已成為一座非常繁華的城市。
城牆周長十六裏、牆高三丈多,乃遼東第一堅城。經略猿坐鎮遼陽,鼓勵將士舍身殺敵、為國盡忠!並說自己將與遼陽共存亡。
袁應泰說:所有兵馬收縮於遼陽城,老奴對遼陽城防必投鼠忌器!即便進攻也會損失慘重。加之城中囤積巨量軍械糧草,萬無一失。
然而,把整個遼陽外線全部讓給建奴,本身很白癡。
首先,建奴日行一百六七十裏!說明啥?根本沒帶攻城器械!
不說城外深壕,不說寬深的護城河,光是那三丈多高城牆!準備起飛攻城?還是用嘴來啃?
其次,如此堅城!換任何一個有點軍事常識,又真想守城的將領,在軍械糧草極充足的前提下,一萬守軍已綽綽有餘。
不信去問張巡!
問問他幾千治安軍,如何將尹子奇十多萬精銳擋住一年?問問他的睢陽城,可有遼陽一半堅固?問問他若有足夠糧草軍械!再給尹子奇幾年,睢陽城能破否?
這還不算,尹子奇背靠安碌山在河北、河南的大片根據地。
建奴有什麽?別一年了!它連一月的圍城也沒法堅持。若外有七八萬明軍?傾巢而出的它,老巢要不要?後路還要不要了!
最後,奉集堡、虎皮驛等遼陽、沈陽就近的堅堡!
熊廷弼可是仿照東陽堡…下過大工夫的。這四五個堅堡!隻要每個堡城有四五千守軍在?
老奴該自覺從沈陽撤回!因為後勤,因為交通線。不撤?就等於長期被圍沈陽!它的國力耗得起?
這才是猿經略!要找點白癡理由的根本原因:貴人的誠信……
於是老奴開始演戲:攻敵之必救!
當天中午,老奴眺望了下遼陽城後,立命部隊轉向,直撲西麵而去!目標指向山海關。
十多萬八旗在城下轉向,向西而去。袁經略頓時“方寸大亂”。“根本沒想到老奴會來這手”:
遼西走廊現已被抽調一空,隻留下老弱殘兵,數量還很少。一旦山海關有失!後果不堪設想。
袁頓時“嚇得”立調城內兵馬,火速出城與老奴決戰,嚴令務必攔住建奴向西的腳步。
同時,命寬甸明軍火速北上,追上建奴主力,絕不能讓建奴襲擾遼西走廊。
寬甸明軍是從山東抽調的部隊,乘船才抵達遼東。這支部隊剛來就要打場硬仗。
而原本從奉集堡、虎皮驛、威寧集調往遼陽的李秉誠、朱萬良、侯世祿三總兵,又集中五萬精銳,出城迅速集結待命。準備咬住建奴後路,決不任其威脅遼西走廊和山海關。
又是白癡命令!
因建奴西向而陣腳大亂?徹底推翻固城堅守的部署!著急忙慌集結部隊要打野戰?
若換了皮島的任何一個什長!他會做什麽?
會在城樓敲鑼打鼓大喊:老奴!你可一定要去打山海關啊!誰不去誰是死逼養的孫子。
它沒有攻山海關的條件。別的不說,從遼陽到山海關近千裏!建奴十多萬大軍吃啥?靠沿途搶劫?
退一步講,老奴先建立穩固後勤補給線?可是置遼陽不顧行嗎!遼陽十萬明軍主力都死了?建奴千裏後勤補給線咋守!
猿經略真白癡?
明軍出城追趕,老奴立命部隊轉向、原地調整、準備迎戰。
當明軍離城不到十裏,皇太極就帶兩黃旗的精騎衝過來。其身後是阿濟格率兩紅旗的兩萬大軍。同時,努爾哈赤令代善領兵,進攻寬甸趕來的明軍。大戰正式爆發。
皇太極先進攻明軍左翼,試圖在這撕開個口子。左翼是總兵朱萬良,這次他受渾河之恥,不願再打假仗!血性爆發。
所謂將乃兵之膽,朱萬良血戰!麾下自然用命拚殺。
第一輪交鋒,兩黃旗竟被明軍給打回來,明軍士氣很高,皇太極吃了敗仗,灰頭土臉在逃離戰場。
朱萬良自恃三萬多友軍精銳在側!想打出渾河之戰的血性與效果,命令部隊緊追不舍。
老奴大驚,立命兩白旗迎擊,務必阻遏明軍勢頭。兩白旗聞令立刻殺上去,阿濟格的兩紅旗…則負責監視明軍中央陣型的部隊,暫無動作。
有了兩白旗助戰,皇太極穩住陣腳並實施反擊。由於八旗生力軍的加入,明軍攻勢被阻擋住。雙方勢均力敵之下,陷入焦灼之中。
此刻,若中央陣線李秉誠,右翼薑弼、侯世祿接應朱萬良,建奴不殘亦該撤。但李秉誠、薑弼、侯世祿等並無血性!不敢忤逆貴人。
朱萬良隻能獨自苦戰!傍晚,老奴再無疑慮!把預備隊全壓上去,兩藍旗全部出動直撲朱萬良。
整個下午戰情:明軍四部出戰,八旗中兩旗先敗於朱萬良!然後,六旗專打有血性的朱萬良……
朱萬良軍終於崩潰!數倍之敵,且為生力軍加入!友軍冷眼旁觀,朱萬良陣歿於亂軍之中……
隨即又演戲。
兩白旗調轉直衝明軍中軍大陣,李秉誠拔腿回逃,明軍中軍和右翼一路奔往鞍山,一路奔往遼陽。
當晚,老奴試探性攻城,分兵兩路攻打西門、東門。
當然,大員還沒做好金蟬脫殼準備!所以並沒人開城投降,建奴自然未能占得便宜。
三十日拂曉。
建奴一早排兵布陣。袁卻領著明軍出東門,抵達遼陽城東的東山,部隊擺了三道防線,袁親自指揮,要在城外遲滯建奴攻城步伐。
老奴令八旗繼續攻城不必理會!親自帶親衛營和漢軍包圍東山。袁戲精附體、親自擂鼓助戰。
老奴親衛營與漢軍就往東山猛衝!明軍則朝天放槍炮,給建奴火力打擊。雙方都很賣力!而老奴竟奈何不了袁的小股部隊。
隨即,老奴抽調八旗回營加入戰鬥。在加入正白與正紅旗精銳後,明軍才逐漸扛不住。
袁隻好下令原路回城,但路上被騎兵掩殺得蠻慘,最後在城樓重炮掩護下,袁才安然返回城中。
隨後,老奴下達總攻命令,“遼陽爭奪戰”進入最後階段。
遼陽城護城河水源,來自東門外的水閘。護城河水閘,卻在當晚“意外”被奸細破壞。
次日清晨,西門又全線告急。原因是西門城樓上的火藥…被奸細點燃,導致西門一片大亂。
建奴迅速登城,和城樓守軍展開“血搏”。西門很快失守,老奴急令部隊火速從西門入城。
袁應泰見西門城樓大火,知道大勢已去,便在遼陽城東北角…城牆上的鎮遠樓自縊。
關於其自縊,竟比戰報更繪聲繪色:說是其與妻弟先自縊,然後老仆點火燒樓,再然後老仆點完火後,也從容走入火海。
據說那沒地道……
遼陽城內文武陣歿者不少,投降者更多到無法計算。
隨即,努爾哈赤進入遼陽城,遼沈之戰就此結束。
……
短短一月,熊廷弼在遼東拉起的近二十萬大軍!及東西兩線陣型!都毀於一旦。
而“八旗不滿萬,滿萬不可戰”的流言,至此更是甚囂塵上。
同時,遼河以東的官民,早開始大踏步向西逃難、撤退!遼東也幾乎全都要陷入建奴之手。
這一切,王九都隻能眼睜睜看著!根本無法阻止,因為他隻有兩千多殘兵敗將,卻並無友軍!盡管遼陽附近之前有十多萬部隊。
有一萬多精兵!也相信一同開赴戰場…那三萬多精銳不會冷血旁觀的朱萬良!卻悲壯戰死。就是對遼陽現狀、遼東現狀的詮釋。
而經略猿?無論是堅決不救援渾河;還是主動放棄堅堡!而集十萬重兵於堅城;或是派精銳去追擊、阻攔建奴攻打山海關……
種種極其白癡行為的背後!都是對遼東現狀更好的詮釋。
貴人想要一個有大根據地、與大明能真正持續相抗的建奴!這點,王九已看懂。
至於貴人為何非要如此?確實匪夷所思!王九至今沒想通。他也沒空去想這些!因為遼東各城…開始望風而降。
此次大戰之前,王九也不知能否活下去!所以壓根不考慮成本問題。凡能貸到款、凡有好東西能賒到賬?他都是往死裏造……
結果,仗打完人活著!卻欠下正常來說十輩子也還不清的債。
雖說皮島銀行與皮島服務行,應該不會往死裏逼他王九的債?可是欠債還錢天經地義!而且,王九可以在其他地方不要臉,在皮島,他可將自己這張臉看好重……
戰爭花錢最快!
正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戰爭中運作得好?那賺錢也是相當的快!同樣是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對此,王九曆來最有心得。
比如山東平妖……
這次又該上哪賺錢?其實王九早有想法!經驗使然。
但有兩個問題。
一、大量的戰時情報網絡、戰時情報人員,比平時貴太多。
二、人手不夠。
毋庸置疑!王九、馬媛、包括正在營地休整、養傷的部屬!此時早被各方盯上,難有大動作。
而皮島的人又調不動。賺大錢,發戰爭財可需要大量人手!山東剿妖匪,就共計動用幾萬人……
而契雪三人的到來,卻就是針對這點給出些很好的建議!真讓王九喜出望外、又感激莫名。
那就專注情報!
……
三月二十八。
老奴在沈陽祭天,召諸貝勒統一思想後,進攻遼陽而去。
守遼陽者自是經略袁應泰。自沈陽失守後,他立即收攏城外幾乎所有明軍,將虎皮驛、奉集堡、威寧鎮等堅堡官兵,悉調遼陽城。
此舉愚不可及!他采取消極防禦態勢,將機動力量悉數集於遼陽,要和老奴來場城防爭奪戰。
可老奴又非蠢豬,且有精銳騎兵,會按他的思路去攻城?
三月二十九。
老奴逼近遼陽。
遼陽城始建於漢,洪武四年設遼東衛指揮使司,洪武八年改遼東都司,管轄遼東二十五衛軍政,是東北地區級別最高的城池。
遼陽作為遼東的軍事、文化、政治中心,經曆兩百多年發展,已成為一座非常繁華的城市。
城牆周長十六裏、牆高三丈多,乃遼東第一堅城。經略猿坐鎮遼陽,鼓勵將士舍身殺敵、為國盡忠!並說自己將與遼陽共存亡。
袁應泰說:所有兵馬收縮於遼陽城,老奴對遼陽城防必投鼠忌器!即便進攻也會損失慘重。加之城中囤積巨量軍械糧草,萬無一失。
然而,把整個遼陽外線全部讓給建奴,本身很白癡。
首先,建奴日行一百六七十裏!說明啥?根本沒帶攻城器械!
不說城外深壕,不說寬深的護城河,光是那三丈多高城牆!準備起飛攻城?還是用嘴來啃?
其次,如此堅城!換任何一個有點軍事常識,又真想守城的將領,在軍械糧草極充足的前提下,一萬守軍已綽綽有餘。
不信去問張巡!
問問他幾千治安軍,如何將尹子奇十多萬精銳擋住一年?問問他的睢陽城,可有遼陽一半堅固?問問他若有足夠糧草軍械!再給尹子奇幾年,睢陽城能破否?
這還不算,尹子奇背靠安碌山在河北、河南的大片根據地。
建奴有什麽?別一年了!它連一月的圍城也沒法堅持。若外有七八萬明軍?傾巢而出的它,老巢要不要?後路還要不要了!
最後,奉集堡、虎皮驛等遼陽、沈陽就近的堅堡!
熊廷弼可是仿照東陽堡…下過大工夫的。這四五個堅堡!隻要每個堡城有四五千守軍在?
老奴該自覺從沈陽撤回!因為後勤,因為交通線。不撤?就等於長期被圍沈陽!它的國力耗得起?
這才是猿經略!要找點白癡理由的根本原因:貴人的誠信……
於是老奴開始演戲:攻敵之必救!
當天中午,老奴眺望了下遼陽城後,立命部隊轉向,直撲西麵而去!目標指向山海關。
十多萬八旗在城下轉向,向西而去。袁經略頓時“方寸大亂”。“根本沒想到老奴會來這手”:
遼西走廊現已被抽調一空,隻留下老弱殘兵,數量還很少。一旦山海關有失!後果不堪設想。
袁頓時“嚇得”立調城內兵馬,火速出城與老奴決戰,嚴令務必攔住建奴向西的腳步。
同時,命寬甸明軍火速北上,追上建奴主力,絕不能讓建奴襲擾遼西走廊。
寬甸明軍是從山東抽調的部隊,乘船才抵達遼東。這支部隊剛來就要打場硬仗。
而原本從奉集堡、虎皮驛、威寧集調往遼陽的李秉誠、朱萬良、侯世祿三總兵,又集中五萬精銳,出城迅速集結待命。準備咬住建奴後路,決不任其威脅遼西走廊和山海關。
又是白癡命令!
因建奴西向而陣腳大亂?徹底推翻固城堅守的部署!著急忙慌集結部隊要打野戰?
若換了皮島的任何一個什長!他會做什麽?
會在城樓敲鑼打鼓大喊:老奴!你可一定要去打山海關啊!誰不去誰是死逼養的孫子。
它沒有攻山海關的條件。別的不說,從遼陽到山海關近千裏!建奴十多萬大軍吃啥?靠沿途搶劫?
退一步講,老奴先建立穩固後勤補給線?可是置遼陽不顧行嗎!遼陽十萬明軍主力都死了?建奴千裏後勤補給線咋守!
猿經略真白癡?
明軍出城追趕,老奴立命部隊轉向、原地調整、準備迎戰。
當明軍離城不到十裏,皇太極就帶兩黃旗的精騎衝過來。其身後是阿濟格率兩紅旗的兩萬大軍。同時,努爾哈赤令代善領兵,進攻寬甸趕來的明軍。大戰正式爆發。
皇太極先進攻明軍左翼,試圖在這撕開個口子。左翼是總兵朱萬良,這次他受渾河之恥,不願再打假仗!血性爆發。
所謂將乃兵之膽,朱萬良血戰!麾下自然用命拚殺。
第一輪交鋒,兩黃旗竟被明軍給打回來,明軍士氣很高,皇太極吃了敗仗,灰頭土臉在逃離戰場。
朱萬良自恃三萬多友軍精銳在側!想打出渾河之戰的血性與效果,命令部隊緊追不舍。
老奴大驚,立命兩白旗迎擊,務必阻遏明軍勢頭。兩白旗聞令立刻殺上去,阿濟格的兩紅旗…則負責監視明軍中央陣型的部隊,暫無動作。
有了兩白旗助戰,皇太極穩住陣腳並實施反擊。由於八旗生力軍的加入,明軍攻勢被阻擋住。雙方勢均力敵之下,陷入焦灼之中。
此刻,若中央陣線李秉誠,右翼薑弼、侯世祿接應朱萬良,建奴不殘亦該撤。但李秉誠、薑弼、侯世祿等並無血性!不敢忤逆貴人。
朱萬良隻能獨自苦戰!傍晚,老奴再無疑慮!把預備隊全壓上去,兩藍旗全部出動直撲朱萬良。
整個下午戰情:明軍四部出戰,八旗中兩旗先敗於朱萬良!然後,六旗專打有血性的朱萬良……
朱萬良軍終於崩潰!數倍之敵,且為生力軍加入!友軍冷眼旁觀,朱萬良陣歿於亂軍之中……
隨即又演戲。
兩白旗調轉直衝明軍中軍大陣,李秉誠拔腿回逃,明軍中軍和右翼一路奔往鞍山,一路奔往遼陽。
當晚,老奴試探性攻城,分兵兩路攻打西門、東門。
當然,大員還沒做好金蟬脫殼準備!所以並沒人開城投降,建奴自然未能占得便宜。
三十日拂曉。
建奴一早排兵布陣。袁卻領著明軍出東門,抵達遼陽城東的東山,部隊擺了三道防線,袁親自指揮,要在城外遲滯建奴攻城步伐。
老奴令八旗繼續攻城不必理會!親自帶親衛營和漢軍包圍東山。袁戲精附體、親自擂鼓助戰。
老奴親衛營與漢軍就往東山猛衝!明軍則朝天放槍炮,給建奴火力打擊。雙方都很賣力!而老奴竟奈何不了袁的小股部隊。
隨即,老奴抽調八旗回營加入戰鬥。在加入正白與正紅旗精銳後,明軍才逐漸扛不住。
袁隻好下令原路回城,但路上被騎兵掩殺得蠻慘,最後在城樓重炮掩護下,袁才安然返回城中。
隨後,老奴下達總攻命令,“遼陽爭奪戰”進入最後階段。
遼陽城護城河水源,來自東門外的水閘。護城河水閘,卻在當晚“意外”被奸細破壞。
次日清晨,西門又全線告急。原因是西門城樓上的火藥…被奸細點燃,導致西門一片大亂。
建奴迅速登城,和城樓守軍展開“血搏”。西門很快失守,老奴急令部隊火速從西門入城。
袁應泰見西門城樓大火,知道大勢已去,便在遼陽城東北角…城牆上的鎮遠樓自縊。
關於其自縊,竟比戰報更繪聲繪色:說是其與妻弟先自縊,然後老仆點火燒樓,再然後老仆點完火後,也從容走入火海。
據說那沒地道……
遼陽城內文武陣歿者不少,投降者更多到無法計算。
隨即,努爾哈赤進入遼陽城,遼沈之戰就此結束。
……
短短一月,熊廷弼在遼東拉起的近二十萬大軍!及東西兩線陣型!都毀於一旦。
而“八旗不滿萬,滿萬不可戰”的流言,至此更是甚囂塵上。
同時,遼河以東的官民,早開始大踏步向西逃難、撤退!遼東也幾乎全都要陷入建奴之手。
這一切,王九都隻能眼睜睜看著!根本無法阻止,因為他隻有兩千多殘兵敗將,卻並無友軍!盡管遼陽附近之前有十多萬部隊。
有一萬多精兵!也相信一同開赴戰場…那三萬多精銳不會冷血旁觀的朱萬良!卻悲壯戰死。就是對遼陽現狀、遼東現狀的詮釋。
而經略猿?無論是堅決不救援渾河;還是主動放棄堅堡!而集十萬重兵於堅城;或是派精銳去追擊、阻攔建奴攻打山海關……
種種極其白癡行為的背後!都是對遼東現狀更好的詮釋。
貴人想要一個有大根據地、與大明能真正持續相抗的建奴!這點,王九已看懂。
至於貴人為何非要如此?確實匪夷所思!王九至今沒想通。他也沒空去想這些!因為遼東各城…開始望風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