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開學時間不盡如人意。
沒有好好過完正月十五,就已經身處學校裏。
隨著開學,蔣明春又開啟了異常忙碌的學習和工作當中。
回到京都,先是參加了作協的一個會議。
主要是關於今年的全國優秀小說評獎活動舉辦,以及獲獎作品的討論。
去年是第一屆全國優秀小說評獎,自舉辦以來起到了很多積極的作用,也收到了不少學者提出的寶貴意見。
今年在吸取了去年的經驗之後,再次舉辦。
而且這一次舉辦的地點確定在了大會堂。
無論是規格還是聲勢,可以說是相當的高,相當的大。
還有就是,正式確定《人民文學》從人文社轉到作家出版社。
這樣一來,今年舉辦的優秀小說評獎活動就跟人文社沒太大關係了。
可以說是作協直接操刀。
新一屆的評選委員會,和上一屆的組成差不多,有個別人員退出,也有新的人員加入。
還有上次獲獎的王蒙前輩,這次也成為了評委。
從去年十月評獎開始,截止今年二月十日,編輯部已經收到了將近二十六萬張評選意見,推薦的小說篇幅也達到了兩千之多。
比之去年的數量有了明顯的提升,這也說明了社會各界,對評獎活動的支持和關注。
目前入圍作品已經全部確定,至於具體是多少作品獲獎,哪部能夠獲獎,目前還沒有定奪。
不過張老已經給自己透了個風《雪國列車》幾乎是板上釘釘。
這部作品不僅在群眾中的呼聲高,就連文學界也有諸多人士推崇。
而且,《雪國列車》不僅在大陸,而且在香江、和美國也打開了市場。
無論是國內的知名度,還是對外界的影響,以及文化傳播《雪國列車》都取得了顯著成就。
可以說,蔣明春已經預定了一個獲獎席位。
會議結束,蔣明春去了一趟人文社,不巧韋社長出去了,沒找到人。
倒是遇上了劉欣武,看見蔣明春手裏拿著厚厚的一摞書稿,劉欣武頓時嗅到了新作的味道。
“明春,你這是又寫新書了?”
蔣明春微微揚了揚手:“去年就開始寫了,最近幾天才趕出來。”
實際上是蔣明春磨磨蹭蹭,一直懶得動筆,直到放假回去了,才開始寫。
要不是感覺開學之後一堆事情,可能忙不過來。可能到現在還停留在腦袋裏。
“我能看看嗎?”
蔣明春覺得也無所謂,反正都要交稿子了,看看也無所謂。
“這有什麽能不能的,隨便看。”
不一會兒,蔣明春就有些後悔了,恨不得給自己嘴巴抽一巴掌。
說好的看看,結果足足看了將近一個鍾頭。
劉欣武看的入迷,完全忘了旁邊的作者還在等著。
可蔣明春又不好意思去催促,於是一個就這麽看,一個就這麽死等。
就在蔣明春快要堅持不住的時候,周編輯終於來了。
看到救星過來,蔣明春故意提高聲音打起了招呼:
“周編輯你來啦!”
“哎呀!明春,你不會在等我吧?”
“我本來是要給周編輯送稿子的,順便來人文社溜達溜達,結果碰上劉大哥了。”
劉欣武聽到動靜也反應過來了,聽說手裏的稿子已經給了別人,此刻他的內心猶如“刀哥”。
“明春,這稿子你已經給了?”
“額...”蔣明春尷尬的笑了笑,“是啊,周編輯去年就來找過我幾次。這個稿子確實是給《當代》寫的。”
劉欣武隻是看了個開頭,就被前麵的設定給吸引住了。
一個大小姐,一個大老粗的組合,看起來非常矛盾,可在細致的文筆描述下,又給了讀者無限好奇。
讓人忍不住想要知道後麵兩個人是如何真正走到一起的。
前世《父母愛情》這部電視劇一經上映就收獲了國內如潮般的好評。好多觀眾都是不止一遍的刷劇。演員表演的出色是一方麵,人物和故事的設定也是這部作品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
原著的時間跨度很長,蔣明春在時間跨度上做了一些細微的修改,變得符合現在的時間。
周編輯看到稿子,雙眼發亮。自從上次在燕大聽蔣明春口述完之後,他就抓心撓肝的期待著這部作品問世。
如果說《高山》這部作品是一團烈火,那麽《父母愛情》這部作品就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露水。
它如同《活著》一般,在漫長的故事線當中,由小見大。在描寫一個家庭的同時也給了人們一種時代感。
周編輯發現,蔣明春很喜歡圍繞特定的時代背景去寫一些故事,就像對方在燕大演講時提到的,文化長度。
不過在他看來,這個年輕的作家已經有了實質的蛻變。他在開始嚐試創新,比如《雪國列車》這部作品,就是一次大膽且成功的嚐試。
這是現在大多數作家所不具備的精神。
可能這就是年輕的好處吧!
劉欣武戀戀不舍的把稿子交到周編輯手裏,然後看向蔣明春:
“明春,咱們認識也將近一年了吧。我記得去年評獎會上就跟你約稿了。現在《當代》都給了。怎麽也得輪到《十月》一次了吧?”
蔣明春認真的點著腦袋:
“劉大哥,你放心,下次!下一次有稿子一定考慮《十月》。”
劉欣武顯然是沒有領教過蔣明春這個鴿子精的本性,心裏還在為約到稿子而感到高興:
“那行,就這麽說定了!下次一定要給《十月》!”
看著劉欣武離去的背影,周編輯莫名的覺得對方有些可憐。
不過可憐也是別人的事,反正自己已經拿到稿子了。
周編輯四下看了看拉著蔣明春來到一處僻靜的地方:
“明春,經過研究,我們決定這次的稿酬按照千字十塊進行支付!”
“嗯?”
蔣明春一愣,自己可是剛剛從作協開完會,現在雖然已經確定了變更稿酬的製度,可那不是還沒正式實施嗎?
《當代》又是人文社的。公家的錢向來嚴格按照規定來的。怎麽到了自己這裏就例外了呢?
“周編輯,你沒騙我吧?你們還真敢給我十塊啊?”
周編輯無比認真:
“就憑你“春明”這兩個字,千字十塊我們給了。”
(求書架,求催更!日常拜托!謝謝大家支持!)
沒有好好過完正月十五,就已經身處學校裏。
隨著開學,蔣明春又開啟了異常忙碌的學習和工作當中。
回到京都,先是參加了作協的一個會議。
主要是關於今年的全國優秀小說評獎活動舉辦,以及獲獎作品的討論。
去年是第一屆全國優秀小說評獎,自舉辦以來起到了很多積極的作用,也收到了不少學者提出的寶貴意見。
今年在吸取了去年的經驗之後,再次舉辦。
而且這一次舉辦的地點確定在了大會堂。
無論是規格還是聲勢,可以說是相當的高,相當的大。
還有就是,正式確定《人民文學》從人文社轉到作家出版社。
這樣一來,今年舉辦的優秀小說評獎活動就跟人文社沒太大關係了。
可以說是作協直接操刀。
新一屆的評選委員會,和上一屆的組成差不多,有個別人員退出,也有新的人員加入。
還有上次獲獎的王蒙前輩,這次也成為了評委。
從去年十月評獎開始,截止今年二月十日,編輯部已經收到了將近二十六萬張評選意見,推薦的小說篇幅也達到了兩千之多。
比之去年的數量有了明顯的提升,這也說明了社會各界,對評獎活動的支持和關注。
目前入圍作品已經全部確定,至於具體是多少作品獲獎,哪部能夠獲獎,目前還沒有定奪。
不過張老已經給自己透了個風《雪國列車》幾乎是板上釘釘。
這部作品不僅在群眾中的呼聲高,就連文學界也有諸多人士推崇。
而且,《雪國列車》不僅在大陸,而且在香江、和美國也打開了市場。
無論是國內的知名度,還是對外界的影響,以及文化傳播《雪國列車》都取得了顯著成就。
可以說,蔣明春已經預定了一個獲獎席位。
會議結束,蔣明春去了一趟人文社,不巧韋社長出去了,沒找到人。
倒是遇上了劉欣武,看見蔣明春手裏拿著厚厚的一摞書稿,劉欣武頓時嗅到了新作的味道。
“明春,你這是又寫新書了?”
蔣明春微微揚了揚手:“去年就開始寫了,最近幾天才趕出來。”
實際上是蔣明春磨磨蹭蹭,一直懶得動筆,直到放假回去了,才開始寫。
要不是感覺開學之後一堆事情,可能忙不過來。可能到現在還停留在腦袋裏。
“我能看看嗎?”
蔣明春覺得也無所謂,反正都要交稿子了,看看也無所謂。
“這有什麽能不能的,隨便看。”
不一會兒,蔣明春就有些後悔了,恨不得給自己嘴巴抽一巴掌。
說好的看看,結果足足看了將近一個鍾頭。
劉欣武看的入迷,完全忘了旁邊的作者還在等著。
可蔣明春又不好意思去催促,於是一個就這麽看,一個就這麽死等。
就在蔣明春快要堅持不住的時候,周編輯終於來了。
看到救星過來,蔣明春故意提高聲音打起了招呼:
“周編輯你來啦!”
“哎呀!明春,你不會在等我吧?”
“我本來是要給周編輯送稿子的,順便來人文社溜達溜達,結果碰上劉大哥了。”
劉欣武聽到動靜也反應過來了,聽說手裏的稿子已經給了別人,此刻他的內心猶如“刀哥”。
“明春,這稿子你已經給了?”
“額...”蔣明春尷尬的笑了笑,“是啊,周編輯去年就來找過我幾次。這個稿子確實是給《當代》寫的。”
劉欣武隻是看了個開頭,就被前麵的設定給吸引住了。
一個大小姐,一個大老粗的組合,看起來非常矛盾,可在細致的文筆描述下,又給了讀者無限好奇。
讓人忍不住想要知道後麵兩個人是如何真正走到一起的。
前世《父母愛情》這部電視劇一經上映就收獲了國內如潮般的好評。好多觀眾都是不止一遍的刷劇。演員表演的出色是一方麵,人物和故事的設定也是這部作品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
原著的時間跨度很長,蔣明春在時間跨度上做了一些細微的修改,變得符合現在的時間。
周編輯看到稿子,雙眼發亮。自從上次在燕大聽蔣明春口述完之後,他就抓心撓肝的期待著這部作品問世。
如果說《高山》這部作品是一團烈火,那麽《父母愛情》這部作品就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露水。
它如同《活著》一般,在漫長的故事線當中,由小見大。在描寫一個家庭的同時也給了人們一種時代感。
周編輯發現,蔣明春很喜歡圍繞特定的時代背景去寫一些故事,就像對方在燕大演講時提到的,文化長度。
不過在他看來,這個年輕的作家已經有了實質的蛻變。他在開始嚐試創新,比如《雪國列車》這部作品,就是一次大膽且成功的嚐試。
這是現在大多數作家所不具備的精神。
可能這就是年輕的好處吧!
劉欣武戀戀不舍的把稿子交到周編輯手裏,然後看向蔣明春:
“明春,咱們認識也將近一年了吧。我記得去年評獎會上就跟你約稿了。現在《當代》都給了。怎麽也得輪到《十月》一次了吧?”
蔣明春認真的點著腦袋:
“劉大哥,你放心,下次!下一次有稿子一定考慮《十月》。”
劉欣武顯然是沒有領教過蔣明春這個鴿子精的本性,心裏還在為約到稿子而感到高興:
“那行,就這麽說定了!下次一定要給《十月》!”
看著劉欣武離去的背影,周編輯莫名的覺得對方有些可憐。
不過可憐也是別人的事,反正自己已經拿到稿子了。
周編輯四下看了看拉著蔣明春來到一處僻靜的地方:
“明春,經過研究,我們決定這次的稿酬按照千字十塊進行支付!”
“嗯?”
蔣明春一愣,自己可是剛剛從作協開完會,現在雖然已經確定了變更稿酬的製度,可那不是還沒正式實施嗎?
《當代》又是人文社的。公家的錢向來嚴格按照規定來的。怎麽到了自己這裏就例外了呢?
“周編輯,你沒騙我吧?你們還真敢給我十塊啊?”
周編輯無比認真:
“就憑你“春明”這兩個字,千字十塊我們給了。”
(求書架,求催更!日常拜托!謝謝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