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裕知道,在這個家嶽父的話就是命令,容不得有人反駁。
緩緩走出的門的他,就聽到屋裏的趙海棠和父親吵了起來。
“爹,你咋能讓他把玉雯帶走呢?他和城裏那個女人的信我都看見了,萬一他要是不回來咋辦?”
“傻閨女!你讓他白白生生的走,那他才心寬呢!把玉雯帶著,城裏那個女人要是知道他有孩子,還能跟她好?”
......
蔣明春見梁裕有些走神,也不催促就這麽安靜的等在旁邊。
許久,梁裕從回憶中回過神,淡淡道:
“當初是我想把她們姐妹都帶走的,可是玉萍她娘不同意,隻讓我帶走一個。回城之後,我也回去找過她們母女,可是那裏的人都逃荒去了,根本查不到她們母女倆的蹤跡。”
“嗬嗬,按照梁叔叔的意思,是怪趙嬸兒沒讓你帶走玉萍是嗎?”
蔣明春壓了這麽久的火氣終於忍不住了,到了這個時候還替自己辯解。
梁裕也聽出對方的語氣不對,正視道:
“你也看到了,玉雯跟我回來過的是什麽日子?她把玉萍留在身邊除了跟著受苦,還能做什麽?玉萍要怪,得怪那個不可理喻的女人!”
“照你這麽說?趙嬸兒被你拋棄,還得把孩子也給你?心甘情願讓你帶著兩個孩子給她們找個後媽,這才叫明事理?”
梁裕這才反應過來,這小子不是和自己套關係的,而是來興師問罪的。
“這不是拋棄,而是選擇!
你也是男人,我想你能夠明白,和一個不喜歡的女人在一起生活一輩子,是件多麽難受的事情。”
“不喜歡?”
蔣明春絲毫不懼對方投來的憤怒目光,譏諷道,
“不喜歡你早幹嘛去了?嘴裏說著不喜歡,結果炕照上,孩子照生。
回頭把下家都找好,才說自己不喜歡!這不是陳世美,是什麽?”
“你說夠了沒有!”
梁裕還是第一次被一個毛頭小子,指著鼻子罵。肉眼可見的怒氣直衝麵門。
“嗬!我告訴你,別把天底下所有的人都像的跟你們這種人一樣。我這次來不是給你們當說客的,也不是來抱你們梁家的大腿。
我隻想勸你一句,如果你還想在玉萍麵前,保留最後一點做父親的尊嚴,那就別再出現在她麵前,也不要去打擾她!
告辭!”
蔣明春無視對方,徑直朝旁邊的小門大步離開。
所有人無論高低貴賤,做錯了事,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梁裕在十多年前射出的一顆子彈,在這一刻剛好擊中了自己的眉心。
在蔣明春把他掩蓋的醜陋扒的幹幹淨淨的那一刻,這個男人心裏最後的一點僥幸終於消失了。
房門打開,剛要出門的梁少安正好撞上回來的父親。
“爸,蔣明春呢?”
一個死亡凝視嚇得梁少安縮了縮脖子。
看著臉色陰沉的父親緩緩上樓,梁少安這才低聲吐槽道:
“就凶吧!兩個女兒都不認你,再這樣下去,連我這個兒子都得離家出走!切~”
一個星期的時光匆匆而過。
燕大禮堂舉辦了歡迎79屆新生晚會。
蔣明春作為78級的學生代表,向學子和領導們做了演講。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了求學這個目標,相聚在燕大。自恢複高考之後,我們這三屆,是最年輕的三屆,也是嶄新的三屆。
如果將77屆的學長學姐們,比作第一批吃桃子的人。那我們78屆,就是在學長學姐們嚐過甘甜之後的享受者。
大家可能會問,桃子都被77屆和78屆享受了,那79屆的學弟學妹怎麽辦?
我說,別著急,大家向前看!前麵還有大片上好的桃林,等著我們去采摘!
國家為我們開山,燕大為我們種桃。
我希望未來我們這些享受者,能變成散播者。
到最後成為開山的那批人,種桃的那批人......”
蔣明春的演講篇幅不長,但卻引起了好幾次集體掌聲。
當天學校一把手,和幾個主要校領導均數到場,參加了這次歡迎會。這也是蔣明春入學以來,第二次見到這位一把手。
會後,副校長把蔣明春喊到了跟前。沒想到,上次兩個學校為了搶人,開出的條件,副校長還就真的跟校領導們商量了。
而且還給安排上了。
這樣的結果屬實是讓蔣明春有些意外。
“明春,近期寫一份入黨申請書交上來。如果考察期沒什麽問題,學校會優先考慮。”
......
最近秦老給自己打過幾次電話《高山下的花環》已經售出一百四十七萬冊。
而且這還是在不計算給部隊的那批,光是市麵上就有如此龐大的數量。
有內業人士做了預估,按照現在的勢頭《高山》三個月之內的銷售量可能要突破到四百萬。
《解放軍文藝》還邀請了著名評論家馮先生,作為《高山》的特邀評論。
隨後馮先生的評論稿《最瑰麗的和最寶貴的——讀中篇小說〈高山下的花環〉》發表。
評論指出:《高山下的花環》是一部好作品,一部充溢著崇高的革命情愫、能夠提高和淨化人們思想境界的作品 。
對於《高山》的發表,在文學界並沒有引發像《活著》那樣巨大的反響。
可在民間,尤其是軍政界,無異於投下了一個重磅炸彈。
在《高山》發表後,首先是官方各大刊物,紛紛轉載。緊隨其後的是諸多省級刊物。
《作品》《朔方》《汾水》(又名:《山西文學》)《鴨綠江》等刊物,相繼出現了關於《高山》的讀後感,以及許多評論家的評論。
讀者來信更是如雪片而至。
在這個關口,蔣明春也收到了文宣領導的邀請,參加今年的國慶晚會。
《年輕的朋友來相會》要在當晚登上舞台,蔣明春作為歌曲的創作者,當然也在受邀之列。
時間悄然而至
1979年10月1日
蔣明春再次踏入大劇院,去年的場景似在眼前。隻不過這一次蔣明春從後台,轉移到了看台。
緩緩走出的門的他,就聽到屋裏的趙海棠和父親吵了起來。
“爹,你咋能讓他把玉雯帶走呢?他和城裏那個女人的信我都看見了,萬一他要是不回來咋辦?”
“傻閨女!你讓他白白生生的走,那他才心寬呢!把玉雯帶著,城裏那個女人要是知道他有孩子,還能跟她好?”
......
蔣明春見梁裕有些走神,也不催促就這麽安靜的等在旁邊。
許久,梁裕從回憶中回過神,淡淡道:
“當初是我想把她們姐妹都帶走的,可是玉萍她娘不同意,隻讓我帶走一個。回城之後,我也回去找過她們母女,可是那裏的人都逃荒去了,根本查不到她們母女倆的蹤跡。”
“嗬嗬,按照梁叔叔的意思,是怪趙嬸兒沒讓你帶走玉萍是嗎?”
蔣明春壓了這麽久的火氣終於忍不住了,到了這個時候還替自己辯解。
梁裕也聽出對方的語氣不對,正視道:
“你也看到了,玉雯跟我回來過的是什麽日子?她把玉萍留在身邊除了跟著受苦,還能做什麽?玉萍要怪,得怪那個不可理喻的女人!”
“照你這麽說?趙嬸兒被你拋棄,還得把孩子也給你?心甘情願讓你帶著兩個孩子給她們找個後媽,這才叫明事理?”
梁裕這才反應過來,這小子不是和自己套關係的,而是來興師問罪的。
“這不是拋棄,而是選擇!
你也是男人,我想你能夠明白,和一個不喜歡的女人在一起生活一輩子,是件多麽難受的事情。”
“不喜歡?”
蔣明春絲毫不懼對方投來的憤怒目光,譏諷道,
“不喜歡你早幹嘛去了?嘴裏說著不喜歡,結果炕照上,孩子照生。
回頭把下家都找好,才說自己不喜歡!這不是陳世美,是什麽?”
“你說夠了沒有!”
梁裕還是第一次被一個毛頭小子,指著鼻子罵。肉眼可見的怒氣直衝麵門。
“嗬!我告訴你,別把天底下所有的人都像的跟你們這種人一樣。我這次來不是給你們當說客的,也不是來抱你們梁家的大腿。
我隻想勸你一句,如果你還想在玉萍麵前,保留最後一點做父親的尊嚴,那就別再出現在她麵前,也不要去打擾她!
告辭!”
蔣明春無視對方,徑直朝旁邊的小門大步離開。
所有人無論高低貴賤,做錯了事,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梁裕在十多年前射出的一顆子彈,在這一刻剛好擊中了自己的眉心。
在蔣明春把他掩蓋的醜陋扒的幹幹淨淨的那一刻,這個男人心裏最後的一點僥幸終於消失了。
房門打開,剛要出門的梁少安正好撞上回來的父親。
“爸,蔣明春呢?”
一個死亡凝視嚇得梁少安縮了縮脖子。
看著臉色陰沉的父親緩緩上樓,梁少安這才低聲吐槽道:
“就凶吧!兩個女兒都不認你,再這樣下去,連我這個兒子都得離家出走!切~”
一個星期的時光匆匆而過。
燕大禮堂舉辦了歡迎79屆新生晚會。
蔣明春作為78級的學生代表,向學子和領導們做了演講。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了求學這個目標,相聚在燕大。自恢複高考之後,我們這三屆,是最年輕的三屆,也是嶄新的三屆。
如果將77屆的學長學姐們,比作第一批吃桃子的人。那我們78屆,就是在學長學姐們嚐過甘甜之後的享受者。
大家可能會問,桃子都被77屆和78屆享受了,那79屆的學弟學妹怎麽辦?
我說,別著急,大家向前看!前麵還有大片上好的桃林,等著我們去采摘!
國家為我們開山,燕大為我們種桃。
我希望未來我們這些享受者,能變成散播者。
到最後成為開山的那批人,種桃的那批人......”
蔣明春的演講篇幅不長,但卻引起了好幾次集體掌聲。
當天學校一把手,和幾個主要校領導均數到場,參加了這次歡迎會。這也是蔣明春入學以來,第二次見到這位一把手。
會後,副校長把蔣明春喊到了跟前。沒想到,上次兩個學校為了搶人,開出的條件,副校長還就真的跟校領導們商量了。
而且還給安排上了。
這樣的結果屬實是讓蔣明春有些意外。
“明春,近期寫一份入黨申請書交上來。如果考察期沒什麽問題,學校會優先考慮。”
......
最近秦老給自己打過幾次電話《高山下的花環》已經售出一百四十七萬冊。
而且這還是在不計算給部隊的那批,光是市麵上就有如此龐大的數量。
有內業人士做了預估,按照現在的勢頭《高山》三個月之內的銷售量可能要突破到四百萬。
《解放軍文藝》還邀請了著名評論家馮先生,作為《高山》的特邀評論。
隨後馮先生的評論稿《最瑰麗的和最寶貴的——讀中篇小說〈高山下的花環〉》發表。
評論指出:《高山下的花環》是一部好作品,一部充溢著崇高的革命情愫、能夠提高和淨化人們思想境界的作品 。
對於《高山》的發表,在文學界並沒有引發像《活著》那樣巨大的反響。
可在民間,尤其是軍政界,無異於投下了一個重磅炸彈。
在《高山》發表後,首先是官方各大刊物,紛紛轉載。緊隨其後的是諸多省級刊物。
《作品》《朔方》《汾水》(又名:《山西文學》)《鴨綠江》等刊物,相繼出現了關於《高山》的讀後感,以及許多評論家的評論。
讀者來信更是如雪片而至。
在這個關口,蔣明春也收到了文宣領導的邀請,參加今年的國慶晚會。
《年輕的朋友來相會》要在當晚登上舞台,蔣明春作為歌曲的創作者,當然也在受邀之列。
時間悄然而至
1979年10月1日
蔣明春再次踏入大劇院,去年的場景似在眼前。隻不過這一次蔣明春從後台,轉移到了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