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月26日
一大早,蔣明春穿著從滬上買的一整套新衣服,把自己打扮的人模狗樣的。
唐南喬從睡夢中眯著眼睛哈氣連天的看著室友:
“我說,明春,這是去相親啊?今天不上課了?”
蔣明春把最後一顆襯衫扣子扣上,拽了拽領口,頭也不回道:
“今天的事兒比相親重要!我已經請假了。”
“那是啥事兒啊?”
“你就睡吧,估計等你睡一覺起來你就知道了!”
整理好衣服出了門。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
全國第一屆優秀短篇小說評選頒獎大會在京都舉辦。
雖說是評選1978年的短篇小說,實際上獲獎作品發表的時間範圍是從1977年9月——1978年10月。
而蔣明春的《老兵》正是在此期間。
出示了獲獎證明和個人證件,蔣明春成功進入了會場。
裏麵已經坐了不少人,放眼望去一個都不認識。
蔣明春的到來引起了一些人的側目,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旁邊全都是這次獲獎的優秀作者。
要說在座的各位也有年輕的,可像蔣明春這樣年輕到過分的就有些獨特了。
“明春你來這邊坐!”
老宋招呼了一下,示意他往前麵來。
蔣明春剛落座,旁邊略微有些清瘦的年輕人主動伸手:
“是春明作家吧!自我介紹一下鄙人盧心華。(不是錯別字)”
“原來是盧學長,您叫我名字或者是明春就好。有幸拜讀過學長的作品!真是入骨三分啊!”
一來就遇上個厲害的。
這位就是掀起國內傷痕文學之風,《傷痕》的作者。
人家是77級的複旦生,蔣明春這個78級的學弟喊聲學長也不為過。
盧心華第一次認識蔣明春這個名字,是在燕大陳教授的一篇觀點論文上。
當時《傷痕》這部作品剛剛發表就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有各種各樣的批判之聲,同樣也有讚美的。
其中不乏像陳教授這樣的大家發表觀點。
尤其是關於《傷痕》的二十個字總結,讓他記憶猶新。
之後,春明作家身份公開,發表演講之後,他才知道原來蔣明春就是作家春明。剛才聽宋副主編喊明春,他就確定了。
“明春學弟,你的《老兵》還有《活著》在滬上校園裏到處可見啊!現在隨便去複旦找一個同學,他們都能說上一二。”
這還真不是吹捧的話,而是事實。
幾百萬的銷售量,光是在滬上的讀者就貢獻出了一大半。而且這些人大多都是大學生。
兩人一頓商業互吹,這時老宋主動朝一個男人走去:
“欣武,你今天來的可是有點晚啊!”
順著聲音看去,一個中年儒士笑著朝老宋伸出手:
“一些瑣事耽擱片刻,總算是趕上了。”
蔣明春心裏暗呼,又是 一位!
聽名字顯然就是《班主任》的作者,同時也是《十月》的創刊人之一。這次同樣是獲獎者之一。
隨著大量的人員進場,各路報社刊物主編、學者、作協、文協領導,文化部門的大人物,還有受邀評論家,以及知名作家。
文壇重量級人物幾乎到了一半還多。
有熟悉的人相互打著招呼攀談著,相伴進入。有的則是打量著這些到場的嘉賓。看看有沒有機會和哪個大人物結識一番。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九點多,隨著茅盾先生的到來,評委會席位的嘉賓和一幫大人物們悉數與之握手問好。
蔣明春懷著激動的心情看著主席台。
評委會的主任副主任,文協等領導緩緩走上主席台,授獎儀式正式開始!
儀式開始先是由主辦方領導公布這次評獎經過。
從1978年10月開始,舉辦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獎活動,並且成立了包括 茅盾、周揚、巴金先生等23位著名作家在內的,評選委員會。
經過四個多月的評選,截止1979年2月10日,《人民文學》編輯部一共收到讀者來信封,評選意見份,推薦的短篇小說一共篇。
“3月6日《人民文學》編輯部在京都新橋飯店舉辦了短篇小說評委會,在這次會議上,評選委員會評選出優秀短篇小說26篇......”
隨著入選的優秀小說一一公布,對應的作者也跟著起身。
“優秀作品:《班主任》作者:劉心武! ”
劉欣武起身朝四周微微點頭行禮,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優秀作品:《神聖的使命》 作者:王亞平。”
又是一位起身。
“優秀作品:《老兵》 作者 春明。”
有的作家用筆名,有的用真名。
春明這個名字被喊出來的時候,幾乎全場的參會者都朝這裏看了過來。
在近一年多的時間裏,這個筆名頻繁出現在各大刊物和報紙上,在公布身份之後,甚至有人將‘春明’這個作家,奉為青年作家的領頭人之一。
主席台上張老的目光朝著蔣明春看來,巴金先生也微微扶了扶眼鏡。平日裏女兒沒少提過對方的名字,小小的年紀能寫出《活著》這樣有深度的作品,實屬讓人難以相信。
這還是他頭一次見到本尊。果然是年輕的很!
幾個記者的快門一一按下,把蔣明春的臉照了個全麵。
“優秀作品《窗口》 作者:莫 伸。”
蔣明春和其它人一樣,關注作品的同時,也在一一對應著作者。
《我們的軍長》——鄧友梅
《湘江一夜》——周立波
《足跡》——王願堅
《傷痕》——盧新華
.......
這些作者有比較陌生的。
也有後世很熟悉的,比如二賈(賈大山、賈平凹)
尤其是賈大山的作品《取經》後來還被選入了初中課本。
還有一些老同誌如《最寶貴的》作者 王蒙,等等.....
這次全國優秀作品捧紅了許多像蔣明春這樣的年輕作家,也有不少人借此之後加入了作協,文化部門,成為了之後文學界的中流砥柱。
一大早,蔣明春穿著從滬上買的一整套新衣服,把自己打扮的人模狗樣的。
唐南喬從睡夢中眯著眼睛哈氣連天的看著室友:
“我說,明春,這是去相親啊?今天不上課了?”
蔣明春把最後一顆襯衫扣子扣上,拽了拽領口,頭也不回道:
“今天的事兒比相親重要!我已經請假了。”
“那是啥事兒啊?”
“你就睡吧,估計等你睡一覺起來你就知道了!”
整理好衣服出了門。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
全國第一屆優秀短篇小說評選頒獎大會在京都舉辦。
雖說是評選1978年的短篇小說,實際上獲獎作品發表的時間範圍是從1977年9月——1978年10月。
而蔣明春的《老兵》正是在此期間。
出示了獲獎證明和個人證件,蔣明春成功進入了會場。
裏麵已經坐了不少人,放眼望去一個都不認識。
蔣明春的到來引起了一些人的側目,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旁邊全都是這次獲獎的優秀作者。
要說在座的各位也有年輕的,可像蔣明春這樣年輕到過分的就有些獨特了。
“明春你來這邊坐!”
老宋招呼了一下,示意他往前麵來。
蔣明春剛落座,旁邊略微有些清瘦的年輕人主動伸手:
“是春明作家吧!自我介紹一下鄙人盧心華。(不是錯別字)”
“原來是盧學長,您叫我名字或者是明春就好。有幸拜讀過學長的作品!真是入骨三分啊!”
一來就遇上個厲害的。
這位就是掀起國內傷痕文學之風,《傷痕》的作者。
人家是77級的複旦生,蔣明春這個78級的學弟喊聲學長也不為過。
盧心華第一次認識蔣明春這個名字,是在燕大陳教授的一篇觀點論文上。
當時《傷痕》這部作品剛剛發表就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有各種各樣的批判之聲,同樣也有讚美的。
其中不乏像陳教授這樣的大家發表觀點。
尤其是關於《傷痕》的二十個字總結,讓他記憶猶新。
之後,春明作家身份公開,發表演講之後,他才知道原來蔣明春就是作家春明。剛才聽宋副主編喊明春,他就確定了。
“明春學弟,你的《老兵》還有《活著》在滬上校園裏到處可見啊!現在隨便去複旦找一個同學,他們都能說上一二。”
這還真不是吹捧的話,而是事實。
幾百萬的銷售量,光是在滬上的讀者就貢獻出了一大半。而且這些人大多都是大學生。
兩人一頓商業互吹,這時老宋主動朝一個男人走去:
“欣武,你今天來的可是有點晚啊!”
順著聲音看去,一個中年儒士笑著朝老宋伸出手:
“一些瑣事耽擱片刻,總算是趕上了。”
蔣明春心裏暗呼,又是 一位!
聽名字顯然就是《班主任》的作者,同時也是《十月》的創刊人之一。這次同樣是獲獎者之一。
隨著大量的人員進場,各路報社刊物主編、學者、作協、文協領導,文化部門的大人物,還有受邀評論家,以及知名作家。
文壇重量級人物幾乎到了一半還多。
有熟悉的人相互打著招呼攀談著,相伴進入。有的則是打量著這些到場的嘉賓。看看有沒有機會和哪個大人物結識一番。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九點多,隨著茅盾先生的到來,評委會席位的嘉賓和一幫大人物們悉數與之握手問好。
蔣明春懷著激動的心情看著主席台。
評委會的主任副主任,文協等領導緩緩走上主席台,授獎儀式正式開始!
儀式開始先是由主辦方領導公布這次評獎經過。
從1978年10月開始,舉辦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獎活動,並且成立了包括 茅盾、周揚、巴金先生等23位著名作家在內的,評選委員會。
經過四個多月的評選,截止1979年2月10日,《人民文學》編輯部一共收到讀者來信封,評選意見份,推薦的短篇小說一共篇。
“3月6日《人民文學》編輯部在京都新橋飯店舉辦了短篇小說評委會,在這次會議上,評選委員會評選出優秀短篇小說26篇......”
隨著入選的優秀小說一一公布,對應的作者也跟著起身。
“優秀作品:《班主任》作者:劉心武! ”
劉欣武起身朝四周微微點頭行禮,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優秀作品:《神聖的使命》 作者:王亞平。”
又是一位起身。
“優秀作品:《老兵》 作者 春明。”
有的作家用筆名,有的用真名。
春明這個名字被喊出來的時候,幾乎全場的參會者都朝這裏看了過來。
在近一年多的時間裏,這個筆名頻繁出現在各大刊物和報紙上,在公布身份之後,甚至有人將‘春明’這個作家,奉為青年作家的領頭人之一。
主席台上張老的目光朝著蔣明春看來,巴金先生也微微扶了扶眼鏡。平日裏女兒沒少提過對方的名字,小小的年紀能寫出《活著》這樣有深度的作品,實屬讓人難以相信。
這還是他頭一次見到本尊。果然是年輕的很!
幾個記者的快門一一按下,把蔣明春的臉照了個全麵。
“優秀作品《窗口》 作者:莫 伸。”
蔣明春和其它人一樣,關注作品的同時,也在一一對應著作者。
《我們的軍長》——鄧友梅
《湘江一夜》——周立波
《足跡》——王願堅
《傷痕》——盧新華
.......
這些作者有比較陌生的。
也有後世很熟悉的,比如二賈(賈大山、賈平凹)
尤其是賈大山的作品《取經》後來還被選入了初中課本。
還有一些老同誌如《最寶貴的》作者 王蒙,等等.....
這次全國優秀作品捧紅了許多像蔣明春這樣的年輕作家,也有不少人借此之後加入了作協,文化部門,成為了之後文學界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