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裏安靜的隻有蔣明春一個人的聲音。他的敘述不緊不慢,可說出來的故事卻讓人心潮起伏。
整個列車就是一個代表著階級的社會,從最後一節車廂的窮人,到前麵車廂裏的富人。他們的生活簡直是天差地別。
最後一節車廂裏的人被欺淩,被士兵硬生生帶走自己的孩子,被大錘敲掉手臂,每天的飯是用蟑螂做成的蛋白棒。日複一日的壓迫,終於激起了反抗。
這節代表階級底層的車廂開始了暴動,他們向那些士兵反抗,從最後一節車廂,一直朝著富人居住的車廂打過去。
一個個反抗者倒在鬥爭之中,富人們用美食和身份誘惑著底層的領導者,妄圖以少量的代價再一次消滅反抗者......
李女士和黃先生,被這個故事深深的吸引著,梁玉萍聽到緊張處總是會忍不住捏緊自己的手。
“最後他們炸開了列車的車門,這列行駛了17年的列車傾覆在了雪崩之下。而存活的人從列車中走出來,發現外麵的世界已經充滿了陽光!”
蔣明春講述完,發現黃先生和李女士還依舊沉浸在其中。
足足過了五分鍾,黃先生忽然抬起頭:
“我知道了!這輛列車本就是一個囚籠!過去的一切都是假象對不對?”
蔣明春嘴角微微揚起抿了抿嘴:
“這個就要看您怎麽理解了,可能角度不同得到的答案也不同。”
李女士看向蔣明春的目光就像在看一個陌生人。
這個年輕人總是讓人捉摸不透,每一次你以為他已經是極限了,可他總是會另辟蹊徑,開創出又一個巔峰。
第一次看到《活著》的手稿,她欣喜之餘,也在心中斷定,這恐怕已經是對方的極限了。因為《活著》本來就是一本風向標似的作品。
可聽完蔣明春說的這個故事,她知道,這個年輕人恐怕又要引起轟動了。
她已經能夠想象,大家在看到這部作品之後,會是怎樣的一個場景。
“哎呀!我知道!”
黃先生又想了一陣,兩手一拍!那眼神就像個得了獎狀,期待家長表揚的小孩子。
你知道了?
“明春,其實那個列車長不僅蒙蔽了窮人,也同樣蒙蔽了富人,就是想一直維係自己的統治地位對不對?”
蔣明春依舊笑而不語,你就猜吧,一猜一個不吱聲。
李女士見狀也是笑著提醒了一下:
“黃先生,你就別為難明春了,人家作品還沒發表呢。”
黃先生拍了拍腦袋這才反應過來:
“瞧我這人!也太不識趣兒了!明春別在意啊,我就是這麽個毛病,遇到好的東西恨不得立刻弄個清楚!”
“哈哈哈,黃先生是真性情之人。我怎麽會在意這些呢,反倒是要多跟您學習這種求知精神才對!”
一頓馬屁拍的黃先生恨不得跟蔣明春結拜:
“明春,我現在就敢斷言,你的這部《雪國列車》發表出去,一定會是我們國內科學幻想領域的一座豐碑之作。
我是真的佩服像你這樣的年輕人!不斷的學習,敢於不斷的嚐試挑戰新的文學領域。這一點,我們這些人不如你啊!”
一頓飯在相互吹捧之中愉快的結束。
蔣明春在滬上待了六天。期間李女士給自己介紹了很多滬上名家,還有滬上作協,文學界的大人物。
蔣明春這張年輕的臉,不管到什麽場合都是人們關注的對象。
能成為名家的文學工作者,即使不是兩鬢斑白,最起碼也是而立之年。像蔣明春這種一看就是學生的外貌放在一堆老頭子中間格外的顯眼。
離開滬上的前兩天,蔣明春終於有時間,帶著梁玉萍和蔣小梅,欣賞欣賞滬上的美景。
外白渡橋、nj東路,滬上豫園......一處地方,一處風景。
短暫的假期結束,燕大學生陸陸續續開始返校。
蔣明春剛回京都,就被老宋給截胡了。一方麵是要稿子,另一方麵就是提前通知蔣明春一聲。
《老兵》入選獲獎名單了,隻是目前排第幾還尚未可知。不過要提前準備空出時間,參加評獎大會。
此次是國內首屆優秀短篇小說評獎,含金量不用多說。
蔣明春也有些意外,《老兵》居然也能獲獎。
“老宋,這裏麵沒啥門道吧?”
宋書寧抿嘴一笑:
“你覺得呢?”
一瞬間蔣明春就懂了。國內向來都是講究個人情世故,這種體現在方方麵麵。
知道了答案,也就不去多問了。
回到學校沒多久,蔣明春就被憲成傑給帶到了五四文學社。
“明春,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陳建功學長,五四文學社的副社長。”
蔣明春先一步伸手和這位學長握手。
去年自己忙著為祖國獻禮的時候,燕大五四文學社就恢複成立了,並且在去年創立了文學社刊物《未名湖》
追溯起來,五四文學社在56年就成立了,去年恢複的時候弄出了不小的動靜,校領導、學術界,新聞界的人物都出席了活動。
陳建功對蔣明春已經是很熟悉了,去年對方發表的作品,沒有落下的全都讀過。
“之前就想和學弟認識一下了,苦於沒有一個好機會。去年我就和成傑提議,想要邀請學弟加入學社。可成傑非說要等等。
我還不知道他,就是撿到了寶貝想自己獨吞,舍不得把你這個大作家貢獻出來!”
被人戳了老底,憲成傑揉著鼻子辯解:
“明春,你別聽他胡說,我是那樣的人嗎?”
“是。”
蔣明春一本正經的點頭。
“你!”
憲成傑一臉尷尬的樣子,逗得蔣明春和陳建功哈哈大笑。
“笑什麽呢,這麽開心?”
李田一從後麵跑進來,輕輕在蔣明春的肩膀上拍了一下:
“什麽時候來學校的?都不知道和我這個學姐說一聲。”
蔣明春扭過頭,舉起兩根手指發誓:
“對天發誓,我今天剛到,就被學長給帶來了。”
李田一當然知道學弟是什麽時候到的,準確來說是走燕大門口的時候就知道了。
整個列車就是一個代表著階級的社會,從最後一節車廂的窮人,到前麵車廂裏的富人。他們的生活簡直是天差地別。
最後一節車廂裏的人被欺淩,被士兵硬生生帶走自己的孩子,被大錘敲掉手臂,每天的飯是用蟑螂做成的蛋白棒。日複一日的壓迫,終於激起了反抗。
這節代表階級底層的車廂開始了暴動,他們向那些士兵反抗,從最後一節車廂,一直朝著富人居住的車廂打過去。
一個個反抗者倒在鬥爭之中,富人們用美食和身份誘惑著底層的領導者,妄圖以少量的代價再一次消滅反抗者......
李女士和黃先生,被這個故事深深的吸引著,梁玉萍聽到緊張處總是會忍不住捏緊自己的手。
“最後他們炸開了列車的車門,這列行駛了17年的列車傾覆在了雪崩之下。而存活的人從列車中走出來,發現外麵的世界已經充滿了陽光!”
蔣明春講述完,發現黃先生和李女士還依舊沉浸在其中。
足足過了五分鍾,黃先生忽然抬起頭:
“我知道了!這輛列車本就是一個囚籠!過去的一切都是假象對不對?”
蔣明春嘴角微微揚起抿了抿嘴:
“這個就要看您怎麽理解了,可能角度不同得到的答案也不同。”
李女士看向蔣明春的目光就像在看一個陌生人。
這個年輕人總是讓人捉摸不透,每一次你以為他已經是極限了,可他總是會另辟蹊徑,開創出又一個巔峰。
第一次看到《活著》的手稿,她欣喜之餘,也在心中斷定,這恐怕已經是對方的極限了。因為《活著》本來就是一本風向標似的作品。
可聽完蔣明春說的這個故事,她知道,這個年輕人恐怕又要引起轟動了。
她已經能夠想象,大家在看到這部作品之後,會是怎樣的一個場景。
“哎呀!我知道!”
黃先生又想了一陣,兩手一拍!那眼神就像個得了獎狀,期待家長表揚的小孩子。
你知道了?
“明春,其實那個列車長不僅蒙蔽了窮人,也同樣蒙蔽了富人,就是想一直維係自己的統治地位對不對?”
蔣明春依舊笑而不語,你就猜吧,一猜一個不吱聲。
李女士見狀也是笑著提醒了一下:
“黃先生,你就別為難明春了,人家作品還沒發表呢。”
黃先生拍了拍腦袋這才反應過來:
“瞧我這人!也太不識趣兒了!明春別在意啊,我就是這麽個毛病,遇到好的東西恨不得立刻弄個清楚!”
“哈哈哈,黃先生是真性情之人。我怎麽會在意這些呢,反倒是要多跟您學習這種求知精神才對!”
一頓馬屁拍的黃先生恨不得跟蔣明春結拜:
“明春,我現在就敢斷言,你的這部《雪國列車》發表出去,一定會是我們國內科學幻想領域的一座豐碑之作。
我是真的佩服像你這樣的年輕人!不斷的學習,敢於不斷的嚐試挑戰新的文學領域。這一點,我們這些人不如你啊!”
一頓飯在相互吹捧之中愉快的結束。
蔣明春在滬上待了六天。期間李女士給自己介紹了很多滬上名家,還有滬上作協,文學界的大人物。
蔣明春這張年輕的臉,不管到什麽場合都是人們關注的對象。
能成為名家的文學工作者,即使不是兩鬢斑白,最起碼也是而立之年。像蔣明春這種一看就是學生的外貌放在一堆老頭子中間格外的顯眼。
離開滬上的前兩天,蔣明春終於有時間,帶著梁玉萍和蔣小梅,欣賞欣賞滬上的美景。
外白渡橋、nj東路,滬上豫園......一處地方,一處風景。
短暫的假期結束,燕大學生陸陸續續開始返校。
蔣明春剛回京都,就被老宋給截胡了。一方麵是要稿子,另一方麵就是提前通知蔣明春一聲。
《老兵》入選獲獎名單了,隻是目前排第幾還尚未可知。不過要提前準備空出時間,參加評獎大會。
此次是國內首屆優秀短篇小說評獎,含金量不用多說。
蔣明春也有些意外,《老兵》居然也能獲獎。
“老宋,這裏麵沒啥門道吧?”
宋書寧抿嘴一笑:
“你覺得呢?”
一瞬間蔣明春就懂了。國內向來都是講究個人情世故,這種體現在方方麵麵。
知道了答案,也就不去多問了。
回到學校沒多久,蔣明春就被憲成傑給帶到了五四文學社。
“明春,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陳建功學長,五四文學社的副社長。”
蔣明春先一步伸手和這位學長握手。
去年自己忙著為祖國獻禮的時候,燕大五四文學社就恢複成立了,並且在去年創立了文學社刊物《未名湖》
追溯起來,五四文學社在56年就成立了,去年恢複的時候弄出了不小的動靜,校領導、學術界,新聞界的人物都出席了活動。
陳建功對蔣明春已經是很熟悉了,去年對方發表的作品,沒有落下的全都讀過。
“之前就想和學弟認識一下了,苦於沒有一個好機會。去年我就和成傑提議,想要邀請學弟加入學社。可成傑非說要等等。
我還不知道他,就是撿到了寶貝想自己獨吞,舍不得把你這個大作家貢獻出來!”
被人戳了老底,憲成傑揉著鼻子辯解:
“明春,你別聽他胡說,我是那樣的人嗎?”
“是。”
蔣明春一本正經的點頭。
“你!”
憲成傑一臉尷尬的樣子,逗得蔣明春和陳建功哈哈大笑。
“笑什麽呢,這麽開心?”
李田一從後麵跑進來,輕輕在蔣明春的肩膀上拍了一下:
“什麽時候來學校的?都不知道和我這個學姐說一聲。”
蔣明春扭過頭,舉起兩根手指發誓:
“對天發誓,我今天剛到,就被學長給帶來了。”
李田一當然知道學弟是什麽時候到的,準確來說是走燕大門口的時候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