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他們一直沒出城,雖然感覺城內乞丐是稍微多了點,卻沒想到城外竟還有這麽龐大的一支流民大軍。
大皇子突地想起一事,前陣子聽說河道總督上書要河工銀子,順帶提了一嘴,說是上遊連日暴雨,防汛壓力特別大,莫非是決堤了?
於是他讓福伯停車,而後親去流民中間詢問緣由,還囑咐張敏,“你不要下來,小心歹人。”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不得不防。
不多時大皇子板著臉回來,張敏問道:“可是有好幾撥流民?”
“咦?”大皇子頗為吃驚,“你怎麽知道?”
“看衣服啊!”張敏指著穿棉襖的那一撥,“這一定是決堤的流民,他們帶著家當逃出來,衣服一件件地當掉,最後隻剩下棉襖遮身。”
有流浪經驗的朋友都知道,夏天暑熱不穿衣服也可以,但冬季天寒地凍必須要以棉襖保溫,而棉襖就是窮人最後最一件家當,一年四季都得穿在身上,要不然連最後一件衣服都保不住。
張敏又指向另一處,“那些人一看就是從江南來的,都是薄棉布衣服,顯然是因無糧不得不北上乞食,我猜得對嗎?”
大皇子吐出一口濁氣,“其實還有一波從西北來的,因前年幹旱無雨,結果去年秋季遭了蝗災,他們本來就沒糧隻能逃荒到此。”
京城是帝國的心髒,其四周都有府城相呼應,通常來說流民大軍根本就到不了京城腳下,便會被官員強製遣返,但這麽多流民都過來了,隻能說明兩個問題。
一是有官吏同情流民,允許他們穿城而過,去京城富庶之地乞食,畢竟京城可是有幾座大倉庫,有足夠多的糧食安置他們,而且有善心的富戶會定期施粥。
第二便是流民大軍衝闖了關卡,無視官府禁令,這才來到京郊。
張敏沒想到除了京城,其他地方都已經這麽慘了,怪不得戶部總說沒錢呢,這麽多流民再有銀子、糧食也能花光、吃光。
不過他們雖說是流民卻並沒有作亂,看到來往的車馬也隻是伸手討要食物,如果別人不給也隻是歎氣地繼續往京城方向走,顯然是寄希望於官府開設粥棚救濟。
一千多年的教化,使得百姓們不到活不下去的地步,壓根兒就不會想著造反。
福伯有些擔心,“也不知道會不會出亂子。”
“流民這麽多,除了擔心吃飽穿暖,其實最應該操心的還有衛生問題。”張敏已經看到有流民生病了,本來出門在外,沒有幹淨的飲用水、也沒有幹淨的衣物,一降大雨過後,難免會出現傳染病。
京城人口本就密集,若是讓他們進了城,一場大疫是避免不了的。
大皇子代入父皇的視角頓覺頭大如鬥,怎麽好好的一個江山不是這裏雨,就是那是旱呢,國庫一年到頭根本沒有結餘,他歎道:“真是關關難過,關關過啊。”
好在張家莊的情況不錯,今年他們又擴大了紅薯種植規模,再加上養豬、養雞,村民的生活條件可比別人好了不少。
張敏去了書坊,將稿子遞給鐵子,“聽說顧黨已經判了秋後問斬,趁這段時間多多宣傳一下。”
顧黨這輩子既然不能青史留名,不過張敏倒可以給添把火,讓他們遺臭萬年也是好的,希望到了問斬那日,全城百姓都以臭雞蛋、爛菜葉相送,也不枉他們作惡多端一場。
鐵子接過稿子道:“可能得再招點人來,最近印的報紙越來越多,有些忙不過來了。”
“行,回頭我跟李伯伯說一聲。”
“來了,來了!”李哲聽村裏小孩說小姐到了,便知她第一站肯定要來書坊,索性直接找來了,正好聽到張敏說起他,於是拍著胸脯道:“村裏的後生不少,再招幾個來。”
大皇子笑道:“你老可真是說到就到啊!”
李哲恭敬地給他行了一個禮,而後喜道:“咱們村上下都得感謝兩位呢,要不然孩子犧牲了還得背上罵名。”
“應該的,”張敏不敢居功,而後岔開話題,“最近流民很多啊,還得小心提防,損失一些菜倒還罷了,就擔心傷到人。”
“放心吧小姐,咱們村別的不多,刀槍什麽的應有盡有,自保沒問題。”
上回運過來的上萬斤熟鐵可是做了不少農具、防具,至少就武力這一塊,附近村沒有一個能打的。
張敏暗地裏小聲叮囑他,“李伯伯,我看這情況有些不妙,那些山洞裏的糧食一定要藏好嘍,別讓外人發現。”
李哲鄭重地點點頭,“放心,村裏每天都有人值夜,若是實在不妙,大不了這些家夥什不要,人藏到山裏就安全了。”
張敏和大皇子返城回去沒幾日,各行省紛紛上奏章報災,由於災情過於嚴重,除了鼓勵大戶捐銀、捐糧外,永安帝還下了一道罪己詔。
在下完罪己詔後的次日,永安帝便以泰山震,上天示警為由,命徐前將廢太子迎回京師,下詔複立太子。
此舉引得滿朝嘩然,他們萬萬沒想到皇上會殺一個回馬槍,太子都已經準備弑君殺父了,皇上竟然還原諒他,這到底是什麽樣的胸懷啊。
這不是父子吧,莫不是皇上其實是樂山大佛轉世。
張敏得到消息擔心地看著大皇子,“陛下好像鐵了心要立二皇子為太子啊。”
大皇子真有些傷心了,“無妨,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靜觀其變吧。”
結果沒幾天他就更傷心了,林貴妃也不知怎麽知道二皇子又被複立為太子,當下氣得要死,與永安帝竟然吵了起來。
對於林貴妃來說,眼看著兒子的皇位就要到手,突然又被人奪走,這不是最殘忍的事嗎?明明給了希望,卻要眼睜睜變成絕望,是個人都接受不了。
但永安帝越老越固執,非信了欽天監的話,就是因為廢了太子,才導致東宮不穩,東宮不穩四海不寧,所以太子必須回來。
也不知是不是人到了年紀,就會變得神神叨叨的,不信蒼生信鬼神。
由於林貴妃與皇帝吵架此舉實在膽大妄為,她直接一擼到底,從皇貴妃成了位分最低的淑女,不僅月俸低到幾乎沒有,而且依據宮規身邊侍候的宮人也隻能有一個。
好在如意挺忠心,一直陪在她身邊。
大皇子這下真忍不了,雖然母妃行為上不太淑女,但也不能真封個淑女,這不是打人臉嗎?母憑子貴,好歹他還是王爺啊。
他次日上朝,結果不等開口呢,永安帝就甩來一封詔書,“去大同就藩吧!”
大皇子突地想起一事,前陣子聽說河道總督上書要河工銀子,順帶提了一嘴,說是上遊連日暴雨,防汛壓力特別大,莫非是決堤了?
於是他讓福伯停車,而後親去流民中間詢問緣由,還囑咐張敏,“你不要下來,小心歹人。”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不得不防。
不多時大皇子板著臉回來,張敏問道:“可是有好幾撥流民?”
“咦?”大皇子頗為吃驚,“你怎麽知道?”
“看衣服啊!”張敏指著穿棉襖的那一撥,“這一定是決堤的流民,他們帶著家當逃出來,衣服一件件地當掉,最後隻剩下棉襖遮身。”
有流浪經驗的朋友都知道,夏天暑熱不穿衣服也可以,但冬季天寒地凍必須要以棉襖保溫,而棉襖就是窮人最後最一件家當,一年四季都得穿在身上,要不然連最後一件衣服都保不住。
張敏又指向另一處,“那些人一看就是從江南來的,都是薄棉布衣服,顯然是因無糧不得不北上乞食,我猜得對嗎?”
大皇子吐出一口濁氣,“其實還有一波從西北來的,因前年幹旱無雨,結果去年秋季遭了蝗災,他們本來就沒糧隻能逃荒到此。”
京城是帝國的心髒,其四周都有府城相呼應,通常來說流民大軍根本就到不了京城腳下,便會被官員強製遣返,但這麽多流民都過來了,隻能說明兩個問題。
一是有官吏同情流民,允許他們穿城而過,去京城富庶之地乞食,畢竟京城可是有幾座大倉庫,有足夠多的糧食安置他們,而且有善心的富戶會定期施粥。
第二便是流民大軍衝闖了關卡,無視官府禁令,這才來到京郊。
張敏沒想到除了京城,其他地方都已經這麽慘了,怪不得戶部總說沒錢呢,這麽多流民再有銀子、糧食也能花光、吃光。
不過他們雖說是流民卻並沒有作亂,看到來往的車馬也隻是伸手討要食物,如果別人不給也隻是歎氣地繼續往京城方向走,顯然是寄希望於官府開設粥棚救濟。
一千多年的教化,使得百姓們不到活不下去的地步,壓根兒就不會想著造反。
福伯有些擔心,“也不知道會不會出亂子。”
“流民這麽多,除了擔心吃飽穿暖,其實最應該操心的還有衛生問題。”張敏已經看到有流民生病了,本來出門在外,沒有幹淨的飲用水、也沒有幹淨的衣物,一降大雨過後,難免會出現傳染病。
京城人口本就密集,若是讓他們進了城,一場大疫是避免不了的。
大皇子代入父皇的視角頓覺頭大如鬥,怎麽好好的一個江山不是這裏雨,就是那是旱呢,國庫一年到頭根本沒有結餘,他歎道:“真是關關難過,關關過啊。”
好在張家莊的情況不錯,今年他們又擴大了紅薯種植規模,再加上養豬、養雞,村民的生活條件可比別人好了不少。
張敏去了書坊,將稿子遞給鐵子,“聽說顧黨已經判了秋後問斬,趁這段時間多多宣傳一下。”
顧黨這輩子既然不能青史留名,不過張敏倒可以給添把火,讓他們遺臭萬年也是好的,希望到了問斬那日,全城百姓都以臭雞蛋、爛菜葉相送,也不枉他們作惡多端一場。
鐵子接過稿子道:“可能得再招點人來,最近印的報紙越來越多,有些忙不過來了。”
“行,回頭我跟李伯伯說一聲。”
“來了,來了!”李哲聽村裏小孩說小姐到了,便知她第一站肯定要來書坊,索性直接找來了,正好聽到張敏說起他,於是拍著胸脯道:“村裏的後生不少,再招幾個來。”
大皇子笑道:“你老可真是說到就到啊!”
李哲恭敬地給他行了一個禮,而後喜道:“咱們村上下都得感謝兩位呢,要不然孩子犧牲了還得背上罵名。”
“應該的,”張敏不敢居功,而後岔開話題,“最近流民很多啊,還得小心提防,損失一些菜倒還罷了,就擔心傷到人。”
“放心吧小姐,咱們村別的不多,刀槍什麽的應有盡有,自保沒問題。”
上回運過來的上萬斤熟鐵可是做了不少農具、防具,至少就武力這一塊,附近村沒有一個能打的。
張敏暗地裏小聲叮囑他,“李伯伯,我看這情況有些不妙,那些山洞裏的糧食一定要藏好嘍,別讓外人發現。”
李哲鄭重地點點頭,“放心,村裏每天都有人值夜,若是實在不妙,大不了這些家夥什不要,人藏到山裏就安全了。”
張敏和大皇子返城回去沒幾日,各行省紛紛上奏章報災,由於災情過於嚴重,除了鼓勵大戶捐銀、捐糧外,永安帝還下了一道罪己詔。
在下完罪己詔後的次日,永安帝便以泰山震,上天示警為由,命徐前將廢太子迎回京師,下詔複立太子。
此舉引得滿朝嘩然,他們萬萬沒想到皇上會殺一個回馬槍,太子都已經準備弑君殺父了,皇上竟然還原諒他,這到底是什麽樣的胸懷啊。
這不是父子吧,莫不是皇上其實是樂山大佛轉世。
張敏得到消息擔心地看著大皇子,“陛下好像鐵了心要立二皇子為太子啊。”
大皇子真有些傷心了,“無妨,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靜觀其變吧。”
結果沒幾天他就更傷心了,林貴妃也不知怎麽知道二皇子又被複立為太子,當下氣得要死,與永安帝竟然吵了起來。
對於林貴妃來說,眼看著兒子的皇位就要到手,突然又被人奪走,這不是最殘忍的事嗎?明明給了希望,卻要眼睜睜變成絕望,是個人都接受不了。
但永安帝越老越固執,非信了欽天監的話,就是因為廢了太子,才導致東宮不穩,東宮不穩四海不寧,所以太子必須回來。
也不知是不是人到了年紀,就會變得神神叨叨的,不信蒼生信鬼神。
由於林貴妃與皇帝吵架此舉實在膽大妄為,她直接一擼到底,從皇貴妃成了位分最低的淑女,不僅月俸低到幾乎沒有,而且依據宮規身邊侍候的宮人也隻能有一個。
好在如意挺忠心,一直陪在她身邊。
大皇子這下真忍不了,雖然母妃行為上不太淑女,但也不能真封個淑女,這不是打人臉嗎?母憑子貴,好歹他還是王爺啊。
他次日上朝,結果不等開口呢,永安帝就甩來一封詔書,“去大同就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