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其實也不太明白鐵子的想法,當流民有什麽不好?不用交各種亂七雜八的賦稅,也沒人抓著去服徭役,多好的事啊。
事實上這麽做的人還真不少,甚至在江南某些地方整村的人都脫籍當了流民,然後再到織造作坊打個黑工啥的,不比苦哈哈麵朝黃土、背朝天的泥腿子強嗎?
但鐵子的想法她也能理解,人越是缺什麽就越是想要什麽。
一般人都是缺錢,故而拚命去賺錢,張敏亦不能免俗,但在鐵子心裏,他最缺的就是家,畢竟寄人籬下、顛沛流離的生活,他是過得夠夠的了。
可要有家也不行,還得有田有地,娶個老婆,生幾個孩子,再供養孩子讀書,考科舉當官,出入投地,最後立個祠堂,編個家譜啥的,這才是傳統意義的家,不是搭個窩棚就叫家的。
但問題來了,這田地從哪兒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理論上來說所有的山川樹木都是有主的,可不能隨便開荒,否則地開出來,朝廷也不認,多年的辛苦豈不是打了水漂。
有些窮人死了連塊葬身之地都沒有,隻能葬在北郊那片亂葬岡中,這也是為何街邊時常出現有人賣身葬父的橋段,他們要買地買棺材安葬家人。
像張家莊這一大片地,最早也是荒地,但卻屬於朝廷,後麵皇上鼓勵百姓開荒,祺國公才托人買下,專門安置傷殘老兵及陣亡將士家屬。
別看現在這裏牛羊成群,田連阡陌的樣子,其實是花了大力氣開荒十幾年才有的結果。
這片地以外雖說也是荒地,但鐵子想要的話,得去問問牙人,若肯賣的話,便去衙門開地契。
但這也是第一步,最難的便是如何開荒。
張敏答應了鐵子,次日便去找了王直,他們城南兵馬司認識的牙人多,經常要查核他們的身份,平抑物價之類,這其中肯定專門做田地交易的。
王直不敢怠慢,立時便舍了兄弟,找到一位黃姓牙人,他手裏可有不少充公的田產,交易來的銀錢,除了一部分提成,絕大部分還得上交國庫。
黃牙人看了看張敏,表情有些疑惑,“姑娘,好生麵熟。”
能不熟嗎?以前張敏就曾找他買過房產,她行了禮道:“估計是有人長得跟奴家差不多吧。”
黃牙人做這一行見過的形形色色的人多了,也沒多想,“姑娘想買南郊的荒地?這是為何?我手上還有不少上好的良田,開春就能種上莊稼。”
“這不是荒地便宜嘛,前幾年不是還免賦稅?”
黃牙人搖搖頭,“小姑娘,可不能這樣想,雖然便宜但投入也大啊,保不濟前幾年種的糧食連種子錢都收不回。”
黃牙人確實說得沒錯,當初張家莊開荒,很多士兵特地告假過來,隻為幫戰友開荒,朝廷這邊按例也給了傷殘士兵及家屬,發放耕牛。
可就算這樣,他們還是用了好幾年時間才整出這麽一片土地。
說出來可能沒人信,那土裏的石頭和樹根,多得都能堆成一座小山,而且雜草的生命力特別強,一下雨就躥得老高,兩三天沒打理就茂密得找不到路。
不僅雜草多,蛇蟲鼠蟻也特別多,山裏的黃鼠狼、野豬時常會下來禍害莊稼,還有可惡的各種鳥類,一趕就走,轉身它們又飛回來,聰明得緊,紮稻草人啥的根本就沒用。
也就是張家莊村民多是軍人出身,不怕苦、不怕累,這才有了如今模樣。
“多謝黃叔提醒,但咱反正不差錢,就想買到張家莊旁。”
黃牙人歎氣,“那好吧,咱們去看看究竟想買哪塊地吧。”
不多時,黃牙人和張敏來到張家莊,鐵子聽說要給他買地,高興地手腳沒處放。
黃牙人看了圖冊,“這片地已經有主了,靠南邊有一處山林,還帶小河的怎麽樣?緊挨著張家莊,用水的話可能會有點麻煩。”
若不是一個村的,往往上下遊的村民都要爭水澆田,鬥得厲害的話,兩村甚至能結成死仇,見麵就掐,到了莊稼用水的高峰期,甚至會發生大規模械鬥,死人都是常有的事。
張敏倒沒這個顧慮,反正鐵子的戶籍已經落在了張家莊,都是一個村的,沒有利益關係,“這個無礙。”
然後她看向鐵子,見對方狠狠地點了點頭,信心滿滿道:“那就這片了。”
這架勢,讓黃牙人又深深地看了她一眼,印象中好像有這麽一個人也是如此豪爽。
黃牙人量了尺寸,在荒地四角插上標杆,意思這塊地已經有主了,而後他也不囉嗦,自己找了中人,便帶著張敏和鐵子去衙門找書吏開了地契,而地契的名字叫張新生。
張敏把地契還給了鐵子,“原來你也姓張?”
“我也不知道自己原來姓啥,本來打算以後跟著東家姓餘的,但他遲遲不肯給我們落籍,”鐵子拿著花幾百兩銀子買下的地契,仔細看了又看,“以後我便姓張了。”
以前的家譜他不記得,但從今日開始,他要自己另立一本張姓家譜,以後自己就是這一支的始祖,當然前提條件還得娶媳婦。
張敏對他姓什麽不太在意,反正張家莊姓啥的都有,大家平安無事的相處了這麽多年,壓根就沒有對立情緒。
鐵子買了荒地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村裏,李哲便給他在書坊附近劃了一塊宅基地,而後村裏青壯自願給他幫忙,將地夯實了,方便打地基。
鐵子請了工匠進村,工匠們原以為年前沒生意,沒想到竟然還能接到大單,便急急趕工,希望能多賺點錢回家過年。
村裏但凡有人建房子,很多人都會過來幫忙,鐵子也毫不吝嗇地買菜買肉,央村裏廚藝好的大媽做了,給大夥管著一日三餐。
李哲樂嗬嗬對張敏道:“這孩子是個感恩的,大白米飯和大肉片子管夠,村裏人都誇呢。”
“其實他有手藝,到哪個村也會活得很好,”張敏覺得自己像撿了寶。
不管啥時候,技術人員總是最吃香的,而且有他在,村裏的書坊規模還能再擴大些,以後就成了村辦作坊,可以安置不少人就業。
福伯去問過了,之前安排去學徒的那幾人,除了石牙仔外,其餘人都打算幹到年底便回到村裏書坊。
這樣離家近的,又沒人打罵的工作,這才是所有人的夢中情工啊。
張敏索性趁熱打鐵又開始說書,將《三國演義》口述了一遍,至於《水滸傳》這種從頭到尾都造反的書,就算給她八百個腦袋也不敢印啊。
文字獄這種東西從來就沒在曆史長河消失過。
有了鐵子這樣的人才,張敏一直想做的小報也終於有希望開始了,但究竟刊登什麽內容才能打響名聲呢。
事實上這麽做的人還真不少,甚至在江南某些地方整村的人都脫籍當了流民,然後再到織造作坊打個黑工啥的,不比苦哈哈麵朝黃土、背朝天的泥腿子強嗎?
但鐵子的想法她也能理解,人越是缺什麽就越是想要什麽。
一般人都是缺錢,故而拚命去賺錢,張敏亦不能免俗,但在鐵子心裏,他最缺的就是家,畢竟寄人籬下、顛沛流離的生活,他是過得夠夠的了。
可要有家也不行,還得有田有地,娶個老婆,生幾個孩子,再供養孩子讀書,考科舉當官,出入投地,最後立個祠堂,編個家譜啥的,這才是傳統意義的家,不是搭個窩棚就叫家的。
但問題來了,這田地從哪兒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理論上來說所有的山川樹木都是有主的,可不能隨便開荒,否則地開出來,朝廷也不認,多年的辛苦豈不是打了水漂。
有些窮人死了連塊葬身之地都沒有,隻能葬在北郊那片亂葬岡中,這也是為何街邊時常出現有人賣身葬父的橋段,他們要買地買棺材安葬家人。
像張家莊這一大片地,最早也是荒地,但卻屬於朝廷,後麵皇上鼓勵百姓開荒,祺國公才托人買下,專門安置傷殘老兵及陣亡將士家屬。
別看現在這裏牛羊成群,田連阡陌的樣子,其實是花了大力氣開荒十幾年才有的結果。
這片地以外雖說也是荒地,但鐵子想要的話,得去問問牙人,若肯賣的話,便去衙門開地契。
但這也是第一步,最難的便是如何開荒。
張敏答應了鐵子,次日便去找了王直,他們城南兵馬司認識的牙人多,經常要查核他們的身份,平抑物價之類,這其中肯定專門做田地交易的。
王直不敢怠慢,立時便舍了兄弟,找到一位黃姓牙人,他手裏可有不少充公的田產,交易來的銀錢,除了一部分提成,絕大部分還得上交國庫。
黃牙人看了看張敏,表情有些疑惑,“姑娘,好生麵熟。”
能不熟嗎?以前張敏就曾找他買過房產,她行了禮道:“估計是有人長得跟奴家差不多吧。”
黃牙人做這一行見過的形形色色的人多了,也沒多想,“姑娘想買南郊的荒地?這是為何?我手上還有不少上好的良田,開春就能種上莊稼。”
“這不是荒地便宜嘛,前幾年不是還免賦稅?”
黃牙人搖搖頭,“小姑娘,可不能這樣想,雖然便宜但投入也大啊,保不濟前幾年種的糧食連種子錢都收不回。”
黃牙人確實說得沒錯,當初張家莊開荒,很多士兵特地告假過來,隻為幫戰友開荒,朝廷這邊按例也給了傷殘士兵及家屬,發放耕牛。
可就算這樣,他們還是用了好幾年時間才整出這麽一片土地。
說出來可能沒人信,那土裏的石頭和樹根,多得都能堆成一座小山,而且雜草的生命力特別強,一下雨就躥得老高,兩三天沒打理就茂密得找不到路。
不僅雜草多,蛇蟲鼠蟻也特別多,山裏的黃鼠狼、野豬時常會下來禍害莊稼,還有可惡的各種鳥類,一趕就走,轉身它們又飛回來,聰明得緊,紮稻草人啥的根本就沒用。
也就是張家莊村民多是軍人出身,不怕苦、不怕累,這才有了如今模樣。
“多謝黃叔提醒,但咱反正不差錢,就想買到張家莊旁。”
黃牙人歎氣,“那好吧,咱們去看看究竟想買哪塊地吧。”
不多時,黃牙人和張敏來到張家莊,鐵子聽說要給他買地,高興地手腳沒處放。
黃牙人看了圖冊,“這片地已經有主了,靠南邊有一處山林,還帶小河的怎麽樣?緊挨著張家莊,用水的話可能會有點麻煩。”
若不是一個村的,往往上下遊的村民都要爭水澆田,鬥得厲害的話,兩村甚至能結成死仇,見麵就掐,到了莊稼用水的高峰期,甚至會發生大規模械鬥,死人都是常有的事。
張敏倒沒這個顧慮,反正鐵子的戶籍已經落在了張家莊,都是一個村的,沒有利益關係,“這個無礙。”
然後她看向鐵子,見對方狠狠地點了點頭,信心滿滿道:“那就這片了。”
這架勢,讓黃牙人又深深地看了她一眼,印象中好像有這麽一個人也是如此豪爽。
黃牙人量了尺寸,在荒地四角插上標杆,意思這塊地已經有主了,而後他也不囉嗦,自己找了中人,便帶著張敏和鐵子去衙門找書吏開了地契,而地契的名字叫張新生。
張敏把地契還給了鐵子,“原來你也姓張?”
“我也不知道自己原來姓啥,本來打算以後跟著東家姓餘的,但他遲遲不肯給我們落籍,”鐵子拿著花幾百兩銀子買下的地契,仔細看了又看,“以後我便姓張了。”
以前的家譜他不記得,但從今日開始,他要自己另立一本張姓家譜,以後自己就是這一支的始祖,當然前提條件還得娶媳婦。
張敏對他姓什麽不太在意,反正張家莊姓啥的都有,大家平安無事的相處了這麽多年,壓根就沒有對立情緒。
鐵子買了荒地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村裏,李哲便給他在書坊附近劃了一塊宅基地,而後村裏青壯自願給他幫忙,將地夯實了,方便打地基。
鐵子請了工匠進村,工匠們原以為年前沒生意,沒想到竟然還能接到大單,便急急趕工,希望能多賺點錢回家過年。
村裏但凡有人建房子,很多人都會過來幫忙,鐵子也毫不吝嗇地買菜買肉,央村裏廚藝好的大媽做了,給大夥管著一日三餐。
李哲樂嗬嗬對張敏道:“這孩子是個感恩的,大白米飯和大肉片子管夠,村裏人都誇呢。”
“其實他有手藝,到哪個村也會活得很好,”張敏覺得自己像撿了寶。
不管啥時候,技術人員總是最吃香的,而且有他在,村裏的書坊規模還能再擴大些,以後就成了村辦作坊,可以安置不少人就業。
福伯去問過了,之前安排去學徒的那幾人,除了石牙仔外,其餘人都打算幹到年底便回到村裏書坊。
這樣離家近的,又沒人打罵的工作,這才是所有人的夢中情工啊。
張敏索性趁熱打鐵又開始說書,將《三國演義》口述了一遍,至於《水滸傳》這種從頭到尾都造反的書,就算給她八百個腦袋也不敢印啊。
文字獄這種東西從來就沒在曆史長河消失過。
有了鐵子這樣的人才,張敏一直想做的小報也終於有希望開始了,但究竟刊登什麽內容才能打響名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