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反叛軍士兵亦軍亦民,混雜在當地印度百姓中。出來執行剿匪的英印軍隊士兵,如果人多了對方就跑,且很快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人少了就被突然湧出的反叛軍消滅,這些反叛軍不知不覺間就學會了真正的遊擊戰,拖住了英印兩個預備師的部隊。
奧金萊克和斯利姆兩人也不是沒有想過動用在南方吉大港的那兩個旅,讓他們從若開地區進入緬甸,加入攻擊日軍的盟軍部隊。
可最後傳來的消息是,通往緬甸若開地區的道路全部埋設了地雷,且數量很多,人根本就過不去,有些地雷還是石頭做的,探雷器根本就探測不出來。不但自己前出的部隊被炸死炸傷了好幾百人,就連一些想去若開地區搞生活的羅興亞人,也炸死炸傷了很多,現在已經沒有人敢再往若開地區去了。
這個消息讓奧金萊克和斯利姆很是鬱悶,肯定是那些日本人幹的,想要封鎖英印部隊南下緬甸。
如此隻能從自己這邊想辦法了,派一個師顯然是不可能的,不要是自己手頭沒有那麽多人,就算有一個師的完整部隊,從英帕爾大片緬甸仰光附近,路程也得十多天時間吧,以現在緬甸方麵盟軍的攻擊力度,自己的隊伍可能還在半路,仰光就被收複了。
有困難,找上級,時間緊迫,已經是二十六日下午了,不能再耽擱了,奧金萊克和斯利姆很快就把己方這邊的實際情況發電報告訴了新德裏的蒙巴頓,希望這位英國東南亞戰區司令官能有一個好辦法。
接到兩位部下電報的蒙巴頓,一想英帕爾的實際情況也是這麽一個事,自己離開前那兩個師的印度預備役部隊還正在四處清剿反叛軍呢。手下無兵可調,可首相的命令必須完成,這可關係到大帝國戰後在整個南洋南亞的利益,不容有失。
可眼下的問題可怎麽解決?不說無兵,有兵也不能快速運到緬甸去呀?運兵到緬甸去!蒙巴頓心頭靈機一動,突然就想到了飛機,對!用飛機運送不就可以快速將兵力運送到緬甸,隻是皇家空軍在印度根本就沒有幾架運輸機。
己方沒有,可美國人有啊!美英不是盟軍關係嗎,讓美國人的運輸機運送一下英國軍隊,天經地義啊!既然飛機運送,人數當然不能太多。
想到這裏,蒙巴頓心頭頓時一片火熱,首相的目的不過是要在緬甸反攻戰中勝利一方的名單上有大英帝國的,派多少人去是次要的,關鍵是要有人去,有人參加這次的宴會,雖然是尾宴了。
想清楚這一點,蒙巴頓就準備給在加爾各答的美軍司令官史迪威將軍打電話,請求美軍運輸機幫忙,可在電話拿起的那一刻,蒙巴頓又放下了電話。這件事太重要了,萬一那個倔老頭不給自己麵子,不同意調運美軍的運輸機那可怎麽好。現在美軍的這些運輸機,可全部擔負著從印度往中國運輸物資的重要任務,沒有特別重要的事情,史迪威是不會同意調運這些飛機的。
想清楚這一點,蒙巴頓立即又給倫敦的首相發電報,和史迪威這種人溝通的工作,還是由首相本人來進行比較可靠一些,首相的麵子史迪威總要給吧!
接到蒙巴頓電報的丘吉爾,心裏雖然對蒙巴頓和奧金萊克兩人的工作有些不滿,對連一個師的部隊都調不出來更是無法理解,但為了帝國利益,還得接受蒙巴頓的建議,親自聯係史迪威。
當然,最打動他的還是蒙巴頓電報裏的一句話,“帝國需要的是有人參加了這次的戰役,而不是派多少人去參加這次戰役”,非常對他的胃口。
原本以為隻需自己一個電報,史迪威就會同意英國方麵的請求,誰知道這個倔強的美國老頭,竟然拒絕了丘吉爾的要求,理由是從印度運輸物資到中國,比運輸人員到緬甸更為重要,況且現在的緬甸戰場,已經不需要外力的幫助盟軍也可以取得勝利。
碰了一鼻子灰的丘吉爾,最後隻能發電報給美國總統羅斯福,將自己的要求說了一遍,精明的羅斯福自然清楚丘吉爾心裏在打什麽鬼主意。想著美國戰後的戰略布局正是要削弱英國在海外殖民地力量,就有些不想答應,不過丘吉爾隨後的一個條件,讓羅斯福最後也心動了。
丘吉爾提出可以在戰後,讓出中東地區隊的一部分殖民地利益給美國。美國在亞洲,隻有菲律賓這麽一塊殖民地,中東地區則主要是英國的殖民地,美國雖然在中東有一些經濟和商業利益,但並沒有直接控製任何領土。現在丘吉爾突然提出這麽一個條件,羅斯福當然得答應。
於是,羅斯福就給史迪威發去了電報,要求史迪威配合英國方麵的需求,且要他親自去一趟曼德勒,和抗日軍協調英印軍隊加入戰場的事情。有了總統的命令,史迪威自然不能拒絕,不過這樣一個來來回回,時間方麵就耽擱不少,直到二十八日,才用飛機將英印一個營的士兵空運到了曼德勒,於是才有了前麵的一幕。
由於各主要將領都在前線指揮作戰,接待美國將軍這件事曼德勒政府的工作人員隻能將其交給最高首腦孫義成來處理。
此時的孫義成,也正在為一件重要事情而忙碌著,他正在房間和一位西方白人長相的年輕男女談話,一看那兩位仔細聆聽,不時還用手裏的筆做記錄的樣子,就知道這件事很重要。
聽說史迪威來了曼德勒,還有一個營的英印士兵坐飛機過來,說是要去仰光前線,要求抗日軍政府用汽車送他們過去,孫義成馬上就明白這是英國人想來分潤勝利果實了。史迪威將軍來了,孫義成不能不見,隻能將手頭工作放下,出去和史迪威見麵。
奧金萊克和斯利姆兩人也不是沒有想過動用在南方吉大港的那兩個旅,讓他們從若開地區進入緬甸,加入攻擊日軍的盟軍部隊。
可最後傳來的消息是,通往緬甸若開地區的道路全部埋設了地雷,且數量很多,人根本就過不去,有些地雷還是石頭做的,探雷器根本就探測不出來。不但自己前出的部隊被炸死炸傷了好幾百人,就連一些想去若開地區搞生活的羅興亞人,也炸死炸傷了很多,現在已經沒有人敢再往若開地區去了。
這個消息讓奧金萊克和斯利姆很是鬱悶,肯定是那些日本人幹的,想要封鎖英印部隊南下緬甸。
如此隻能從自己這邊想辦法了,派一個師顯然是不可能的,不要是自己手頭沒有那麽多人,就算有一個師的完整部隊,從英帕爾大片緬甸仰光附近,路程也得十多天時間吧,以現在緬甸方麵盟軍的攻擊力度,自己的隊伍可能還在半路,仰光就被收複了。
有困難,找上級,時間緊迫,已經是二十六日下午了,不能再耽擱了,奧金萊克和斯利姆很快就把己方這邊的實際情況發電報告訴了新德裏的蒙巴頓,希望這位英國東南亞戰區司令官能有一個好辦法。
接到兩位部下電報的蒙巴頓,一想英帕爾的實際情況也是這麽一個事,自己離開前那兩個師的印度預備役部隊還正在四處清剿反叛軍呢。手下無兵可調,可首相的命令必須完成,這可關係到大帝國戰後在整個南洋南亞的利益,不容有失。
可眼下的問題可怎麽解決?不說無兵,有兵也不能快速運到緬甸去呀?運兵到緬甸去!蒙巴頓心頭靈機一動,突然就想到了飛機,對!用飛機運送不就可以快速將兵力運送到緬甸,隻是皇家空軍在印度根本就沒有幾架運輸機。
己方沒有,可美國人有啊!美英不是盟軍關係嗎,讓美國人的運輸機運送一下英國軍隊,天經地義啊!既然飛機運送,人數當然不能太多。
想到這裏,蒙巴頓心頭頓時一片火熱,首相的目的不過是要在緬甸反攻戰中勝利一方的名單上有大英帝國的,派多少人去是次要的,關鍵是要有人去,有人參加這次的宴會,雖然是尾宴了。
想清楚這一點,蒙巴頓就準備給在加爾各答的美軍司令官史迪威將軍打電話,請求美軍運輸機幫忙,可在電話拿起的那一刻,蒙巴頓又放下了電話。這件事太重要了,萬一那個倔老頭不給自己麵子,不同意調運美軍的運輸機那可怎麽好。現在美軍的這些運輸機,可全部擔負著從印度往中國運輸物資的重要任務,沒有特別重要的事情,史迪威是不會同意調運這些飛機的。
想清楚這一點,蒙巴頓立即又給倫敦的首相發電報,和史迪威這種人溝通的工作,還是由首相本人來進行比較可靠一些,首相的麵子史迪威總要給吧!
接到蒙巴頓電報的丘吉爾,心裏雖然對蒙巴頓和奧金萊克兩人的工作有些不滿,對連一個師的部隊都調不出來更是無法理解,但為了帝國利益,還得接受蒙巴頓的建議,親自聯係史迪威。
當然,最打動他的還是蒙巴頓電報裏的一句話,“帝國需要的是有人參加了這次的戰役,而不是派多少人去參加這次戰役”,非常對他的胃口。
原本以為隻需自己一個電報,史迪威就會同意英國方麵的請求,誰知道這個倔強的美國老頭,竟然拒絕了丘吉爾的要求,理由是從印度運輸物資到中國,比運輸人員到緬甸更為重要,況且現在的緬甸戰場,已經不需要外力的幫助盟軍也可以取得勝利。
碰了一鼻子灰的丘吉爾,最後隻能發電報給美國總統羅斯福,將自己的要求說了一遍,精明的羅斯福自然清楚丘吉爾心裏在打什麽鬼主意。想著美國戰後的戰略布局正是要削弱英國在海外殖民地力量,就有些不想答應,不過丘吉爾隨後的一個條件,讓羅斯福最後也心動了。
丘吉爾提出可以在戰後,讓出中東地區隊的一部分殖民地利益給美國。美國在亞洲,隻有菲律賓這麽一塊殖民地,中東地區則主要是英國的殖民地,美國雖然在中東有一些經濟和商業利益,但並沒有直接控製任何領土。現在丘吉爾突然提出這麽一個條件,羅斯福當然得答應。
於是,羅斯福就給史迪威發去了電報,要求史迪威配合英國方麵的需求,且要他親自去一趟曼德勒,和抗日軍協調英印軍隊加入戰場的事情。有了總統的命令,史迪威自然不能拒絕,不過這樣一個來來回回,時間方麵就耽擱不少,直到二十八日,才用飛機將英印一個營的士兵空運到了曼德勒,於是才有了前麵的一幕。
由於各主要將領都在前線指揮作戰,接待美國將軍這件事曼德勒政府的工作人員隻能將其交給最高首腦孫義成來處理。
此時的孫義成,也正在為一件重要事情而忙碌著,他正在房間和一位西方白人長相的年輕男女談話,一看那兩位仔細聆聽,不時還用手裏的筆做記錄的樣子,就知道這件事很重要。
聽說史迪威來了曼德勒,還有一個營的英印士兵坐飛機過來,說是要去仰光前線,要求抗日軍政府用汽車送他們過去,孫義成馬上就明白這是英國人想來分潤勝利果實了。史迪威將軍來了,孫義成不能不見,隻能將手頭工作放下,出去和史迪威見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