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在反攻緬甸參與國問題上雙方有意見分歧,在計劃的具體實施上,兩國軍事人員同樣存在巨大的意見分歧。
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和海軍參謀長金認為,實施兩棲登陸,占領仰光,全部收複緬甸的計劃,才是最有效果的計劃,這樣就能減少美國人在太平洋地區遇到的危險,抽出更多力量能進攻德國。從美國的利益出發,這樣比用美國人進行曠日持久、逐山逐地、代價高昂的戰鬥要有利得多。
美方認為,通過這一戰役,可以重新打通進入中國的國際運輸線,並可推動中國對日本采取主動的軍事行動。更重要的是可以在中國建立空軍基地,轟炸日本的工業設施和海上運輸線,迫使日軍在中國及太平洋和東南亞的主要地區采取守勢。
英國參謀人員則認為提出,攻擊意大利和開辟巴爾幹戰場都需要運輸和登陸艇,登陸仰光可能影響到歐洲戰局的發展,削弱橫渡海峽進攻歐洲的作戰力量。
對此,美方答應,部隊運輸工作和登陸艦大部分由美國負擔,一部分海軍掩護也由美國海軍來完成。見此丘吉爾隻能勉強答應,但在中國軍隊參與緬甸反攻戰場的事情上,丘吉爾咬定不鬆口。
打通滇緬運輸線?重新打通進入中國的國際運輸線?那是什麽玩意兒,關我英國什麽事!對此,丘吉爾內心是極為不屑的,他關心的是中國軍隊進入緬甸,萬一引起緬甸國民對前宗主國的熱心,豈不是引狼入室。
美國人想的和丘吉爾就完全不同。美軍在緬甸戰區除了少量的空軍部隊外,沒有一兵一卒的地麵部隊,光靠印度軍隊和剛冒頭的緬甸抗日軍來完成這種大規模反攻戰役,顯然是有些不切實際的。
美國陸軍一麵集中在太平洋方麵,一麵又要準備在歐洲開辟新的戰場,根本沒有多餘的兵力來緬甸作戰。正好中國軍隊距離近,人數又多,非常適合參與這次的反攻,可丘吉爾就是不同意。
羅斯福無奈,隻能讓馬歇爾出麵,不得已,馬歇爾隻能按照事先商量好的言辭,開始威脅英方和丘吉爾:
“首相閣下,緬甸反攻對盟國在遠東地區和太平洋作戰極為重要,關係到美國政府作戰中心河重點的選擇問題。鑒於貴國麵臨的實際困難,在沒有更多軍隊投入到遠東戰場的話,中國軍隊的加入將不可避免。”
麵對美國陸軍最高指揮官類似最後通牒的言詞,丘吉爾還是有些不死心,他故作鎮定的問道:“如果英國政府堅持不同意讓中國軍隊加入呢?會出現什麽後果?”
馬歇爾:“除非中國軍隊參加緬甸反攻作戰,否則,太平洋地區隨時都可能出現迫使美國遺憾地撤銷在歐洲戰場上承擔義務的不利形勢!這是美國政府的最終立場!”
丘吉爾果然被馬歇爾的一番言論嚇住了,如果真的是這樣,美軍因為太平洋戰場而撤銷在歐洲出兵甚至援助,那就意味著英國在歐洲戰場成為孤軍,且沒有援助,可能隻需要幾個月時間英倫三島就會陷落。
迫不得已,丘吉爾壓下心頭的怒火,同意讓中國軍隊參與緬甸反攻作戰。他很清楚,這是羅斯福對昨天世界勢力劃分不滿的表現,知道美國人這是要借助世界大戰重新洗牌世界格局,此刻技不如人,隻能委屈答應。
得知緬甸反攻中國軍隊可以加入,羅斯福很是高興,他笑著對馬歇爾和約瑟夫·金說道:“有中國軍隊的加入,加上剛剛冒頭的緬甸抗日軍,我們在緬甸的勝利又多了幾分,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這下應該滿意了!”
反攻菲律賓是麥克阿瑟念念不忘的事情,當初為了保全他的聲譽和性命,總統羅斯福下令讓麥克阿瑟先一步撤離菲律賓到澳大利亞,老麥自己的逃出來了,可數萬美軍卻成為日本人的俘虜,且遭受了嚴重劣待。
為了洗清自己是逃兵的嫌疑,麥克阿瑟將自己離開菲律賓的自責任推到了總統身上,說自己是奉命撤退,要怪也是因為羅斯福總統的命令。對此總統雖然沒有對外言明,但心裏不高興肯定是有的,我丫的讓你逃出做日本人俘虜的機會,你不感激就算了,還拿這事埋怨我。
現在總統就反攻緬甸的事情,將麥克阿瑟說出來,明顯是帶有揶揄的味道,幾位美國將軍也隻能會心的一笑。
“總統,既然已經確定了緬甸反攻的盟軍成員,是不是可以將時間和反攻細節也敲定下來,免得英國人又出爾反爾。”金上將提醒道。
“嗬嗬!喬治昨天已經給那位說的夠清楚了,我們不是在和他開玩笑,相信英國人也能看出這一點,出爾反爾?我想他們是不會,也不敢的。”
看了一眼還在微笑的馬歇爾,羅斯福繼續說道:“這次反攻緬甸,陸軍方麵,還得是緬甸抗日軍和中國軍隊唱主角,我們能提供的,也不過是少量的空軍和海軍,我擔心英國人到時恐怕提供不了多少海上力量,所以,陸上的作戰還得靠這兩支力量。”
“所以總統的意思是我們要和緬甸抗日軍,以及中國方麵一起來製定緬甸反攻的作戰計劃,而且是以地麵部隊為主的反攻計劃。”馬歇爾立即接口道。
“昨天晚上你去和丘吉爾交涉時,我又收到了多諾萬發來的電報,有關緬甸抗日軍的最新電報,你們猜猜,他在電報裏說了些什麽?嗨嗨!”
羅斯福煞有介事的對幾位部下說道,最後還嗨嗨的笑了起來,眾人戰鬥總統還有下午,所以都沒有開口,等著他繼續說下去。果然,總統在笑完之後又開口道:
“這個緬甸抗日軍是有緬甸少數民族組成的軍隊,現在人員應該超過了十萬,他們的最高領導人裏,華族、撣族、克欽族、果敢族都有,也就是說他們是一支緬甸少數民族組成的軍隊,將緬甸最大的種族緬族排除在外,這就很有意思了。”
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和海軍參謀長金認為,實施兩棲登陸,占領仰光,全部收複緬甸的計劃,才是最有效果的計劃,這樣就能減少美國人在太平洋地區遇到的危險,抽出更多力量能進攻德國。從美國的利益出發,這樣比用美國人進行曠日持久、逐山逐地、代價高昂的戰鬥要有利得多。
美方認為,通過這一戰役,可以重新打通進入中國的國際運輸線,並可推動中國對日本采取主動的軍事行動。更重要的是可以在中國建立空軍基地,轟炸日本的工業設施和海上運輸線,迫使日軍在中國及太平洋和東南亞的主要地區采取守勢。
英國參謀人員則認為提出,攻擊意大利和開辟巴爾幹戰場都需要運輸和登陸艇,登陸仰光可能影響到歐洲戰局的發展,削弱橫渡海峽進攻歐洲的作戰力量。
對此,美方答應,部隊運輸工作和登陸艦大部分由美國負擔,一部分海軍掩護也由美國海軍來完成。見此丘吉爾隻能勉強答應,但在中國軍隊參與緬甸反攻戰場的事情上,丘吉爾咬定不鬆口。
打通滇緬運輸線?重新打通進入中國的國際運輸線?那是什麽玩意兒,關我英國什麽事!對此,丘吉爾內心是極為不屑的,他關心的是中國軍隊進入緬甸,萬一引起緬甸國民對前宗主國的熱心,豈不是引狼入室。
美國人想的和丘吉爾就完全不同。美軍在緬甸戰區除了少量的空軍部隊外,沒有一兵一卒的地麵部隊,光靠印度軍隊和剛冒頭的緬甸抗日軍來完成這種大規模反攻戰役,顯然是有些不切實際的。
美國陸軍一麵集中在太平洋方麵,一麵又要準備在歐洲開辟新的戰場,根本沒有多餘的兵力來緬甸作戰。正好中國軍隊距離近,人數又多,非常適合參與這次的反攻,可丘吉爾就是不同意。
羅斯福無奈,隻能讓馬歇爾出麵,不得已,馬歇爾隻能按照事先商量好的言辭,開始威脅英方和丘吉爾:
“首相閣下,緬甸反攻對盟國在遠東地區和太平洋作戰極為重要,關係到美國政府作戰中心河重點的選擇問題。鑒於貴國麵臨的實際困難,在沒有更多軍隊投入到遠東戰場的話,中國軍隊的加入將不可避免。”
麵對美國陸軍最高指揮官類似最後通牒的言詞,丘吉爾還是有些不死心,他故作鎮定的問道:“如果英國政府堅持不同意讓中國軍隊加入呢?會出現什麽後果?”
馬歇爾:“除非中國軍隊參加緬甸反攻作戰,否則,太平洋地區隨時都可能出現迫使美國遺憾地撤銷在歐洲戰場上承擔義務的不利形勢!這是美國政府的最終立場!”
丘吉爾果然被馬歇爾的一番言論嚇住了,如果真的是這樣,美軍因為太平洋戰場而撤銷在歐洲出兵甚至援助,那就意味著英國在歐洲戰場成為孤軍,且沒有援助,可能隻需要幾個月時間英倫三島就會陷落。
迫不得已,丘吉爾壓下心頭的怒火,同意讓中國軍隊參與緬甸反攻作戰。他很清楚,這是羅斯福對昨天世界勢力劃分不滿的表現,知道美國人這是要借助世界大戰重新洗牌世界格局,此刻技不如人,隻能委屈答應。
得知緬甸反攻中國軍隊可以加入,羅斯福很是高興,他笑著對馬歇爾和約瑟夫·金說道:“有中國軍隊的加入,加上剛剛冒頭的緬甸抗日軍,我們在緬甸的勝利又多了幾分,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這下應該滿意了!”
反攻菲律賓是麥克阿瑟念念不忘的事情,當初為了保全他的聲譽和性命,總統羅斯福下令讓麥克阿瑟先一步撤離菲律賓到澳大利亞,老麥自己的逃出來了,可數萬美軍卻成為日本人的俘虜,且遭受了嚴重劣待。
為了洗清自己是逃兵的嫌疑,麥克阿瑟將自己離開菲律賓的自責任推到了總統身上,說自己是奉命撤退,要怪也是因為羅斯福總統的命令。對此總統雖然沒有對外言明,但心裏不高興肯定是有的,我丫的讓你逃出做日本人俘虜的機會,你不感激就算了,還拿這事埋怨我。
現在總統就反攻緬甸的事情,將麥克阿瑟說出來,明顯是帶有揶揄的味道,幾位美國將軍也隻能會心的一笑。
“總統,既然已經確定了緬甸反攻的盟軍成員,是不是可以將時間和反攻細節也敲定下來,免得英國人又出爾反爾。”金上將提醒道。
“嗬嗬!喬治昨天已經給那位說的夠清楚了,我們不是在和他開玩笑,相信英國人也能看出這一點,出爾反爾?我想他們是不會,也不敢的。”
看了一眼還在微笑的馬歇爾,羅斯福繼續說道:“這次反攻緬甸,陸軍方麵,還得是緬甸抗日軍和中國軍隊唱主角,我們能提供的,也不過是少量的空軍和海軍,我擔心英國人到時恐怕提供不了多少海上力量,所以,陸上的作戰還得靠這兩支力量。”
“所以總統的意思是我們要和緬甸抗日軍,以及中國方麵一起來製定緬甸反攻的作戰計劃,而且是以地麵部隊為主的反攻計劃。”馬歇爾立即接口道。
“昨天晚上你去和丘吉爾交涉時,我又收到了多諾萬發來的電報,有關緬甸抗日軍的最新電報,你們猜猜,他在電報裏說了些什麽?嗨嗨!”
羅斯福煞有介事的對幾位部下說道,最後還嗨嗨的笑了起來,眾人戰鬥總統還有下午,所以都沒有開口,等著他繼續說下去。果然,總統在笑完之後又開口道:
“這個緬甸抗日軍是有緬甸少數民族組成的軍隊,現在人員應該超過了十萬,他們的最高領導人裏,華族、撣族、克欽族、果敢族都有,也就是說他們是一支緬甸少數民族組成的軍隊,將緬甸最大的種族緬族排除在外,這就很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