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這麽一提起,陳光漢一想還真有古怪。這個營長是什麽意思?陳師長很是疑惑,難道日本人的飛機沒有了,也和孫義成有關?這可能嗎?


    看了對麵那位營長一眼,想從對方臉上看出些什麽,結果那個叫鄧廣平的營長一臉正常,讓陳師長什麽也沒有看出。


    在臘戍活動的營,正是鄧廣平帶領的營。鄧廣平是誰,差不多都知道他是誰----原六分區新七旅二十五團一營三連連長,羊神山阻擊戰就是三連打的,猛虎連的稱號也是他掙來的。


    那次全旅會議上反駁了新來的黃旅長以後,他就被解除軍職勒令退伍,最後又被特戰隊員暗中聯係送來了緬甸。到了緬甸,部隊人數不多,主力團才四個,他這個連長也隻能官升一級成為主力營的營長。


    老鄧同誌來緬甸自然不是為了升官發財而來,聽說司令員在這邊,他一路都是高高興興,屁顛屁顛的就來了。不要說給他一個營長,就是降級讓他做排長、班長,甚至一名普通戰士都願意。


    這次奉命在臘戍暗中協助陳光漢的新八十一師作戰,孫義成就給他交代過,“遇危而出,遇險而救”。除了日軍坦克出現要主動出擊堅決打擊消滅以外,其他時候就讓八十一師自己去做。


    現在看到陳師長一副疑神疑鬼的樣子,鄧廣平雖然想笑,但還是堅持住了,保持嚴肅的表情沒有露出什麽破綻。


    對麵的陳光漢見此情形,又開始再想了:看來是自己多心了,孫義成能在異國他鄉拉起一支戰鬥力如此強悍的軍隊,又能弄到那麽先進的武器裝備,這已經很逆天了,飛機那種連國民政府一個國家玩起來都很吃力的大東西,他孫義成怎麽能夠有,自己簡直是在異想天開!


    收回思緒,陳光漢繼續考慮自己眼下的情況。守住了臘戍,自己收到的嘉獎電報可不隻有軍事委員會的,頂頭上司、六十六軍軍長張軫發來的電報,簡直是要把他陳光漢誇上了天。


    作為第六十六軍軍長的張軫,雖然有新編第二十八、二十九合三十八折三個師,可剛一入緬,部下最有戰鬥力的孫立人三十八師,就脫離了他的指跑氣西路作戰了,隻留下戰鬥力很差的新編第二十八、二十九師。


    張軫原本是國內第十一集團軍副總司令,到六十六軍上任算是降級使用,屬於空降上任,對幾個師都不能確實掌握,自然就更加降低了戰鬥力。


    手下一個主力師被調去了西線戰場,留在身邊的兩個師在日軍麵前一觸即潰,狼狽地逃回國內,師長劉伯龍和馬維驥,已經被軍事委員會撤職查辦,張軍長本人也是威嚴掃地。


    幸好軍事委員會還給張軍長準備了新八十一師這支預備隊,不但守住了臘戍,還將不可一世的五十六師團打退了,師長陳光漢簡直就是他張軫的及時雨、救命星。


    除去軍長張軫的電報,遠征軍司令部繼任司令官羅z英、副司令杜y明等都發來了電報,對他表示感謝的同時也表示了祝賀。


    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很少關心他在軍中事務的老父親,竟也從國內發來電報,對他的表現大加讚賞,鼓勵他要戒驕戒躁,繼續為國家民族立功。電報裏寫到:


    “幼時均一味說誑,長成亦必無所成就,對國家社會無補,國家何須有此國民,家庭何須有此子弟。身屬軍人,刻在前線抗戰,望汝凡事立誌向上,存極盛競爭心,多殺倭寇,萬不可因功張狂,自傲自大,以致每事均落人後,不知羞憤。


    吾兒!扞衛國家與複興中華民族責任端在汝輩,而是否能肩此重任,則視汝等此時之修養造詣如何,汝可一心殺敵,不可掛念家小,萬一不幸以身殉職,則完成軍人天職。望汝細味此旨,牢記勿忘。”


    這一切都讓陳光漢有些心虛,但又沒辦法去解釋,隻能把焦慮藏在心裏。他總不能對眾人說,那都不是我新八十一師的功勞,是那誰誰誰的!誰信呀!


    胡思亂想中,對麵的那位營長又開口了,“還有,我們司令說希望陳長官能夠向國內請求援兵,也可以向中路的遠征軍司令部求援,讓第五軍的部隊通過八莫東調臘戍,這樣守住臘戍就更有把握了。”


    孫義成給陳光漢出這樣的主意,裏麵當然有自己的小心思,一方麵是不想遠征軍再走那些困難的道路回國,一方麵是不想遠征軍撤到印度去,增加英軍在印度的實力,給攻打英帕爾的日軍製造麻煩。


    原時空日軍對印度的進攻,要等到一年多以後的一九四四年,那個時間在印度的英軍不但從巨大失敗的陰影中走了出來,還得到了大量增援。


    不可能放棄印度次大陸的丘吉爾政府,從中東、北非等地調來了大量英軍部隊進入印度,不但扼製了日軍的進攻,還有能力進行反攻。


    孫義成自然不想看到這種情況,日軍是一定要打到印度去的,至少英帕爾要被日軍占領,這樣他才有和丘吉爾討價還價的地方。他得想法讓日本人不要那麽懶惰,要積極的發動對印度的進攻,而且時間越快越好,不能等到四四年,那樣,變數就太多了。


    緬甸戰場,因為五十六師團在臘戍的失敗而出現了短暫的停歇,狂進的中路和西路日軍,也因此放緩了進攻的步伐。


    借助這個機會,在陳光漢申請援軍的電報催促下,重慶政府立即電令遠征軍在中路軍隊全部東調臘戍,守住國門,隻留下西路孫立人新三十八一個師協助英國軍隊。


    麵對軍事委員會高官的如此安排,史迪威自然是表示了強烈的不滿,甚至將抗議的電報都發到了華盛頓,可是早已經看穿英國人沒有守住緬甸決心的羅斯福,卻默認了中國政府的決定,沒有出聲阻攔,ls在這裏終於發生了一點改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抗戰有空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六零山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六零山人並收藏我的抗戰有空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