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袁紹這一北方巨擘的轟然倒塌,自盡於草原,天下局勢已經徹底明朗。華朝威加四海,萬民歸心,天下一統隻是時間問題而已,唯餘荊州劉表與交州士燮尚未臣服,成為了華朝統一大業的最後兩塊拚圖。


    交州,囊括了後世的廣東、海南全部,廣西大部,以及湖南、江西、福建、越南少部分地區。


    這裏地處南疆邊陲,山川阻隔,瘴氣橫行,自古便是中原王朝難以觸及之地。然而,士燮,這位交州世家的傑出代表,卻以其非凡的智慧與遠見,在亂世中保境安民,使得交州成為了一片相對安寧的樂土。


    當袁紹覆滅的消息穿越千山萬水,傳至這偏遠的南疆時,士燮的府邸內,燈火通明,他與幾位兄弟、心腹謀士圍坐一堂,氣氛凝重而緊張。


    “主公,袁紹已亡,華朝統一天下之勢已不可擋。我交州雖遠,但恐怕也難擋華朝兵鋒,當早做打算。”長吏程秉率先開口,言辭懇切。


    其他人都表達了相同的意思,無論怎麽樣,都要早做打算,不能被動。


    士燮沉默片刻,眼神中閃過複雜的情緒。他深知,繼續孤守交州,隻會引來華朝的兵鋒,屆時百姓必將遭受戰火之苦。更關鍵的是,根據華朝打土豪、分田地的做法,如不提早歸附,作為交州本地豪強地主的最大代表,士家絕對會被清算,甚至舉族覆滅都不是不可能。


    而若歸順華朝,不僅能保全一方安寧,更能讓他士家立下一大功,不僅保留家族繁衍,更能在華朝重新獲得做官的資格。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士燮終於下定了決心:“傳令下去,準備北上事宜,我要親自前往洛陽,麵見皇上,表達歸附之意。”


    士燮的決定,讓交州官紳頗為驚訝,但也樂見其成。


    大家都不願見到華軍兵臨城下。


    士燮親自挑選了一支精銳衛隊,攜帶著象征交州誠意的貢品,踏上了北上洛陽的漫長征程。他們經揚州、豫州、兗州,曆時三個月,最終才抵達了洛陽。


    太平三年(196年)臘月中旬,士燮一行終於抵達了繁華的洛陽城。


    此時的洛陽,早已看不見當年董卓火燒洛陽時的殘垣斷壁,到處洋溢著繁榮與昌盛的氣息。士燮身著華麗的朝服,手持降表,步入了金碧輝煌的皇宮,準備麵見皇帝張循。


    大殿之上,張循端坐於龍椅之上,威嚴莊重。


    士燮跪拜行禮,雙手呈上降表,聲音堅定而誠懇:“微臣士燮,乃前朝任命之交州牧。今見華朝軍威鼎盛、萬民歸心、天下一統,故願歸附華朝。今特來麵聖,獻上降表,願聽從陛下調遣,為實現太平盛世而鞠躬盡瘁。”


    降表之中,士燮不僅表達了對華朝的敬仰與歸附之意,還詳細闡述了交州的地理、人文、經濟等情況,以及他對未來交州與中原融合發展的構想。他承諾,將全力配合朝廷的政策,促進交州與中原的文化交流、商貿往來,共同推動交州的繁榮與昌盛。


    言下之意,他還想繼續牧守交州,當交州的最高長官。


    張循閱罷降表,不置可否,先對士燮的歸附給予了肯定。


    他宣士燮平身後,溫言道:“卿家能有此心,實乃華朝之幸,百姓之福。至於今後的交州政務,當由內閣商議後,再行決定。”


    士燮一聽,就知道想要繼續當交州牧(州長)的希望落空了。不過,既然願意親自前來洛陽遞交降表,他就有了這方麵的心理準備。雖然略微有些失望,但還是溫順地表示一切聽從朝廷的安排。


    張循這才露出了笑意,對士燮這極為識時務的表現表示了肯定。既然人家都這麽識時務,那在清算士家功過時,肯定是要寬厚一些的。其他的州郡、部門,也可以讓士家子弟前去擔任官員。


    士燮的歸附,標誌著華朝在統一大業的道路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現在,全天下就隻剩荊州劉表沒有歸附了。


    他是劉氏宗親,和劉備一樣,視華朝為生死大敵,是萬萬不可能像士燮這樣主動歸附的。


    而且,盡管荊州有些當地世家大族對劉表形成了鉗製,但劉表畢竟也還是在荊州經營了幾年,掌握了一些親信部下和權利。他沒有表露歸附的意思,其他人也不敢輕易表露,免得成為出頭鳥,被劉表先用來殺雞儆猴了。


    因此,華朝也隻有先與劉表打過一場,才能降服荊州,統一這天下最後一塊版圖。


    隻有全天下統一了,張循的很多計劃才方便正式實施,開始真正大搞建設,跑步進入工業革命的時代。


    太平四年(197年)二月,張循下令華朝分四路大軍圍剿荊州劉表,以鋪天蓋地之勢平定最後一塊地盤。


    第一路,任命內閣大臣兼兵部部長趙雲為伐荊戰役第一路軍總指揮,關羽、高順、孫策、高覽等人為副,率軍十萬從司隸州出發,南下攻打荊州南陽郡。


    第二路,內閣大臣兼洛陽軍區司令黃忠為伐荊戰役第二路軍總指揮,張飛、樂進、張繡、淳於瓊等人為副,率軍五萬從益州出發,沿江水(長江)向東進攻荊州南郡。


    第三路,兵部副部長兼昌邑軍區司令呂布為伐荊戰役第三路軍總指揮,周瑜、馬超、文醜、李典等人為副,率軍十萬從豫州出發,南下進攻荊州江夏郡。


    第四路,洛陽軍區副司令張遼為伐荊戰役第四路軍總指揮,許褚、甘寧、蔣欽、周泰等人為副,率江東水師兩萬人沿江水(長江)西進,進攻荊州江夏郡。


    待四路大軍分別攻下這三郡後,再南下攻打長沙郡,以及武陵郡治所、荊州治所臨沅縣所在的荊州城。


    四路大軍總共27萬人,這是華朝在之前的戰爭中從未使用的比例。畢竟,荊州劉表總共兵力不過十多萬人,即使臨時拉壯丁征兆一些,也不過二十來萬。


    華朝軍隊人數第一次超過了敵軍人數,並且擁有這麽多武將出征。


    張循也是第一次打這麽富裕的仗,他就是要以大軍壓境之勢,讓部分劉表屬下望風而降,減少直接對抗的戰場廝殺,減少傷亡,並加快平定荊州的步伐。


    這麽大規模的征討,劉表絕對無法應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能趨吉避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巧並收藏三國:我能趨吉避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