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三年(196年)二月初,在跟接收豫州、揚州軍政要務的大臣完成交接工作後,呂布、文醜、樂進、徐晃等人和江東孫策一行趕回昌邑。
初春時節,萬物複蘇,昌邑城內一派喜慶祥和。二月的微風輕拂過城樓,帶著幾分暖意與希望,仿佛也在為即將到來的盛事添上一抹亮色。
呂布不負眾望,成功率軍平定豫州、揚州,現在終於率領著滿載榮耀的軍隊,浩浩蕩蕩地回到了昌邑軍區駐地。
皇帝張循特地在昌邑行宮中設下盛大的慶功宴,以表彰呂布及其麾下文醜、樂進、徐晃等將領的赫赫戰功。
宴會之上,燈火輝煌,絲竹聲聲,百官雲集,共襄盛舉。張循身著龍袍,端坐於高台之上,目光中滿是對英雄們的讚賞與期許。
“奉先率諸位英勇之士,以鐵血丹心為我華朝平定豫、揚二州,開疆拓土,功高至偉,朕心甚慰!這杯酒,敬諸位英雄凱旋!”
張循的聲音洪亮而威嚴,回蕩在大殿之中。他親自舉杯,向呂布及文醜、樂進、徐晃眾將敬酒,言辭間滿是感激與鼓勵。
呂布等人連忙起身,手捧酒杯,恭敬回敬,表達了對皇恩浩蕩的感激之情。實際上,他們都清楚,這是張循在抬舉他們而已。很多前線戰術戰略,都是皇上派傳令兵八百裏加急在指揮,他們隻是依令行事罷了。
宴會上,趙雲、黃忠以內閣大臣的身份,也向呂布及文醜等人致以誠摯的祝賀。
隨著宴會的深入,氣氛愈發熱烈。張循皇帝適時宣布了一個更加振奮人心的消息——江東小霸王孫策攜帶活捉偽帝袁術之功,歸附華朝。
此言一出,大殿內頓時掌聲雷動,眾人紛紛投以敬佩與期待的目光。吳郡、會稽、丹陽三郡,占據揚州半壁江山。而且孫策本人號江東小霸王,旗下張昭、周瑜、黃蓋、程普、韓當、蔣欽、周泰等文臣武將匯聚,實力比之袁術也不遑多讓。
能不廢一兵一卒收降孫策,還附帶俘虜了袁術歸附,無疑是張循收服諸侯的又一大雄才偉略。
張循請孫策和周瑜等江東文臣武將站了起來,與在場的華朝軍政要員互相認識了一番。看到華朝皇帝張循手下人才濟濟的情況,孫策也對自己沒有負隅頑抗,及時歸附華朝感到了慶幸。
或許割據一方可以當幾年土霸王,但最終還是擋不住華朝的軍容鼎盛。因此,不如現在歸附,還可以在華朝內當一方封疆大吏或軍方大佬。
這可比袁術那個強行**的呆瓜結局好得多。
果不其然,宴會上就有人提到了怎麽懲治袁術的問題,張循不屑地道:“袁公路於窮途末路之際還要強行登基,僭越天子之位,簡直滑天下之大稽。給我仔細搜尋袁術在豫州揚州驕奢淫逸、橫征暴斂的證據,然後押回洛陽判處死刑,當眾執行。”
張循言罷,群臣皆麵露驚訝之色。要知道,漢皇劉協現在待遇可是不錯的,有爵位,張循也沒太限製他的人身自由,可以在洛陽城中隨便閑逛,隻要不起謀反之心即可。
結果袁術這裏,卻要被張循斬首,而且是要在大庭廣眾之下當眾斬首,顯然侮辱性極強。
不過,也沒人站出來反對。
因為袁術就是憑借四世三公的家世招攬了一些文臣武將割據一方而已,本質上連一方諸侯的眼光、手腕都不具備,還敢登基**,確實是鬧了笑話,也有些觸碰了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的忌諱,被張循判死刑也是理所應當。
袁術既滅,真正有實力頑抗的就隻剩下袁紹和劉備了。這次張循沒再玩什麽聲東擊西的把戲,直接以強盛的軍力碾壓了過去。
太平三年(196年)三月初,春風和煦,萬物複蘇,張循親自點將,調集了華朝最精銳的十五萬大軍,由三位當世猛將內閣大臣兼兵部部長趙雲、內閣大臣兼洛陽軍區司令黃忠、昌邑軍區司令呂布分別統率,各領五萬精兵,分三路大軍浩浩蕩蕩地向徐州進發。
這不僅是兵力上的絕對優勢,更是當世頂尖名將與無數英勇士卒的強強聯合,其勢如破竹,誓要蕩平一切阻礙。
趙雲率領中路軍,如一把鋒利的劍,直指徐州心髒彭城,其麾下張遼、許褚、馬超等猛將更是勇不可擋,每一戰皆能先登陷陣,為大軍開路。
幾日之間,趙雲大軍就連下廣戚、留縣等地,兵臨彭城城下。
黃忠,老當益壯,箭術無雙,他負責的南路軍則以策應為主,麾下孫策、周瑜、太史慈都是江東地主,一邊沿路收降徐州南部郡縣官吏士紳,一邊向下邳挺進。
呂布,雖智謀欠缺,但其武勇無雙,在皇帝張循的係統微操指揮下也率領北路軍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同樣數日之間就攻占魯國全境,進入泰山,進逼琅琊國、東海郡,威脅徐州。
此外,張循還精心布置了諸多預防措施,並州軍區、魏郡高順、馬騰韓遂等等,都布置在兗州以北,威懾冀州、青州、幽州的袁紹大軍。
而蔣欽、周泰等水軍將領,則率領著強大的江東水師,沿海岸線而上,從海路對徐州形成夾擊之勢,徹底斷絕劉備的退路。
三路大軍加海上的江東水師,讓劉備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哪怕想逃亡海外都不可能。
對劉備,張循是拿出了比對袁紹更謹慎的態度。畢竟,這曆史上的昭烈帝太頑強了,屢敗屢戰,最終三分天下,一旦讓他逃脫,必成隱患。
而關羽張飛兩員大將,也是張循極為眼饞的。如能俘虜劉備,以劉備的生命相威脅,逼迫關羽、張飛效力於華朝,不失為一大快事。
在打下益州、涼州、豫州、揚州之後,華朝本身的兵力加上張魯、劉璋、馬騰馬超父子、韓遂、袁術、孫策的兵力,已經達到了四五十萬。哪怕其中有很多新收降的降兵降將,還沒整編,但用來駐守後方城防,預備劉表、袁紹偷襲還是沒問題的。
如此一來,就能將華軍精銳主力騰出手來進攻劉備了。這次進攻徐州的,就全是華軍精銳。
華軍精銳主力加上匯聚一堂的各路英雄豪傑,徐州軍怎麽擋得住?無論鬥將,還是軍陣廝殺,華軍都占盡上風。
如不是張飛機靈了一回,跑得快,搞不好又要被呂布殺了。
旬月之間,關羽、張飛、孔融等駐守的城池紛紛失守,魯國、泰山、琅琊、東海、下邳、廣陵諸郡盡皆失守。
劉關張加孔融,最後都被逼進了最新的徐州治所彭城。劉備將徐州城搬到了這裏,距離兗州挺近,本意是做出堅決抵抗的姿態,不料現在卻成了劉備的牢籠。
四麵八方都是華軍,就算華朝圍著徐州不打,劉備也撐不了多久的。
太平三年(196年)四月,徐州的春風不再溫柔,反添了幾分肅殺之氣。
趙雲、黃忠、呂布,三位華朝頂尖武將各自率領精銳之師,如三道黑色閃電般匯聚於彭城之下,其勢如虹,直逼徐州城垣。
城內,劉備雖心懷壯誌,試圖匡扶漢室。但如今麵對強敵困境,亦不免眉頭緊鎖。
關羽、張飛倒是不怕死,一心追隨保護大哥;孔融、糜竺、陳登等文臣武將,亦是各抒己見,共商破敵之策。然而,華軍以多數兵力、堂堂正正之勢圍困徐州,加上華朝皇帝張循的神機妙算,一時之間沒人能想出什麽有效的辦法來。
哪怕劉備想逃跑,都無路可去,四周都是敵軍。
圍城之困,無法可解。人心之中,也暗流湧動。
糜竺之弟糜芳,本是劉備任命的彭城相。不過,現在劉關張齊聚,孔融、陳登、糜竺等重臣在場,卻是輪不到他一個小文官露麵商討對策了。
但在這生死存亡之際,糜芳也有自己的算盤。他認為徐州城破已成定局,與其與城共存亡,不如尋一條生路。而且,華國重視商貿,投降華國哪怕做不了官,當個行商,也能賺不少。
於是,一念之間糜芳就做出了令人劉備等人措手不及的決定——背叛。他暗中與華軍聯絡,計劃於夜深人靜之時,打開城門,迎敵入內。
太平三年四月廿八,月黑風高,徐州城內外一片寂靜,唯有緊張的氣息在空氣中彌漫。
糜芳悄然行動,率領親信家丁突襲了西城門守軍,劉備關羽張飛等人聞訊趕來,卻為時已晚。
城門被糜芳率軍奪下、打開,仿佛是打開了命運的巨口,吞噬著一切希望與抵抗。
趙雲、黃忠、呂布親自率領華軍精銳如潮水般湧入,徐州城頓時陷入一片混亂與絕望之中。
劉備、關羽、張飛等人雖奮力抵抗,但無論個人武力還是軍陣廝殺,劉關張都全麵處於下風。
在華軍如潮水般的攻勢下,先是劉備被趙雲打掉雙劍俘虜,然後是張飛在於呂布鬥了近百回合後終究不敵,被打掉丈八蛇矛落馬被俘。
最終,關羽也在黃忠和許褚的夾擊下寡不敵眾,還是被俘。
見劉關張盡皆被俘,孔融、糜竺、陳登等文臣也不再做無謂的抵抗,紛紛讓屬下丟掉兵器投降。
徐州盡入華朝手中。
劉備被擒,華朝皇帝張循聞訊大喜。他深知劉備乃漢室宗親,不可能收為己用。但他的兩個兄弟,關羽和張飛,就未必不能為己所用了。
於是,張循親自出麵,先讚揚了一番劉關張桃園結義的深厚情誼,將三人高高架起。然後以劉備的性命為要挾,逼迫關羽、張飛兩位猛將歸順。
麵對大哥的生死,無論關羽還是張飛,都頗為掙紮。
要他們為敵人效命,有些為難。但如不同意,張循就要殺了劉備。兄弟情深,忠義難全,兩人心中皆是五味雜陳。
最終,為了救劉備一命,關羽、張飛強忍悲痛,選擇了屈服,成為華朝的一員。
當然,來自後世的張循也佩服劉備屢敗屢戰、堅強不屈的精神。既然關羽、張飛投降,他也不會太為難劉備。
劉備被送往洛陽,讓他與安樂公劉協為伴。如有朝一日想通了,願意為華朝效力,擁有係統的張循也不怕他造反,必會重用於他。
初春時節,萬物複蘇,昌邑城內一派喜慶祥和。二月的微風輕拂過城樓,帶著幾分暖意與希望,仿佛也在為即將到來的盛事添上一抹亮色。
呂布不負眾望,成功率軍平定豫州、揚州,現在終於率領著滿載榮耀的軍隊,浩浩蕩蕩地回到了昌邑軍區駐地。
皇帝張循特地在昌邑行宮中設下盛大的慶功宴,以表彰呂布及其麾下文醜、樂進、徐晃等將領的赫赫戰功。
宴會之上,燈火輝煌,絲竹聲聲,百官雲集,共襄盛舉。張循身著龍袍,端坐於高台之上,目光中滿是對英雄們的讚賞與期許。
“奉先率諸位英勇之士,以鐵血丹心為我華朝平定豫、揚二州,開疆拓土,功高至偉,朕心甚慰!這杯酒,敬諸位英雄凱旋!”
張循的聲音洪亮而威嚴,回蕩在大殿之中。他親自舉杯,向呂布及文醜、樂進、徐晃眾將敬酒,言辭間滿是感激與鼓勵。
呂布等人連忙起身,手捧酒杯,恭敬回敬,表達了對皇恩浩蕩的感激之情。實際上,他們都清楚,這是張循在抬舉他們而已。很多前線戰術戰略,都是皇上派傳令兵八百裏加急在指揮,他們隻是依令行事罷了。
宴會上,趙雲、黃忠以內閣大臣的身份,也向呂布及文醜等人致以誠摯的祝賀。
隨著宴會的深入,氣氛愈發熱烈。張循皇帝適時宣布了一個更加振奮人心的消息——江東小霸王孫策攜帶活捉偽帝袁術之功,歸附華朝。
此言一出,大殿內頓時掌聲雷動,眾人紛紛投以敬佩與期待的目光。吳郡、會稽、丹陽三郡,占據揚州半壁江山。而且孫策本人號江東小霸王,旗下張昭、周瑜、黃蓋、程普、韓當、蔣欽、周泰等文臣武將匯聚,實力比之袁術也不遑多讓。
能不廢一兵一卒收降孫策,還附帶俘虜了袁術歸附,無疑是張循收服諸侯的又一大雄才偉略。
張循請孫策和周瑜等江東文臣武將站了起來,與在場的華朝軍政要員互相認識了一番。看到華朝皇帝張循手下人才濟濟的情況,孫策也對自己沒有負隅頑抗,及時歸附華朝感到了慶幸。
或許割據一方可以當幾年土霸王,但最終還是擋不住華朝的軍容鼎盛。因此,不如現在歸附,還可以在華朝內當一方封疆大吏或軍方大佬。
這可比袁術那個強行**的呆瓜結局好得多。
果不其然,宴會上就有人提到了怎麽懲治袁術的問題,張循不屑地道:“袁公路於窮途末路之際還要強行登基,僭越天子之位,簡直滑天下之大稽。給我仔細搜尋袁術在豫州揚州驕奢淫逸、橫征暴斂的證據,然後押回洛陽判處死刑,當眾執行。”
張循言罷,群臣皆麵露驚訝之色。要知道,漢皇劉協現在待遇可是不錯的,有爵位,張循也沒太限製他的人身自由,可以在洛陽城中隨便閑逛,隻要不起謀反之心即可。
結果袁術這裏,卻要被張循斬首,而且是要在大庭廣眾之下當眾斬首,顯然侮辱性極強。
不過,也沒人站出來反對。
因為袁術就是憑借四世三公的家世招攬了一些文臣武將割據一方而已,本質上連一方諸侯的眼光、手腕都不具備,還敢登基**,確實是鬧了笑話,也有些觸碰了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的忌諱,被張循判死刑也是理所應當。
袁術既滅,真正有實力頑抗的就隻剩下袁紹和劉備了。這次張循沒再玩什麽聲東擊西的把戲,直接以強盛的軍力碾壓了過去。
太平三年(196年)三月初,春風和煦,萬物複蘇,張循親自點將,調集了華朝最精銳的十五萬大軍,由三位當世猛將內閣大臣兼兵部部長趙雲、內閣大臣兼洛陽軍區司令黃忠、昌邑軍區司令呂布分別統率,各領五萬精兵,分三路大軍浩浩蕩蕩地向徐州進發。
這不僅是兵力上的絕對優勢,更是當世頂尖名將與無數英勇士卒的強強聯合,其勢如破竹,誓要蕩平一切阻礙。
趙雲率領中路軍,如一把鋒利的劍,直指徐州心髒彭城,其麾下張遼、許褚、馬超等猛將更是勇不可擋,每一戰皆能先登陷陣,為大軍開路。
幾日之間,趙雲大軍就連下廣戚、留縣等地,兵臨彭城城下。
黃忠,老當益壯,箭術無雙,他負責的南路軍則以策應為主,麾下孫策、周瑜、太史慈都是江東地主,一邊沿路收降徐州南部郡縣官吏士紳,一邊向下邳挺進。
呂布,雖智謀欠缺,但其武勇無雙,在皇帝張循的係統微操指揮下也率領北路軍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同樣數日之間就攻占魯國全境,進入泰山,進逼琅琊國、東海郡,威脅徐州。
此外,張循還精心布置了諸多預防措施,並州軍區、魏郡高順、馬騰韓遂等等,都布置在兗州以北,威懾冀州、青州、幽州的袁紹大軍。
而蔣欽、周泰等水軍將領,則率領著強大的江東水師,沿海岸線而上,從海路對徐州形成夾擊之勢,徹底斷絕劉備的退路。
三路大軍加海上的江東水師,讓劉備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哪怕想逃亡海外都不可能。
對劉備,張循是拿出了比對袁紹更謹慎的態度。畢竟,這曆史上的昭烈帝太頑強了,屢敗屢戰,最終三分天下,一旦讓他逃脫,必成隱患。
而關羽張飛兩員大將,也是張循極為眼饞的。如能俘虜劉備,以劉備的生命相威脅,逼迫關羽、張飛效力於華朝,不失為一大快事。
在打下益州、涼州、豫州、揚州之後,華朝本身的兵力加上張魯、劉璋、馬騰馬超父子、韓遂、袁術、孫策的兵力,已經達到了四五十萬。哪怕其中有很多新收降的降兵降將,還沒整編,但用來駐守後方城防,預備劉表、袁紹偷襲還是沒問題的。
如此一來,就能將華軍精銳主力騰出手來進攻劉備了。這次進攻徐州的,就全是華軍精銳。
華軍精銳主力加上匯聚一堂的各路英雄豪傑,徐州軍怎麽擋得住?無論鬥將,還是軍陣廝殺,華軍都占盡上風。
如不是張飛機靈了一回,跑得快,搞不好又要被呂布殺了。
旬月之間,關羽、張飛、孔融等駐守的城池紛紛失守,魯國、泰山、琅琊、東海、下邳、廣陵諸郡盡皆失守。
劉關張加孔融,最後都被逼進了最新的徐州治所彭城。劉備將徐州城搬到了這裏,距離兗州挺近,本意是做出堅決抵抗的姿態,不料現在卻成了劉備的牢籠。
四麵八方都是華軍,就算華朝圍著徐州不打,劉備也撐不了多久的。
太平三年(196年)四月,徐州的春風不再溫柔,反添了幾分肅殺之氣。
趙雲、黃忠、呂布,三位華朝頂尖武將各自率領精銳之師,如三道黑色閃電般匯聚於彭城之下,其勢如虹,直逼徐州城垣。
城內,劉備雖心懷壯誌,試圖匡扶漢室。但如今麵對強敵困境,亦不免眉頭緊鎖。
關羽、張飛倒是不怕死,一心追隨保護大哥;孔融、糜竺、陳登等文臣武將,亦是各抒己見,共商破敵之策。然而,華軍以多數兵力、堂堂正正之勢圍困徐州,加上華朝皇帝張循的神機妙算,一時之間沒人能想出什麽有效的辦法來。
哪怕劉備想逃跑,都無路可去,四周都是敵軍。
圍城之困,無法可解。人心之中,也暗流湧動。
糜竺之弟糜芳,本是劉備任命的彭城相。不過,現在劉關張齊聚,孔融、陳登、糜竺等重臣在場,卻是輪不到他一個小文官露麵商討對策了。
但在這生死存亡之際,糜芳也有自己的算盤。他認為徐州城破已成定局,與其與城共存亡,不如尋一條生路。而且,華國重視商貿,投降華國哪怕做不了官,當個行商,也能賺不少。
於是,一念之間糜芳就做出了令人劉備等人措手不及的決定——背叛。他暗中與華軍聯絡,計劃於夜深人靜之時,打開城門,迎敵入內。
太平三年四月廿八,月黑風高,徐州城內外一片寂靜,唯有緊張的氣息在空氣中彌漫。
糜芳悄然行動,率領親信家丁突襲了西城門守軍,劉備關羽張飛等人聞訊趕來,卻為時已晚。
城門被糜芳率軍奪下、打開,仿佛是打開了命運的巨口,吞噬著一切希望與抵抗。
趙雲、黃忠、呂布親自率領華軍精銳如潮水般湧入,徐州城頓時陷入一片混亂與絕望之中。
劉備、關羽、張飛等人雖奮力抵抗,但無論個人武力還是軍陣廝殺,劉關張都全麵處於下風。
在華軍如潮水般的攻勢下,先是劉備被趙雲打掉雙劍俘虜,然後是張飛在於呂布鬥了近百回合後終究不敵,被打掉丈八蛇矛落馬被俘。
最終,關羽也在黃忠和許褚的夾擊下寡不敵眾,還是被俘。
見劉關張盡皆被俘,孔融、糜竺、陳登等文臣也不再做無謂的抵抗,紛紛讓屬下丟掉兵器投降。
徐州盡入華朝手中。
劉備被擒,華朝皇帝張循聞訊大喜。他深知劉備乃漢室宗親,不可能收為己用。但他的兩個兄弟,關羽和張飛,就未必不能為己所用了。
於是,張循親自出麵,先讚揚了一番劉關張桃園結義的深厚情誼,將三人高高架起。然後以劉備的性命為要挾,逼迫關羽、張飛兩位猛將歸順。
麵對大哥的生死,無論關羽還是張飛,都頗為掙紮。
要他們為敵人效命,有些為難。但如不同意,張循就要殺了劉備。兄弟情深,忠義難全,兩人心中皆是五味雜陳。
最終,為了救劉備一命,關羽、張飛強忍悲痛,選擇了屈服,成為華朝的一員。
當然,來自後世的張循也佩服劉備屢敗屢戰、堅強不屈的精神。既然關羽、張飛投降,他也不會太為難劉備。
劉備被送往洛陽,讓他與安樂公劉協為伴。如有朝一日想通了,願意為華朝效力,擁有係統的張循也不怕他造反,必會重用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