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陳鴻難得的又再次打開了電腦,自從可以腦海裏碼字後,陳鴻打開電腦的時間越來越少。


    感情上一帆風順的陳鴻當然也沒有忘記自己的事業,為名為利也好為理想抱負也罷,陳鴻都得把這一條文學之路走下去。


    之前陳鴻就計劃著加入省作家協會,然而相對於市作家協會,省作家協會加入的難度就有點大了,自己老爸也不姓jia,沒辦法給自己走後門,隻能靠自己了。


    而想要加入粵省作家協會的要求除了推薦人和名額這些外,其他大致上還有:


    第一當然是政治思想,這就不用提了,陳鴻的政治覺悟當然是可以的。


    第二戶籍要求,陳鴻雖然不是粵省戶籍,不過也在這邊待了三四年了,計劃是加入粵省作家協會,但是如果計劃有變那老家也不是不行。


    第三就是文學成果了,陳鴻基本上沒有文學成果,市以下作家協會可以說隻要求你有作品,然而省的就不一樣了,不僅要求作品種類還要被承認,而這些“承認”的平台就是各種“承認”的期刊或者報紙。


    正應了那一句話:“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行規!”,陳鴻不知道為了應付行規的東西到底是否值得考究,也不想知道了,當初跳出網文迎合的圈子現在發現依舊還在圈子裏。


    收回思緒陳鴻開始給各種期刊報紙投稿,遠古寫的、近期寫的、正在寫的陳鴻就是各種投,當然肯定不是亂投。


    文學成果的要求主要有三方麵:文學創作、理論批評和文學翻譯,三者都要在要求在國境內公開發行的文學期刊、報紙或學士期刊上發表,且有字數要求。


    文學創作和文學翻譯陳鴻不擔心,感覺自己精心準備投稿的過稿可能性很大,但是理論批評陳鴻卻是犯難了,畢竟不符合陳鴻的文學作品,陳鴻喜歡文字帶來的直觀感受而非去好為人師,“文學就得分析、就得研究、就得評價嗎?”


    當然這還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第四點,就是所謂的工作要求,想要加入粵省作家協會,應具有中級以上相關專業技術職稱,且從事文學編輯、教學工作一定年限,或者在文學組織機構擔任主要負責人,任期達三年或以上,且有一定的成績和榮譽。


    這意味著陳鴻這三年還得在市作家協會搞個職位當當。


    任務似的期刊投稿完成後,陳鴻又再次聯係團長,


    準備把寫的一些書再次投稿出版發行,一是掙錢二是增加點知名度,對於加入省作家協會也有作用。


    《三分之一》這本小說陳鴻覺得名字還可,於是就沒改名字,而散文《在夏天出發》陳鴻卻覺的太過於稚嫩了,於是便改了一個中規中矩的名字《八月的邊際線》。


    還有陳鴻最近根據生活寫的散文集陳鴻本來是不打算發表出版的,但也改了計劃,於是挑選一部分組合成一本。


    其中裏麵包含但不限於《生老病死》、《“小”草地上的自由》、 《地鐵站的兩個啞巴》、《會跳舞的路燈》、《住在山裏的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撲街變文豪,美女你別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拾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拾行並收藏撲街變文豪,美女你別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