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殺了半個朝堂,這幾乎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開國治理概括。


    大明開國名將雙子星,那非徐達和常遇春莫屬,徐達擅長謀略,有大局觀,常遇春作戰勇猛,好為先鋒,可以說,沒有徐常這倆人,朱元璋取不了天下。


    常遇春有個小舅子,叫做藍玉,這也是明初的一員猛將。


    當然了,在朱元璋起兵到開國的這個創業期,藍玉在武將圈裏屬於背景板,沒別的,不是他沒能力,而是比他有能力的人太多了,光是徐達常遇春,那就蓋了半邊天了,剩下如湯和,李文忠,馮勝,朱文正等等人物吧,反正牛人狠人比比皆是,藍玉有點排不上號。


    開國之後呢,藍玉也很難混出頭。


    洪武四年,藍玉出征雲南,主帥是人家傅友德,他隻是個背景板。


    洪武五年,明朝大軍北伐,雖然藍玉是大軍先鋒,很出風頭,可是三軍主帥,實際總指揮,是徐達。


    洪武十一年,好不容易藍玉有機會擺脫這些老前輩,處理吐蕃的叛亂,可跟他同行的還有沐英,戰功也得分人家一半。


    洪武十四年,朝廷討伐雲南,藍玉已經是副帥了,但主帥傅友德還是壓著他一頭。


    洪武二十年,明軍又北伐,藍玉打了這麽多年仗還是沒混上一把手,壓在他上頭的,是名將馮勝。


    這月有陰晴圓缺,海有潮起潮落。


    駱駝四足,速不如馬,金魚雙鰭,遊難及鯨。


    樹有參天之勢,無土難以紮根,人有淩雲之誌,非時不足騰達。


    藍玉缺的不是能力,而是機會。


    多年摸爬滾打,多年戰場沉浮,這個機會,終於叫藍玉給等到了。


    這大軍北伐的時候,主帥馮勝,出事兒了。


    什麽事兒呢?


    會有言勝多匿良馬,使閽者行酒於納哈出之妻求大珠異寶,王子死二日強娶其女,失降附心,又失濮英三千騎,而茂亦訐勝過。帝怒,收勝大將軍印,命就第鳳陽,奉朝請,諸將士亦無賞。勝自是不複將大兵矣。


    說有人舉報馮勝自己偷偷私藏兵馬,就是說馮勝掌握著一支沒有在朝廷登記報備的兵力,言外之意,是在暗指馮勝行為不軌,要圖謀造反,還說馮勝在俘虜了北元將領納哈出的妻子之後,派仆從去給納哈出的妻子敬酒,目的是為了討好人家,好從人家的手裏得知北元在沙漠裏藏匿的財寶在哪裏,馮勝想要據為己有。


    又說,納哈出的兒子死了才兩天,正值父喪時,馮勝就娶了納哈出兒子的兩個女兒,馮勝的這個行為,激起了北元的抵觸反感,以及反抗,這讓後續收編北元降軍的工作很難開展。


    反正諸多原因之下,馮勝被擼掉了元帥的職務,而作為二把手的藍玉,得以暫時統領大軍繼續北伐。


    這運氣不來的時候,好像一個人做多少的努力也無濟於事,也看不到希望,可是運氣來到的時候,那簡直就是大爆發。


    從這一刻開始,藍玉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代,在他的帶領下,這一支明軍取得了北伐以來幾乎是最大的勝利。


    我們知道這北元啊,其實就是被朱元璋從中原趕走的元朝勢力,北元遁入沙漠,可是他們仍然窺伺神器,朱元璋不放心,就說不把他們趕盡殺絕吧,至少也要把他們弄遠一點,所以才多次興兵北伐。


    可是,這北元的軍隊,也不是好對付的,他們倚仗對地形的熟悉,對環境的適應,那是神出鬼沒,明軍幾次北伐,雖然都取得了勝利,使得北元的戰略防線隻能逐步後撤,可是每次打仗的時候,很難把北元軍的主力消滅掉,你稍微一不注意,人家把帳篷收起來就逃走了。


    而藍玉,臨時接了馮勝的班,掛了帥,他是深入腹地,竟然讓他給找到了北元的朝廷中樞,他是立刻發起奇襲,把北元軍給打了個落花流水。


    殺太尉蠻子等,降其眾。元主與太子天保奴數十騎遁去。玉以精騎追之,不及。獲其次子地保奴、妃、公主以下百餘人。又追獲吳王朵兒隻、代王達裏麻及平章以下官屬三千人,男女七萬七千餘人,並寶璽、符敕金牌、金銀印諸物,馬駝牛羊十五萬餘。焚其甲仗蓄積無算。奏捷京師,帝大喜,賜敕褒勞,比之衛青、李靖。


    這段話的意思可以概括為,藍玉不僅消滅了北元軍的主力,還完全摧毀了北元的朝政結構和人事係統,除了北元皇帝帶著一家人逃跑之外,剩下比如王爺啊,重臣啊,高級將領啊,基本上都被藍玉一鍋端了。


    您想想朱元璋得多高興,他是“大喜”,那估計開心的都合不攏嘴了,不然也不會把藍玉比作是他的衛青和李靖了。


    事實證明,藍玉的確是一員猛將,甚至可以說是徐達常遇春死後能扛起第一名將的人物,之後他更是屢立戰功,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和喜愛。


    皇帝對藍玉的重用,可以說是必然的。


    藍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而常遇春的女兒則嫁給了朱元璋的兒子朱標。


    朱標是誰?朱標是皇帝的長子,嫡長子,以及太子,那麽這個藍玉,就是朱標的舅舅,是典型的太子黨。


    朱元璋是必然要把皇位傳給朱標的,所以老皇帝重用藍玉,說白了就是在為兒子鋪路,為兒子留好可用的人才。


    藍玉呢,當然也明白這一點,他知道自己的重要性,而且中山開平二王死了之後,放眼大明軍政,幾乎無出藍玉其右,皇帝都得倚仗藍玉,那這種情況之下,藍玉就有點飄了。


    藍玉這個人呢,性格上可以用飛揚跋扈四個字來形容。


    他本人黨羽眾多,自己還豢養了很多的仆從和家丁,甚至還收了不少幹兒子,他手底下的這幫人吧,狐假虎威,一天到晚借著藍玉的勢力在民間是橫行霸道,胡作非為,藍玉本人也不檢點,平時有點小愛好,那就是侵占百姓們的良田。


    藍玉占田,這事兒鬧的還比較大,於是就有朝廷裏的禦史找到藍玉,要藍玉老實交待自己的違法犯罪事實。


    禦史代表的是什麽?他代表的是朝廷的律法,他代表的是帝國的法度,說白了,他代表的是皇帝。


    禦史這職業,官兒小權大,他們上班沒有別的工作,就是負責找別人的毛病,別說大臣他們說彈劾就彈劾,就是朱元璋,就是皇帝老子,他們也是想訓一頓,那就訓一頓。


    不過很顯然,藍玉是一點麵子也不給,禦史責問他,他直接把禦史就給攆走了。


    不打仗的時候藍玉攆禦史,打仗的時候,藍玉也不消停,說有一次他打了勝仗,率軍返回,路過一個明軍的關隘時,這守關的官吏開門開的不是特別及時,可能藍玉半夜兩點已到城下,而官吏兩點十五才把門打開,藍玉當時就惱了,他是撞開城門,縱兵毀關,直接把這個關隘就給強拆了。


    這樣的事兒,那簡直太多了,有些坊間稗史說他打北元軍的時候,曾經俘獲了北元皇帝的妃子,因他侮辱元妃,導致這位元妃不堪受辱,自盡了。


    朱元璋在宮裏辦家宴,藍玉受邀前往,在飯桌上的表現,史料上說是“宴語傲慢”,就是說他在飯桌上態度非常的傲居,言語間極為自負,朱元璋後來為了表彰他的功績,把他封為了太子太傅,藍玉不僅不謝恩,反而說出了這樣石破天驚的話來:


    我難道不能做太師麽?


    朋友們,朱元璋是什麽樣的人物,又是一個什麽樣的皇帝啊,他心狠手辣,殺伐果斷,殺起人來,尤其是殺起功臣來那是毫不眨眼,他從來就是一個眼睛裏容不得沙子的人,別人都不說了,馮勝不就是最好的例子麽?


    以藍玉之所作所為,朱元璋早就應該把它碎屍萬段,挫骨揚灰了。


    但是奇怪的是,對於藍玉的諸多劣跡斑斑,朱元璋的反應其實不是很大,頂多是不悅,不快,嚴重了也就是訓誡兩句。


    其實,藍玉心裏明白,自己隻要不觸犯原則性的問題,朱元璋是不會拿他怎麽樣的,因為自己是太子朱標的人,更是未來太子朱標能順利登基的重要一環,以自己為首的大明武人集團以及功臣集團,隻有在自己的管理和統禦之下才會得到穩定,而這樣的穩定將會成為太子朱標登基之後的臂助和保障。


    所以,這就是朱元璋一反常態對藍玉多有容忍的原因,老皇帝喜歡藍玉麽?他當然不喜歡,可是自己已經花了這麽多的時間和精力培養藍玉,如果要殺掉藍玉,還得重新培養一個出來為兒子朱標保駕護航,且不說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就是時間上也未必來得及。


    朱元璋等於是被架在這兒了——隻要他還想要把皇位留給朱標,他就沒有辦法殺掉藍玉。


    而藍玉,恰恰是掌握了皇帝的這一軟肋,他才敢這麽肆無忌憚,這實在是君臣較量中的無解之局。


    可是誰都沒想到,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因病薨逝了,朱元璋不得已隻能把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當成繼承人來培養,那麽老皇帝就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朱標有能力,可以駕馭住驕橫的藍玉,而且倆人還有親戚關係,可是年輕稚嫩的朱允炆,未來做了大明的皇帝,他能擺平藍玉麽?


    或者說,他能擺平以藍玉為首,和藍玉一個性質的,原本是留給太子朱標的武人班底麽?


    無論能不能,朱元璋不敢賭。


    所以,洪武二十五年朱標薨逝,一年之後藍玉就被皇帝殺掉了,並且皇帝借著殺掉藍玉的這個由頭,興起大獄,對朝廷裏的武將大肆清洗,什麽王弼啊,傅友德啊,馮勝啊,全都被送上了斷頭台。


    會冬宴,從者徹饌,徹且不盡一蔬。太祖責友德不敬,且曰:‘召二子來!’友德出,衛士有傳太祖語曰:‘攜其首至。’頃之,友德提二子首以入,太祖驚曰:‘何遽爾忍人也?’友德出匕首袖中,曰:‘不過欲吾父子頭耳。’遂自刎。太祖怒,分徙其家屬於遼東、雲南地。


    說朱元璋以什麽理由殺掉的傅友德呢?那就是在群臣赴宴,吃完了收拾桌的時候,朱元璋發現傅友德的盤子裏有一些蔬菜還沒吃完,剩下了,浪費了,朱元璋非常生氣,認為傅友德浪費糧食,家風不正,讓他把回去把家裏的兩個兒子領來,皇帝要親自訓誡。


    傅友德回家領兒子的這個時間段,宮裏的衛士又有話傳出,說讓傅友德提著自己倆兒子的頭來見,傅友德回家之後真把倆兒子給殺掉了,然後帶著兒子們的頭顱進宮麵見了朱元璋。


    朱元璋看著傅友德提著兩個兒子的人頭,十分驚訝的說,你怎麽能如此殘忍呢?傅友德說:


    你不過是想要我們父子的項上人頭罷了。


    說完之後,傅友德當場就自刎了。


    張岱是明末的人,他的記載當然不一定真實,但是能從一個側麵反映出,因為朱標突然薨逝而改變的政治環境下,藍玉傅友德等人,隻有八個字可言:


    命蹇時乖,必死無疑。


    藍玉的死,牽連了一萬五千人,而剩下的三大案中,胡惟庸案殺了三萬人,(部分論證)空印案和郭桓案殺了八萬人,其實從某種角度上來看,朱元璋已經殺麻木了。


    他過去的謀士,幕僚,親信,戰友,兄弟,朋友一個一個的倒下,一個一個的殺掉,朱元璋隻會指一指自己的胸口,然後說,完全沒感覺。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的發妻馬皇後薨,十年之後,他最疼愛的兒子朱標也死了。


    追溯到更為久遠的元末,他的母親,父親,他的(幾乎是)全家都死光了。


    少年喪父喪母,中年喪妻,晚年喪子,朱元璋經曆了一個人一生中最難以承受的所有疼痛,他已經徹底是一個孤家寡人了,而一個這樣的人,他還有什麽在乎的?他還在乎是非曲直麽?他還在乎對錯忠奸麽?


    藍玉案中,朱元璋給藍玉定的罪名,是謀反,可是以作者之淺見,這個可能性很小,因為對謀反對藍玉來說根本就無法成功,也沒有必要,可是朱元璋還是把他給殺掉了。


    已經失去一切的朱元璋開始懷疑一切,哪怕他的懷疑,隻是一種受創傷之後的——幻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尖叫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魚龍牛馬幫打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魚龍牛馬幫打雜並收藏尖叫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