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在江城過年07
美滋美味的六零養娃日常 作者:喜歡繡球鬆的小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高秀娟笑得嘴都合不攏,眼睛直往幾個桶裏探去。
高秀娟:“是嘛,我來看看,喲,這青魚夠大的,這條有十多斤了吧?白條有幾條,這個魚用來打湯最好了。”
夏泰順的眼睛在三個桶裏轉了一圈,一臉欣慰的拍了拍高國景的肩,有這麽多魚,他們再也不用擔心沒肉吃了。
夏泰順:“我剛還在跟你媽說肉不夠的事,沒想到你們這一出門,幾天的肉就都有了。”
高書景將被他抱了兩三個鍾的多藝放到地上,讓他扒著多喜玩。
聽到夏泰順的話,高書景不解的問道:“家裏有很多肉呀,夠吃一兩個星期了,怎麽會沒肉呢?”
高秀娟更加疑惑了:“我在廚房看了,櫃子裏就隻有十幾斤肉,我們這次出去也隻帶回來了十幾斤肉,沒有這些魚的話,一兩天就造完了,哪吃得了一兩個星期。”
自己一家人的胃口有多大,他心裏沒點數嗎?
多祿從兄弟群中抽身出來:“三奶奶,我們準備了好多肉,就在廚房的桶裏,三個桶都放得滿滿的,你沒看到嗎?”
自從於如嘉等人過來,家裏的飯菜就是高書景帶著幾個孩子做,高秀娟和夏泰順工作回來就有得吃。
對廚房裏的變化沒怎麽關注過,以為食材還是跟他們以前一樣是放在廚櫃裏的,沒有將桶一一打開來看過,這才沒發現桶裏的肉。
高秀娟忙走進廚房,在多祿的指引下,打開最裏麵的三個桶,果然在裏麵發現了滿滿當當的肉。
高秀娟兩眼放光:“我滴個乖乖呀,你們從哪弄了這麽多肉回來?”
家裏放這麽多肉,她還是頭次見。原以為要吃不上飯的,下一秒就被告知家裏有的是餘糧,這感覺太爽了。
多祿道:“叔叔這兩三天都帶著我們到外麵轉,看到什麽肉就拿什麽肉回來。不過這三桶不全是肉,一桶是骨頭,一桶是下水,隻有一桶是豬肉跟雞肉。”
“廚櫃那些是因為桶裏放不下去了,才放到那裏,等著做飯的時候用掉的。”
後麵跟進來的夏泰順樂道:“有了這麽多肉,我們能天天吃肉吃到飽了。”
有了足夠的肉,高秀娟就大方了:“國景,送兩條青魚跟兩條鯉魚過去你舅舅那邊。”
高國景爽快的應了句:“好咧,我這就去。”快手快腳的分了四條魚出來,拎著就往外走。
不出一個鍾,高國景抱著一箱凍梨回來了:“快來看看我給你們帶了什麽好吃的回來。”
多祿伸過腦袋去一看,就歡呼道:“是凍梨,我們吃過,這個可好吃了。”
夏泰順:“嘿,凍梨是最北邊的特產,你們那地還能吃到凍梨?”
凍梨在最北方,上汾大隊在最南方,這梨運到北方不得化了。
多壽解釋道:“是姑姑在供銷社的朋友郭阿姨送給我們的,就吃過一次。”
他剛開始還以為那是壞梨呢,沒想到吃過後發現意外的好吃,可惜就是份量太少,他隻嚐了個味就沒了,沒想到今天又有口福了。
多樂沒吃過凍梨,嘴裏唾沫橫行:“叔叔,我們能現在吃凍梨嗎?”
高國景:“天太冷,不能吃冰的,飯後我煮給你們吃。”
晚上的鍋子是大家期待已久的,今天的湯底是用魚骨頭熬出來的,特別鮮。
帶回來的魚除了送去高天木家的及白條外,全部都殺了,魚骨做底鍋,一部分魚肉片了出來今天晚上燙著吃,餘下一部分存在了桶裏。
主要是零下的氣溫,水容易結冰,一個不留意,魚就死了。不如殺了放起來明後天吃。
夏景榮讚道:“今天的鍋子比前麵幾次的更好吃,書景這手藝,妥妥的大廚。以前隻知道你讀書厲害,技術學得好,沒想到廚藝也能到達這種登峰造極的境界。”
高國景從上汾大隊帶了火鍋調味料回來,雖說被一些要好的戰友瓜分了一些,依然有幾包留在了夏泰順這裏。
他們家每次吃大餐時,都會叫上夏景榮。
以前覺得鍋子好吃,卻沒有哪一次的鍋子有這次的好吃。
高書景的眉梢蕩開了一抹笑意,眼睛從身邊的妻子上一掃而過,聲線柔和道:“三哥要是每天有這麽多食材練手,一練就是十年,你的廚藝也能跟我一樣好。”
家裏有個好吃鬼,廚藝不提升上來不行呀。
於如嘉一塊鮮嫩的魚肉下肚:“大冬天的吃鍋子最是過癮,一頓鍋子吃完,全身都暖洋洋的。”
高秀娟從碗裏抬起頭:“這話我讚同,大冬天的就該吃鍋子,就是食材太難買了,要不是你們早做了安排,我們湊一頓鍋子的食材都難。”
夏泰順:“是呀,我們平時吃的鍋子隻有幾種食材,沒有這次的豐盛。”
多祿嘴裏塞了一嘴肉,還能抽空說個話:“這哪算豐盛,在我們家做鍋子才豐盛呢,有牛、羊、鹿、魚、豬肉、雞,每次吃鍋子,最少有十幾種肉。”
多壽附和道:“對呀,我們家的青菜最少有七八種,今天晚上都沒有青菜。”
夏景榮撈起一筷子大白菜放到他碗裏:“有青菜呀,這不就是了嗎?你要是撈不到的話,可以跟我說,我給你撈,管夠。”
高國景解釋道:“三哥,他們說的青菜跟你說的青菜不一樣,對於他們來說,隻有帶著綠綠的葉子的菜才能算青菜,大白菜不算。”
“多壽呀,在江城你就別想在大冬天的吃上青菜了,這樣冷的天,什麽菜都種不活。有大白菜和土豆吃就很好了。”
於如嘉:“是呀,兩邊的天氣不一樣,農作物生長的規律就不一樣,江城有雪下,你看我們那邊,什麽時候下過雪。”
高秀娟:“你們這說的我都想去上汾大隊了。”
一餐飯吃十幾種肉,也就隻有二三十年前的夏家辦大事時有過幾次,冬天還有上十種青菜。
他們家的飯食跟大兒子家的比起來,就跟窮人家一樣。
太羨慕大兒家的夥食了,怪不得小兒子每次回到熟悉的家都要適應一陣子。
夥食的落差這麽大,換了她,也得適應。
高秀娟:“是嘛,我來看看,喲,這青魚夠大的,這條有十多斤了吧?白條有幾條,這個魚用來打湯最好了。”
夏泰順的眼睛在三個桶裏轉了一圈,一臉欣慰的拍了拍高國景的肩,有這麽多魚,他們再也不用擔心沒肉吃了。
夏泰順:“我剛還在跟你媽說肉不夠的事,沒想到你們這一出門,幾天的肉就都有了。”
高書景將被他抱了兩三個鍾的多藝放到地上,讓他扒著多喜玩。
聽到夏泰順的話,高書景不解的問道:“家裏有很多肉呀,夠吃一兩個星期了,怎麽會沒肉呢?”
高秀娟更加疑惑了:“我在廚房看了,櫃子裏就隻有十幾斤肉,我們這次出去也隻帶回來了十幾斤肉,沒有這些魚的話,一兩天就造完了,哪吃得了一兩個星期。”
自己一家人的胃口有多大,他心裏沒點數嗎?
多祿從兄弟群中抽身出來:“三奶奶,我們準備了好多肉,就在廚房的桶裏,三個桶都放得滿滿的,你沒看到嗎?”
自從於如嘉等人過來,家裏的飯菜就是高書景帶著幾個孩子做,高秀娟和夏泰順工作回來就有得吃。
對廚房裏的變化沒怎麽關注過,以為食材還是跟他們以前一樣是放在廚櫃裏的,沒有將桶一一打開來看過,這才沒發現桶裏的肉。
高秀娟忙走進廚房,在多祿的指引下,打開最裏麵的三個桶,果然在裏麵發現了滿滿當當的肉。
高秀娟兩眼放光:“我滴個乖乖呀,你們從哪弄了這麽多肉回來?”
家裏放這麽多肉,她還是頭次見。原以為要吃不上飯的,下一秒就被告知家裏有的是餘糧,這感覺太爽了。
多祿道:“叔叔這兩三天都帶著我們到外麵轉,看到什麽肉就拿什麽肉回來。不過這三桶不全是肉,一桶是骨頭,一桶是下水,隻有一桶是豬肉跟雞肉。”
“廚櫃那些是因為桶裏放不下去了,才放到那裏,等著做飯的時候用掉的。”
後麵跟進來的夏泰順樂道:“有了這麽多肉,我們能天天吃肉吃到飽了。”
有了足夠的肉,高秀娟就大方了:“國景,送兩條青魚跟兩條鯉魚過去你舅舅那邊。”
高國景爽快的應了句:“好咧,我這就去。”快手快腳的分了四條魚出來,拎著就往外走。
不出一個鍾,高國景抱著一箱凍梨回來了:“快來看看我給你們帶了什麽好吃的回來。”
多祿伸過腦袋去一看,就歡呼道:“是凍梨,我們吃過,這個可好吃了。”
夏泰順:“嘿,凍梨是最北邊的特產,你們那地還能吃到凍梨?”
凍梨在最北方,上汾大隊在最南方,這梨運到北方不得化了。
多壽解釋道:“是姑姑在供銷社的朋友郭阿姨送給我們的,就吃過一次。”
他剛開始還以為那是壞梨呢,沒想到吃過後發現意外的好吃,可惜就是份量太少,他隻嚐了個味就沒了,沒想到今天又有口福了。
多樂沒吃過凍梨,嘴裏唾沫橫行:“叔叔,我們能現在吃凍梨嗎?”
高國景:“天太冷,不能吃冰的,飯後我煮給你們吃。”
晚上的鍋子是大家期待已久的,今天的湯底是用魚骨頭熬出來的,特別鮮。
帶回來的魚除了送去高天木家的及白條外,全部都殺了,魚骨做底鍋,一部分魚肉片了出來今天晚上燙著吃,餘下一部分存在了桶裏。
主要是零下的氣溫,水容易結冰,一個不留意,魚就死了。不如殺了放起來明後天吃。
夏景榮讚道:“今天的鍋子比前麵幾次的更好吃,書景這手藝,妥妥的大廚。以前隻知道你讀書厲害,技術學得好,沒想到廚藝也能到達這種登峰造極的境界。”
高國景從上汾大隊帶了火鍋調味料回來,雖說被一些要好的戰友瓜分了一些,依然有幾包留在了夏泰順這裏。
他們家每次吃大餐時,都會叫上夏景榮。
以前覺得鍋子好吃,卻沒有哪一次的鍋子有這次的好吃。
高書景的眉梢蕩開了一抹笑意,眼睛從身邊的妻子上一掃而過,聲線柔和道:“三哥要是每天有這麽多食材練手,一練就是十年,你的廚藝也能跟我一樣好。”
家裏有個好吃鬼,廚藝不提升上來不行呀。
於如嘉一塊鮮嫩的魚肉下肚:“大冬天的吃鍋子最是過癮,一頓鍋子吃完,全身都暖洋洋的。”
高秀娟從碗裏抬起頭:“這話我讚同,大冬天的就該吃鍋子,就是食材太難買了,要不是你們早做了安排,我們湊一頓鍋子的食材都難。”
夏泰順:“是呀,我們平時吃的鍋子隻有幾種食材,沒有這次的豐盛。”
多祿嘴裏塞了一嘴肉,還能抽空說個話:“這哪算豐盛,在我們家做鍋子才豐盛呢,有牛、羊、鹿、魚、豬肉、雞,每次吃鍋子,最少有十幾種肉。”
多壽附和道:“對呀,我們家的青菜最少有七八種,今天晚上都沒有青菜。”
夏景榮撈起一筷子大白菜放到他碗裏:“有青菜呀,這不就是了嗎?你要是撈不到的話,可以跟我說,我給你撈,管夠。”
高國景解釋道:“三哥,他們說的青菜跟你說的青菜不一樣,對於他們來說,隻有帶著綠綠的葉子的菜才能算青菜,大白菜不算。”
“多壽呀,在江城你就別想在大冬天的吃上青菜了,這樣冷的天,什麽菜都種不活。有大白菜和土豆吃就很好了。”
於如嘉:“是呀,兩邊的天氣不一樣,農作物生長的規律就不一樣,江城有雪下,你看我們那邊,什麽時候下過雪。”
高秀娟:“你們這說的我都想去上汾大隊了。”
一餐飯吃十幾種肉,也就隻有二三十年前的夏家辦大事時有過幾次,冬天還有上十種青菜。
他們家的飯食跟大兒子家的比起來,就跟窮人家一樣。
太羨慕大兒家的夥食了,怪不得小兒子每次回到熟悉的家都要適應一陣子。
夥食的落差這麽大,換了她,也得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