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原因不好解釋,我給標哥舉個例子就知道了。”


    對於朱標的問題,周飛想了想,沒想起來具體原因,於是便說道:“就好比一個人吃飯要吃兩碗才能飽,結果他家裏沒有糧食,每天吃能吃一碗,還餓著肚子。這個時候有人給了他一點糧食,他能吃兩碗了,所以他每天都能吃飽。但如果他家的糧食已經足夠他吃兩碗了,有人還要給他糧食,非要讓他再多吃一碗,吃三碗,這個時候他就不是剛好飽了,而是撐著了。撐著了,自然就難受了~”


    這個解釋很形象,也很簡單,朱標自然聽得懂,頓時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


    老朱在一旁“切”了一聲,顯然對於周飛的解釋很無語,不過這會他倒沒說話了。


    剛剛拿了人家東西,拿人手短,吃人嘴軟罷了。


    朱標隨即看起了剛剛老朱遞給他的書本,自己的確很小,而且排版是那種橫排,和大明的豎排完全不同,這讓他看著有點費勁。


    不過,大概看了一會之後,朱標也習慣了,反倒覺得這樣橫排不會看錯,挺方便的,比豎排要好不少。


    “國富論,亞當*斯密著。”


    “分工出現之後,勞動生產力得到了最大的增進,運用勞動時的熟練程度、技巧和判斷力也得以加強。”


    “社會一般業務分工所產生的結果,可以通過考察個別製造業的分工狀況來讓人們易於理解。在一般人看來,最完全的分工隻出現在一些極不重要的製造業中。實際上,這些不重要的製造業的分工並沒有更加周密,而是由於它們隻能提供給少數人少量的需要,它們所雇用來從事各部門工作的工人人數自然不多,往往可以集合在同一個工廠之內,可以讓人一覽無餘。”


    “那些大製造業則相反,它們要供給大多數人大量的需要,所以各部門都雇傭了大量的勞動者,既不可能……”


    朱標看得腦子有些痛,覺得這些內容實在是過於枯燥,也過於晦澀,他有些明白講的什麽,但又不能完全明白,模模糊糊,有種霧裏看花的感覺。


    “扣針製造業雖然極其微小,但它的分工往往可以引起人們的注意……”


    “……整個工序分為抽鐵絲、拉直、切截、削尖鐵絲的一端、打磨鐵絲的另一端(方便裝針頭),分別由不同的人負責完成。”


    “這樣細分起來,扣針的製造就分成了十八道工序,在有些工廠裏,十八道工序分別由十八個專門的工人負責完成……”


    特別是當看到裏麵的舉例後,他更加的糊塗了,隻覺得這東西實在是無聊至極、荒謬至極。


    雖然他不知道扣針為何物,但料想不過紐扣之類的小玩意,這種玩意要十八個人來完成?這不是荒謬是什麽?


    不過,朱標的這種想法剛剛生出,他自己就覺得不對。


    這可是周飛送給他的書籍,如果是荒謬的話,周飛怎麽可能送給他?


    所以,這裏麵一定有他不了解的地方。


    這樣一想,朱標沒再看向書籍了,而是抬頭看向了周飛,虛心的請教道:“周兄弟,寫這國富論的像是西夷人,這書有何作用?”


    “是啊,西夷人。”


    周飛點頭回答了一句。


    後麵的話還沒來得及說,老朱來了句:“我說那名字怎麽古怪的很,原來是西夷人。還是咱標兒聰明,一眼就看出了這名字的玄虛。”


    朱標:“……”


    他真想再次用手捂臉,自己這個老爹真是的,能不能別讓我社死了?


    周飛也是一陣無語,這老朱自打朱標土豆中毒之後越發的“寵溺”朱標了,啥都是標兒好,跟哄小孩似的,這哪裏還有一點洪武大帝的風範?


    周飛沒理他,繼續回答朱標道:“西夷人,也是我們後麵的西洋人、西方人。曆史你們都看了,我們這邊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當中,不思進取,結果西洋人一直在發展,並且開啟了工業革命,跨越了大海來攻打我們。這國富論就是西方經濟的核心思想,就好比我們華夏的《管子》吧。西洋人為什麽能夠發展起來,能夠跨越大海來攻打我們,通過這本書可以窺見一二。”


    老朱一臉狐疑的說道:“這書是西洋人的《管子》?有這麽厲害嗎?”


    周飛臉色很平靜:“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皇帝你該不會連這道理都不懂吧?”


    “你小子~”


    老朱氣笑了:“咱自然知道這道理,你小子用不著激咱。”


    “原來如此!我一定會認真學習!”


    朱標卻是神色嚴肅的點了點頭,不過隨後還是問道:“不過周兄弟,他這裏麵所講的勞動分工,未免太繁瑣了些,一件小小的扣針,十八個人分工完成?這~這未免太奢侈了。”


    周飛笑道:“奢不奢侈不是看人多人少去的,而是看生產出來的這東西價值多少。老實講,你父皇還有你、包括後麵的永樂、宣德這些人,都是吃了不懂經濟的虧,被下麵的人忽悠了,濫發寶鈔鹽引,胡亂製定商稅農稅,搞得一團糟,結果到了後麵朝廷收不上錢,財政破產而滅亡。多看看這本書,對你們了解經濟,知道怎麽製定經濟政策是很有幫助的。雖然這玩意也隻是治標不治本~”


    朱元璋也好,朱標也罷,被這話說得啞口無言。


    看過曆史的兩人很清楚他們的這個短板,也清楚這個短板流淌在大明的骨髓裏,後期滅亡很大因素在這一個短板上。


    商稅收不上來,士紳們又都免稅,結果就是不斷的向農民加派稅收,最終農民起義,直接幹翻了大明。


    如果後期能收上稅來,明朝在崇禎時期是很難滅亡的。


    不論是農民起義的軍隊還是後期撿了便宜的建奴女真,其實戰鬥力都比明軍差。但是收不上來稅,朝廷沒錢,軍餉發不出來,明軍還打什麽仗?直接投了唄!


    投了之後,明軍直接搶,搶地主士紳的,搶官員藩王的,搶得盆滿缽滿,自然戰鬥力越來越強,於是大明被幹翻了,農民軍被幹翻了,形成了一個以建奴八旗為核心的軍事集團統治了整個華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家通曆史,開局救助李雲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的家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的家人並收藏我家通曆史,開局救助李雲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