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洪武二十五年的早朝
我家通曆史,開局救助李雲龍 作者:墨的家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洪武朝為開國朝,文臣如雲,謀士如雨,將星雲集!
不過,這等盛況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地發生著變化。特別是三大案的辦理,朝廷中那些開國的文臣武將很是清理了一批。
到了今年,洪武二十五年,朝廷之中的開國文臣武將們在百官之中已經不占優勢了,和新晉的那些官員不分軒輊了。
如果是原本的曆史,這一年會發生洪武第四大案,也就是藍玉案,開國的文臣武將會再度被清理一批,然後開國功勳階層不再左右朝政,真正左右朝政的隻剩下了皇帝以及新晉的那些官員了。
此時,因為朱標未去世,又先一步的讓藍玉內退了,第四大案並未發生,所以朝堂之上,開國勳貴們的力量雖然和新晉的官員不分軒輊,但影響力依然是要超越的。
不過,開國勳貴們雖然力量和影響力依然很大,但已經左右不了朝政,皇帝做到了真正的一言九鼎!
原本皇帝之下還有個丞相,但丞相一職在洪武十三年隨著胡惟庸案的爆發而徹底終結。
丞相職位被廢之後,皇帝發現一人處理朝政太難了,於是設置了春夏秋冬四個輔官來輔助自己。其中,秋官和冬官實際上是沒有的,由春官和夏官兼任了。春官三人,夏官三人。說是四輔官,其實不過是秘書罷了,所以這些人要麽被裁撤了,要麽直接辭職不幹了。
皇帝沒辦法,於是設立了大學士的職位幫他處理事情,包括華蓋殿大學士、謹身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還有東閣大學士。,這是參考宋朝製度搞出來的,隻有五品的品級。
所以,目前而言,這些在後來主掌朝政的“閣老”們還是個低級官員,壓根不被人放在眼裏。
此時此刻,如果從奉天殿的上空往下看,可以看到文武官員們基本上形成了兩個集團,涇渭分明,一邊是文官,一邊是勳貴武官。
更大的嗡聲是文官集團這邊發出來的,在勳貴武官這邊,除了排在後麵的在小聲議論,排在前麵的基本上默不作聲。
這些人裏麵,有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江夏侯周德興、永平侯謝成、懷遠侯曹興、靖寧侯葉升、景川侯曹震、會寧侯張溫、定遠侯王弼……等等。
但幾乎每一個人的臉色都是平靜中帶著凝重,因為在不久之前,涼國公藍玉突然內退了,在太子的授意下內退了。
作為勳貴武官,他們或多或少和藍玉有聯係,都問過藍玉原因,但藍玉什麽都沒說,隻是每日以酒澆愁。
毫無疑問,這對他們來說是極其強大的震動!
所謂太子授意,不過是對外說說而已,他們誰不知道這背後其實是皇帝的意思?
三大案,尤其是胡惟庸案,到現在還是風波不止,時不時的有人被牽連,有自己被殺的,有全家被殺的,這在他們看來就是皇帝在搞功臣清洗。在這個時間點藍玉突然內退,很難不讓他們聯想到是不是和胡惟庸案有關係?
如果藍玉牽涉到胡惟庸案,那他們呢?
所以這些天,每次上朝他們不敢說戰戰兢兢,至少也是如履薄冰,不知道能不能走到壽終正寢的那一天。
眾人的前麵,錦衣衛指揮使蔣瓛也是臉色嚴肅中帶著凝重。
他是在場所有人裏麵唯一知道內情的人,但他不敢說,也不會和任何人說,因為他自己也是如履薄冰,不知道能不能有壽終正寢的那一天。
自古以來,知道皇家太多秘密的人,豈能有好下場?
更何況,他所執掌的錦衣衛更是皇帝的一把刀,皇帝想殺誰就殺誰,殺完了之後刀也就順手扔了,給那些剩下的大臣們平息怒火。
他的前任毛驤不就是這樣被皇帝殺了嗎?
自從在穿越門後聽到是他舉報了藍玉謀反的曆史之後,蔣瓛就心裏有了底,他大概率在辦完藍玉案之後被皇帝殺了。
現如今,不過是抱著僥幸心理在辦事罷了,他的全家還在皇帝的掌握之中呢。
他想退,但退不了,因為往後退不是活,也是死,下麵不知道多少人的眼睛在盯著他呢。
咚!
咚!
咚!
伴隨著三通鼓聲,宮門大開。
聚集在奉天殿外的文武官員迅速的整理了儀容儀表,然後按照品級排著隊魚貫而入。文官從左掖門進入,武官從右掖門進入。
文官之中,以吏部尚書詹徽為首;武官之中,以宋國公馮勝為首。
不多時,一眾官員便進入到了奉天殿中。
不過,不是所有人都能進奉天殿的,因為官員人數太多了,奉天殿根本站不下。
禮樂聲中,文武百官如往常早朝一樣一跪三磕頭,然後山呼“聖躬萬福”,最後在太監“起”的高呼聲中紛紛站立了起來。
“這人是誰?”
這時,文武百官才忽然發現,皇帝寶座之下原本隻有太子一人站立的地方,此時卻站立著另外一個奇裝異服的男子,一看就不是宮內的太監,臉色頓時就有些不對勁了。
太子朱標的右手邊,站立著的不是別人,正是周飛。
周飛還是第一次見到古代是如何上朝的,頓時就被嚴肅的上朝禮儀和一大群人山呼“聖躬萬福”的陣仗給鎮住了。
“好家夥,難怪人人都想皇帝~”
周飛忽然理解了當年漢高祖劉邦說的那句“今日方知皇帝之尊貴”,也理解了為什麽古代那麽多人爭這一個寶座。
想想看,普天之下所有人都跪伏在你的腳下,這是何等至高無上的權力?
隻不過,這文武百官上朝的人也太多了,排隊都排到奉天殿外麵去了,周飛放眼看去竟然看不到末尾,不免讓他有些想笑:“老朱搞這種飛機,純屬是自己給自己找罪受~”
這麽多人上朝,大幾百號人,除了折騰人之外,周飛想想也知道是老朱自己受罪,一人說一件事也足夠讓他頭疼了,更別說很多官員品級太小,說的事也就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堂堂一個皇帝,聽下麵的小官說雞毛蒜皮的小事,這不是找罪受是什麽?
有這個功夫,還不如想辦法搞好製度,自己還能享受享受~
按照正常的流程,此時應該是有人出來喊“有事上奏,無事退朝”之類的話,但今天朱元璋心情好,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直接敲了敲龍椅。
下一個,太監拿出早已準備好的聖旨直接大聲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不過,這等盛況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地發生著變化。特別是三大案的辦理,朝廷中那些開國的文臣武將很是清理了一批。
到了今年,洪武二十五年,朝廷之中的開國文臣武將們在百官之中已經不占優勢了,和新晉的那些官員不分軒輊了。
如果是原本的曆史,這一年會發生洪武第四大案,也就是藍玉案,開國的文臣武將會再度被清理一批,然後開國功勳階層不再左右朝政,真正左右朝政的隻剩下了皇帝以及新晉的那些官員了。
此時,因為朱標未去世,又先一步的讓藍玉內退了,第四大案並未發生,所以朝堂之上,開國勳貴們的力量雖然和新晉的官員不分軒輊,但影響力依然是要超越的。
不過,開國勳貴們雖然力量和影響力依然很大,但已經左右不了朝政,皇帝做到了真正的一言九鼎!
原本皇帝之下還有個丞相,但丞相一職在洪武十三年隨著胡惟庸案的爆發而徹底終結。
丞相職位被廢之後,皇帝發現一人處理朝政太難了,於是設置了春夏秋冬四個輔官來輔助自己。其中,秋官和冬官實際上是沒有的,由春官和夏官兼任了。春官三人,夏官三人。說是四輔官,其實不過是秘書罷了,所以這些人要麽被裁撤了,要麽直接辭職不幹了。
皇帝沒辦法,於是設立了大學士的職位幫他處理事情,包括華蓋殿大學士、謹身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還有東閣大學士。,這是參考宋朝製度搞出來的,隻有五品的品級。
所以,目前而言,這些在後來主掌朝政的“閣老”們還是個低級官員,壓根不被人放在眼裏。
此時此刻,如果從奉天殿的上空往下看,可以看到文武官員們基本上形成了兩個集團,涇渭分明,一邊是文官,一邊是勳貴武官。
更大的嗡聲是文官集團這邊發出來的,在勳貴武官這邊,除了排在後麵的在小聲議論,排在前麵的基本上默不作聲。
這些人裏麵,有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江夏侯周德興、永平侯謝成、懷遠侯曹興、靖寧侯葉升、景川侯曹震、會寧侯張溫、定遠侯王弼……等等。
但幾乎每一個人的臉色都是平靜中帶著凝重,因為在不久之前,涼國公藍玉突然內退了,在太子的授意下內退了。
作為勳貴武官,他們或多或少和藍玉有聯係,都問過藍玉原因,但藍玉什麽都沒說,隻是每日以酒澆愁。
毫無疑問,這對他們來說是極其強大的震動!
所謂太子授意,不過是對外說說而已,他們誰不知道這背後其實是皇帝的意思?
三大案,尤其是胡惟庸案,到現在還是風波不止,時不時的有人被牽連,有自己被殺的,有全家被殺的,這在他們看來就是皇帝在搞功臣清洗。在這個時間點藍玉突然內退,很難不讓他們聯想到是不是和胡惟庸案有關係?
如果藍玉牽涉到胡惟庸案,那他們呢?
所以這些天,每次上朝他們不敢說戰戰兢兢,至少也是如履薄冰,不知道能不能走到壽終正寢的那一天。
眾人的前麵,錦衣衛指揮使蔣瓛也是臉色嚴肅中帶著凝重。
他是在場所有人裏麵唯一知道內情的人,但他不敢說,也不會和任何人說,因為他自己也是如履薄冰,不知道能不能有壽終正寢的那一天。
自古以來,知道皇家太多秘密的人,豈能有好下場?
更何況,他所執掌的錦衣衛更是皇帝的一把刀,皇帝想殺誰就殺誰,殺完了之後刀也就順手扔了,給那些剩下的大臣們平息怒火。
他的前任毛驤不就是這樣被皇帝殺了嗎?
自從在穿越門後聽到是他舉報了藍玉謀反的曆史之後,蔣瓛就心裏有了底,他大概率在辦完藍玉案之後被皇帝殺了。
現如今,不過是抱著僥幸心理在辦事罷了,他的全家還在皇帝的掌握之中呢。
他想退,但退不了,因為往後退不是活,也是死,下麵不知道多少人的眼睛在盯著他呢。
咚!
咚!
咚!
伴隨著三通鼓聲,宮門大開。
聚集在奉天殿外的文武官員迅速的整理了儀容儀表,然後按照品級排著隊魚貫而入。文官從左掖門進入,武官從右掖門進入。
文官之中,以吏部尚書詹徽為首;武官之中,以宋國公馮勝為首。
不多時,一眾官員便進入到了奉天殿中。
不過,不是所有人都能進奉天殿的,因為官員人數太多了,奉天殿根本站不下。
禮樂聲中,文武百官如往常早朝一樣一跪三磕頭,然後山呼“聖躬萬福”,最後在太監“起”的高呼聲中紛紛站立了起來。
“這人是誰?”
這時,文武百官才忽然發現,皇帝寶座之下原本隻有太子一人站立的地方,此時卻站立著另外一個奇裝異服的男子,一看就不是宮內的太監,臉色頓時就有些不對勁了。
太子朱標的右手邊,站立著的不是別人,正是周飛。
周飛還是第一次見到古代是如何上朝的,頓時就被嚴肅的上朝禮儀和一大群人山呼“聖躬萬福”的陣仗給鎮住了。
“好家夥,難怪人人都想皇帝~”
周飛忽然理解了當年漢高祖劉邦說的那句“今日方知皇帝之尊貴”,也理解了為什麽古代那麽多人爭這一個寶座。
想想看,普天之下所有人都跪伏在你的腳下,這是何等至高無上的權力?
隻不過,這文武百官上朝的人也太多了,排隊都排到奉天殿外麵去了,周飛放眼看去竟然看不到末尾,不免讓他有些想笑:“老朱搞這種飛機,純屬是自己給自己找罪受~”
這麽多人上朝,大幾百號人,除了折騰人之外,周飛想想也知道是老朱自己受罪,一人說一件事也足夠讓他頭疼了,更別說很多官員品級太小,說的事也就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堂堂一個皇帝,聽下麵的小官說雞毛蒜皮的小事,這不是找罪受是什麽?
有這個功夫,還不如想辦法搞好製度,自己還能享受享受~
按照正常的流程,此時應該是有人出來喊“有事上奏,無事退朝”之類的話,但今天朱元璋心情好,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直接敲了敲龍椅。
下一個,太監拿出早已準備好的聖旨直接大聲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