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律詩對《周易哲學視角下的〈水滸傳〉第 67 回解析》的解析:


    (一)《〈水滸傳〉第 67 回解析》


    周易玄妙蘊回中,水滸篇章意味濃。


    陽剛宋江三軍賞,陰柔關勝二將攻。


    馬奔步穩勢難擋,水湧火燃智不窮。


    命運無常變陰陽,哲思深遠悟其中。


    (二)詮釋:


    這首詩以七律的形式,圍繞《水滸傳》第 67 回,結合周易哲學的觀點進行了解析。詩中表達了回目中的陽剛與陰柔、馬步與水火的對立與轉化,以及命運的變化和其中蘊含的哲理思考。


    “周易玄妙蘊回中,水滸篇章意味濃”:指出《周易》的玄妙之處蘊含在《水滸傳》第 67 回中,這一回的故事有著深刻的意味。


    “陽剛宋江三軍賞,陰柔關勝二將攻”:描述了宋江作為陽剛的代表賞賜三軍,而關勝以陰柔的方式降服二將。


    “馬奔步穩勢難擋,水湧火燃智不窮”:進一步闡述了馬、步、水、火四軍的特點和相互作用,展現出其中蘊含的智慧和力量。


    “命運無常變陰陽,哲思深遠悟其中”:強調了命運的無常和陰陽的變化,以及人們可以從這一回中領悟到的深遠哲理。


    整首詩通過對《水滸傳》第 67 回的分析,結合周易哲學的視角,深入挖掘了其中的內涵和意義。


    (三)水滸傳第67回回目,經典梗概,主題思想,經典情節,經典詩句及經典典故


    回目:《水滸傳》第67回回目為“宋江賞馬步三軍,關勝降水火二將”。


    經典梗概:


    梁山眾人打破北京大名府後,宋江將府庫金寶財物賞給馬、步、水三軍,大排筵宴慶賀盧俊義獲救。席間,吳用擔憂梁中書會向朝廷告狀並引來征討。不久,探事人回報,梁中書果然申奏朝廷,諫議大夫趙鼎奏請招安,被蔡京喝罵並削了官職。天子差人齎捧敕符,往淩州調遣單廷圭(聖水將軍)、魏定國(神火將軍)前來征討梁山。關勝主動請纓,要帶五千軍兵在二將起行前,前往淩州將他們收服,若不降便擒來,宋江大喜應允。後來,關勝用大刀使單廷圭落馬,單廷圭願降;魏定國使神火打敗關勝,但因城裏被李逵放火燒了,不敢回城,於中陵縣屯住。最終在關勝圍城和單廷圭勸說下,魏定國降了梁山泊。


    主題思想:


    這一回繼續體現了《水滸傳》的一些常見主題思想。一方麵展現了梁山好漢的英勇和團結,關勝主動請戰以及梁山眾人對他的支持,體現出他們在麵對朝廷征討時的積極應對和內部的凝聚力;另一方麵也反映了朝廷的腐敗和奸臣當道,蔡京輕易否定趙鼎的招安建議,舉薦他人征討梁山,使得矛盾進一步激化,揭示了農民起義的社會背景和原因。同時,還能看出梁山好漢對人才的重視和招納,關勝希望收服單廷圭和魏定國,壯大梁山的力量。


    經典情節:


    關勝請纓收服水火二將:關勝在梁山立足後,急於立功,得知單廷圭和魏定國將被派來征討,便主動向宋江請戰,要去收服二將,展現出他的勇敢和自信,以及對梁山的忠誠。


    李逵夜下梁山:李逵因宋江不讓他隨關勝出征,心中不服,竟在夜裏提著兩把板斧獨自下山,想要自己去攻打單廷圭和魏定國,這一情節突出了李逵的魯莽、直率和急於立功的性格。


    關勝降伏單廷圭:關勝與單廷圭交戰,用大刀使單廷圭落馬,隨後勸降成功,單廷圭願意歸降梁山,此情節顯示了關勝的武藝高強和善於勸降的能力。


    經典詩句:


    “璽書招撫是良謀,趙鼎名言孰與儔。堪笑蔡京多誤國,反疏忠直快私仇。”這兩句詩是對趙鼎主張招安這一良策的肯定,以及對蔡京為一己私仇排斥忠直之士的批判,暗示了朝廷的黑暗和腐朽,也為梁山好漢的反抗增添了合理性。


    經典典故(此回中涉及較少):文中部分人物的綽號與曆史典故有一定關聯,例如單廷圭被稱為“聖水將軍”、魏定國被稱為“神火將軍”,這裏的稱號可能暗指古代一些善於水戰、火攻的將領,但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經典典故。而關勝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與關羽相似,關羽是曆史上著名的忠義之士且武藝高強,關勝同樣如此,這可以看作是一種文學上的借鑒和傳承。不過在第67回中,關於這方麵的表述並不突出。


    二、《周易哲學視角下的〈水滸傳〉第 67 回解析》


    《水滸傳》第 67 回“宋江賞馬步三軍,關勝降水火二將”,這一回目蘊含著豐富的故事與深刻的哲學內涵。當我們以周易哲學的視角來審視這一回時,更能揭示出其中的玄妙之處。


    在周易哲學中,陰陽相互轉化、相生相克是核心觀念之一。這一觀念在本回中有著鮮明的體現。宋江作為梁山好漢的領袖,賞馬步三軍,展現出他對眾人的關愛與激勵。這可以看作是陽的一麵,代表著積極、光明和溫暖。而關勝降水火二將,則是通過智謀和武力降服了強敵,體現了陰的力量,即堅韌、冷靜和策略。


    馬、步、水、火四軍,在周易中也可以找到對應的象征意義。馬象征著快速、勇猛,步代表著穩健、沉著,水寓意著變化、柔韌,火則表示著激情、力量。這四軍的存在與相互作用,反映了世間萬物的多樣性和相互依存性。


    宋江賞馬步三軍,體現了他對梁山勢力的鞏固和發展。這是一種積極的行動,旨在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這種賞罰分明的做法,符合周易中“剛柔相濟”的原則。剛柔並濟,方能使團隊保持穩定,不斷壯大。


    關勝降水火二將,是一場智謀與武力的較量。單廷圭和魏定國,分別以水、火為絕技,他們的存在給梁山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然而,關勝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成功地將他們降服。這一過程中,體現了周易中“陰陽消長”的道理。在麵對困難和強敵時,隻有善於運用智慧和力量,把握時機,才能實現陰陽的轉化,取得勝利。


    在本回中,還可以看到人物命運的起伏與變化。單廷圭和魏定國原本是朝廷派來征討梁山的將領,但最終卻歸降了梁山。這種轉變,反映了命運的無常和變數。正如周易中所說,事物的發展是不斷變化的,沒有絕對的定數。


    同時,這一回也展現了人性的複雜。宋江等人既有忠義之心,又有智謀和勇氣;單廷圭和魏定國既有高強的武藝,又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這些人物的性格和行為,都體現了周易中“陰陽合德”的理念。陰陽合德,意味著各種因素相互融合、相互補充,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


    此外,從整個故事的發展來看,這一回也是梁山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它標誌著梁山勢力的進一步壯大,同時也為後續的劇情發展埋下了伏筆。這就如同周易中所說的“周而複始,循環不息”。事物的發展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每一個階段都為下一個階段奠定了基礎。


    總的來說,用周易哲學來深度解析《水滸傳》第67 回,能夠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故事內涵和哲學思想。這一回不僅展現了精彩的情節和人物形象,還蘊含了豐富的哲理,讓我們在欣賞文學作品的同時,也能從中獲得對人生和世界的思考與啟示。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從這一回中汲取一些寶貴的經驗。比如,在麵對困難和挑戰時,要學會運用智慧和力量,把握時機,實現陰陽的轉化;在與人相處時,要理解人性的複雜,做到陰陽合德;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要認識到事物發展的無常和變數,保持積極的心態,不斷前進。


    《水滸傳》作為一部經典的文學作品,其價值不僅僅在於講述了一個精彩的故事,更在於它所蘊含的深刻哲學思想。通過用周易哲學來解讀,我們能夠更全麵、更深入地理解這部作品,同時也能從中獲得更多的智慧和啟示。


    三、從幾個方麵用周易哲學深度解析《水滸傳》第 67 回:


    陰陽平衡


    在這一回中,宋江的軍隊與關勝的軍隊形成了陰陽相對的兩股力量。雙方的攻守、進退體現了陰陽的相互作用與平衡。


    變化與轉化


    戰局的發展並非一成不變,形勢不斷發生變化。就如同周易中的卦象變化,從一種狀態轉化為另一種狀態,體現了事物的無常與變化。


    剛柔相濟


    宋江的領導風格體現了剛柔相濟的特點,既有果斷的決策,又有關懷和賞賜。關勝的戰術運用也展現了剛柔並濟的策略。


    時位觀念


    雙方在戰鬥中的時機選擇和位置安排,體現了對時位的把握。合適的時機和有利的位置能影響戰局的走向。


    吉凶轉化


    戰鬥中的勝負並非絕對,吉凶可以相互轉化。一時的勝利或失敗並不代表最終結局,這與周易中對吉凶的理解相符。


    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傳忠義的哲學意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ai重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ai重歌並收藏水滸傳忠義的哲學意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