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坐而論道
銀河樂園之特殊契約者 作者:誰是枕邊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隻見布帛上寫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這句話出自《論語·泰伯篇》,是個爭議很大的句子。
宋朝之後,大多斷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就是對於老百姓,隻能使他們按照我們的意誌去做,而不能使他們懂得為什麽要這樣做。也就是愚民與弱民政策。
《論語》是這個時代士族的基礎讀物,所以原主也讀過這句話,不過能不能理解,怎麽理解,就是因人而異了。
作為新時代的有誌青年,吳韻當然認同另一種斷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老百姓的力量可以借助那就組織起來,不可以借助那就告知君王。因為不可使而使之則國亡,曆史上就有數個例子證明:秦始皇修長城和隋煬帝修大運河。作為君主因該時刻知道百姓的生活狀況,依此製定各種合理的政策。
顯然這是孔子的理想,不要說在古代不可能實現,就是在現代也不太可能實現,因為眾口難調,每個人的利益訴求是不同的,每個人追求的幸福生活也是不同的,作為統治者不可能完全知道百姓的生活狀態,除非有一台量子計算機,除非統治者沒有私心。
另外,吳韻對於這句話也有自己的理解。他認為第一種斷句也並不是完全錯誤的。百姓開啟民智就一定是好事嗎?人一旦開啟了智慧就有了更多的欲望,欲望越多,野心也就越大,那些曆史上的統治者也是開啟民智後變成統治階級的。當大家的智慧都很高,都去追求更好的生活的時候,如果現實中的資源無法滿足大家的欲望,那麽就會造成衝突,進而演變成戰爭。
所以,民智的開啟和社會的資源以及資源的使用成正比。貧富差距大的話,還是不要開啟民智的好。
這其中一個關鍵的地方是統治者們能否堅持大公無私,能否堅持消除貧富差距,能否堅持發展科技。在吳韻看來,最難的就是消除貧富差距,因為人都是自私的(不接受反駁,自私程度不同),如果沒有一套完全公平的製度,那麽實際上人類社會是不可能消滅貧富差距的。
所以,如何疏導人民內部的矛盾,在不愚民和弱民的情況下,要麽對外發動戰爭,掠奪他國財富,要麽建立一個信仰,讓人民安貧樂道。(這不是愚民。)想要讓人民安貧樂道,統治者自身也要安貧樂道,否則還不如愚民!
所以,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要求統治者安貧樂道!然而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曆史上很少有統治者不被富貴迷了眼的!
在吳韻思考這些的時候,時間也在一點點過去。
“時間到了。”
吳韻理了理思路,說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君有道,尊之,無道,換之。”
轟隆,猶如一聲平地驚雷,王音手中的竹簡掉到了地上。
“你再說一遍?”他站起身來,臉色蒼白,手指顫抖地指著吳韻。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君有道,尊之,無道,換之。”
“你個逆子,無父無君的逆子!”王音氣得抄起桌上的竹簡丟向吳韻。
“什麽嘛,君王的話就一定要聽嗎?要是個昏君還供著他的話,大家一塊兒完蛋。”
“幼稚!你可知君王的力量,君王無道,隻可規勸。”
“嗬嗬,皇帝又不是小孩子,再說誰家教育小孩子不用打的(古代)?”吳韻小聲嘀咕道。
“來人,”王音準備喊人教訓自己的兒子了。
“大人且慢!看著我的眼睛請聽我說!”吳韻雙眼直視他,心中吐槽:我可不是你的兒子,你先不仁別怪我不義。
“你有何話說?”王音的眼中閃過一絲迷茫之色。
“不就是懼怕皇帝的士兵嗎?天下有道士族聯合起來,還怕皇帝?”
“有道士族?”王音聽到一個新名詞。
“對啊,有無道的皇帝,就有無道的士族啊,那麽也有有道的士族啊。”
“何為有道?”王音臉色稍緩,急忙問道。
其實東漢末年,靈帝昏庸無道,大行商賈之事,使得很多士族跟風墮落,所謂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當時世風日下,人心奸詐詭異,其始作俑者就是靈帝。(關鍵是當時的生產力跟不上,大行商賈反而使得百姓更加貧弱。)
“安貧樂道啊,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啊。”吳韻翻了翻白眼,這不是顯而易見的嗎?然後又說道:“所謂君子,安貧樂道者啊!”
其實說的容易,但是世上能做到的又有幾人?
尤其是在當時的士族中。誰沒有個三妻四妾,哪個不拿錢向皇帝買官,向十常侍賄賂?看看朝堂袞袞諸公,袁氏貪圖權力,楊氏謀求利益,再看看地方上的郡守、縣令,有多少不是花錢買官的。
“吾日三省吾身!”
“對的對的,大人堅持!君子不易!”(指君子不改誌向)
為了防止原主的父親去修仙道,吳韻趕緊又說:“大人,何為道?“
“道?朝聞道夕可死矣!“
“道可道,非常道。是因為民之所求不完全相同,但總的來說是吃飽穿暖。民之道不同於士之道,士之道在於確保民之道可行。“吳韻直視王音雙眼,繼續施展『說服』技能。
王音雙眼終於轉起了蚊香圈,點頭道:“使百姓能吃飽穿暖,確實是君子之道。“
“大人應當內修兵甲以禦強敵,外養流民以積民望。待天時改變以圖自保!“
其實當時很多士族都察覺到天下要亂了,都在暗中積蓄力量,不然憑什麽袁紹能那麽快崛起,就憑那個四世三公的名頭嗎?
吳韻為什麽要王音早做準備,因為他想要琅琊王氏投資劉備,這樣在劉備入主徐州的時候,幫助劉備快速穩定徐州。他這樣做既沒有幹擾曆史進程,也沒有放任徐州的百姓不管。琅琊王氏作為徐州的頂級士族要肩負起保護徐州百姓的重任。而且這樣做也許可以加速劉備勢力的發展,試想下,如果沒有曹操的屠徐州,諸葛氏也許不會南下荊州,那麽劉備站穩徐州後會否提早招募諸葛亮,有了諸葛亮的幫助,以劉備的武,諸葛亮的文,徐州的富庶,是否會提前結束三國之亂?
“確實如此,吾賦閑在家就是看不慣朝堂上的烏煙瘴氣,吾兒乃王家麒麟子也。“王音的眼裏閃過一絲叫做野心的東西。
“大人,這徐州若無英雄不可得,我願外出為大人尋得英雄!若我訪得賢才,還請大人答應舉其孝廉。“
“我答應!快去。“
“另外琅琊諸葛氏內英傑輩出,大人不妨派人交好,甚至是聯姻!大人答應嗎?“
“吾答應。“
“大人,黃銅令。”
“哈哈,此乃黃金令,持有此令者如見家主。”
吳韻心中大呼臥槽,『說服』大法這麽好用的嗎?早知道直接說服完事,害得自己死了多少腦細胞啊。
這句話出自《論語·泰伯篇》,是個爭議很大的句子。
宋朝之後,大多斷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就是對於老百姓,隻能使他們按照我們的意誌去做,而不能使他們懂得為什麽要這樣做。也就是愚民與弱民政策。
《論語》是這個時代士族的基礎讀物,所以原主也讀過這句話,不過能不能理解,怎麽理解,就是因人而異了。
作為新時代的有誌青年,吳韻當然認同另一種斷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老百姓的力量可以借助那就組織起來,不可以借助那就告知君王。因為不可使而使之則國亡,曆史上就有數個例子證明:秦始皇修長城和隋煬帝修大運河。作為君主因該時刻知道百姓的生活狀況,依此製定各種合理的政策。
顯然這是孔子的理想,不要說在古代不可能實現,就是在現代也不太可能實現,因為眾口難調,每個人的利益訴求是不同的,每個人追求的幸福生活也是不同的,作為統治者不可能完全知道百姓的生活狀態,除非有一台量子計算機,除非統治者沒有私心。
另外,吳韻對於這句話也有自己的理解。他認為第一種斷句也並不是完全錯誤的。百姓開啟民智就一定是好事嗎?人一旦開啟了智慧就有了更多的欲望,欲望越多,野心也就越大,那些曆史上的統治者也是開啟民智後變成統治階級的。當大家的智慧都很高,都去追求更好的生活的時候,如果現實中的資源無法滿足大家的欲望,那麽就會造成衝突,進而演變成戰爭。
所以,民智的開啟和社會的資源以及資源的使用成正比。貧富差距大的話,還是不要開啟民智的好。
這其中一個關鍵的地方是統治者們能否堅持大公無私,能否堅持消除貧富差距,能否堅持發展科技。在吳韻看來,最難的就是消除貧富差距,因為人都是自私的(不接受反駁,自私程度不同),如果沒有一套完全公平的製度,那麽實際上人類社會是不可能消滅貧富差距的。
所以,如何疏導人民內部的矛盾,在不愚民和弱民的情況下,要麽對外發動戰爭,掠奪他國財富,要麽建立一個信仰,讓人民安貧樂道。(這不是愚民。)想要讓人民安貧樂道,統治者自身也要安貧樂道,否則還不如愚民!
所以,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要求統治者安貧樂道!然而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曆史上很少有統治者不被富貴迷了眼的!
在吳韻思考這些的時候,時間也在一點點過去。
“時間到了。”
吳韻理了理思路,說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君有道,尊之,無道,換之。”
轟隆,猶如一聲平地驚雷,王音手中的竹簡掉到了地上。
“你再說一遍?”他站起身來,臉色蒼白,手指顫抖地指著吳韻。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君有道,尊之,無道,換之。”
“你個逆子,無父無君的逆子!”王音氣得抄起桌上的竹簡丟向吳韻。
“什麽嘛,君王的話就一定要聽嗎?要是個昏君還供著他的話,大家一塊兒完蛋。”
“幼稚!你可知君王的力量,君王無道,隻可規勸。”
“嗬嗬,皇帝又不是小孩子,再說誰家教育小孩子不用打的(古代)?”吳韻小聲嘀咕道。
“來人,”王音準備喊人教訓自己的兒子了。
“大人且慢!看著我的眼睛請聽我說!”吳韻雙眼直視他,心中吐槽:我可不是你的兒子,你先不仁別怪我不義。
“你有何話說?”王音的眼中閃過一絲迷茫之色。
“不就是懼怕皇帝的士兵嗎?天下有道士族聯合起來,還怕皇帝?”
“有道士族?”王音聽到一個新名詞。
“對啊,有無道的皇帝,就有無道的士族啊,那麽也有有道的士族啊。”
“何為有道?”王音臉色稍緩,急忙問道。
其實東漢末年,靈帝昏庸無道,大行商賈之事,使得很多士族跟風墮落,所謂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當時世風日下,人心奸詐詭異,其始作俑者就是靈帝。(關鍵是當時的生產力跟不上,大行商賈反而使得百姓更加貧弱。)
“安貧樂道啊,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啊。”吳韻翻了翻白眼,這不是顯而易見的嗎?然後又說道:“所謂君子,安貧樂道者啊!”
其實說的容易,但是世上能做到的又有幾人?
尤其是在當時的士族中。誰沒有個三妻四妾,哪個不拿錢向皇帝買官,向十常侍賄賂?看看朝堂袞袞諸公,袁氏貪圖權力,楊氏謀求利益,再看看地方上的郡守、縣令,有多少不是花錢買官的。
“吾日三省吾身!”
“對的對的,大人堅持!君子不易!”(指君子不改誌向)
為了防止原主的父親去修仙道,吳韻趕緊又說:“大人,何為道?“
“道?朝聞道夕可死矣!“
“道可道,非常道。是因為民之所求不完全相同,但總的來說是吃飽穿暖。民之道不同於士之道,士之道在於確保民之道可行。“吳韻直視王音雙眼,繼續施展『說服』技能。
王音雙眼終於轉起了蚊香圈,點頭道:“使百姓能吃飽穿暖,確實是君子之道。“
“大人應當內修兵甲以禦強敵,外養流民以積民望。待天時改變以圖自保!“
其實當時很多士族都察覺到天下要亂了,都在暗中積蓄力量,不然憑什麽袁紹能那麽快崛起,就憑那個四世三公的名頭嗎?
吳韻為什麽要王音早做準備,因為他想要琅琊王氏投資劉備,這樣在劉備入主徐州的時候,幫助劉備快速穩定徐州。他這樣做既沒有幹擾曆史進程,也沒有放任徐州的百姓不管。琅琊王氏作為徐州的頂級士族要肩負起保護徐州百姓的重任。而且這樣做也許可以加速劉備勢力的發展,試想下,如果沒有曹操的屠徐州,諸葛氏也許不會南下荊州,那麽劉備站穩徐州後會否提早招募諸葛亮,有了諸葛亮的幫助,以劉備的武,諸葛亮的文,徐州的富庶,是否會提前結束三國之亂?
“確實如此,吾賦閑在家就是看不慣朝堂上的烏煙瘴氣,吾兒乃王家麒麟子也。“王音的眼裏閃過一絲叫做野心的東西。
“大人,這徐州若無英雄不可得,我願外出為大人尋得英雄!若我訪得賢才,還請大人答應舉其孝廉。“
“我答應!快去。“
“另外琅琊諸葛氏內英傑輩出,大人不妨派人交好,甚至是聯姻!大人答應嗎?“
“吾答應。“
“大人,黃銅令。”
“哈哈,此乃黃金令,持有此令者如見家主。”
吳韻心中大呼臥槽,『說服』大法這麽好用的嗎?早知道直接說服完事,害得自己死了多少腦細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