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鍾當年注意力都放在了神州,把那一票事都交給楊單全權負責以後,就沒太關注細枝末節,卻沒想到,當初那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竟然被楊單帶人砍死了。
不過薑鍾也沒什麽不好意思,沒記錯的話,鬆本鈴野的父親是盤踞在神州北部的軍事長官,其本人也不是什麽好人,可謂是死得其所,絲毫不冤。
甚至鬆本家族的後輩還能在漢聯安穩生活,已經是漢聯格外開恩了。
鬆本漁郎不願意提及這些傷心往事,略過這一節,從桶裏撈出一尾魚來,拿出刀具,大咧咧邀請薑鍾吃魚。
薑鍾輕笑婉拒,又見他麵對自己竟然毫不拘束,不由問道:“你以前見過我這種人?”
鬆本漁郎搖頭道:“未曾見過。不過有傳聞說祖皇當年就是仙人之徒,戰陣之上,從無敵手,至今還被放在神社裏供奉。”
說著他又哈哈一笑,“說起來,那位仙人也是神州人士,還跟你同姓‘薑’呢。”
祖皇?仙人?姓薑?
薑鍾哭笑不得。
鬆本漁郎說話時,相關念頭就被薑鍾獲知,故此明白了事情經過。
當年楊單有奇門遁甲傍身,東闖西殺,愣是僵持了數年,後來形勢變化,敵外憂內患,終究銳氣喪盡,於是轉守為攻,追亡逐北,百戰百勝。
成立漢聯之後,原本沒設最高執政官的席位,但民眾不這麽認為,而且,為了區別於天皇,就稱之為祖皇,以示恭敬。
然後楊單還稱「薑先生」曾授予他一十二局遁甲術,並賜下金印,實是今日漢聯的貴人。
於是在建國元年,就尊拜為師,於神社中設奉神位,年年參拜,及至今日,已經成了一項傳統,甚至演變成了舉國歡慶的盛會,每年參拜神社時,就是北島遊客最多的時候。
鬆本漁郎見薑鍾一副感興趣的樣子,就打開話匣子,講起了這段傳奇往事,“這是我們最著名的本地文化了,基本每個來旅遊的人都要了解一下的……”
薑鍾聽下來,心中越發鬆快。
其族本性慕強,說明白點,就是奴性很強。其本身文化就脫胎於神州,所以對於神州文化接受度很高,並沒有多抵製漢人統治自己。
但其終究發展出了自己的特色文化,君權神授的概念根深蒂固,對於「天皇」這一概念的喜愛簡直達到了癡迷的地步。
因此上,就需要某種神性來鞏固統治,楊單發現後,為了自己打造的製度中的最高執政官的位置不被神化,就在執政官上麵架設了一位神明。
那就是「薑先生」。
礙於民心所向,當年幾乎每過幾年官家就會“賜封”薑先生,故而稱號也極多,有桃源仙師、奇門上聖、遁甲真人、蕩疫真君、賜印仙人等等稱呼。
這可不是瞎封的,每一個都是有源頭的,教科書裏都用了一定篇幅去講解,老師光講課都得講好久。
而且,最近全世界風靡特異功能熱,漢聯上上下下對仙師的參拜更加頻繁了,甚至民間都蹦出不少教派團夥,都聲稱是仙師親傳,很是聚攏了不少信徒。
像什麽桃源派、蕩疫教、奇門宗之類的層出不窮。
薑鍾微微頷首。
自他從山中醒來後,一路遊曆,雖然看似都是成竹在胸,其實很多地方都不如意,隻是事實如此,隻能接受罷了。
沒想到,在這裏倒是遇到了一件稱心的事。
由此看來,現今這世道,神州之外方是自己逍遙的樂土。
把俗世民情調查清楚後,薑鍾辭別了鬆本漁郎,腳尖一點,渡空而去。
鬆本漁郎望空興歎,豔羨不已。
漢聯首都,原名是“劄幌”,現今改名“雪京”,又稱雪都。
這裏的發展比神州京城好太多了,已然全麵工業化,向西方世界看齊,高樓大廈林立,霓虹燈光閃爍,寬闊的柏油大道上車流穿梭如織。
這就是到處裝孫子的好處,起碼落得實惠。
缺點也明顯,前期發展雖然迅捷,但之後的幾十年可就難過了。
這種事,其實與傍大款的小姑娘差不多,趁著年輕當然能得一時風光,年老色衰時,通常晚景淒涼。
理國之策薑鍾不會,但未來大勢還是可以拿捏的住的,點撥兩句,全身而退不大可能,但撈一筆撐過後麵幾年,應該問題不大。
薑鍾並未直接去見楊單,而是找人問了問路,去了神社一趟。
神社位於市中心,寸土寸金的地方,占地廣闊,往來人流如織,內部殿宇重重,香火不斷。
跟隨上香的人群走進去觀看。
這神社甚是華麗,大致分前中後三個建築群。
裏外都有玉璧池榭,茂林修竹,妝點七彩,圖畫五色,還有鶯啼燕歌,暖煙籠塔,更有熏霞繞樹,香風陣陣。
“真下功夫啊。”
薑鍾感慨了一路。
神社前殿供奉的是當年功勳卓越的起義軍大將,中殿供奉的則是文臣。
還有許多位置是空的,並沒有安置雕像,問過旁人之後才知道,這些位置的人還在世,要等到去世後才能入神社。
倒是有點像是淩煙閣,尊奉各大功臣,供世人瞻仰其功績用的,其中一個古神舊神都沒有。
穿過人流,來到後殿。
這裏人群滿滿騰騰,摩肩接踵,紛紛舉著香燭招呼友伴,比前殿的人多多了。
薑鍾閑庭信步的前行,遇到他的人群總是會非常巧妙的給他讓開路。
進到大殿,抬頭便看到了昂首卓立的巨大雕像。
其身著黑色紋金大氅,一手高舉一卷天書,一手托著一枚金印,麵上戴著金色麵具,呈闔目狀。
但看體態,分明不是薑鍾當時在北島時的老人形象,而是一個颯颯青年,身上散發出昂揚奮發之意。
這應該是楊單在南洋的時候,見到自己的模樣,沒想到讓他記憶最深的並不是和藹的老人形象,而是這副神秘青年的模樣。
薑鍾感慨。
人心不古,恩不及威。
旁邊有個母親帶著孩子正在恭敬的上香磕頭。
這孩子不過五六歲大小,嘴唇蒼白,雙眼無神,光是站在人群之中,就一個勁冒虛汗。
小孩子不懂母親求神拜佛的意義,隻倔強的撇著嘴昂著頭,說什麽也不願意下跪。
後麵排隊的眾人都忍不住催促。
母親向眾人賠笑幾句,回過頭來教訓孩子,“薑さんを拝まないと,君の病気は治らないよ。(不拜薑先生,你這病怎麽好)”
說著上去就是兩巴掌,狠狠打在孩子背上,發出“彭彭”悶響。
這其實是母親的小技巧,聲音雖然大,但力道都被衣物卸去,真正打在孩子身上,卻不疼不癢。
但孩子不知道,聽到聲音就覺得自己挨了打,“哇”的一聲哭了。
見此,圍觀眾人雖然麵有不耐,但卻不好苛責。
薑鍾見了,就看向神壇前站著的廟祝,見他低眉垂目如同睡著了一樣,輕輕搖搖頭,對那位母親說道:“孩子不願意拜,就別拜了。”
這神像都沒開光,你拜個毛線啊拜。
那母親一抬頭,眼圈竟然紅紅的,泛著淚光,她也就三十歲出頭,風韻猶存,此刻委委屈屈一眼看去,真是體態嬌弱,我見猶憐。
圍觀眾人中,頓時就有不少男子發出驚呼,目中露出不忍之色。
不過薑鍾也沒什麽不好意思,沒記錯的話,鬆本鈴野的父親是盤踞在神州北部的軍事長官,其本人也不是什麽好人,可謂是死得其所,絲毫不冤。
甚至鬆本家族的後輩還能在漢聯安穩生活,已經是漢聯格外開恩了。
鬆本漁郎不願意提及這些傷心往事,略過這一節,從桶裏撈出一尾魚來,拿出刀具,大咧咧邀請薑鍾吃魚。
薑鍾輕笑婉拒,又見他麵對自己竟然毫不拘束,不由問道:“你以前見過我這種人?”
鬆本漁郎搖頭道:“未曾見過。不過有傳聞說祖皇當年就是仙人之徒,戰陣之上,從無敵手,至今還被放在神社裏供奉。”
說著他又哈哈一笑,“說起來,那位仙人也是神州人士,還跟你同姓‘薑’呢。”
祖皇?仙人?姓薑?
薑鍾哭笑不得。
鬆本漁郎說話時,相關念頭就被薑鍾獲知,故此明白了事情經過。
當年楊單有奇門遁甲傍身,東闖西殺,愣是僵持了數年,後來形勢變化,敵外憂內患,終究銳氣喪盡,於是轉守為攻,追亡逐北,百戰百勝。
成立漢聯之後,原本沒設最高執政官的席位,但民眾不這麽認為,而且,為了區別於天皇,就稱之為祖皇,以示恭敬。
然後楊單還稱「薑先生」曾授予他一十二局遁甲術,並賜下金印,實是今日漢聯的貴人。
於是在建國元年,就尊拜為師,於神社中設奉神位,年年參拜,及至今日,已經成了一項傳統,甚至演變成了舉國歡慶的盛會,每年參拜神社時,就是北島遊客最多的時候。
鬆本漁郎見薑鍾一副感興趣的樣子,就打開話匣子,講起了這段傳奇往事,“這是我們最著名的本地文化了,基本每個來旅遊的人都要了解一下的……”
薑鍾聽下來,心中越發鬆快。
其族本性慕強,說明白點,就是奴性很強。其本身文化就脫胎於神州,所以對於神州文化接受度很高,並沒有多抵製漢人統治自己。
但其終究發展出了自己的特色文化,君權神授的概念根深蒂固,對於「天皇」這一概念的喜愛簡直達到了癡迷的地步。
因此上,就需要某種神性來鞏固統治,楊單發現後,為了自己打造的製度中的最高執政官的位置不被神化,就在執政官上麵架設了一位神明。
那就是「薑先生」。
礙於民心所向,當年幾乎每過幾年官家就會“賜封”薑先生,故而稱號也極多,有桃源仙師、奇門上聖、遁甲真人、蕩疫真君、賜印仙人等等稱呼。
這可不是瞎封的,每一個都是有源頭的,教科書裏都用了一定篇幅去講解,老師光講課都得講好久。
而且,最近全世界風靡特異功能熱,漢聯上上下下對仙師的參拜更加頻繁了,甚至民間都蹦出不少教派團夥,都聲稱是仙師親傳,很是聚攏了不少信徒。
像什麽桃源派、蕩疫教、奇門宗之類的層出不窮。
薑鍾微微頷首。
自他從山中醒來後,一路遊曆,雖然看似都是成竹在胸,其實很多地方都不如意,隻是事實如此,隻能接受罷了。
沒想到,在這裏倒是遇到了一件稱心的事。
由此看來,現今這世道,神州之外方是自己逍遙的樂土。
把俗世民情調查清楚後,薑鍾辭別了鬆本漁郎,腳尖一點,渡空而去。
鬆本漁郎望空興歎,豔羨不已。
漢聯首都,原名是“劄幌”,現今改名“雪京”,又稱雪都。
這裏的發展比神州京城好太多了,已然全麵工業化,向西方世界看齊,高樓大廈林立,霓虹燈光閃爍,寬闊的柏油大道上車流穿梭如織。
這就是到處裝孫子的好處,起碼落得實惠。
缺點也明顯,前期發展雖然迅捷,但之後的幾十年可就難過了。
這種事,其實與傍大款的小姑娘差不多,趁著年輕當然能得一時風光,年老色衰時,通常晚景淒涼。
理國之策薑鍾不會,但未來大勢還是可以拿捏的住的,點撥兩句,全身而退不大可能,但撈一筆撐過後麵幾年,應該問題不大。
薑鍾並未直接去見楊單,而是找人問了問路,去了神社一趟。
神社位於市中心,寸土寸金的地方,占地廣闊,往來人流如織,內部殿宇重重,香火不斷。
跟隨上香的人群走進去觀看。
這神社甚是華麗,大致分前中後三個建築群。
裏外都有玉璧池榭,茂林修竹,妝點七彩,圖畫五色,還有鶯啼燕歌,暖煙籠塔,更有熏霞繞樹,香風陣陣。
“真下功夫啊。”
薑鍾感慨了一路。
神社前殿供奉的是當年功勳卓越的起義軍大將,中殿供奉的則是文臣。
還有許多位置是空的,並沒有安置雕像,問過旁人之後才知道,這些位置的人還在世,要等到去世後才能入神社。
倒是有點像是淩煙閣,尊奉各大功臣,供世人瞻仰其功績用的,其中一個古神舊神都沒有。
穿過人流,來到後殿。
這裏人群滿滿騰騰,摩肩接踵,紛紛舉著香燭招呼友伴,比前殿的人多多了。
薑鍾閑庭信步的前行,遇到他的人群總是會非常巧妙的給他讓開路。
進到大殿,抬頭便看到了昂首卓立的巨大雕像。
其身著黑色紋金大氅,一手高舉一卷天書,一手托著一枚金印,麵上戴著金色麵具,呈闔目狀。
但看體態,分明不是薑鍾當時在北島時的老人形象,而是一個颯颯青年,身上散發出昂揚奮發之意。
這應該是楊單在南洋的時候,見到自己的模樣,沒想到讓他記憶最深的並不是和藹的老人形象,而是這副神秘青年的模樣。
薑鍾感慨。
人心不古,恩不及威。
旁邊有個母親帶著孩子正在恭敬的上香磕頭。
這孩子不過五六歲大小,嘴唇蒼白,雙眼無神,光是站在人群之中,就一個勁冒虛汗。
小孩子不懂母親求神拜佛的意義,隻倔強的撇著嘴昂著頭,說什麽也不願意下跪。
後麵排隊的眾人都忍不住催促。
母親向眾人賠笑幾句,回過頭來教訓孩子,“薑さんを拝まないと,君の病気は治らないよ。(不拜薑先生,你這病怎麽好)”
說著上去就是兩巴掌,狠狠打在孩子背上,發出“彭彭”悶響。
這其實是母親的小技巧,聲音雖然大,但力道都被衣物卸去,真正打在孩子身上,卻不疼不癢。
但孩子不知道,聽到聲音就覺得自己挨了打,“哇”的一聲哭了。
見此,圍觀眾人雖然麵有不耐,但卻不好苛責。
薑鍾見了,就看向神壇前站著的廟祝,見他低眉垂目如同睡著了一樣,輕輕搖搖頭,對那位母親說道:“孩子不願意拜,就別拜了。”
這神像都沒開光,你拜個毛線啊拜。
那母親一抬頭,眼圈竟然紅紅的,泛著淚光,她也就三十歲出頭,風韻猶存,此刻委委屈屈一眼看去,真是體態嬌弱,我見猶憐。
圍觀眾人中,頓時就有不少男子發出驚呼,目中露出不忍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