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鍾貼著樹冠飛遁,不多時就來到生氣聚集之處。
這裏原本平整的地麵被打出一個大坑,裏麵黑洞洞的,似乎很深,隱隱約約有嘶吼聲傳出。
七八個盜墓賊驚恐的癱坐在地上,看上去是剛從墓裏跑出來,各種掘土工具散落身旁。
領頭的人正哆哆嗦嗦翻看一本小冊子。
薑鍾目力極好,一眼就看到那冊子上似乎寫著漢字。
見那幾人交談間用的都是本地話,他二話不說,飛身而下,人還在半空,那幾個盜墓賊身軀就是一僵,隻發出“嗬嗬”幾聲,胸腹就滲出點點血光,匯向薑鍾。
待薑鍾落地之後,這幾人都已經成了幹屍,再一揮袖,一股狂風吹過,他們身上幹枯皮肉都化作了飛灰,剛剛飄出的魂靈也被順手震散。
薑鍾俯下身,探手取來小冊子,打眼一看,就覺詫異。
封皮上赫然用漢語寫著“西傳卸嶺秘法大全”幾個大字。
西傳卸嶺?那不就是西洋巫師界正傳的沸沸揚揚的卸嶺嗎?可李恪良在西洋做的一切大小事務都會上報給薑鍾。
他們隻發行過一本《墓礦資源開采注意事項》,從沒聽說有別的範本流傳。
難不成是“盜版”?
薑鍾翻開一看,不由樂了。
其內容亂七八糟不說,還間雜了英文、漢語、日語,倒像是東拚西湊的東西。
其中顛三倒四的講述了一些找墓的方法、常見墓穴的規格,以及克製僵屍邪祟的辦法,隻是講的十分淺顯。
在這冊子的扉頁上,還有大篇幅的漢語,“現今卸嶺魁首姓薑,尊號薑先生,總都東西卸嶺,為倒鬥之大成者,曾與玉皇大帝、耶和華簽下協議,負責鎮壓九天十地一切墓中邪祟,故我等是奉旨挖墳……凡我教中弟子,如在墓中遭遇邪祟,隻需高喊薑先生,就能化險為夷。”
薑鍾看的眼皮直跳。
還玉皇大帝、耶和華,那是我能碰瓷的嗎?哪個王八蛋不知天高地厚瞎編排?
但最後一句……
薑鍾左右看看,嗯,這些盜墓賊確實魂飛魄散,變成希夷了。
手一揚,腦後竄出一點真火,霎時間點燃書冊,將之燒為了灰燼。
薑鍾抖抖衣袍,負手向盜洞走去。
當一個勢力足夠大,就難免會出現各種欺世盜名之輩,頂著這個勢力的名頭胡作非為。
比如說茅山正傳在句曲山,但民間卻流傳著更多的法脈,人數甚至比茅山的正經道士多得多。
(ps:其實也不能說句曲山就是正統,否則其他道士絕對要罵娘。
因為以長江為界,有兩座茅山。三茅真君最初在北茅山修道拯民,因而稱為茅山。後來他們受請往江南句曲山,這才有了南、北茅山之分。
但這麽寫太亂,所以本書就簡化了。)
民法裏和茅山沾邊的有很多,茅山仙教,茆山法,上下茅法脈等等。
九叔這種正傳一般自稱為茅山上清派弟子或者正一上清派弟子。
而卸嶺一脈自西傳以來,鬧出了好大名聲,又因為經過了“出口轉內銷”,所以在神州也再度興盛起來,簡單來說,現在的神州卸嶺分兩脈,一個是瓶山一脈,另一個是原先陳玉樓的常勝山一脈。
但都是尊薑先生,奉紅娘子。
西洋卸嶺也有兩脈,一個在巫師中流傳,一個在麻瓜中流傳。
因為文化差異,所以叫做“墓礦資源開采”或“墓礦資源回收再利用”,屬於一種新興行業,來錢相當的快。
因此上,各地出現些“盜版”卸嶺,根本不足為奇。
這裏的盜洞開的很不專業,一直往下打了十來米,才找到耳室,進去之後,發現這裏東西淩亂不堪,當間有個石棺,棺材板斷成兩節,裏麵屍體早就化成了一捧黃土。
薑鍾循著低吼聲繼續前行,穿過被撬開的墓道,鑽進了主墓室。
入目十分華麗,頂部全是大塊的方石起券,整整齊齊,嚴絲合縫。兩側則是光滑的條石鑄就,上麵鐫刻了花蟲鳥獸,各種壁畫。
中間有個坑洞,放目望去,深度有四五米,其中放著一口豎著的石棺,棺口大開,一隻跳屍正嘶吼著沿著牆壁轉圈,可任它怎麽蹦,也蹦不出這四五米深的狹窄空洞。
薑鍾差點笑了出來。
僵屍出世,卻被自己的墓地結構困住,也是少見。
更好玩的是,那些盜墓賊就被這玩意嚇跑了。
薑鍾沒有管它,繞過坑洞,徑直向後室走去。
後室被一堵石門擋住,薑鍾沒心思玩解密,輕描淡寫的伸手一推,轟隆一聲,厚重的石門當即碎裂。
石門後是一個比主室略小的墓室,其中有一個高壇,以大青石砌築,分九階,最高處立有一個半人高的金柱,雕龍畫鳳,柱子上放置了一個玉匣。
薑鍾沒有急著上去,而是看起了墓室中的石雕壁畫。
這墓室主人所處的時期還是這片土地文明的萌芽期,所以壁畫雖然抽象,但還是比較容易讀懂的。
結合史料,薑鍾很容易推測出了壁畫內容。
彌生時代中期,奴國國王派遣使節抵達洛陽向東漢朝貢,彼時奴國剛學會種地、冶鐵沒多久,屬於文明發軔階段。
光武帝賜其“漢委奴國王金印”。
使者回來後帶來了“法統”和大量知識,使其文明程度迅速向大漢靠攏,發展了五十年後,終於消化的差不多了,於是又派遣使節,帶著“生口”160人,請求鄧太後召見……
壁畫到此戛然而止。
薑鍾冷笑一聲,不難猜測之後發生了什麽,大漢隻是讓他們脫離蒙昧,大唐才讓他們正式有了王朝和國家的概念。
現在他們又學習西方……倒是有點“神勇無敵呂奉先,誰做他爹誰升天”的味道。
如此一來,那石台上供奉的東西似乎也呼之欲出了。
薑鍾一振袍袖,大踏步而上。
隨著他一級一級的攀登石階,墓室中隆隆聲不斷響起,似乎是古舊的機關被觸動。
薑鍾不為所動,徑直上前,將那玉匣打開,還沒看清是什麽東西,四周壁畫轟隆隆往地下沉去,露出後麵八個陶俑。
俱是眼中燃著綠幽幽火光,鼻噴青慘慘煙霧。張口怒吼,不聞聲響,隻見嘴中獠牙密布;手握彎刀,不見寒光,隻有腥氣如風。
相貌倒也凶惡,隻是身量太過矮小,隻有一米出頭。
薑鍾冷笑一聲,搖肩一晃,金光烈火霎時如雨而落,嗤嚓嚓一陣響,那八個陶俑身上便出現了數不清的透明窟窿。
而後魔煞滌蕩開來,嘩啦一聲,就將之掃成了一地碎石。
這時,密集沉重的腳步聲響起,幽暗的主墓室中亮起了數不清的綠芒,幽陰詭譎。
薑鍾不慌不忙,先把玉匣收入袖囊,雙手再抱住那金色柱子,嘿然用力,左右搖晃一下,在一陣刺耳的聲響中,九階石台寸寸崩裂。
這一整根,兩人來高,兩人合抱的大金柱就被他生生拔出。
腳步漸漸接近,成隊列的陶俑齊頭並進,仿佛來自酆都的軍隊一般,緩慢卻堅定的向薑鍾殺來。
薑鍾把金柱往袖囊一塞,順手取出了天子劍,提起手提箱,扭頭看了一眼那宛如兵馬俑一般殺來的陰兵,冷笑一聲。
腳下一踏,合身便往墓頂撞去,這一撞如驚雷開天,整個地下墓室一齊發聲大響,崩裂碎石之中,一匹犀利無儔的劍光撕裂九氣,斬破陰冥,悍然殺出!
這裏原本平整的地麵被打出一個大坑,裏麵黑洞洞的,似乎很深,隱隱約約有嘶吼聲傳出。
七八個盜墓賊驚恐的癱坐在地上,看上去是剛從墓裏跑出來,各種掘土工具散落身旁。
領頭的人正哆哆嗦嗦翻看一本小冊子。
薑鍾目力極好,一眼就看到那冊子上似乎寫著漢字。
見那幾人交談間用的都是本地話,他二話不說,飛身而下,人還在半空,那幾個盜墓賊身軀就是一僵,隻發出“嗬嗬”幾聲,胸腹就滲出點點血光,匯向薑鍾。
待薑鍾落地之後,這幾人都已經成了幹屍,再一揮袖,一股狂風吹過,他們身上幹枯皮肉都化作了飛灰,剛剛飄出的魂靈也被順手震散。
薑鍾俯下身,探手取來小冊子,打眼一看,就覺詫異。
封皮上赫然用漢語寫著“西傳卸嶺秘法大全”幾個大字。
西傳卸嶺?那不就是西洋巫師界正傳的沸沸揚揚的卸嶺嗎?可李恪良在西洋做的一切大小事務都會上報給薑鍾。
他們隻發行過一本《墓礦資源開采注意事項》,從沒聽說有別的範本流傳。
難不成是“盜版”?
薑鍾翻開一看,不由樂了。
其內容亂七八糟不說,還間雜了英文、漢語、日語,倒像是東拚西湊的東西。
其中顛三倒四的講述了一些找墓的方法、常見墓穴的規格,以及克製僵屍邪祟的辦法,隻是講的十分淺顯。
在這冊子的扉頁上,還有大篇幅的漢語,“現今卸嶺魁首姓薑,尊號薑先生,總都東西卸嶺,為倒鬥之大成者,曾與玉皇大帝、耶和華簽下協議,負責鎮壓九天十地一切墓中邪祟,故我等是奉旨挖墳……凡我教中弟子,如在墓中遭遇邪祟,隻需高喊薑先生,就能化險為夷。”
薑鍾看的眼皮直跳。
還玉皇大帝、耶和華,那是我能碰瓷的嗎?哪個王八蛋不知天高地厚瞎編排?
但最後一句……
薑鍾左右看看,嗯,這些盜墓賊確實魂飛魄散,變成希夷了。
手一揚,腦後竄出一點真火,霎時間點燃書冊,將之燒為了灰燼。
薑鍾抖抖衣袍,負手向盜洞走去。
當一個勢力足夠大,就難免會出現各種欺世盜名之輩,頂著這個勢力的名頭胡作非為。
比如說茅山正傳在句曲山,但民間卻流傳著更多的法脈,人數甚至比茅山的正經道士多得多。
(ps:其實也不能說句曲山就是正統,否則其他道士絕對要罵娘。
因為以長江為界,有兩座茅山。三茅真君最初在北茅山修道拯民,因而稱為茅山。後來他們受請往江南句曲山,這才有了南、北茅山之分。
但這麽寫太亂,所以本書就簡化了。)
民法裏和茅山沾邊的有很多,茅山仙教,茆山法,上下茅法脈等等。
九叔這種正傳一般自稱為茅山上清派弟子或者正一上清派弟子。
而卸嶺一脈自西傳以來,鬧出了好大名聲,又因為經過了“出口轉內銷”,所以在神州也再度興盛起來,簡單來說,現在的神州卸嶺分兩脈,一個是瓶山一脈,另一個是原先陳玉樓的常勝山一脈。
但都是尊薑先生,奉紅娘子。
西洋卸嶺也有兩脈,一個在巫師中流傳,一個在麻瓜中流傳。
因為文化差異,所以叫做“墓礦資源開采”或“墓礦資源回收再利用”,屬於一種新興行業,來錢相當的快。
因此上,各地出現些“盜版”卸嶺,根本不足為奇。
這裏的盜洞開的很不專業,一直往下打了十來米,才找到耳室,進去之後,發現這裏東西淩亂不堪,當間有個石棺,棺材板斷成兩節,裏麵屍體早就化成了一捧黃土。
薑鍾循著低吼聲繼續前行,穿過被撬開的墓道,鑽進了主墓室。
入目十分華麗,頂部全是大塊的方石起券,整整齊齊,嚴絲合縫。兩側則是光滑的條石鑄就,上麵鐫刻了花蟲鳥獸,各種壁畫。
中間有個坑洞,放目望去,深度有四五米,其中放著一口豎著的石棺,棺口大開,一隻跳屍正嘶吼著沿著牆壁轉圈,可任它怎麽蹦,也蹦不出這四五米深的狹窄空洞。
薑鍾差點笑了出來。
僵屍出世,卻被自己的墓地結構困住,也是少見。
更好玩的是,那些盜墓賊就被這玩意嚇跑了。
薑鍾沒有管它,繞過坑洞,徑直向後室走去。
後室被一堵石門擋住,薑鍾沒心思玩解密,輕描淡寫的伸手一推,轟隆一聲,厚重的石門當即碎裂。
石門後是一個比主室略小的墓室,其中有一個高壇,以大青石砌築,分九階,最高處立有一個半人高的金柱,雕龍畫鳳,柱子上放置了一個玉匣。
薑鍾沒有急著上去,而是看起了墓室中的石雕壁畫。
這墓室主人所處的時期還是這片土地文明的萌芽期,所以壁畫雖然抽象,但還是比較容易讀懂的。
結合史料,薑鍾很容易推測出了壁畫內容。
彌生時代中期,奴國國王派遣使節抵達洛陽向東漢朝貢,彼時奴國剛學會種地、冶鐵沒多久,屬於文明發軔階段。
光武帝賜其“漢委奴國王金印”。
使者回來後帶來了“法統”和大量知識,使其文明程度迅速向大漢靠攏,發展了五十年後,終於消化的差不多了,於是又派遣使節,帶著“生口”160人,請求鄧太後召見……
壁畫到此戛然而止。
薑鍾冷笑一聲,不難猜測之後發生了什麽,大漢隻是讓他們脫離蒙昧,大唐才讓他們正式有了王朝和國家的概念。
現在他們又學習西方……倒是有點“神勇無敵呂奉先,誰做他爹誰升天”的味道。
如此一來,那石台上供奉的東西似乎也呼之欲出了。
薑鍾一振袍袖,大踏步而上。
隨著他一級一級的攀登石階,墓室中隆隆聲不斷響起,似乎是古舊的機關被觸動。
薑鍾不為所動,徑直上前,將那玉匣打開,還沒看清是什麽東西,四周壁畫轟隆隆往地下沉去,露出後麵八個陶俑。
俱是眼中燃著綠幽幽火光,鼻噴青慘慘煙霧。張口怒吼,不聞聲響,隻見嘴中獠牙密布;手握彎刀,不見寒光,隻有腥氣如風。
相貌倒也凶惡,隻是身量太過矮小,隻有一米出頭。
薑鍾冷笑一聲,搖肩一晃,金光烈火霎時如雨而落,嗤嚓嚓一陣響,那八個陶俑身上便出現了數不清的透明窟窿。
而後魔煞滌蕩開來,嘩啦一聲,就將之掃成了一地碎石。
這時,密集沉重的腳步聲響起,幽暗的主墓室中亮起了數不清的綠芒,幽陰詭譎。
薑鍾不慌不忙,先把玉匣收入袖囊,雙手再抱住那金色柱子,嘿然用力,左右搖晃一下,在一陣刺耳的聲響中,九階石台寸寸崩裂。
這一整根,兩人來高,兩人合抱的大金柱就被他生生拔出。
腳步漸漸接近,成隊列的陶俑齊頭並進,仿佛來自酆都的軍隊一般,緩慢卻堅定的向薑鍾殺來。
薑鍾把金柱往袖囊一塞,順手取出了天子劍,提起手提箱,扭頭看了一眼那宛如兵馬俑一般殺來的陰兵,冷笑一聲。
腳下一踏,合身便往墓頂撞去,這一撞如驚雷開天,整個地下墓室一齊發聲大響,崩裂碎石之中,一匹犀利無儔的劍光撕裂九氣,斬破陰冥,悍然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