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刻在骨子裏的恐懼
權謀天下之甄嬛穿越戚夫人 作者:玻璃框裏的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呂雉的眼中閃過一絲不悅,劉邦則對如意的舉止大方甚是喜歡,於是看向眾臣道:
“各位愛卿,如今戰事已息,天下大定。朕乘此酒宴,想聽聽眾愛卿的心裏話,大家皆來說說朕為何能得天下?而項羽又為何失了天下呢?”
話音剛落,眾人皆紛紛小聲議論開來。
高起第一個起身:“臣以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皇上以天下之利,分於天下人,所以能得天下。”
劉邦聞言哈哈一笑:“說得不錯,其他人呢?”
“項羽雖仁厚,然其妒賢嫉能,有功者不賞,有能者不任,所以人心離散,天下不歸。而皇上寬仁大度,能容天下之士,所以天下歸心。”王陵此時亦起身回答,他的慷慨陳詞使得劉邦龍顏大悅:
“說得好!但是你們隻說對了一半。”
眾人一聽,皆停止議論,洗耳恭聽起來。
劉邦嗬嗬一笑,看向眾人緩緩道:
“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朕不如張良;論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糧餉,保持運糧道路暢通無阻,朕不如蕭何;而論統率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朕亦不如韓信。”劉邦說著朗聲道:
“這三位都是人中英傑,而朕能夠任用他們,這就是朕所以能取得天下的原因。而項羽雖然有一個範增,卻不能信任使用他,這便是項羽所以被朕打敗的原因了。”
話畢,眾人皆心悅誠服,齊聲恭祝:
“吾皇英明,恩澤四海,願我大漢江山永固!”
“別總是皇上英明,皇上聖明的,這些話朕聽得多了。”劉邦說著看向眾人:“朕今日就想聽聽在座各位的真心話,說得好,賞!說錯了,不罰!”
“皇上。”樊噲這時候起身大大咧咧道:“我樊噲隻懂打仗,不會動腦子,不過今日皇太子在,不如也讓大臣們聽聽皇太子的高見?”
此言一出,眾臣紛紛附和:
“樊將軍所言甚是,吾等亦想聽聽太子高見。”
劉盈從未經曆此等場麵,頓時慌亂不已,將求救的目光投向呂雉,呂雉見狀卻是溫和一笑:
“既然各位大人想聽聽盈兒的想法,盈兒便說一說吧,也好讓在座的大人們指點一二。”
“不錯。”劉邦亦笑看向劉盈:“你是朕的兒子,對朕盡可直言不諱。”
劉盈見劉邦發話,趕緊起身,低低了應了句:“喏!”
眾臣皆是拭目以待。
“兒臣,以,以為,父皇能讓利於天下,且,且不妒賢嫉能,故而能得天下。”劉盈腦子一片空白,思索半天隻能將方才高起、王陵的話再說一遍。
劉邦眼裏的期待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失望,身為皇太子,言行舉止絲毫沒有皇子該有的大氣。
劉盈見劉邦不語,於是鼓足勇氣接著道:“父皇,知能善用,用,用人不疑,故而,能得天下。”
劉邦麵露不耐:“皇太子所言皆是方才大臣與朕的觀點,朕想聽聽皇太子自己的見解。”
呂雉見狀忙開口鼓勵道:“你父皇說了,暢所欲言,不在對錯,盈兒隻管說出想法便是。”
“兒臣,兒臣的想法與父王和大臣的,想法一致。”劉盈緊張到掌心出汗,強壓住內心的恐懼開口道。
“荒唐。”劉邦瞬間動怒:“身為皇太子,遇事怎可沒有自己的見解,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皇上息怒。”呂雉趕緊出口求情。
劉邦沉了麵色不置一詞,劉盈則畏畏縮縮地不敢再看劉邦一眼。
自劉邦彭城之戰遭遇慘敗,在逃跑途中曾多次將自己與妹妹劉樂踢下馬車後,劉盈對這個父皇便再不敢親近了。
“父皇。”此時如意起身道:“哥哥昨天夜裏讀書讀得晚,還染了風寒,路上的時候,兒臣見哥哥麵色不好,想勸其回宮休息,奈何哥哥不願讓父皇與母後擔心,便拖著病體過來了。”
劉盈忍不住看一眼如意,他知道如意說得是實話,可他也知道,自己的失態並非是因為身體之故,而是刻在骨子裏的恐懼。
“盈兒,如意說得可是真的?”呂雉立馬緊張道。
“隻是受了涼,並無大礙。”劉盈如實道。
“既然無大礙,便坐著吧,有眾大臣在此,你身為皇太子,亦該好好學著點治國之道。”劉邦麵色稍有轉圜,但心中仍是不悅。
“喏!”劉盈小聲地應下。
眾人皆靜默,場麵一時有些尷尬,此時陳平笑著開口道:
“既然皇太子身子抱恙,那咱們亦可聽聽如意殿下的見解。”
陳平話音剛落,一旁的大臣亦跟著圓場:
“陳大人所言極是,臣等願聞殿下之高見。”
劉邦看向如意,方才經曆劉盈那一出,劉邦已然沒了先前的興致,但耐不住眾人的意願,於是便對如意道:
“既然大臣們想聽,如意也說幾句。”
“喏!”如意恭敬地朝劉邦及各位大臣行了一禮,然後方正色道:
“兒臣以為,天下之爭,非獨在於人才和人心,更在於治國理念與民心之向背。”
一句話,說得劉邦立刻來了興致,看向如意的眼神亦柔和起來:
“說說看。”
“治國理念關乎國家的長遠發展,父王推行的寬政、減輕賦稅、讓利於民,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此乃深得民心之舉。”如意說著略作停頓,繼續繼續道:
“反觀項羽,力圖恢複楚國舊製,但其政策未能應時而變,無法滿足百姓對安定生活的渴望,此乃失民心之始也。”
“不錯。”劉邦微微點頭,眼中露出讚許之色。
“再者,父皇善於聯合各方勢力,以弱勝強,此乃父皇的過人之處;項羽雖強,卻孤立無援,不知聯合,此乃策略之誤。”
眾人皆是點頭表示認同,劉邦麵含笑意,方才因劉盈帶來的鬱悶亦一掃而空。
“最後,兒臣以為,父皇能得天下,除了深諳人心,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外,父皇亦深諳兵法之道,知進退,能屈能伸;項羽雖勇猛,卻不知變通,寧折不屈,故而失了天下。”
“各位愛卿,如今戰事已息,天下大定。朕乘此酒宴,想聽聽眾愛卿的心裏話,大家皆來說說朕為何能得天下?而項羽又為何失了天下呢?”
話音剛落,眾人皆紛紛小聲議論開來。
高起第一個起身:“臣以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皇上以天下之利,分於天下人,所以能得天下。”
劉邦聞言哈哈一笑:“說得不錯,其他人呢?”
“項羽雖仁厚,然其妒賢嫉能,有功者不賞,有能者不任,所以人心離散,天下不歸。而皇上寬仁大度,能容天下之士,所以天下歸心。”王陵此時亦起身回答,他的慷慨陳詞使得劉邦龍顏大悅:
“說得好!但是你們隻說對了一半。”
眾人一聽,皆停止議論,洗耳恭聽起來。
劉邦嗬嗬一笑,看向眾人緩緩道:
“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朕不如張良;論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糧餉,保持運糧道路暢通無阻,朕不如蕭何;而論統率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朕亦不如韓信。”劉邦說著朗聲道:
“這三位都是人中英傑,而朕能夠任用他們,這就是朕所以能取得天下的原因。而項羽雖然有一個範增,卻不能信任使用他,這便是項羽所以被朕打敗的原因了。”
話畢,眾人皆心悅誠服,齊聲恭祝:
“吾皇英明,恩澤四海,願我大漢江山永固!”
“別總是皇上英明,皇上聖明的,這些話朕聽得多了。”劉邦說著看向眾人:“朕今日就想聽聽在座各位的真心話,說得好,賞!說錯了,不罰!”
“皇上。”樊噲這時候起身大大咧咧道:“我樊噲隻懂打仗,不會動腦子,不過今日皇太子在,不如也讓大臣們聽聽皇太子的高見?”
此言一出,眾臣紛紛附和:
“樊將軍所言甚是,吾等亦想聽聽太子高見。”
劉盈從未經曆此等場麵,頓時慌亂不已,將求救的目光投向呂雉,呂雉見狀卻是溫和一笑:
“既然各位大人想聽聽盈兒的想法,盈兒便說一說吧,也好讓在座的大人們指點一二。”
“不錯。”劉邦亦笑看向劉盈:“你是朕的兒子,對朕盡可直言不諱。”
劉盈見劉邦發話,趕緊起身,低低了應了句:“喏!”
眾臣皆是拭目以待。
“兒臣,以,以為,父皇能讓利於天下,且,且不妒賢嫉能,故而能得天下。”劉盈腦子一片空白,思索半天隻能將方才高起、王陵的話再說一遍。
劉邦眼裏的期待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失望,身為皇太子,言行舉止絲毫沒有皇子該有的大氣。
劉盈見劉邦不語,於是鼓足勇氣接著道:“父皇,知能善用,用,用人不疑,故而,能得天下。”
劉邦麵露不耐:“皇太子所言皆是方才大臣與朕的觀點,朕想聽聽皇太子自己的見解。”
呂雉見狀忙開口鼓勵道:“你父皇說了,暢所欲言,不在對錯,盈兒隻管說出想法便是。”
“兒臣,兒臣的想法與父王和大臣的,想法一致。”劉盈緊張到掌心出汗,強壓住內心的恐懼開口道。
“荒唐。”劉邦瞬間動怒:“身為皇太子,遇事怎可沒有自己的見解,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皇上息怒。”呂雉趕緊出口求情。
劉邦沉了麵色不置一詞,劉盈則畏畏縮縮地不敢再看劉邦一眼。
自劉邦彭城之戰遭遇慘敗,在逃跑途中曾多次將自己與妹妹劉樂踢下馬車後,劉盈對這個父皇便再不敢親近了。
“父皇。”此時如意起身道:“哥哥昨天夜裏讀書讀得晚,還染了風寒,路上的時候,兒臣見哥哥麵色不好,想勸其回宮休息,奈何哥哥不願讓父皇與母後擔心,便拖著病體過來了。”
劉盈忍不住看一眼如意,他知道如意說得是實話,可他也知道,自己的失態並非是因為身體之故,而是刻在骨子裏的恐懼。
“盈兒,如意說得可是真的?”呂雉立馬緊張道。
“隻是受了涼,並無大礙。”劉盈如實道。
“既然無大礙,便坐著吧,有眾大臣在此,你身為皇太子,亦該好好學著點治國之道。”劉邦麵色稍有轉圜,但心中仍是不悅。
“喏!”劉盈小聲地應下。
眾人皆靜默,場麵一時有些尷尬,此時陳平笑著開口道:
“既然皇太子身子抱恙,那咱們亦可聽聽如意殿下的見解。”
陳平話音剛落,一旁的大臣亦跟著圓場:
“陳大人所言極是,臣等願聞殿下之高見。”
劉邦看向如意,方才經曆劉盈那一出,劉邦已然沒了先前的興致,但耐不住眾人的意願,於是便對如意道:
“既然大臣們想聽,如意也說幾句。”
“喏!”如意恭敬地朝劉邦及各位大臣行了一禮,然後方正色道:
“兒臣以為,天下之爭,非獨在於人才和人心,更在於治國理念與民心之向背。”
一句話,說得劉邦立刻來了興致,看向如意的眼神亦柔和起來:
“說說看。”
“治國理念關乎國家的長遠發展,父王推行的寬政、減輕賦稅、讓利於民,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此乃深得民心之舉。”如意說著略作停頓,繼續繼續道:
“反觀項羽,力圖恢複楚國舊製,但其政策未能應時而變,無法滿足百姓對安定生活的渴望,此乃失民心之始也。”
“不錯。”劉邦微微點頭,眼中露出讚許之色。
“再者,父皇善於聯合各方勢力,以弱勝強,此乃父皇的過人之處;項羽雖強,卻孤立無援,不知聯合,此乃策略之誤。”
眾人皆是點頭表示認同,劉邦麵含笑意,方才因劉盈帶來的鬱悶亦一掃而空。
“最後,兒臣以為,父皇能得天下,除了深諳人心,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外,父皇亦深諳兵法之道,知進退,能屈能伸;項羽雖勇猛,卻不知變通,寧折不屈,故而失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