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從不畏懼什麽挑戰,隻要他這個大明皇帝,沒有做什麽天怒人怨之事,導致底層群體怨氣一片,那就算殺再多的奸佞,這大明的江山社稷就不可能被動搖。
原因很簡單。
大明得國最正,從亂世中崛起,驅逐了元韃,收複了北疆,恢複了漢家榮光,那問鼎神州的大義,就牢牢站在大明這邊!
更何況大明國祚傳承兩百餘載,在地方早就深入人心,除非是被逼上了絕路,底層是不會輕易叛亂的。
而現在,朱由校雖說對全天下的底層,沒有頒布太多的惠政,但是一個永不加賦,一個停掉遼餉,就能讓底層減掉很多負擔。
朱由校不是沒想過頒布更多的惠政,但是朱由校更清楚一點,大明吏治不徹底整一遍的話,那這些惠政傳導到地方去,就可能成為坑害底層的惡政。
官僚是不會心善的。
在他們的眼裏,底層就是牛馬,即便是死掉再多,那不會引起他們的關注,畢竟大明最不缺的就是人了。
可朱由校卻不這樣想!
大明想走一條全新的路,就離不開底層的支持,不說別的,單單是占領大明海外的土地,若是沒有人願意背井離鄉,那這些土地就融不進大明,如此又怎樣能在大明掀起大航海呢
翌日。
乾清宮。
“近來中樞的情況,卿家也都清楚吧”朱由校負手前行,對身旁的崔呈秀說道:“總是有一些人,想要去挑戰朕的底線,覺得鬧出一些事,就能讓朕做出讓步,這真真是夠可笑的。”
“臣清楚。”
崔呈秀低垂著腦袋,緊跟在天子身旁。
自他從山東歸來後,京城這邊就發生很多事,甚至崔呈秀都覺得心懼,事情發生的太多了,也轉變的太快了。
所以從回到京城後,崔呈秀除了整理牽扯漕運案的卷宗外,就沒有再做別的舉動,他一直都在觀望。
崔呈秀明白一個道理。
天子不會坐視這一切發生的,如果真要到局勢激化時,天子必然是會出手的,那到時廉政院必然首當其衝!
“山東漕運案的卷宗朕都看了。”
朱由校麵色平靜,抬頭看向湛藍的天,“甚至戶部呈遞的部分奏疏,朕也都看了,朕就在想啊,一些人是如何敢這般肆無忌憚的,敢將手都伸進漕糧漕銀之中,難道他們就不怕朝廷徹查嗎”
“臣覺得這跟先前的朝局有關。”
崔呈秀沉吟刹那,便抬手作揖道:“臣從督辦北直隸倉場虧空案,再到赴山東督辦漕運案,就發現人心是永遠都無法滿足的,隻要他生了貪念,且叫他得到了好處,那這個心就會越變越大。”
“卿家算是說到正根上了。”
朱由校眼神淩厲道:“百人百性,千人千念,這人最怕的就是比較,一旦有了,那就會做出些事情了。”
“過去朝廷對於吏治管的太鬆了,甚至京察與大計,都成了某些人攻擊政敵的工具,這才導致事情變得愈發複雜!”
“這不好,很不好,吏治必須要整頓,不整頓,那問題隻會愈發嚴重,矛盾隻會愈發激化!!”
朱由校從不打無準備之仗。
從決意讓科道合一之際,朱由校就已經想好怎樣整頓吏治了,既然吏治這樣腐敗,那就要靠殺來震懾,不把那些魑魅魍魎全都揪出來,那大明官場的風氣,就不可能改變的。
現在朱由校是無比的理解太祖高皇帝,為何要掀起那一個個大案,要牽連到那麽多的人,這人心啊一旦壞掉,想要靠苦口婆心去挽救他們,那純粹是癡人說夢。
真要是這樣做的話,除了會助長某些人的囂張氣焰外,根本就不會得到別的。
原本朱由校還想著再等等,至少等局勢明朗一些,先前既定的部分謀劃,能切實有效的推進落實,再去大刀闊斧的整頓吏治。
可隨著兩淮出現匪亂,朱由校的想法變了。
既然有些人,開始鬧到這一步了,那就必須將刀子亮出來,不亮,那朝廷就會威嚴掃地!!
“去浙江吧。”
在崔呈秀思量之際,朱由校卻停下腳步,轉身看向崔呈秀,“廉政院遴選人手,赴浙追查漕運案,浙江是朝廷的重要賦稅之一,山東那邊出現的事情,隻不過是一個表象罷了,將山東清洗幹淨,不代表此事就結束了。”
“陛下,此事要急辦嗎”
崔呈秀心下一驚,朝天子作揖道。
動山東,跟動浙江,那完全是兩種情況啊。
更別提浙江還毗鄰著南直隸,要是真在浙江查出什麽,一旦跟南直隸牽扯很廣,那此事恐很難輕易收場啊。
“穩是前提,朕不希望東南出現任何亂子。”
朱由校哪裏不知崔呈秀怎樣想的,講出了心中的底線,“不過該查的事情,也必須要給朕查清楚,戶部呈遞的奏疏中,牽扯到漕糧漕銀被截留的,當屬浙江最為嚴重,這背後究竟藏著多少貓膩,又都牽扯到哪些人,是朝廷必須要查清楚的。”
“漕運,是關係國朝安穩的根本,朕不希望漕運出現任何問題,廉政院要做的事情,就是給朕梳理好漕運!!”
一條橫貫南北的大運河,所起到的作用,絕非是運輸錢糧那麽簡單,這背後更牽扯到國家安穩,有大運河在,那南北聯係才能緊密,朝廷雖位居北疆,但卻能掌控住南疆,甚至還能輻射住別的地方。
今後朱由校即便會大力發展海運,但是對漕運也不會放鬆,畢竟溝通南北,需要大運河作為承載,等到什麽時候,有能夠替換大運河的存在,那麽漕運才能夠適當的放緩戰略地位。
隻是這一切都是需要時間的。
“卿家到了浙江後,可跟赴兩淮的戚金取得聯係。”朱由校想了想,伸手對崔呈秀說道:“若是地方出現任何亂子,戚金會譴派精銳,朕講這些,卿家應該明白嗎”
“臣明白。”
崔呈秀當即表態道,這話講的再明白不過了,不到萬不得已,不可影響到在兩淮平叛的戚金部,也是在這一刹,崔呈秀知道天子謀劃的很多,而他要做的事情,隻不過是其中一環罷了!
原因很簡單。
大明得國最正,從亂世中崛起,驅逐了元韃,收複了北疆,恢複了漢家榮光,那問鼎神州的大義,就牢牢站在大明這邊!
更何況大明國祚傳承兩百餘載,在地方早就深入人心,除非是被逼上了絕路,底層是不會輕易叛亂的。
而現在,朱由校雖說對全天下的底層,沒有頒布太多的惠政,但是一個永不加賦,一個停掉遼餉,就能讓底層減掉很多負擔。
朱由校不是沒想過頒布更多的惠政,但是朱由校更清楚一點,大明吏治不徹底整一遍的話,那這些惠政傳導到地方去,就可能成為坑害底層的惡政。
官僚是不會心善的。
在他們的眼裏,底層就是牛馬,即便是死掉再多,那不會引起他們的關注,畢竟大明最不缺的就是人了。
可朱由校卻不這樣想!
大明想走一條全新的路,就離不開底層的支持,不說別的,單單是占領大明海外的土地,若是沒有人願意背井離鄉,那這些土地就融不進大明,如此又怎樣能在大明掀起大航海呢
翌日。
乾清宮。
“近來中樞的情況,卿家也都清楚吧”朱由校負手前行,對身旁的崔呈秀說道:“總是有一些人,想要去挑戰朕的底線,覺得鬧出一些事,就能讓朕做出讓步,這真真是夠可笑的。”
“臣清楚。”
崔呈秀低垂著腦袋,緊跟在天子身旁。
自他從山東歸來後,京城這邊就發生很多事,甚至崔呈秀都覺得心懼,事情發生的太多了,也轉變的太快了。
所以從回到京城後,崔呈秀除了整理牽扯漕運案的卷宗外,就沒有再做別的舉動,他一直都在觀望。
崔呈秀明白一個道理。
天子不會坐視這一切發生的,如果真要到局勢激化時,天子必然是會出手的,那到時廉政院必然首當其衝!
“山東漕運案的卷宗朕都看了。”
朱由校麵色平靜,抬頭看向湛藍的天,“甚至戶部呈遞的部分奏疏,朕也都看了,朕就在想啊,一些人是如何敢這般肆無忌憚的,敢將手都伸進漕糧漕銀之中,難道他們就不怕朝廷徹查嗎”
“臣覺得這跟先前的朝局有關。”
崔呈秀沉吟刹那,便抬手作揖道:“臣從督辦北直隸倉場虧空案,再到赴山東督辦漕運案,就發現人心是永遠都無法滿足的,隻要他生了貪念,且叫他得到了好處,那這個心就會越變越大。”
“卿家算是說到正根上了。”
朱由校眼神淩厲道:“百人百性,千人千念,這人最怕的就是比較,一旦有了,那就會做出些事情了。”
“過去朝廷對於吏治管的太鬆了,甚至京察與大計,都成了某些人攻擊政敵的工具,這才導致事情變得愈發複雜!”
“這不好,很不好,吏治必須要整頓,不整頓,那問題隻會愈發嚴重,矛盾隻會愈發激化!!”
朱由校從不打無準備之仗。
從決意讓科道合一之際,朱由校就已經想好怎樣整頓吏治了,既然吏治這樣腐敗,那就要靠殺來震懾,不把那些魑魅魍魎全都揪出來,那大明官場的風氣,就不可能改變的。
現在朱由校是無比的理解太祖高皇帝,為何要掀起那一個個大案,要牽連到那麽多的人,這人心啊一旦壞掉,想要靠苦口婆心去挽救他們,那純粹是癡人說夢。
真要是這樣做的話,除了會助長某些人的囂張氣焰外,根本就不會得到別的。
原本朱由校還想著再等等,至少等局勢明朗一些,先前既定的部分謀劃,能切實有效的推進落實,再去大刀闊斧的整頓吏治。
可隨著兩淮出現匪亂,朱由校的想法變了。
既然有些人,開始鬧到這一步了,那就必須將刀子亮出來,不亮,那朝廷就會威嚴掃地!!
“去浙江吧。”
在崔呈秀思量之際,朱由校卻停下腳步,轉身看向崔呈秀,“廉政院遴選人手,赴浙追查漕運案,浙江是朝廷的重要賦稅之一,山東那邊出現的事情,隻不過是一個表象罷了,將山東清洗幹淨,不代表此事就結束了。”
“陛下,此事要急辦嗎”
崔呈秀心下一驚,朝天子作揖道。
動山東,跟動浙江,那完全是兩種情況啊。
更別提浙江還毗鄰著南直隸,要是真在浙江查出什麽,一旦跟南直隸牽扯很廣,那此事恐很難輕易收場啊。
“穩是前提,朕不希望東南出現任何亂子。”
朱由校哪裏不知崔呈秀怎樣想的,講出了心中的底線,“不過該查的事情,也必須要給朕查清楚,戶部呈遞的奏疏中,牽扯到漕糧漕銀被截留的,當屬浙江最為嚴重,這背後究竟藏著多少貓膩,又都牽扯到哪些人,是朝廷必須要查清楚的。”
“漕運,是關係國朝安穩的根本,朕不希望漕運出現任何問題,廉政院要做的事情,就是給朕梳理好漕運!!”
一條橫貫南北的大運河,所起到的作用,絕非是運輸錢糧那麽簡單,這背後更牽扯到國家安穩,有大運河在,那南北聯係才能緊密,朝廷雖位居北疆,但卻能掌控住南疆,甚至還能輻射住別的地方。
今後朱由校即便會大力發展海運,但是對漕運也不會放鬆,畢竟溝通南北,需要大運河作為承載,等到什麽時候,有能夠替換大運河的存在,那麽漕運才能夠適當的放緩戰略地位。
隻是這一切都是需要時間的。
“卿家到了浙江後,可跟赴兩淮的戚金取得聯係。”朱由校想了想,伸手對崔呈秀說道:“若是地方出現任何亂子,戚金會譴派精銳,朕講這些,卿家應該明白嗎”
“臣明白。”
崔呈秀當即表態道,這話講的再明白不過了,不到萬不得已,不可影響到在兩淮平叛的戚金部,也是在這一刹,崔呈秀知道天子謀劃的很多,而他要做的事情,隻不過是其中一環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