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乾清宮廷議
楊漣所寫的河患疏,就像是在滾沸的油鍋裏,驟然潑進一瓢涼水,使得朝堂的氛圍再度急轉。
誰都沒有料想到楊漣,居然就敢寫出這等奏疏,不止是朝中其他大臣沒有想到,甚至是韓他們都始料未及。
倉場這本糊塗賬,至今被廉政院死死揪著,一批官吏被傳喚進廉政院,說是傳喚,實為逮捕,這讓不少人擔心會查到漕運上,畢竟倉場和漕運是密不可分的,前者出事,後者必爆雷。
這也是為何天子大婚剛剛結束,朝中就掀起新一輪會推風波,畢竟先前也掀起了,卻被天子留中無視,借的就是大婚名義,現在這股風潮更盛,就是想要通過角逐內閣首輔、次輔之位,繼而轉移注意和矛盾。
當然,這兩個空缺的位置,也的確有不少人想爭!
明明這股勢頭起來了,偏偏在這等形勢下,楊漣的奏疏進京了,最為關鍵的一點,河患疏是密呈禦前的密奏!
事先沒有任何準備,這必然被打個措手不及。
乾清宮。
雜亂的腳步聲響起,內閣群輔韓、朱國祚、何宗彥、沈、史繼偕,六部尚書崔景榮、畢自嚴、孫如遊、王象乾、黃克瓚、王永光,通政使錢謙益,戶部左侍郎南居益,戶部右侍郎李宗延,工部左侍郎陳邦瞻,工部右侍郎王舜鼎,都察院右都禦史亓詩教,左副都禦史孫居相,左僉都禦史李邦華,右僉都禦史袁應泰,六科都給事中範世濟、薛鳳翔、李若、吳亮嗣、魏應嘉、錢夢皋……
在河患疏傳朝兩日後,朝堂風向再變之際,天子這才姍姍召見一批朝臣。
“臣等拜見陛下!”
工部尚書王永光手持朝笏,另拿一封奏疏,在畢自嚴講完後,從朝班中走出,“特別是畢尚書適才所講,河南、山東、兩淮交匯之處,必須要譴派可靠大臣巡查才行,臣在知曉此事後,就查閱工部所存案牘,明確這份巡河奏疏,倘若期間真查出什麽,朝廷有司,地方有司,必須要協調配合,務必保證好各地河政安穩,還請陛下禦覽。”
“呈上來吧。”
“陛下,眼下的當務之急,是盡快在朝選派大臣,趕赴山西、河南、山東等地,查驗各地河政。”
輔韓、朱國祚、何宗彥、沈、史繼偕等一眾大臣,聽到天子的笑聲,流露出各異的神情,部分大臣低下腦袋,不敢去看天子。
天子講這種話,分明是意有所指啊。
畢自嚴所講異常清晰,對於河政的幾處要點都特別點明,這讓不少朝臣無不點頭表示認可。
彼時的黃河入海口,是在淮安府一帶,黃河奪淮入海,又牽扯到運河,這使得河政治理難上加難。
既然事情已經發生,那眼下的當務之急,是對症下藥去巡查,倘若各地河政真有問題,就要盡快解決才行,否則真出現水患的話,後果將不堪設想
不知沉默了多久,朱由校向前探探身,語氣低沉道:“楊漣所寫河患疏,諸卿想必都看了吧?都有何感想呢?”
在此等態勢下,畢自嚴走出朝班,持朝笏拜道:“且不論楊漣所寫河患疏,究竟有幾分真,幾分假,然河政乃本朝頭等大事,河政不穩,這地方不穩,尤其是河南、山東、兩淮交匯處,一條黃河,一條淮河,再加上大運河,倘若該地域敢有任何水患,必然會造成嚴重影響,何況中都所在地勢……”
朱由校言簡意賅道。
說著,朱由校站起身來,環視殿內諸臣,竟然笑了起來,“朕待在這座紫禁城,諸卿待在這座京城,即便是真發了大水,衝垮河堤,衝毀良田,那水患也落不到朕頭上,更落不到諸卿頭上。
嗯,最好是真發場大水,這樣黃河兩岸的百姓,或者淮河兩岸的百姓,再或其他地方的百姓,就能在各地怒罵暴明了,嗯,跟朕這個暴君絕配,到時候啊,咱們就待在這京城,等著各地暴民,朕覺得叫暴民合適,暴明治下的萬民,不叫暴民,叫什麽呢?良民?順民?哈哈哈……”
天子沒有說話,殿內諸臣難免多想,誰都不知此時的天子在想些什麽,不過誰也都清楚天子很生氣。
對於工部尚書王永光,其實朱由校沒有任何偏見,哪怕河政真有問題,可跟王永光有何關係?
哪怕他是工部尚書,可王永光上任也沒有多久,先前其一直抓兩座陵寢修繕,這在大明亦屬頭等大事。
河政膽敢有任何事情,那都不是小事,特別是黃河,敢泛濫或決堤,兩岸遭難的群體不計其數,會死很多人!!
朱由校講的那些話,是講給一些人聽的,不想著怎樣在其位謀其職,反而一次次的挑起是非,攪亂官場風氣,嘴上仁義道德,為了社稷,為了天下,可實際上,心裏卻半點沒有裝這些。
朱由校發出的笑聲,在這座大殿內回蕩開。
不止是畢自嚴,還有不少大臣,最怕的就是黃淮一帶出問題,一旦真出問題,那就是大問題,兩淮境內的運河敢有問題,漕運必停,到時影響的就不止地方了,甚至連北直隸都將受到影響。
“陛下,臣自知有罪,然楊漣所書河患疏,朝廷必須要早做決斷。”
“不過有感想又能怎樣呢?”
氣氛壓抑的乾清宮正殿,被召諸臣行跪拜之禮,朱由校坐在龍椅上,環視殿內所聚諸臣,沒有任何表情。
“都起來吧。”
“內閣呢?”
從劉若愚的手裏,接過王永光所遞奏疏,朱由校銳利的雙眸,看向韓、朱國祚他們,“戶部,工部,都為了此事而想辦法,為何到現在,朕就沒見到內閣的奏疏?是不是說…離開了首輔與次輔,內閣就淪為擺設了啊!”
爭,這種現象很正常,不可能杜絕,不過別做的太過分,過分了,就不是說幾句難聽話那樣簡單,朱由校就是要借這股勢,來好好打打某些人的臉,叫他們所謂的驕傲,毫不留情的踩在腳下。
楊漣所寫的河患疏,就像是在滾沸的油鍋裏,驟然潑進一瓢涼水,使得朝堂的氛圍再度急轉。
誰都沒有料想到楊漣,居然就敢寫出這等奏疏,不止是朝中其他大臣沒有想到,甚至是韓他們都始料未及。
倉場這本糊塗賬,至今被廉政院死死揪著,一批官吏被傳喚進廉政院,說是傳喚,實為逮捕,這讓不少人擔心會查到漕運上,畢竟倉場和漕運是密不可分的,前者出事,後者必爆雷。
這也是為何天子大婚剛剛結束,朝中就掀起新一輪會推風波,畢竟先前也掀起了,卻被天子留中無視,借的就是大婚名義,現在這股風潮更盛,就是想要通過角逐內閣首輔、次輔之位,繼而轉移注意和矛盾。
當然,這兩個空缺的位置,也的確有不少人想爭!
明明這股勢頭起來了,偏偏在這等形勢下,楊漣的奏疏進京了,最為關鍵的一點,河患疏是密呈禦前的密奏!
事先沒有任何準備,這必然被打個措手不及。
乾清宮。
雜亂的腳步聲響起,內閣群輔韓、朱國祚、何宗彥、沈、史繼偕,六部尚書崔景榮、畢自嚴、孫如遊、王象乾、黃克瓚、王永光,通政使錢謙益,戶部左侍郎南居益,戶部右侍郎李宗延,工部左侍郎陳邦瞻,工部右侍郎王舜鼎,都察院右都禦史亓詩教,左副都禦史孫居相,左僉都禦史李邦華,右僉都禦史袁應泰,六科都給事中範世濟、薛鳳翔、李若、吳亮嗣、魏應嘉、錢夢皋……
在河患疏傳朝兩日後,朝堂風向再變之際,天子這才姍姍召見一批朝臣。
“臣等拜見陛下!”
工部尚書王永光手持朝笏,另拿一封奏疏,在畢自嚴講完後,從朝班中走出,“特別是畢尚書適才所講,河南、山東、兩淮交匯之處,必須要譴派可靠大臣巡查才行,臣在知曉此事後,就查閱工部所存案牘,明確這份巡河奏疏,倘若期間真查出什麽,朝廷有司,地方有司,必須要協調配合,務必保證好各地河政安穩,還請陛下禦覽。”
“呈上來吧。”
“陛下,眼下的當務之急,是盡快在朝選派大臣,趕赴山西、河南、山東等地,查驗各地河政。”
輔韓、朱國祚、何宗彥、沈、史繼偕等一眾大臣,聽到天子的笑聲,流露出各異的神情,部分大臣低下腦袋,不敢去看天子。
天子講這種話,分明是意有所指啊。
畢自嚴所講異常清晰,對於河政的幾處要點都特別點明,這讓不少朝臣無不點頭表示認可。
彼時的黃河入海口,是在淮安府一帶,黃河奪淮入海,又牽扯到運河,這使得河政治理難上加難。
既然事情已經發生,那眼下的當務之急,是對症下藥去巡查,倘若各地河政真有問題,就要盡快解決才行,否則真出現水患的話,後果將不堪設想
不知沉默了多久,朱由校向前探探身,語氣低沉道:“楊漣所寫河患疏,諸卿想必都看了吧?都有何感想呢?”
在此等態勢下,畢自嚴走出朝班,持朝笏拜道:“且不論楊漣所寫河患疏,究竟有幾分真,幾分假,然河政乃本朝頭等大事,河政不穩,這地方不穩,尤其是河南、山東、兩淮交匯處,一條黃河,一條淮河,再加上大運河,倘若該地域敢有任何水患,必然會造成嚴重影響,何況中都所在地勢……”
朱由校言簡意賅道。
說著,朱由校站起身來,環視殿內諸臣,竟然笑了起來,“朕待在這座紫禁城,諸卿待在這座京城,即便是真發了大水,衝垮河堤,衝毀良田,那水患也落不到朕頭上,更落不到諸卿頭上。
嗯,最好是真發場大水,這樣黃河兩岸的百姓,或者淮河兩岸的百姓,再或其他地方的百姓,就能在各地怒罵暴明了,嗯,跟朕這個暴君絕配,到時候啊,咱們就待在這京城,等著各地暴民,朕覺得叫暴民合適,暴明治下的萬民,不叫暴民,叫什麽呢?良民?順民?哈哈哈……”
天子沒有說話,殿內諸臣難免多想,誰都不知此時的天子在想些什麽,不過誰也都清楚天子很生氣。
對於工部尚書王永光,其實朱由校沒有任何偏見,哪怕河政真有問題,可跟王永光有何關係?
哪怕他是工部尚書,可王永光上任也沒有多久,先前其一直抓兩座陵寢修繕,這在大明亦屬頭等大事。
河政膽敢有任何事情,那都不是小事,特別是黃河,敢泛濫或決堤,兩岸遭難的群體不計其數,會死很多人!!
朱由校講的那些話,是講給一些人聽的,不想著怎樣在其位謀其職,反而一次次的挑起是非,攪亂官場風氣,嘴上仁義道德,為了社稷,為了天下,可實際上,心裏卻半點沒有裝這些。
朱由校發出的笑聲,在這座大殿內回蕩開。
不止是畢自嚴,還有不少大臣,最怕的就是黃淮一帶出問題,一旦真出問題,那就是大問題,兩淮境內的運河敢有問題,漕運必停,到時影響的就不止地方了,甚至連北直隸都將受到影響。
“陛下,臣自知有罪,然楊漣所書河患疏,朝廷必須要早做決斷。”
“不過有感想又能怎樣呢?”
氣氛壓抑的乾清宮正殿,被召諸臣行跪拜之禮,朱由校坐在龍椅上,環視殿內所聚諸臣,沒有任何表情。
“都起來吧。”
“內閣呢?”
從劉若愚的手裏,接過王永光所遞奏疏,朱由校銳利的雙眸,看向韓、朱國祚他們,“戶部,工部,都為了此事而想辦法,為何到現在,朕就沒見到內閣的奏疏?是不是說…離開了首輔與次輔,內閣就淪為擺設了啊!”
爭,這種現象很正常,不可能杜絕,不過別做的太過分,過分了,就不是說幾句難聽話那樣簡單,朱由校就是要借這股勢,來好好打打某些人的臉,叫他們所謂的驕傲,毫不留情的踩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