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曾經開過玩笑,說卡梅爾目前的這種製度還是有一點三權分立的雛形的,伊凡就是憲法,是最終製約,而五名施法者則同時兼任總統和議會的職責,作為總統,他們可以否決來自紅色議會的提案,而作為議會,他們提出的提案則要經過伊凡的批準。
不過更準確地說,卡梅爾的政治製度跟英國的上下議院更貼近一點,隻是權力的權重比起英國,往上層移動了很多,伊凡作為國王,更是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在卡梅爾,國家支出的一半以上都是直接由施法者議會決定的(目前卡梅爾絕大部分收入都是來自於通訊器工廠,以及以前留下來的“讚助款”),當然,主要的去向就是各大部門的行政成本,特別是空間站的擴建工作,這些剩下的一半還有六成由紅色議會分配,一般會用來對卡梅爾提供公益性服務,比如大家投票新開個澡堂,聘用更多清潔工,擴建學校醫院什麽的。
隻有這最後剩下來的兩成不到,會由那些普通平民組成的,被稱之為藍色議會的機構來支配,一般來說,這筆錢是用來改善生活條件,或者直接消費支出,當然,他們願意投票把這錢現場分了也沒關係。
三月份是顏色法案實行的第一個月,據說他們商量用他們幾個月的預算在空間站旁邊興建一個無重力娛樂場所,內容包括各種在卡梅爾新發明的運動,比如太空卡丁車(也就是之前說過的空氣壓縮動力小車)比賽,太空遊泳什麽的,另外還有以太空為題材的娛樂項目,最有典型意義的一個遊戲就是兩人拿一個網球,不斷來回之間扔,因為衝量守恒,兩個人的位置會相距越來越遠,還有,在太空環境中點著一根火柴,火焰不會像在地球上一樣向上跳躍,而是像一朵綻放的花一樣,呈現出完美的三維對稱放射圖案,事實上,對於大部分人而言,隻要身在太空環境,本身就是一種娛樂。
<a id="ads" href="http:///"></a>
這個提案就在幾天之前剛剛通過審核。
目前顏色法案的範圍隻在卡梅爾內部實行,算是小範圍試驗性政策,如果要把這個政策推廣到整個乍得,特別是藍色議會的推廣,不得不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按照目前卡梅爾的標準,全乍得全權公民的人數不會超過四位數,也就是三五百人,還不到總人口的萬分之一,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從意識網總結的信息來看,李立天他們完全相信,如果一旦給乍得人開放議會,將一部分錢任由他們支配,以他們現在的見識,估計提出的第一個提案就是補貼工廠,全民提高工資,哪怕隻有一塊錢……
乍得這個國家的基礎素質畢竟擺在那裏,雖然有意識網的影響,但畢竟時間還短,幾位施法者都決定觀察半年到一年再決定這件事。
如果把卡梅爾看成是一個公司,施法者小組的提案就是公司未來發展戰略,而紅色議會提案一般是公司維持費用,藍色議會所花的那部分錢,大概可以算成是公司員工以及小散戶的年底分紅,在幾個施法者看來,現在乍得人的觀念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賺錢,賺更多的錢這個層麵上,個人對國家民族的歸屬感並不是特別強,意識網在乍得,更多還是發揮一種類似於“宗教”的影響。
不過所有人都相信,用不了多久,隨著乍得人越來越習慣,也越來越依賴於意識網,遲早會意識到他們是一個集體這個事實,當然,如果能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到自己是這個集體的一部分,但同樣也是獨一無二的一部分,那就足夠讓人滿意了。
“還有,最近在意識網內,還出現了一個不太正常的情況,”剛剛的問題解決之後,林泉又發言了,“因為意識網在中東,特別是沙特阿拉伯一帶的擴張,吸收了上百萬的穆斯林教徒,而眾所周知,之前在美國,有接近五六十萬基督徒加入過這個組織,雖然這段時間經過美國政府的控製,這個數字有所回落,但不得不注意的一點是,兩個宗教的人士不可避免互相產生了交集……”
意識網對宗教人士的吸引就像是花蜜吸引蜜蜂一樣自然,林泉曾經說過,如果上帝、真主、佛祖、無量天尊這些老人家真的在,那還有天使菩薩什麽事啊,直接每人發一通訊器,既效率又方便,有什麽想法直接灌進去,就跟打醬油一樣簡單。
幾天之前,就是四月一日愚人節,意識網中幾個普通人因為互相開了幾句上帝和真主他們的玩笑,被宗教人士了解之後,幾乎在意識網內掀起了一陣狂瀾,剛開始氣氛還算正常,隻是指責要尊重其他人的宗教信仰,但話說著說著,就不自覺引申到兩個宗教的交易,後來索性直接引爆了這枚定時炸彈,上百萬人陸續投入了這場關於上帝和真主的論戰。
作為監察部部長,林泉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就開始了介入,剛開始他想勸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隨後發現這根本行不通——因為這場討論的影響力實在太大,已經成了那百分之十公共意識中揮之不去的一部分,隻要用戶還在這個網絡中,就勢必要受到此類情緒的影響。
宗教矛盾這個命題說起來實在太大了,即使是當今文明,也沒有辦法完全解決,隻是因為大家身處天南海北,不同的國家,距離讓這種矛盾暫時淡化了而已,不過在意識網當中,是肯定不存在這樣的緩衝區間的,腦子裏是怎麽想的,它就怎麽表現出來,雙方就算是有意回避,也完全沒有回避的餘地。
在林泉看來,宗教情感完全就是一種“情感寄托”,而人隻要說到情感,那就什麽也說不清了,有人就是信真主,不為什麽,他就是信,而且他就是反感那些不信的,你能怎麽辦?這就好像一個人從小被教育要愛他的祖國,雖然可能他在這個國家過的並不開心,但情感上就是熱愛這個國家,可能還高尚到願意隨時為它犧牲生命,那你能說什麽?說這個人傻嗎?可能有人會這麽認為,但也一定有人會認為他是英雄,是聖人。
所以,在牽扯情感的問題上,沒有真正的對錯,每一方都絕對認為自己所作的是對的,這就形成了一個不可解決的死結,就好像在戰爭中,雙方士兵拚死搏殺,每一方都是為了自己的祖國,看起來好像都沒錯,那怎麽就出來這麽一個人們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呢?
也許作為旁觀的第三方,冷靜的想一想,就不容易發現最關鍵問題就在於問題中被默認的“零和邏輯”,具體到這件事情當中,雙方都認為打倒對方才符合我方利益,就好像戰爭中認為打勝了才是好結果一樣,但實際情況是,隻要打了,就沒有贏家。
但說起來容易,真要解決,就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說的開的,否則,世界上也就不會有那麽多戰爭了。
這個矛盾的存在是真實的,不存在所謂的誤解,也看不到緩解的機會和可能,林泉本來也想過臨時封住所有跟這個時間相關的人員,但仔細一想,現在不解決,類似的矛盾以後也會冒出來,拖延隻是把問題積累到以後爆發,與其買下一顆定時炸彈,還不如冒險排雷。
林泉把這個問題在會議上提出來,就是為了征求整個小組的同意,特別是伊凡的同意,他準備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將這個問題尖銳化,徹底打一架,最快時間分出個勝負,既然一定要打,那就快點打。
林泉準備的具體做法是,專門生產一批特製的通訊器,同時將參與這場鬥爭的代表性人物都組織起來,平均每方派出幾百人,然後讓這幾百個人都帶上特製通訊器,在目前的意識網之外,獨立形成一個意識網,這批意識網其他功能都和之前的差不多,隻有一點,共享比例高達百分之50。
也就是說,在這個意識網當中,來自自己,和來自其他人的意識,各占一半,如果說在現今意識網中,每一個人都是在和一個虛擬敵人戰鬥(公共意識網中一小部分念頭),那麽在這個特殊的決鬥場中,每一個人都會感覺是在跟自己戰鬥,原本屬於敵人的那些想法會像在自己腦袋裏想的一樣自然,甚至難辨真假。
那也就意味著,在這裏平均下來每一個人都會同時具有兩種信仰,而且每一種信仰都是無比的真實。
林泉本人作為百分之五十的實際感受者,他非常理解這種感覺,他也同樣相信,在兩個強大情感衝突的擠壓當中,茫然不知所措的意識一定會追尋那些真正靠得住的東西,而不是來自記憶中那些教育,片段和畫麵,事實上,這些東西雙方都有。
這就好比一個人如果隻有一份工作,一個月3000塊錢,那他可能不會有別的心思,但如果這時候另一家公司向他發出了邀請,他去看了看條件,差不多,月薪也是3000,他心裏一定會開始權衡……
隻有在這個條件相當的時候,人才能夠真正的思考,而不被自己的立場所左右,而這樣的思考,才能得出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不過更準確地說,卡梅爾的政治製度跟英國的上下議院更貼近一點,隻是權力的權重比起英國,往上層移動了很多,伊凡作為國王,更是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在卡梅爾,國家支出的一半以上都是直接由施法者議會決定的(目前卡梅爾絕大部分收入都是來自於通訊器工廠,以及以前留下來的“讚助款”),當然,主要的去向就是各大部門的行政成本,特別是空間站的擴建工作,這些剩下的一半還有六成由紅色議會分配,一般會用來對卡梅爾提供公益性服務,比如大家投票新開個澡堂,聘用更多清潔工,擴建學校醫院什麽的。
隻有這最後剩下來的兩成不到,會由那些普通平民組成的,被稱之為藍色議會的機構來支配,一般來說,這筆錢是用來改善生活條件,或者直接消費支出,當然,他們願意投票把這錢現場分了也沒關係。
三月份是顏色法案實行的第一個月,據說他們商量用他們幾個月的預算在空間站旁邊興建一個無重力娛樂場所,內容包括各種在卡梅爾新發明的運動,比如太空卡丁車(也就是之前說過的空氣壓縮動力小車)比賽,太空遊泳什麽的,另外還有以太空為題材的娛樂項目,最有典型意義的一個遊戲就是兩人拿一個網球,不斷來回之間扔,因為衝量守恒,兩個人的位置會相距越來越遠,還有,在太空環境中點著一根火柴,火焰不會像在地球上一樣向上跳躍,而是像一朵綻放的花一樣,呈現出完美的三維對稱放射圖案,事實上,對於大部分人而言,隻要身在太空環境,本身就是一種娛樂。
<a id="ads" href="http:///"></a>
這個提案就在幾天之前剛剛通過審核。
目前顏色法案的範圍隻在卡梅爾內部實行,算是小範圍試驗性政策,如果要把這個政策推廣到整個乍得,特別是藍色議會的推廣,不得不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按照目前卡梅爾的標準,全乍得全權公民的人數不會超過四位數,也就是三五百人,還不到總人口的萬分之一,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從意識網總結的信息來看,李立天他們完全相信,如果一旦給乍得人開放議會,將一部分錢任由他們支配,以他們現在的見識,估計提出的第一個提案就是補貼工廠,全民提高工資,哪怕隻有一塊錢……
乍得這個國家的基礎素質畢竟擺在那裏,雖然有意識網的影響,但畢竟時間還短,幾位施法者都決定觀察半年到一年再決定這件事。
如果把卡梅爾看成是一個公司,施法者小組的提案就是公司未來發展戰略,而紅色議會提案一般是公司維持費用,藍色議會所花的那部分錢,大概可以算成是公司員工以及小散戶的年底分紅,在幾個施法者看來,現在乍得人的觀念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賺錢,賺更多的錢這個層麵上,個人對國家民族的歸屬感並不是特別強,意識網在乍得,更多還是發揮一種類似於“宗教”的影響。
不過所有人都相信,用不了多久,隨著乍得人越來越習慣,也越來越依賴於意識網,遲早會意識到他們是一個集體這個事實,當然,如果能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到自己是這個集體的一部分,但同樣也是獨一無二的一部分,那就足夠讓人滿意了。
“還有,最近在意識網內,還出現了一個不太正常的情況,”剛剛的問題解決之後,林泉又發言了,“因為意識網在中東,特別是沙特阿拉伯一帶的擴張,吸收了上百萬的穆斯林教徒,而眾所周知,之前在美國,有接近五六十萬基督徒加入過這個組織,雖然這段時間經過美國政府的控製,這個數字有所回落,但不得不注意的一點是,兩個宗教的人士不可避免互相產生了交集……”
意識網對宗教人士的吸引就像是花蜜吸引蜜蜂一樣自然,林泉曾經說過,如果上帝、真主、佛祖、無量天尊這些老人家真的在,那還有天使菩薩什麽事啊,直接每人發一通訊器,既效率又方便,有什麽想法直接灌進去,就跟打醬油一樣簡單。
幾天之前,就是四月一日愚人節,意識網中幾個普通人因為互相開了幾句上帝和真主他們的玩笑,被宗教人士了解之後,幾乎在意識網內掀起了一陣狂瀾,剛開始氣氛還算正常,隻是指責要尊重其他人的宗教信仰,但話說著說著,就不自覺引申到兩個宗教的交易,後來索性直接引爆了這枚定時炸彈,上百萬人陸續投入了這場關於上帝和真主的論戰。
作為監察部部長,林泉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就開始了介入,剛開始他想勸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隨後發現這根本行不通——因為這場討論的影響力實在太大,已經成了那百分之十公共意識中揮之不去的一部分,隻要用戶還在這個網絡中,就勢必要受到此類情緒的影響。
宗教矛盾這個命題說起來實在太大了,即使是當今文明,也沒有辦法完全解決,隻是因為大家身處天南海北,不同的國家,距離讓這種矛盾暫時淡化了而已,不過在意識網當中,是肯定不存在這樣的緩衝區間的,腦子裏是怎麽想的,它就怎麽表現出來,雙方就算是有意回避,也完全沒有回避的餘地。
在林泉看來,宗教情感完全就是一種“情感寄托”,而人隻要說到情感,那就什麽也說不清了,有人就是信真主,不為什麽,他就是信,而且他就是反感那些不信的,你能怎麽辦?這就好像一個人從小被教育要愛他的祖國,雖然可能他在這個國家過的並不開心,但情感上就是熱愛這個國家,可能還高尚到願意隨時為它犧牲生命,那你能說什麽?說這個人傻嗎?可能有人會這麽認為,但也一定有人會認為他是英雄,是聖人。
所以,在牽扯情感的問題上,沒有真正的對錯,每一方都絕對認為自己所作的是對的,這就形成了一個不可解決的死結,就好像在戰爭中,雙方士兵拚死搏殺,每一方都是為了自己的祖國,看起來好像都沒錯,那怎麽就出來這麽一個人們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呢?
也許作為旁觀的第三方,冷靜的想一想,就不容易發現最關鍵問題就在於問題中被默認的“零和邏輯”,具體到這件事情當中,雙方都認為打倒對方才符合我方利益,就好像戰爭中認為打勝了才是好結果一樣,但實際情況是,隻要打了,就沒有贏家。
但說起來容易,真要解決,就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說的開的,否則,世界上也就不會有那麽多戰爭了。
這個矛盾的存在是真實的,不存在所謂的誤解,也看不到緩解的機會和可能,林泉本來也想過臨時封住所有跟這個時間相關的人員,但仔細一想,現在不解決,類似的矛盾以後也會冒出來,拖延隻是把問題積累到以後爆發,與其買下一顆定時炸彈,還不如冒險排雷。
林泉把這個問題在會議上提出來,就是為了征求整個小組的同意,特別是伊凡的同意,他準備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將這個問題尖銳化,徹底打一架,最快時間分出個勝負,既然一定要打,那就快點打。
林泉準備的具體做法是,專門生產一批特製的通訊器,同時將參與這場鬥爭的代表性人物都組織起來,平均每方派出幾百人,然後讓這幾百個人都帶上特製通訊器,在目前的意識網之外,獨立形成一個意識網,這批意識網其他功能都和之前的差不多,隻有一點,共享比例高達百分之50。
也就是說,在這個意識網當中,來自自己,和來自其他人的意識,各占一半,如果說在現今意識網中,每一個人都是在和一個虛擬敵人戰鬥(公共意識網中一小部分念頭),那麽在這個特殊的決鬥場中,每一個人都會感覺是在跟自己戰鬥,原本屬於敵人的那些想法會像在自己腦袋裏想的一樣自然,甚至難辨真假。
那也就意味著,在這裏平均下來每一個人都會同時具有兩種信仰,而且每一種信仰都是無比的真實。
林泉本人作為百分之五十的實際感受者,他非常理解這種感覺,他也同樣相信,在兩個強大情感衝突的擠壓當中,茫然不知所措的意識一定會追尋那些真正靠得住的東西,而不是來自記憶中那些教育,片段和畫麵,事實上,這些東西雙方都有。
這就好比一個人如果隻有一份工作,一個月3000塊錢,那他可能不會有別的心思,但如果這時候另一家公司向他發出了邀請,他去看了看條件,差不多,月薪也是3000,他心裏一定會開始權衡……
隻有在這個條件相當的時候,人才能夠真正的思考,而不被自己的立場所左右,而這樣的思考,才能得出真正有價值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