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卿,也認為朕的京城保衛戰,打不贏嗎?”


    禦史大夫謀寧克任急忙道:“微臣並非認為京城保衛戰打不贏。”


    “而是如今,微臣觀我大夏國很多地方部落軍坐壁上觀,遲遲不出兵勤王。”


    “若陛下派出太子持陛下聖旨出使各部,在以‘禦園內六班直’中的各落部子弟性命相要挾,各地方落部軍勢必會出兵勤王,侵入我境之宋軍可破啊!”


    夏皇李乾順深以為然地點了下頭。


    “愛卿言之有理。朕會詢問太子,可願為國出使各部!”


    “陛下明鑒。”謀寧克任急忙進諫道:“此事宜速,不宜遲啊!”


    李乾順點了點頭,一揮袍袖道:


    “朕已知之,愛卿可退朝歇息了!”


    “微臣遵旨。”謀寧克任臨拜退前,最後又進諫道:


    “微臣已掌握朝中眾多漢族官員貪贓枉法之罪證,微臣懇請陛下下旨徹查漢族官員……”


    “不然,若宋軍攻打我京城興慶府,那這些利字當頭的漢族官員,恐怕會陣前叛夏降宋啊!”


    李乾順略作沉思後,歎息道:


    “之前,愛卿屢次上奏折,言說此事。朕考慮到漢族官員為何死心塌地為我大夏國出力,其皆因‘功名利祿’而已。故此,朕寬之!”


    “然,如今宋軍壓境,正如愛卿所慮,也該收拾一下那些平日裏一心追求功名利祿的漢族貪官員了。”


    謀寧克任聽到夏皇的表態後,心中大喜。


    “朕令愛卿,主辦查處朝中漢族貪官。愛卿切記,斷不可搞得太大,亦不可讓城內漢族官吏們人心惶惶!”


    “微臣謹遵聖諭。”謀寧克任欣然遵旨,拜別夏皇出殿。


    ……


    夏皇李乾順端坐於金碧輝煌的大殿之上,他下旨召舒王李仁禮麵聖……


    一刻鍾後,二十五歲的舒王李仁禮入殿,叩拜道:


    “微臣仁禮,叩拜陛下。吾皇萬歲萬萬歲……”


    “賢侄平身,賜座!”


    “微臣謝陛下!”


    李乾順輕撫龍椅扶手,目光深邃,望向李仁禮那張英武的麵龐,他發現李仁禮的長相,跟其已逝兄長濮王李仁仲有七分相似,與其已故的父親李景思有八分相似。


    “唉!”他不禁長歎一聲,緩緩開口:


    “朕清楚記得,去年十一月,朕冊封賢侄的兄長仁仲為濮王,同時,冊封賢為舒王。”


    “然,朕萬萬沒有想到,數日前,突聞噩耗,朕的賢侄仁仲率兵守西京城,在抗擊宋軍之戰中,英勇抗敵,城破之際,仁忠他寧死不降,當場自刎,血濺城頭,為國捐軀!”


    “唉!朕失濮王仁仲,猶斷朕之肱骨啊!”


    “朕甚思之,朕甚念之,朕甚悲之,朕甚痛之!”


    舒王李仁禮聞言,勾起傷心事……


    他眼眶微紅,雙拳緊握,離凳起身,跪拜於地,聲音堅定:


    “微臣代已逝兄長,叩謝陛下隆恩。”


    “咚、咚、咚!”


    “微臣兄長,以身殉國!臣雖不才,亦願效仿兄長,誓死守護我大夏國疆土,不讓宋敵踏入半步!”


    “微臣仁禮,懇求陛下,讓微臣從軍,上陣殺敵!”


    “微臣仁禮,誓要殺盡宋敵,為陛下殺盡敵患,亦可為兄長報仇雪恨!”


    夏皇李乾順十分動容,他非常欣賞這位宗室遠房皇侄李仁禮,能像其父兄一樣,既有膽識,又有忠心。


    然而,李乾順深知李仁禮的能耐大小,其雖通蕃漢兩種文字,有才思,善歌詠;但,其在弓馬騎射上並不擅長,更沒有領兵打仗的經驗。


    想到這裏的李乾順,不得不認同先前謀寧克任“反對舉國重文輕武之風”、“提倡射獵為務,尤修武備”;“毋徒慕好士之虛名,而忘禦邊之實務”的諫言,還是很有道理的。


    奈何,已晚矣!


    李乾順在心中發誓:若能挺過禦駕親自的宋皇所率大軍的入侵,打贏京城興慶府的保衛戰,那麽,朕定要采納謀寧克任之諫!!!


    李乾順收起胡思亂想,望著誓要從軍殺敵的李仁禮,感傷道:


    “朕已失賢侄仁仲,怎能忍心再讓賢侄仁禮你再赴陣前,去冒宋敵箭矢流石之險呢?!”


    李仁禮感動得熱淚盈眶,連連叩首……


    “再者,朕能派出上戰場殺敵的兵將甚多,現如今,還不必讓賢侄仁禮你親自出馬。”


    李乾順婉拒了“文強而武弱”的李仁禮從軍殺敵的請求,卻讓李仁禮誤認為:夏皇是為了保全他家這一脈有人傳承。


    “朕今日召賢侄前來,有比讓賢侄親赴戰場殺敵更重的重任,交付於賢侄!”


    李仁禮疑惑。


    “賢侄仁禮,你是朕的本家,朕對你知無不言。”


    “朕的侍衛軍‘禦園內六班直’都指揮使,其父乃是鎮守、南疆的西壽保泰軍司的最高長官監軍司,當宋軍初侵我大夏邊境時,西壽保泰軍司未出兵增援鄰部折薑會;當朕派出信使征調和各部勤王時,其至今亦未出兵。”


    “故此,朕要換上能忠君報國之人,來擔任‘禦園內六班直’都指揮使。此人選,非賢侄仁禮莫屬啊!”


    “微臣仁禮,叩謝陛下器重……”


    夏皇李乾順緊鎖的眉頭,略微舒展,深邃的目光落在了舒王李仁禮身上。


    “仁禮賢侄,朕早在宋軍攻打西京之前,便派出數十路使者騎快馬,奉朕調兵勤王之聖旨,去往各路軍司、及各地方部落軍中,期望他們能念及皇恩浩蕩,率部出戰,共赴國難,抵禦宋軍。”


    “然而結果,卻令朕心寒!”


    “大多數部落軍,竟借口調集大軍出征,需要些時日,遲遲未派出一兵一卒前來勤王,實在令朕大失所望啊!朕先前在國內大力推行的漢家儒學,教他們如何忠君報國,算是對牛彈琴了!”


    李仁禮聞聽聖言,額頭上青筋暴起,拳頭握得咯吱作響,他想起自己兄長濮王李仁仲,生前的英勇抗敵,以死報國,他心中便怒火燃爆。


    “陛下,現如今,我大夏國正處生死存亡之秋,豈能容此等不聽君令之逆臣呢?”


    “微臣的兄長,英勇抗敵,寧死不屈,為國捐軀。而如今,我大夏國各路軍司及其地方部落軍首領,平日裏皆盡享浩蕩皇恩,如今需要他們為國出戰時,他們卻袖手旁觀,實屬是忘恩負義、不忠不孝!皆該殺之,以正國法!”


    “唉!”李乾順歎息道:“奈何,將在外君令有所不授啊!”


    李仁禮深吸一口氣,恨恨道:“陛下,臣有一計,或可解燃眉之急。”


    “賢侄速速道來。”


    “微臣仁禮遵旨。禦園內六班直,乃我皇城之精銳,亦是由各地方部落軍首領及豪強子侄組成。”


    說到這裏,李仁禮的聲音微微顫抖,咬牙恨恨道:


    “陛下可在禦園內六班直中,選取那些坐壁上觀的部落首領的子侄,公開處斬,以儆效尤,彰顯皇威!”


    李仁禮說完後,大殿內一片寂靜。


    他偷偷抬眼,望向龍坐,隻見夏皇李乾順閉目沉思,雙手狠狠的握著龍椅兩側的扶手,似乎正在權衡利弊。


    ……


    此時,原夏國西京西平府,現大宋靈州城西黃河渡口,大宋天子趙吉意氣風發。


    在此前的半個時辰之內,趙吉分別為種師道部、種師中部、韓世忠部、嶽飛部、劉光世部依次餞行,目送這四路人馬,有序登船、紛紛起航,順河北去……


    黃河滾滾,浪聲滔滔,趙吉豪氣萬千、壯懷激烈。他正準備帶上鄆王趙楷和康王趙構登船,隨王稟、姚古部去禦駕親征。


    突然,有城內而來的快馬奏報:


    “報……”


    “請!”


    “啟奏官家,西安州司戶參軍任得敬應詔,率其胞弟二人和一位族弟,其任氏四兄弟已入靈州城,欲拜見官家。”


    趙吉聞聽奏報後,知道自己準備收拾任得敬的布局,已經起到了作用。


    任得敬這位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宋叛逆,他自己竟然主動進入朕布置好的甕中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宋:我成了趙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讀史明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讀史明智並收藏北宋:我成了趙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