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首的金國使臣,戰戰兢兢地問道:“大宋皇帝陛下,何時出兵攻入遼境,與俺們大金國共伐遼國呢?”
趙吉表情嚴肅,煞有介事,忽悠道:“金使莫急!爾等金國,應容朕準備一些時日吧?
朕在此向爾等承諾,不會過久!
爾等金使思之:待朕調集好大宋三十萬精銳之師,再備好軍需糧草,最快也要數月有餘吧?!
故此,朕向爾等承諾,短則三個月,長則不超過九個月,朕必集結大宋三十萬精銳兵將,北上‘踏破賀蘭山缺’,宋軍攻入遼境,以實現宋金兩國那海上之盟。”
(這些金使自然知道,這世上有兩個賀蘭山,一個在西北可入夏國,一個在大宋國北方遼國南方。
金使結合語境分析,趙官家所言的‘踏破賀蘭山缺’,一定是要攻打遼國途經的那第二個‘賀蘭山缺’……)
在場的所有金使,聞聽大宋皇帝的慷慨激昂之言,瞬間眼前一亮,他們今日是前來攔截禦駕的目的,不就是冒死催促大宋皇帝早日下定決心,盡快出兵與金國共同伐遼嗎?
“撲通!”
“撲通!”
二十名金國使臣紛紛跪下,高呼道:
“大宋皇帝陛下聖明!萬歲萬萬歲!”
他們這些金使原本的想法是,這次、來攔禦駕,恐怕不能把大宋皇帝勸說成功;那麽,他們以後也一定要再找機會,催促宋帝出兵伐遼。
可是,現在他們聽到的卻是,大宋皇帝也早就把遼國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大宋皇帝既然給了俺們這些金使,出兵入遼境共伐之承諾,又承諾了具體出兵伐遼的期限;
那麽,金口玉言的大宋皇帝陛下,豈能自食其言呢?’
雖然,這些金使很想讓大宋皇帝立即下達出兵伐遼的旨意,
但是,他們能被金國的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先中,並派來出使大宋,他們也都是智慧超群的金國外交人才。
他們自然知道,趙官家所言要集結軍隊,以及籌集調運糧草這些,都非常耗時、費力。
故此,在金使的眼中看來,大宋皇帝如果當眾說立即出兵,反而不符合邏輯;
如今,大宋皇帝經過深思熟慮後,給出了理由充分的出兵時間,這反而令他們這些金使皆信以為真。
為首的那個大金國使臣,為了不讓大宋皇帝反悔,他當眾用不太流利的漢語,高聲啟奏道:
“俺本是‘生女真’,學習中華文化不過三五年,卻知‘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何況是大宋皇帝陛下呢?
如今,大宋皇帝陛下當著俺們這些金國使臣,以及諸位大宋朝廷大臣之麵,承諾了宋金聯合出兵伐遼之期,俺希望大宋皇帝陛下,切勿反悔!”
趙吉微笑道:“朕為天子,一言九鼎!”
二十名金國使臣再次跪拜,高興地大呼道:
“大宋皇帝陛下,英明神武,決勝千裏,萬歲萬萬歲。”
趙吉感覺好笑,這些蠻夷,不知道‘兵不厭詐’之理嗎?
朕一定會在三個月至九個月之內,調集大宋的精銳之師,挑選多位名將率領精銳,進入遼境作戰。
而這作戰的對象,暫時還不是丟了半壁江山的遼國,反而是你們金國這些勢如虎狼的女真人兵將!
穿越者趙吉時刻也不敢忘記曆史上的‘靖康恥’。
在曆史上,宋金兩國海上之盟簽訂後,雙方仍然為了燕雲十六州的戰後歸屬等問題,發生衝突……
故此,宋金兩國相互派出使臣,來往談判了小兩年,最後在公元1122年,即大宋宣和四年,宋金兩國達成一致。宋徽宗派童貫、種師道、劉延慶率軍聯合攻打遼南京,卻遭到遼國兵將的強烈抵抗,大宋伐遼未能成功……
趙吉知道,曆史上的宋伐遼的這次軍事失敗,產生的嚴重果然有兩個。
其一是,金軍看到了數量龐大的大宋軍隊,就是一個沒有什麽戰鬥力的紙老虎、
兵眾將廣的那麽多的宋軍,妻收連一個被他們金人打得隻剩半壁江山的遼國~南~京都打不下?!
在金人看來:你大宋,令童貫、西軍名將種師道、前軍統製楊可世,勒兵十萬,攻取遼國南京;卻被遼國臨時任命為西南路都統的耶律大石,給打得落花流水、慘不忍睹……
在蘭甸溝,耶律大石隻率領契丹族和奚族的兩千混合騎兵,便把大宋派去偷襲遼國南京的楊可世所部數千輕騎兵,打得慘敗而逃……
此後,北遼朝廷又給耶律大石派去三萬援軍。大宋伐遼的東路都統製種師道率軍抵達白溝,與遼軍隔白溝河對壘。第二日,耶律大石指揮的騎兵從西邊水淺處渡河,包抄宋軍種師道所部守橋軍兵,擊潰宋軍……
種師道見諸部不作戰利,於是引兵撤回。耶律大石調輕騎尾隨,在古城與宋軍激戰。種師道等逃至雄州城下,想進城,又被童貫所拒,不得入城。遼軍趁勢橫擊被拒城外的種師道所部潰軍,宋軍慘敗,死屍遍野……
宋軍過早地暴露出自己較弱的軍事實力後,這就不免令金人對繁華富庶的大宋,垂涎欲滴,萌生了南下攻打大宋之心。
……
趙吉知道,曆史上的宋金兩國在海上之盟以後,宋伐遼的第二個嚴重後果便是:
大宋出兵伐遼,本就被金軍打得節節敗退的遼軍,還需要分兵保全,以防宋軍進攻。
曆史上,金國滅了遼國以後,金宋兩國邊境,便才開始正式接壤。
這也使得金滅遼後,大宋就變相失去了遼國這個能阻擋金兵南下的屏障。
最終,金國商議的主要內容是:於遼亡後不久,南侵大宋,釀成靖康之變,立國167年的北宋滅亡……
……
趙吉望著眼前那群金國使臣拜別後,高高興興離開的背影,他立在原地,思慮數個呼吸,便恨恨地叫來手下的皇城司押班楊誌,道:
“朕的行程,這群金國使臣如何得知?
他們極有可能是收賣了朕送去‘保護’他們的那隊禁軍。
朕令楊愛卿抽調手下精幹兵吏,會同探事司,同嚴查此事!”
“微臣遵旨!”楊誌欣然領旨道。
此楊誌非梁山流寇中的楊誌。他原本是牟駝崗一名養馬和馴馬的小校,去年趙官家視察牟駝崗時,發現他還算是一個人才。
趙吉在禦駕親自方臘時,楊誌隨軍出征,也立下了戰功,故此,趙吉將這位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楊誌,任命為分管一隊千人皇城司親從官的正六品押班。
趙吉對楊誌又道:
“為防金國使臣,萬一打探出大宋機密,再托人傳回金國,那將於大宋不利也!
朕命楊愛卿,選出你手下皇城司信得過的親衛,去負責‘保護’金使。”
“朕所謂的‘保護’,不僅要讓金國使臣都好好地活著,還要限製他們不能外出,不能與外界閑雜人等接觸,即便是‘保護’他的皇城司軍兵也能與他們過密接觸。”
“將原來‘保護’金使的禁軍,都撤換掉吧。”
”
“微臣遵旨,定不負聖望!”楊誌領旨,帶領一隊人馬離去。
…………
趙吉起駕回宮,在垂拱大殿,召來心腹忠臣鄭居中、曹輔、宗澤、李綱、張浚幾人;
另外還有一位,是遠道回京的曾在對西夏戰征中揚名的武將——郭成。
垂拱大殿,威嚴肅穆。
趙吉表情嚴肅,對群臣名將,悠悠道:
“朕曾讀《孫子兵法》,其《謀攻篇》中寫道: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在此大殿之內,諸位愛卿皆朕之心腹,皆大宋股肱之臣也!
故此,朕實言以對諸位愛卿。
大宋‘援遼抗金’,戰略謀劃已定,出兵之期亦定!
如今,對大宋出兵‘援遼抗金’,能產生變數者,唯西北那夏國而已!”
鄭居中等心腹文臣和武將郭成,紛紛點頭,皆認為趙官家此言在理。
趙吉又道:“朕召諸位愛卿議事,便是要聽聽諸位愛卿說一說如何對付西夏這一變數呢?”
趙吉表情嚴肅,煞有介事,忽悠道:“金使莫急!爾等金國,應容朕準備一些時日吧?
朕在此向爾等承諾,不會過久!
爾等金使思之:待朕調集好大宋三十萬精銳之師,再備好軍需糧草,最快也要數月有餘吧?!
故此,朕向爾等承諾,短則三個月,長則不超過九個月,朕必集結大宋三十萬精銳兵將,北上‘踏破賀蘭山缺’,宋軍攻入遼境,以實現宋金兩國那海上之盟。”
(這些金使自然知道,這世上有兩個賀蘭山,一個在西北可入夏國,一個在大宋國北方遼國南方。
金使結合語境分析,趙官家所言的‘踏破賀蘭山缺’,一定是要攻打遼國途經的那第二個‘賀蘭山缺’……)
在場的所有金使,聞聽大宋皇帝的慷慨激昂之言,瞬間眼前一亮,他們今日是前來攔截禦駕的目的,不就是冒死催促大宋皇帝早日下定決心,盡快出兵與金國共同伐遼嗎?
“撲通!”
“撲通!”
二十名金國使臣紛紛跪下,高呼道:
“大宋皇帝陛下聖明!萬歲萬萬歲!”
他們這些金使原本的想法是,這次、來攔禦駕,恐怕不能把大宋皇帝勸說成功;那麽,他們以後也一定要再找機會,催促宋帝出兵伐遼。
可是,現在他們聽到的卻是,大宋皇帝也早就把遼國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大宋皇帝既然給了俺們這些金使,出兵入遼境共伐之承諾,又承諾了具體出兵伐遼的期限;
那麽,金口玉言的大宋皇帝陛下,豈能自食其言呢?’
雖然,這些金使很想讓大宋皇帝立即下達出兵伐遼的旨意,
但是,他們能被金國的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先中,並派來出使大宋,他們也都是智慧超群的金國外交人才。
他們自然知道,趙官家所言要集結軍隊,以及籌集調運糧草這些,都非常耗時、費力。
故此,在金使的眼中看來,大宋皇帝如果當眾說立即出兵,反而不符合邏輯;
如今,大宋皇帝經過深思熟慮後,給出了理由充分的出兵時間,這反而令他們這些金使皆信以為真。
為首的那個大金國使臣,為了不讓大宋皇帝反悔,他當眾用不太流利的漢語,高聲啟奏道:
“俺本是‘生女真’,學習中華文化不過三五年,卻知‘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何況是大宋皇帝陛下呢?
如今,大宋皇帝陛下當著俺們這些金國使臣,以及諸位大宋朝廷大臣之麵,承諾了宋金聯合出兵伐遼之期,俺希望大宋皇帝陛下,切勿反悔!”
趙吉微笑道:“朕為天子,一言九鼎!”
二十名金國使臣再次跪拜,高興地大呼道:
“大宋皇帝陛下,英明神武,決勝千裏,萬歲萬萬歲。”
趙吉感覺好笑,這些蠻夷,不知道‘兵不厭詐’之理嗎?
朕一定會在三個月至九個月之內,調集大宋的精銳之師,挑選多位名將率領精銳,進入遼境作戰。
而這作戰的對象,暫時還不是丟了半壁江山的遼國,反而是你們金國這些勢如虎狼的女真人兵將!
穿越者趙吉時刻也不敢忘記曆史上的‘靖康恥’。
在曆史上,宋金兩國海上之盟簽訂後,雙方仍然為了燕雲十六州的戰後歸屬等問題,發生衝突……
故此,宋金兩國相互派出使臣,來往談判了小兩年,最後在公元1122年,即大宋宣和四年,宋金兩國達成一致。宋徽宗派童貫、種師道、劉延慶率軍聯合攻打遼南京,卻遭到遼國兵將的強烈抵抗,大宋伐遼未能成功……
趙吉知道,曆史上的宋伐遼的這次軍事失敗,產生的嚴重果然有兩個。
其一是,金軍看到了數量龐大的大宋軍隊,就是一個沒有什麽戰鬥力的紙老虎、
兵眾將廣的那麽多的宋軍,妻收連一個被他們金人打得隻剩半壁江山的遼國~南~京都打不下?!
在金人看來:你大宋,令童貫、西軍名將種師道、前軍統製楊可世,勒兵十萬,攻取遼國南京;卻被遼國臨時任命為西南路都統的耶律大石,給打得落花流水、慘不忍睹……
在蘭甸溝,耶律大石隻率領契丹族和奚族的兩千混合騎兵,便把大宋派去偷襲遼國南京的楊可世所部數千輕騎兵,打得慘敗而逃……
此後,北遼朝廷又給耶律大石派去三萬援軍。大宋伐遼的東路都統製種師道率軍抵達白溝,與遼軍隔白溝河對壘。第二日,耶律大石指揮的騎兵從西邊水淺處渡河,包抄宋軍種師道所部守橋軍兵,擊潰宋軍……
種師道見諸部不作戰利,於是引兵撤回。耶律大石調輕騎尾隨,在古城與宋軍激戰。種師道等逃至雄州城下,想進城,又被童貫所拒,不得入城。遼軍趁勢橫擊被拒城外的種師道所部潰軍,宋軍慘敗,死屍遍野……
宋軍過早地暴露出自己較弱的軍事實力後,這就不免令金人對繁華富庶的大宋,垂涎欲滴,萌生了南下攻打大宋之心。
……
趙吉知道,曆史上的宋金兩國在海上之盟以後,宋伐遼的第二個嚴重後果便是:
大宋出兵伐遼,本就被金軍打得節節敗退的遼軍,還需要分兵保全,以防宋軍進攻。
曆史上,金國滅了遼國以後,金宋兩國邊境,便才開始正式接壤。
這也使得金滅遼後,大宋就變相失去了遼國這個能阻擋金兵南下的屏障。
最終,金國商議的主要內容是:於遼亡後不久,南侵大宋,釀成靖康之變,立國167年的北宋滅亡……
……
趙吉望著眼前那群金國使臣拜別後,高高興興離開的背影,他立在原地,思慮數個呼吸,便恨恨地叫來手下的皇城司押班楊誌,道:
“朕的行程,這群金國使臣如何得知?
他們極有可能是收賣了朕送去‘保護’他們的那隊禁軍。
朕令楊愛卿抽調手下精幹兵吏,會同探事司,同嚴查此事!”
“微臣遵旨!”楊誌欣然領旨道。
此楊誌非梁山流寇中的楊誌。他原本是牟駝崗一名養馬和馴馬的小校,去年趙官家視察牟駝崗時,發現他還算是一個人才。
趙吉在禦駕親自方臘時,楊誌隨軍出征,也立下了戰功,故此,趙吉將這位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楊誌,任命為分管一隊千人皇城司親從官的正六品押班。
趙吉對楊誌又道:
“為防金國使臣,萬一打探出大宋機密,再托人傳回金國,那將於大宋不利也!
朕命楊愛卿,選出你手下皇城司信得過的親衛,去負責‘保護’金使。”
“朕所謂的‘保護’,不僅要讓金國使臣都好好地活著,還要限製他們不能外出,不能與外界閑雜人等接觸,即便是‘保護’他的皇城司軍兵也能與他們過密接觸。”
“將原來‘保護’金使的禁軍,都撤換掉吧。”
”
“微臣遵旨,定不負聖望!”楊誌領旨,帶領一隊人馬離去。
…………
趙吉起駕回宮,在垂拱大殿,召來心腹忠臣鄭居中、曹輔、宗澤、李綱、張浚幾人;
另外還有一位,是遠道回京的曾在對西夏戰征中揚名的武將——郭成。
垂拱大殿,威嚴肅穆。
趙吉表情嚴肅,對群臣名將,悠悠道:
“朕曾讀《孫子兵法》,其《謀攻篇》中寫道: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在此大殿之內,諸位愛卿皆朕之心腹,皆大宋股肱之臣也!
故此,朕實言以對諸位愛卿。
大宋‘援遼抗金’,戰略謀劃已定,出兵之期亦定!
如今,對大宋出兵‘援遼抗金’,能產生變數者,唯西北那夏國而已!”
鄭居中等心腹文臣和武將郭成,紛紛點頭,皆認為趙官家此言在理。
趙吉又道:“朕召諸位愛卿議事,便是要聽聽諸位愛卿說一說如何對付西夏這一變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