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朕欽點武狀元,震驚名臣良將


    趙吉把吳玠、吳璘和嶽飛三人的殿試製策,平鋪在龍書案上,禦覽起來。


    當然,像他這樣同時看三份製策,第一遍時,必然是一目十行式的瀏覽。


    趙吉看著看著,不禁把吳玠和吳璘這對親兄弟倆的殿試製策答卷,分左右手拿起來觀看。


    這是因為趙吉發現,吳玠和吳璘這對親兄弟的製策答卷的內容,有一半左右相似。


    他排除了這對兄弟倆在殿試過程中過弊。


    武科舉殿試過程中,趙吉全程都大殿中監考。


    趙吉曾親眼看所見,吳玠和吳璘兄弟倆在殿試時,他倆的座位離得很遠,並不存在相互照抄的可能性。


    他倆的製策內容會有一半左右的相似之處,可能是這兄弟二人,手足情深想法也類似,甚至他倆平時也有可能討論過類似於金軍如果滅遼而攻宋時,大宋官軍應如何應對吧?


    趙吉又對吳玠和吳璘的製策試卷,仔細地觀看起來。


    他倆的製策內容大意就是:如果按照官家所假設那樣,金滅遼後而攻宋,並且已經攻占了大宋國都,挾聖上與太子北狩,僥幸聖上之皇子遁於江南;身為大宋軍中一員將領的自己,自然要奮勇救回聖上和太子。


    然則,吳玠和吳璘這兄弟在製策中,用簡短的筆墨,表達完了忠心之後,卻都話鋒一轉:


    “若金軍勢大,宋軍力戰而不敵退據江南;金軍又乘勢而南下強攻江南,吾抖膽冒死獻策:


    ‘當立聖上未被金人擄走之子監國,重拾宋軍舊部,據長江之險以抗金軍……


    宋軍應該分兵兩路,一路在中原抗金,收複河北諸地……


    一路宋軍應該扼守住蜀地,以防金軍得蜀而沿江而下大破江南……’”


    趙吉看到這裏,饒有興趣地自言道:“不錯呀!甚具戰略眼光!”


    吳玠和吳璘在製策中都提到了如果那種金軍南下的情況發生,守住蜀地戰略重要性,一來蜀地是能夠阻擋金軍借路而下的重要戰略屏障;


    二是,自古代以來,得到號稱“天府之國”的蜀地,能得到兵員補充,還能得到大量財貨、糧食等戰略物資。


    吳玠和吳璘兄弟二人在製策的最後,所表達的意思也大體相同:


    ‘隻要憑借著天險守住長江一線,再守好蜀地,江南的大宋朝廷隻要發展數年,便會國富兵強,便可大舉出兵北伐,打敗金軍,迎回聖上和太子。’


    趙吉看完吳玠和吳璘兄弟二人的製策後,比較滿意地隻點了一下頭。


    作為穿越者的他,所知道的曆史走向,南宋能夠偏安江南,正是據長江之險,還能扼守住蜀地才能保全住半壁江山。


    在曆史中,吳玠和吳璘兄弟二人先後鎮守蜀地,多數力抗金軍進攻,而不失蜀地才能保全南宋不被滅國。


    當然,在曆史中,還有嶽飛等一大批抗金名將,在中原奮不顧身地抗擊強金,才能收複河北等部分失地。


    隻不過,南宋皇帝趙構擔心自己得位不正,害怕嶽家軍真的如嶽飛所揚言那般‘收複失地,迎回二聖’之後,他趙構自己身占皇位之上就很尷尬了。故此,趙構聽信奸臣秦檜之讒言主張與金人議和,並搞了場風波亭慘案,害死了堅決抗金到底的一代名將嶽飛……


    趙吉認真地看過了吳玠和吳璘的製策後,他再與之前看過的九份殿試製策內容在心中對比了一下。前九篇殿試製策,義氣之詞頗多,例如那九位考生在製策中寫到要說即收拾舊部,北上勤王,與金軍血戰到底,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迎回聖上和太子……


    如此製策內容,雖然能表現出這些考生的忠心,但是作為非常理智的穿越者趙吉來說,麵對曆史上已經發生了靖康恥之後的大宋軍事實力,卻還真的難以做到;甚至,連偏安一隅而句活下來的南宋朝廷,恐怕都會遭到滅頂之災。


    然而,吳玠和吳璘兄弟二人製策的內容,是比較符合殿試題目那種假設之後的大宋戰略部署的。


    趙吉對於吳氏兄弟二人,在製策中所表現的軍事戰略高度,還算比較滿意。


    隻不過,未來的名將吳玠和吳璘的戰略設想高度,可能是由於曆史眼光的局限性,還沒有達到趙吉這位穿越者的戰略高度的一半。


    趙吉把吳玠和吳璘兄弟二人的製策試卷,放在龍書案上。


    他變滿懷期待地拿起了龍書案上最後一份製策試卷。


    這份製策,是嶽飛所寫的。趙吉還未對它曾仔細閱讀。


    此時,趙吉手捧嶽飛的製策,認真地看了起來。


    首先,映入趙吉眼簾的是,嶽飛那蒼勁有力的毛筆字。


    作為大家的趙吉,觀嶽飛所寫之書,也感到具有很高的書法造詣。


    嶽飛在製策的第一段,僅用二百餘字,回應了趙官家所假設的,若數年之後,金軍滅後再找借口攻宋,大破東京開封城掠走聖上和太子,應如何收複失地迎回聖上和太子……


    嶽飛的製策第一段,讓趙吉看得並未感到有何新穎之處。


    在他看來,這與前幾位考生所作製策的內容大體相似。無外乎,就是表達出憤恨金軍,勢必要重拾舊部,奮勇殺敵,率軍抵抗,與金軍死戰到底,不惜性命也要把金軍趕出大宋國境,表達要急切地迎回聖上和太子的誓死忠心……


    趙吉看完嶽飛製策的第一段後,原本強烈的期待感,降低了幾分。


    可是當他看到嶽飛製策的第二段內容時,卻眼前一亮。


    這三位閱卷官都是趙吉非常信任的朝廷大員。


    他們三人的批注內容,大致相似。


    其批準大意是:此考生在此所作製策內容,偏離了殿試考題;然則,臣等閱卷官合議後皆認為,此生作答之內容,雖跑題卻有助於我大宋對外國策之製定,故共議後,推薦給官家預覽定奪。


    趙吉看了一眼鄭居中、李綱、宗澤三人所寫的醒目批注後,便迫不及待的讀起了嶽飛製策的第二段內容:


    “吾入京參加武科舉會試以來,聽聞如今北方金軍已攻占遼國疆土過半。


    陛下未聞唇亡齒寒呼?


    金人野蠻,尚未開化,見利而忘義。


    若再經三五數年後,金定能滅遼,金人勢必如陛下所出殿試之題那般:覬覦我大宋財物、人口。


    金宋之戰,無可避免!


    金滅遼,得遼降將降兵數十萬,又得遼境土地、人口、財物、糧草,猶如如猛虎插上雙翼,彼時,金軍若南下攻宋,大宋難以抵擋。


    故此,吾雖為一階恩科武舉考生,卻憂國憂民,鬥膽向官家獻策:


    縱觀當下,宋、金、遼、西夏四國之形勢,


    陛下不應一意孤行,妄想收複遼國所占之燕雲十六州,而與金國結盟同伐遼國。


    若遼被金所滅,吾大宋則失去北方阻擋金軍鐵蹄之屏障,此乃重蹈唇亡齒寒之蠢事矣!


    故此,吾認為,當下之際,大宋應遣使,出使遼國與西夏國。


    大宋遣使入西夏,則安其君臣之心,簽訂盟約:迫使西夏盟誓,莫要趁此宋、金、遼三國陷入戰局之際,出兵助金;亦要震懾西夏莫要覬覦我大宋土地,而與大宋再起戰端。


    大宋遣使入遼國,應帶去陛下聖旨:大宋願與遼國世代為兄弟之國,吾大宋願出兵援遼抗金!


    若遼國天祚帝讚同宋、遼聯合抗金,則皆大歡喜。大宋要精選出多位良將率領數萬精兵入援遼共抗強金,


    若遼國天祚帝反對大宋出兵援遼抗金,則我大宋使臣應當麵言明厲害,遼國無大宋援軍入境助其抗金,遼必被金所滅,天祚帝必成金軍階下之囚,生不如死!


    吾料想天祚皇帝再荒淫無度,其迫於形勢所迫,必欣然同意大宋援遼抗金之義舉。”


    趙吉看完了嶽飛所寫的第二段殿試製策內容後,讚歎道:


    “此策甚好,略懂朕意!”


    大殿內的鄭居中、李綱、宗澤等多位閱卷官,聽到趙官家的讚歎之聲,再觀趙官家閱卷時的高興樣子,他們猜測出趙官家這是遇到了令他滿意的製策答卷了。


    他們並不知道趙官家正在看的製策者是嶽飛。因為在他們初次閱卷時,所有殿試考生的製策卷頭都是封住了姓名的。


    不過,他們在心中也有所猜測,趙官家之前看過了十一份製策,都沒有如此龍顏大悅,


    那麽極大的可能性,就是趙官家正看的那篇製策,便似看似跑題妄議國策、卻與眾不同的製策吧?


    真不知道如此膽大妄為,敢作出妄議國策的製策答卷者,究竟是哪一位殿試考生呢?


    趙吉繼續看著嶽飛所寫的第三段殿試製策內容……


    此處,嶽飛所寫的製策內容為:


    宋軍援遼抗金時,所涉及到的具戰略布置;還包括後勤糧草的保障等方麵。


    宋軍入遼境助遼抗金時,大宋應要求遼國資助宋軍糧草錢晌。除此之外,遼國還要答應大宋,有權在遼境擁有數條由宋軍出入無阻的運送糧草通道,並在其境通道之關隘擁有駐兵權;以此保障我大宋軍兵的後勤供應。


    此舉,不僅可使援遼抗金的我大宋兵沒有後顧無憂,還可以趁機讓我宋軍入遼後掌握遼境的交通要道和關隘城池,好日後長遠圖謀之…


    趙吉看到這裏讚歎道:“此篇製策,甚合朕意!”


    大殿內的所有閱卷官再次聽到趙官家的讚歎之聲,他們心中也跟著高興,畢竟是由他們初閱殿試製策再合議後,精挑細選出的十二份製策,呈給了趙官家禦覽的。能從中得到令趙官家讚賞的製策,也是他們這些閱卷官的功勞啊!


    趙吉看完了嶽飛所寫的前兩頁製策內容後,翻到了第三頁,仔細閱讀起嶽飛所寫的第四段製策內容……


    其大意便是:對於宋軍援遼抗金必勝的展望,宋遼聯軍打敗金軍後,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宋遼應聯合滅掉金國。而對於滅國後的女真反抗之人,要殺無赦!對於想歸降的女真百姓,殺是殺不完的。


    若對亡國後的金地百姓大搞屠城之事,勢必會引起女真人殊死反抗,便會陷入宋金聯軍陷入困局。


    杜絕女真人對宋遼兩國後患之法,應該引入金地我大宋先進中華文化,包括詩書禮儀、耕種貿易,教化女真人,讓其脫離愚昧無知與殘暴搶掠……


    趙吉看到這裏,高興地自言道:“用武力和文化雙管齊下,征服野蠻部落,此策甚合朕意!”


    文德大殿內的眾多閱卷官,聽到趙官家再次發出讚歎之聲,他們仰望聖顏,皆看到趙官家龍顏大悅的樣子。


    趙吉繼續看起來嶽飛書寫的殿試製策的第五段內容,即最後一段,其大意為:


    若大宋援遼抗金大勝,便可要求遼國將百餘年之前石敬塘割讓的燕雲十六州,歸還我大宋。


    如若遼國不歸還燕雲十六州,那麽,大宋便可名正言順地出兵伐遼。


    彼時,遼國境內有大宋數萬精兵占據其境交通要道和關隘,外有我大宋官軍強攻,可裏應外合,便可一舉收複失地燕雲十六州。


    若遼國將燕雲十六州,歸還我大宋。大宋應講信義,讓數萬入遼境的宋軍凱旋班師回國。


    趙吉看到此處,龍顏大怒,道:“若如製策,虎頭蛇尾!”


    趙吉把嶽飛的殿試製策答卷,狠狠地摔在了龍書案上。


    “啪”的一聲。


    把在龍書案邊侍候著的大宦官梁師成,嚇得一哆嗦,打起了冷戰。


    在文德大殿內的數位閱卷官鄭居中、李綱、宗澤等人,心頭也為之一震。


    他們偷眼望向文德大殿龍椅上,麵帶怒色的趙官家。


    他們心中甚疑,方才趙官家看著那份卷殿試製策時,還眉開眼笑,讚歎之聲不絕於口呢!


    這會兒,咋說翻臉就翻臉了呢?


    這翻臉的速度,可比翻書還快啊!


    “唉!”趙吉歎了一口氣。


    他舒緩了一下心情,指著被他摔在龍書案的嶽飛製策試卷。


    在龍書案邊侍候著的大宦官梁師成,立即心領神會。


    他立即捧著嶽飛的製策試卷,小心翼翼地呈到趙官家的麵前。


    趙吉接過梁師成遞到麵前的嶽飛製策試卷,重新展開,又瀏覽了數眼。


    該說不說,嶽飛所寫製策的大部分內容,都是非常附合趙吉的心意,


    隻不過,那最後一段,嶽飛可能是因為時代的局限性,或者是他從小除了練習武功之外,也讀聖賢詩書,便信義二字看得過重。


    趙吉對嶽飛在製策最後一段所寫的內容,即大宋費了那麽大的勁,出兵援遼抗金後,隻取燕雲十六州,便要搬師回朝,實難苟同。


    趙吉伸出右手,五手在虛空呈握筆狀。


    一旁的大宦官梁師成,立即會意,他立即從龍書案上的筆筒中,取出一支禦用狼毫毛筆,將筆尖蘸在硯台裏麵早就調好了朱砂的紅色墨汁。


    然後,梁師成小心翼翼地將禦筆,送到趙吉的右手指縫之中。


    趙吉手握禦筆,在嶽飛製策答卷的最後一段上麵,打了一個大大的紅叉。


    在龍書案邊的大宦官梁師成看到趙官家此舉,他不禁眉頭微頗皺,心中暗道:這位不識好歹的考生,惹怒了官家,別說是得中武科舉的頭甲和二甲了,恐怕要落榜了!


    梁師成以前也看到過趙官家用禦筆打紅叉,那是在各地承上來的是否秋後問斬的死刑犯名冊上畫紅叉的啊!


    大殿內的,鄭居中、李綱、宗澤等多位閱卷官,也看到了趙官家在那張製策試卷上運筆的軌跡,應該是畫了一個大叉。


    他們也為這位惹惱了趙官家的考生而擔心起來,能否得中武科舉進士呢?


    他們的心中暗歎:這位考生所作製策,真的是惹惱了趙官家啊!


    在以往的文科舉殿試之後,都沒看到過趙官家發怒在文舉子的製策試卷上打紅叉。趙官家頂多也就在旁邊,提寫過批注啊!。


    此時,鄭居中、李綱、宗澤等閱卷官,又看到趙官家提筆在那份惹惱了他的製策試卷上,書寫起了批注。


    他們心中疑惑不解起來。


    趙吉雖對嶽飛最後一段製策內容的大為不滿,但是不可否認,他是非常欣賞嶽飛前四段的製策內容的。


    故此,趙吉在嶽飛製策最後一段的紅叉覆蓋之外的宣紙空白位置,朱批了二十個字:


    “因利而製權,兵者詭道也。”


    “為華夏一統,背信又如何?”


    ……


    此時,鄭居中啟奏道:


    “微臣見官家對殿試製策禦已畢。西華門外還要六百餘位武科舉考生等發榜呢!


    微臣恭請官家,飲點殿試頭甲三人。”


    趙吉卻道:“燕國公莫急。”


    這武科舉殿試製度,在之前並沒有。這是趙吉這位穿越者首創的,所以在殿試之前君臣共議過後,決定武科舉的頭甲三人,由皇帝結合會試的外場弓馬騎射、內場的兵書戰方麵策論的總成績,最後再結合殿試製策的成績,綜合表現,由皇帝欽定出武科舉的頭甲三人。


    此時,令文德大殿內所有的閱卷官,感到詫異的事情發生了。


    趙官家舉起了被他打上了紅叉的那份製策試卷,冷冷道:


    “此乃上相州武科解元嶽飛所作製策,朕在其最後一段打了紅叉,朕又朱批二十字。”


    大殿內的十餘位閱卷官,聽到趙官家的話後,頓時也解開了心中的疑慮,原來他們初次閱覽答卷時,在三十六份封住名頭的製策試卷上,看到跑題還敢妄議國策的製策,原來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相州武舉解元嶽飛所作的呀!


    很多閱卷官在心中為嶽飛可惜……


    嶽飛在本屆武科舉會試的外場和內場,近乎完美的表現,在眾人心中那就是未來的一員良將啊!


    這次殿試倒好,你嶽飛的製策內容,卻惹得趙官家不悅,官官還在你的製策最後一段打了紅叉!你嶽飛的前途堪憂啊!


    此時,宗澤那花白眉頭微皺,他回想著自己中途接任武科舉外場的主考官時,親眼所見嶽飛的超出眾人的武功,又觀嶽飛相貌不凡自帶英雄之氣,他便打心眼裏愛惜嶽飛這樣的英傑人才。


    宗澤出班,跪拜啟奏請道:


    “微臣宗澤,啟奏陛下。嶽飛所作製策……”


    還沒有等宗澤說完話,趙吉便道:


    “宗老愛卿,免禮平身。你想為嶽飛求請吧?!”


    宗澤遵旨起身後,不卑不亢道:


    “微臣是為國之良才求請,而非為某一人而求請!”


    “哈哈哈!”趙吉開懷大笑道:“宗愛卿之言,朕甚信不疑。卿聽朕說完,你再為國之良才而求情,也不遲啊!”


    宗澤疑惑地遵旨,侍立在大殿之中。


    趙吉將他朱批過的嶽飛製策,倒放過來,平鋪在龍書案上,抬手指向鄭居中、李綱和宗澤,說道:


    “三位愛卿,上前觀之。”


    鄭居中、李綱和宗澤立即遵旨,躬身趨步上前,來到龍書案下首而立。


    趙吉道:“三位愛卿不用拘禮,好好看看朕的批注。”


    鄭居中、李綱和宗澤遵旨,看到趙官家隻是對嶽飛製策的最後一段畫了紅叉,又在其旁邊朱批了二十個字:


    “因利而製權,兵者詭道也。”


    “為華夏一統,背信又如何?”


    他們三人皆是飽讀詩書和兵法之人。


    他們仨自然能看出,趙官家朱批的前十個字出自《孫子兵法》,而最後十個字卻是趙官家的心聲。


    官家的心聲,是為大一統,而自甘承受違背儒家所遵守的“信義”二字啊!這是大多的勇氣啊!


    他們再次仰想趙官家時,看到的天子形象瞬間都高大了起來,猶如見到了並不墨守信義,卻實現了大一統的秦皇漢武!


    他們仨,也能從趙官家對嶽飛的製策最後一段畫紅叉,而旁邊的朱批之中,看出趙官家並不是否定嶽飛殿試所作製策的全部內容,隻是其最後一段不合官家心意罷了!


    那麽,嶽飛或許並不會落榜。當然,進入頭甲和二甲就別想,哪怕嶽飛進入三甲,以其超眾的武功和謀略,其亦能在未來成為大宋軍中的棟梁之才!


    皆為聰明無比且忠君愛國的鄭居中、李綱、宗澤,一齊叩謝奏請道:


    “官家聖明,朱批極是!臣等奏請官家,愛惜國之良才!”


    “哈哈哈!”趙吉大笑後,話鋒一轉,語重心長地道:


    “本屆武舉恩科會試外場、內場,直到殿試,朕皆親臨現場,便是要為國選出良將。三位愛卿勿憂,朕會公正處之!”


    趙吉鄭重其事地宣布道:


    “朕欽點本屆武科舉頭甲第一名,


    即武狀元為:相州嶽飛!”


    如此反轉,眾臣皆驚……


    在一個呼吸間,大殿內安靜得落針可聞。


    然則,鄭居中、李綱、宗澤等人反應過來後,熱淚盈眶,紛紛叩拜道:


    “官家聖明,吾皇萬歲萬萬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宋:我成了趙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讀史明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讀史明智並收藏北宋:我成了趙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