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和離
穿成瘋批廠公的親閨女 作者:喜歡樂器長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回到京都後,淩萱在朝堂上的威望更上一層,幾乎到說一不二的地步,就連穆安都不能左右一二。
憑著自己這次大獲全勝的時機,她開始將先前想做卻一直被阻撓的事情再次擺到明麵上來。
取消女子入朝為官在婚育方麵的限製,女子錄取同男子是一樣的條件,隻要通過科舉考取功名便能入朝為官。
然後又將太監製度徹底廢除,往後後宮中侍奉妃嬪的多以女子同先前的太監為主,後續想要入宮侍奉的男子則不需要承受宮刑。
相對的為了保證皇室血脈,這些男子也不可近身照顧妃嬪,主要工作場所都在遠離妃嬪寢殿的地方。
她提出這兩項提議後,反對的聲音約等於無,非常順利地就開展下去。
穆安看著淩萱從邊境回到京都後這一係列鐵血手腕,想到她現下的權勢和各種安排。
心裏生出一種懷疑,即便淩萱卸任後自己都不一定能承擔得起她的位置,且不說他年紀還長了她幾歲。
光憑她一路來的布局就是自己無法比擬的,她每做一件事都會考慮到後麵數年所帶來的影響,而自己目光遠沒有她這麽長,所以到現在兩人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想到這裏再看著自己這麽久還是個尚書的位置,他突然覺得一直待在這個朝堂中似乎沒什麽繼續的必要。
於是他在一個午後主動找到淩萱,提出自己想去海外發展。
對於他的請求淩萱有些意外,“為什麽想著去海外?”
按照穆安現下的勢力,雖不及自己但在京都也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人物,況且他背後還有孟家留下來的殘存勢力,他確實沒必要去海外冒險。
“自從去年我父母相繼離世後我便一直有了這個想法,隻是苦於種種原因一直沒有成行罷了。”
他苦笑著,現下他的家人除了妻子便隻有二伯一家,二堂兄前幾年娶妻生子後在京都跟著孟依瑾做事也算站穩腳跟了。
“而且你也知道,我留在京都對你我來說都不算是個好事,那倒不如去海外給大越開疆辟土。就像哥倫布和麥哲倫那樣,說不定還會有什麽奇遇呢。”
淩萱抿唇,穆安說的她都懂,也明白他是不甘心就這樣被自己壓一頭的。
兩人表麵上看似一派祥和,私底下卻對對方都存在猜疑,長久下去指不定他們會成為新的淩孟敵對。
“既然你已經決定那我隻有尊重,不過海外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存在,誰都沒有去過那些地方,萬一...”
淩萱沒有繼續說下去,穆安淡然一笑,“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一去本就是機遇和危險共存,說不定就這麽死在外麵了,也說不定會有什麽大造化呢。”
他突然的看開讓淩萱有些驚訝,畢竟印象中的穆安可是個貪權又怕死的人啊。
“這個決定你可有告訴過你家夫人,她是否要同你一起去?”
如果孟依瑾要和他一起走,那自己得提前找好可以代替她目前所做的工作的人,否則這麽大個攤子著實有些麻煩。
“我對她提過一二,不過看她的樣子似乎並沒有這樣的想法。”穆安如實告知。
淩萱沒再多問,隻是在某天去孟依瑾鋪子中找她查看近半年來她們名下店鋪盈收情況時順道旁敲側擊地說了說。
“你今日怎麽了,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剛算好賬的孟依瑾一臉疑惑的看著淩萱這支支吾吾的樣子。
自孟家倒台後她便成為了整個孟家的頂梁柱,雖說已經嫁人但穆家卻不禁止她同娘家的人走得近,甚至還提議將孟家的婦孺贖買出來後接到穆府居住。
隻是孟家的人考慮到這樣或許會影響到穆安在朝中的處境才作罷,而孟依瑾經曆了這麽大的變故後人也變了許多。
以往她顧及著自己的身份不好拋頭露麵,現在她要負責孟家一幹人等的衣食住行,再加上受了淩萱的幫助和影響,現如今在京中倒是個說得上名頭的商人了。
“穆安要去海外的事你怎麽看?”淩萱小心翼翼問著,她都想不到自己和孟依瑾竟能處成朋友。
孟依瑾隻是微微怔愣片刻便繼續手上的工作,連頭都未曾抬起。
“這是他的決定,我自當尊重。”
“那你會同他一起去嗎?”
“不會,我前兩日已和他提了和離。”
這下輪到淩萱目瞪口呆了,她以為自己聽錯了,“和離?”
孟依瑾點頭,“我同他成婚這麽多年未曾生下過一子半女,現下他又要遠赴海外,按理說我應當同他一起,可是我一走身後那些孟家的婦孺又該怎麽辦。”
“我好不容易憑著自己的能力可以養活她們,總不能再將她們拋下不管不顧吧。”她的母親、姨娘和那些尚且年幼的妹妹們都要靠著她才能活得體麵,她怎麽能一走了之呢。
“可也用不著和離吧。”淩萱勸著,在她看來兩人也不算是有什麽需要和離的理由,孩子這個事也不是說生不了。
“不了,我同夫君聊了許多,和離也是我們共同決定的。”孟依瑾語氣帶著悲傷,不過卻沒有後悔,“我總歸還是要有自己的生活的,不可能永遠守著他。”
看她這樣淩萱也不好再勸,路都是自己選的,既然人家已經選了這樣走,自己就不便再過多插手。
同時她也對孟依瑾的勇氣很是讚歎,在這個時代,許多女子還在寧願忍氣吞聲或是守活寡也不願和離。
穆安離開那天風和日麗,他婉拒了所有人的相送,帶了幾個侍衛便上了路。
不過在離開時淩萱同孟依瑾卻等在他必經的茶肆處,三人在這裏做了分別。
穆安的離開預示著朝堂徹底成了淩萱的一言堂,沒有任何人可以和她抗衡爭辯,畢竟她對這些官員可沒有對穆安的那種大度。
也是在這個時候,淩萱開始考慮逐漸放權和選擇繼任者的事情。
她不可能一直將權勢把持在手中,總歸是有離開的一天。
可若是朝堂一直像現在這樣,需要自己用強權牽製才能穩定下去的話,她離開後,議會甚至是這個國家說不定就會分崩離析。
事實上即便和她同為穿越者的穆安也不是她心中合適的繼任者。
因此她從現在開始要慢慢放權,將手中的權力分化再落實到具體的人員身上,再從其中找出符合自己要求的人著重培養。
這樣才能確保即便她不在朝堂也能順利運轉下去。
憑著自己這次大獲全勝的時機,她開始將先前想做卻一直被阻撓的事情再次擺到明麵上來。
取消女子入朝為官在婚育方麵的限製,女子錄取同男子是一樣的條件,隻要通過科舉考取功名便能入朝為官。
然後又將太監製度徹底廢除,往後後宮中侍奉妃嬪的多以女子同先前的太監為主,後續想要入宮侍奉的男子則不需要承受宮刑。
相對的為了保證皇室血脈,這些男子也不可近身照顧妃嬪,主要工作場所都在遠離妃嬪寢殿的地方。
她提出這兩項提議後,反對的聲音約等於無,非常順利地就開展下去。
穆安看著淩萱從邊境回到京都後這一係列鐵血手腕,想到她現下的權勢和各種安排。
心裏生出一種懷疑,即便淩萱卸任後自己都不一定能承擔得起她的位置,且不說他年紀還長了她幾歲。
光憑她一路來的布局就是自己無法比擬的,她每做一件事都會考慮到後麵數年所帶來的影響,而自己目光遠沒有她這麽長,所以到現在兩人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想到這裏再看著自己這麽久還是個尚書的位置,他突然覺得一直待在這個朝堂中似乎沒什麽繼續的必要。
於是他在一個午後主動找到淩萱,提出自己想去海外發展。
對於他的請求淩萱有些意外,“為什麽想著去海外?”
按照穆安現下的勢力,雖不及自己但在京都也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人物,況且他背後還有孟家留下來的殘存勢力,他確實沒必要去海外冒險。
“自從去年我父母相繼離世後我便一直有了這個想法,隻是苦於種種原因一直沒有成行罷了。”
他苦笑著,現下他的家人除了妻子便隻有二伯一家,二堂兄前幾年娶妻生子後在京都跟著孟依瑾做事也算站穩腳跟了。
“而且你也知道,我留在京都對你我來說都不算是個好事,那倒不如去海外給大越開疆辟土。就像哥倫布和麥哲倫那樣,說不定還會有什麽奇遇呢。”
淩萱抿唇,穆安說的她都懂,也明白他是不甘心就這樣被自己壓一頭的。
兩人表麵上看似一派祥和,私底下卻對對方都存在猜疑,長久下去指不定他們會成為新的淩孟敵對。
“既然你已經決定那我隻有尊重,不過海外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存在,誰都沒有去過那些地方,萬一...”
淩萱沒有繼續說下去,穆安淡然一笑,“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一去本就是機遇和危險共存,說不定就這麽死在外麵了,也說不定會有什麽大造化呢。”
他突然的看開讓淩萱有些驚訝,畢竟印象中的穆安可是個貪權又怕死的人啊。
“這個決定你可有告訴過你家夫人,她是否要同你一起去?”
如果孟依瑾要和他一起走,那自己得提前找好可以代替她目前所做的工作的人,否則這麽大個攤子著實有些麻煩。
“我對她提過一二,不過看她的樣子似乎並沒有這樣的想法。”穆安如實告知。
淩萱沒再多問,隻是在某天去孟依瑾鋪子中找她查看近半年來她們名下店鋪盈收情況時順道旁敲側擊地說了說。
“你今日怎麽了,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剛算好賬的孟依瑾一臉疑惑的看著淩萱這支支吾吾的樣子。
自孟家倒台後她便成為了整個孟家的頂梁柱,雖說已經嫁人但穆家卻不禁止她同娘家的人走得近,甚至還提議將孟家的婦孺贖買出來後接到穆府居住。
隻是孟家的人考慮到這樣或許會影響到穆安在朝中的處境才作罷,而孟依瑾經曆了這麽大的變故後人也變了許多。
以往她顧及著自己的身份不好拋頭露麵,現在她要負責孟家一幹人等的衣食住行,再加上受了淩萱的幫助和影響,現如今在京中倒是個說得上名頭的商人了。
“穆安要去海外的事你怎麽看?”淩萱小心翼翼問著,她都想不到自己和孟依瑾竟能處成朋友。
孟依瑾隻是微微怔愣片刻便繼續手上的工作,連頭都未曾抬起。
“這是他的決定,我自當尊重。”
“那你會同他一起去嗎?”
“不會,我前兩日已和他提了和離。”
這下輪到淩萱目瞪口呆了,她以為自己聽錯了,“和離?”
孟依瑾點頭,“我同他成婚這麽多年未曾生下過一子半女,現下他又要遠赴海外,按理說我應當同他一起,可是我一走身後那些孟家的婦孺又該怎麽辦。”
“我好不容易憑著自己的能力可以養活她們,總不能再將她們拋下不管不顧吧。”她的母親、姨娘和那些尚且年幼的妹妹們都要靠著她才能活得體麵,她怎麽能一走了之呢。
“可也用不著和離吧。”淩萱勸著,在她看來兩人也不算是有什麽需要和離的理由,孩子這個事也不是說生不了。
“不了,我同夫君聊了許多,和離也是我們共同決定的。”孟依瑾語氣帶著悲傷,不過卻沒有後悔,“我總歸還是要有自己的生活的,不可能永遠守著他。”
看她這樣淩萱也不好再勸,路都是自己選的,既然人家已經選了這樣走,自己就不便再過多插手。
同時她也對孟依瑾的勇氣很是讚歎,在這個時代,許多女子還在寧願忍氣吞聲或是守活寡也不願和離。
穆安離開那天風和日麗,他婉拒了所有人的相送,帶了幾個侍衛便上了路。
不過在離開時淩萱同孟依瑾卻等在他必經的茶肆處,三人在這裏做了分別。
穆安的離開預示著朝堂徹底成了淩萱的一言堂,沒有任何人可以和她抗衡爭辯,畢竟她對這些官員可沒有對穆安的那種大度。
也是在這個時候,淩萱開始考慮逐漸放權和選擇繼任者的事情。
她不可能一直將權勢把持在手中,總歸是有離開的一天。
可若是朝堂一直像現在這樣,需要自己用強權牽製才能穩定下去的話,她離開後,議會甚至是這個國家說不定就會分崩離析。
事實上即便和她同為穿越者的穆安也不是她心中合適的繼任者。
因此她從現在開始要慢慢放權,將手中的權力分化再落實到具體的人員身上,再從其中找出符合自己要求的人著重培養。
這樣才能確保即便她不在朝堂也能順利運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