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修建行宮
穿成瘋批廠公的親閨女 作者:喜歡樂器長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禦書房的修繕提上日程,皇帝想著既然要修整,索性便再修建個行宮。
以前的那座行宮多是太子妃在居住,皇帝為免皇室子弟去行宮叨擾到對方,這些年也不曾讓旁人前往。
想來自己也許久未曾出宮,倒不如趁機修建座新的行宮,日後眾人也能有個去處。
可當他在朝堂上宣布這個消息時,戶部尚書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陛下,現在國庫緊張,修繕禦書房已經是極限,若再修建行宮,入不敷出啊。”
“朕記得不久前才春收了,國庫這麽快就沒銀子了?”皇帝好奇。
每年稅收分春秋兩季收取,就算用得再快也不可能這麽快就用完了。
戶部尚書似乎對這個問題早有準備,隻見他不慌不忙說著。
“陛下,大越多地去年都經曆了天災人禍,現在正是需要投入大筆銀兩用於建設的時候,並且邊境也是戰事頻發,國庫總不能一分錢都沒有啊。”
朝中官員也隨之附和,讓皇帝三思。
皇帝顯然被氣到,怒目圓睜看著這些臣子。
這些年他並未大肆揮霍,如今想修個行宮卻被多方阻撓。
“好好好,你們好得很。”皇帝怒笑說著。
眾人跪地,“陛下,現正值多事之秋,您若一意孤行非要修建行宮,恐怕會在民間引起眾怒。”禦史大夫開口勸諫。
“你們除了說這不能做那不能行還會什麽,朕隻是想修個行宮,難不成大越就要亡了嗎。”皇帝越說越氣。
這時淩謙開口,“陛下,臣願意助陛下修建行宮。”
那些文官齊齊怒視著淩謙,他要是捐了銀錢他們難道分文不掏嗎。
此事戶部尚書恨自己剛才自作聰明,為了不掏出國庫的銀錢,搞得自己要自掏腰包。
不等皇帝說話,孟懷像抓住了什麽般先行開口。
“修建行宮花費至少需要上百萬兩,淩廠公哪來這麽多的銀兩?”
他將矛頭對準淩謙,他要是拿得出這麽多錢就證明他私下做了旁的勾當或者受了賄。
總之不管哪一樣他都犯了律法。
皇帝也好奇,想聽聽他怎麽說。
淩謙應道:“陛下,臣大致估摸了下,國庫留下必要的銀兩外,約還有五十萬左右的銀兩,您曆年賞賜給臣的那些東西湊在一起也有三十萬兩左右。”
“那餘下還有二十萬兩的空缺呢。”皇帝反問。
“臣的女兒先前承蒙陛下厚愛,您賞賜給她的那些林林總總算起來也有七八萬兩,至於剩餘的那些。”
他說著看了眼這些大臣,“諸位大人一人再出一點不就湊上了嗎。”
眾人被他擺了道,偏偏又不能拒絕,除了淩家父女有四十萬銀兩,他們這麽多人加起來才十萬兩。
皇帝挑眉,冷笑道,“想不到隻有淩愛卿設身處地為朕考慮。”
這些大臣哪裏還敢再開口勸諫皇帝。
“臣願意拿出一萬兩替陛下分憂。”吳將軍緩緩開口。
“臣也願意出兩萬兩替陛下分憂。”鄭將軍表態。
這些文臣無話可說,隻能附和說著捐獻的銀錢。
孟懷咬牙,他原本想趁機踩淩謙一腳,想不到反而給他做了嫁衣。
早朝結束後銀錢也湊齊了,皇帝命工部著手去規劃行宮的選址和修建。
他叫來淩謙,“你把全部身家拿出來替朕修建行宮,就不為自己留條後路嗎?”
淩謙彎身行禮,“臣父女的一切都是陛下賜予的,隻要陛下有需要,淩家定當鞠躬盡瘁。”
這些年他和淩萱私下經營了自己的生意,這三十多萬兩隻是陛下賞賜的,對他們而言算不上什麽。
“放心,以後朕不會虧待你。”皇帝滿意說著。
不過他想到國庫空虛的事有些頭疼,“國庫銀錢消耗得過快,你有沒有什麽法子。”
麵對皇帝的問題,淩謙垂眸沉思了許久。
“陛下,國庫除了必要的支出外,剩餘的大部分基本都用在後宮及皇室宗親上,要是能在這上麵削減些,一年至少可以省出幾十萬兩的銀錢。”
“這麽多?”皇帝被這個數字嚇到。
淩謙點頭,“皇室子弟成婚,修建府邸都是不小的支出,宗室每年都添了新丁,若不削減這個數字的話隻怕會逐年遞增。”
“可若將他們享受的用度削減一半,這多出來的銀兩就能做許多事情。”
皇帝也覺得他說的在理,皇室人數逐年增多,若不加以遏製確實會是個拖累。
“那便這樣做吧,先減少三分一的用度,往後逐年遞減。”皇帝拍板,隻是考慮到一下子減太多會引起皇室宗親的不滿,遂徐徐圖之。
削減政策很快傳遍了前朝後宮,李令儀原本還在昭華殿計算自己能有多少嫁妝及公主府該怎麽修建。
這個消息如晴天霹靂般讓她久久無法接受。
本來她每月的例銀就不多,本想著成親後靠嫁妝能充場麵,誰知道現在一道聖旨直接將規格減半。
她有些無法接受,急匆匆來到太後這裏想讓她幫幫自己。
“皇祖母,您能不能替孫兒向父皇說說,孫兒大婚時還按照從前的規格來辦?”
太後歎氣,她其實也不是很讚成皇帝這個做法,在她看來國庫雖然緊張,但也不至於到需要削減皇子公主的用度來攢錢。
不過既然旨意已經下達,她身為太後自然也是要與皇帝站在同一戰壕的,總歸還是要以天下大局為重。
她憐愛地摸了摸李令儀,“你父皇既然下了決定,怎麽能出爾反爾,若真到你出嫁那日,哀家會另外再給你添些嫁妝的。”
見太後也幫不了自己,李令儀心裏失望。
她是正兒八經的公主,因為削減用度的關係,出嫁的規格隻比郡主高了些許。
皇祖母說給她添妝,但又有多少呢。
一時間她有些絕望,穆家本來就窮,她再少一半的嫁妝,以後不得成京城的笑話。
對於想要嫁給穆安的想法生起了迷茫,或許她該趁旨意還沒下之前,另外找個身家豐厚的世家子弟。
以前的那座行宮多是太子妃在居住,皇帝為免皇室子弟去行宮叨擾到對方,這些年也不曾讓旁人前往。
想來自己也許久未曾出宮,倒不如趁機修建座新的行宮,日後眾人也能有個去處。
可當他在朝堂上宣布這個消息時,戶部尚書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陛下,現在國庫緊張,修繕禦書房已經是極限,若再修建行宮,入不敷出啊。”
“朕記得不久前才春收了,國庫這麽快就沒銀子了?”皇帝好奇。
每年稅收分春秋兩季收取,就算用得再快也不可能這麽快就用完了。
戶部尚書似乎對這個問題早有準備,隻見他不慌不忙說著。
“陛下,大越多地去年都經曆了天災人禍,現在正是需要投入大筆銀兩用於建設的時候,並且邊境也是戰事頻發,國庫總不能一分錢都沒有啊。”
朝中官員也隨之附和,讓皇帝三思。
皇帝顯然被氣到,怒目圓睜看著這些臣子。
這些年他並未大肆揮霍,如今想修個行宮卻被多方阻撓。
“好好好,你們好得很。”皇帝怒笑說著。
眾人跪地,“陛下,現正值多事之秋,您若一意孤行非要修建行宮,恐怕會在民間引起眾怒。”禦史大夫開口勸諫。
“你們除了說這不能做那不能行還會什麽,朕隻是想修個行宮,難不成大越就要亡了嗎。”皇帝越說越氣。
這時淩謙開口,“陛下,臣願意助陛下修建行宮。”
那些文官齊齊怒視著淩謙,他要是捐了銀錢他們難道分文不掏嗎。
此事戶部尚書恨自己剛才自作聰明,為了不掏出國庫的銀錢,搞得自己要自掏腰包。
不等皇帝說話,孟懷像抓住了什麽般先行開口。
“修建行宮花費至少需要上百萬兩,淩廠公哪來這麽多的銀兩?”
他將矛頭對準淩謙,他要是拿得出這麽多錢就證明他私下做了旁的勾當或者受了賄。
總之不管哪一樣他都犯了律法。
皇帝也好奇,想聽聽他怎麽說。
淩謙應道:“陛下,臣大致估摸了下,國庫留下必要的銀兩外,約還有五十萬左右的銀兩,您曆年賞賜給臣的那些東西湊在一起也有三十萬兩左右。”
“那餘下還有二十萬兩的空缺呢。”皇帝反問。
“臣的女兒先前承蒙陛下厚愛,您賞賜給她的那些林林總總算起來也有七八萬兩,至於剩餘的那些。”
他說著看了眼這些大臣,“諸位大人一人再出一點不就湊上了嗎。”
眾人被他擺了道,偏偏又不能拒絕,除了淩家父女有四十萬銀兩,他們這麽多人加起來才十萬兩。
皇帝挑眉,冷笑道,“想不到隻有淩愛卿設身處地為朕考慮。”
這些大臣哪裏還敢再開口勸諫皇帝。
“臣願意拿出一萬兩替陛下分憂。”吳將軍緩緩開口。
“臣也願意出兩萬兩替陛下分憂。”鄭將軍表態。
這些文臣無話可說,隻能附和說著捐獻的銀錢。
孟懷咬牙,他原本想趁機踩淩謙一腳,想不到反而給他做了嫁衣。
早朝結束後銀錢也湊齊了,皇帝命工部著手去規劃行宮的選址和修建。
他叫來淩謙,“你把全部身家拿出來替朕修建行宮,就不為自己留條後路嗎?”
淩謙彎身行禮,“臣父女的一切都是陛下賜予的,隻要陛下有需要,淩家定當鞠躬盡瘁。”
這些年他和淩萱私下經營了自己的生意,這三十多萬兩隻是陛下賞賜的,對他們而言算不上什麽。
“放心,以後朕不會虧待你。”皇帝滿意說著。
不過他想到國庫空虛的事有些頭疼,“國庫銀錢消耗得過快,你有沒有什麽法子。”
麵對皇帝的問題,淩謙垂眸沉思了許久。
“陛下,國庫除了必要的支出外,剩餘的大部分基本都用在後宮及皇室宗親上,要是能在這上麵削減些,一年至少可以省出幾十萬兩的銀錢。”
“這麽多?”皇帝被這個數字嚇到。
淩謙點頭,“皇室子弟成婚,修建府邸都是不小的支出,宗室每年都添了新丁,若不削減這個數字的話隻怕會逐年遞增。”
“可若將他們享受的用度削減一半,這多出來的銀兩就能做許多事情。”
皇帝也覺得他說的在理,皇室人數逐年增多,若不加以遏製確實會是個拖累。
“那便這樣做吧,先減少三分一的用度,往後逐年遞減。”皇帝拍板,隻是考慮到一下子減太多會引起皇室宗親的不滿,遂徐徐圖之。
削減政策很快傳遍了前朝後宮,李令儀原本還在昭華殿計算自己能有多少嫁妝及公主府該怎麽修建。
這個消息如晴天霹靂般讓她久久無法接受。
本來她每月的例銀就不多,本想著成親後靠嫁妝能充場麵,誰知道現在一道聖旨直接將規格減半。
她有些無法接受,急匆匆來到太後這裏想讓她幫幫自己。
“皇祖母,您能不能替孫兒向父皇說說,孫兒大婚時還按照從前的規格來辦?”
太後歎氣,她其實也不是很讚成皇帝這個做法,在她看來國庫雖然緊張,但也不至於到需要削減皇子公主的用度來攢錢。
不過既然旨意已經下達,她身為太後自然也是要與皇帝站在同一戰壕的,總歸還是要以天下大局為重。
她憐愛地摸了摸李令儀,“你父皇既然下了決定,怎麽能出爾反爾,若真到你出嫁那日,哀家會另外再給你添些嫁妝的。”
見太後也幫不了自己,李令儀心裏失望。
她是正兒八經的公主,因為削減用度的關係,出嫁的規格隻比郡主高了些許。
皇祖母說給她添妝,但又有多少呢。
一時間她有些絕望,穆家本來就窮,她再少一半的嫁妝,以後不得成京城的笑話。
對於想要嫁給穆安的想法生起了迷茫,或許她該趁旨意還沒下之前,另外找個身家豐厚的世家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