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人到用時方恨少
離職後,我中了五千萬 作者:我在叢中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教育基金的事弄完,也算是了卻了劉偉此次前來的一個重要事。
當晚又免不了喝了一頓,我們國內的酒文化隆重得不行,不安排你吃好喝好,那就是待客不周。
劉偉成了酒席上的貴客,校長什麽的都來給他敬酒,直接把劉偉喝醉了。
這邊人白酒的酒量都有些高,一個人都能幹趴劉偉,更何況這些場上的老手們。
第二天酒醒來,劉偉就讓周宇開車回了趟村裏。
關於和許縣長談的投資建廠的事,還需要派人來做下調研。
雖然劉偉心裏已經有一定的可行性和計劃,但是這個投資也不能過於盲目。
他對於村裏還有一個計劃,之前來和村長聊的時候已經有了一些意向。
不過行業他不懂,他隻是覺得可行而已。
做生意其實挺怕這樣的,啥也不懂就跟個愣頭青一樣,直接卯著勁就衝,就怕到時候身家億萬也不夠折騰的。
這次回來是想好好規劃一下,看看能怎麽做起來。
劉偉回到村裏的時候,母親已經把外婆接來了,因為不知道他要走的時間,就先在老家等著他。
劉偉給村長打了個電話,便前去村委辦公室那等他。
“小偉,你怎麽回來了?”
“我來縣裏有點事,就順便過來了。”
“還以為以後會很少看到你了,沒想到你就回來了,咱們那個橋已經造好了,縣裏水利局來檢查過,質量沒問題。”
“那就好,那就好。叔,我其實想問您件事,就是您怎麽看,怎麽帶動村裏致富呢?”
西南一帶的農村,基本上勞動力都已經外出,不是南下就東進。
廣東和江浙是他們最愛的打工之地,種田早已經賺不到什麽錢,一家幾口勞動力全部出去,一個人平均5萬,三個人就是15萬,幹個三五年,就能回來老家蓋套三層小洋房。
再幹一年,就能買輛代步車,妥妥的實現家庭奔小康。
而種田,隻會種成貧困戶而已。
一畝田畝產水稻大概1000斤,一畝地畝產玉米1600斤。
築省田少,一家五口人差不多就是5畝田和5畝地的樣子,一年勞作下來5000斤水稻,8000斤玉米,全年收入不足2萬,還沒有一個勞動力在外地打工掙的一半多。
沒有一個穩定的相適應的收入,勞動力也不會回鄉的。
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劉偉可不敢做那種直接拿錢出來,大家分分。
全村1000人口,沒人10萬,不過1億而已,對劉偉來說是小錢,但是這個頭可不能開,不然以後他可能連老家都回不了。
前幾年有位土豪,給全村建了200棟別墅,最後因為分配不均被砸了,根本沒法進行下去。
這家想挑個好地方,那家嫌這個窗子裝不好,房頂不好等等,天天鬧得不可開交。
他的行業有做養殖,於是第一時間就想到把養殖基地弄到自己村裏,買了豬苗免費送給村裏的人,還保證養大以後了他負責收。結果為了能多長幾斤,弄的亂七八糟,難以為繼。
然後又投資給村裏種果樹,結果也是一樣,他的所有好意心意全都被糟蹋了。
好心好意去扶持,最後卻被指著脊梁骨罵,這事都鬧得沸沸揚揚。
劉偉可沒那個心氣,對於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他寧願不做,直接回魔都定居。
劉偉和村長聊了一番以後,開車帶著村長前去鎮裏,找到了鎮長,提了一個設想。
就是在鎮上開辦一家企業,吸納鎮裏的勞動力,但是鎮裏要幫助他解決工廠用地和采礦權等等問題。
劉偉的名聲早就在鎮上傳開,這送上門的財神爺,鎮長立馬喜上眉梢,熱情接待起來。
聽完劉偉的構想,鎮上笑開了花。
不就是搞個工業園區的事,一畝田地平均賠償在5到7萬,他最多能用到100畝,隻要能吸納上百號人就業,那對鎮裏來說就是大企業了,妥妥的政績啊。
之前鎮裏就有人提過,去找這位老板談談給家鄉投資的事,奈何人家經常在外地,這下自己送上門,那機會還不得好好把握。
按劉偉的計劃,初步大概就投資2到3000萬左右,1000萬建設廠房,1000萬進行初步的運營,如果政策以及民心能繼續,到時候再加大投資。
200人左右的規模,工資水平4000-5000,一年的工資成本是1200萬,100畝地征收500萬到700萬,搭建廠房是300萬,而購買設備大概在500萬,還有就是原材料的成本等等。
3000萬以內試錯,對現在的劉偉來說隻是個毛毛雨而已。
不過人才是個關鍵,做實業需要有技術人才,還要對工人進行培訓。
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不過這些都不要緊,隻要有劉偉這個財神爺開口,鎮裏就有行動的動力。
隻要你劉財神開金口,明天就能幫你去征地,立馬就幫你招人。
“這個事,先立個項,我後麵會先注冊一個公司,把框架搭起來,然後再進行下一步。”
“好的好的,我們一定配合。”
鎮長一直把劉偉送出了政府大門,這才樂嗬嗬的回去。
需要用人的時候,才覺得自己手頭可用之人好少。
之前做金融基本上都是單打獨鬥,最多找一些交易員就可以了。
現在涉及到做實業,他需要的人才就多了,而且還要有自己的心腹。
人到用時方恨少,拿錢狠砸誰會跑。
劉偉把目光盯向了留在省內的同學和朋友,有一些知根知底的人,用起來要順手的多。
說做就做,於是劉偉立即回縣裏找到盧浩他們,讓他們推薦推薦有沒有什麽人願意在本地上班的,還有點能力的。另外還有張老師那邊,他學生這麽多,總有人能入得了他的法眼的。
年輕也好,年長也罷,隻要是他們推薦的,全都找來聊聊。
先把初期的架構都搭建起來,就可以放手讓他們去幹了。
當晚又免不了喝了一頓,我們國內的酒文化隆重得不行,不安排你吃好喝好,那就是待客不周。
劉偉成了酒席上的貴客,校長什麽的都來給他敬酒,直接把劉偉喝醉了。
這邊人白酒的酒量都有些高,一個人都能幹趴劉偉,更何況這些場上的老手們。
第二天酒醒來,劉偉就讓周宇開車回了趟村裏。
關於和許縣長談的投資建廠的事,還需要派人來做下調研。
雖然劉偉心裏已經有一定的可行性和計劃,但是這個投資也不能過於盲目。
他對於村裏還有一個計劃,之前來和村長聊的時候已經有了一些意向。
不過行業他不懂,他隻是覺得可行而已。
做生意其實挺怕這樣的,啥也不懂就跟個愣頭青一樣,直接卯著勁就衝,就怕到時候身家億萬也不夠折騰的。
這次回來是想好好規劃一下,看看能怎麽做起來。
劉偉回到村裏的時候,母親已經把外婆接來了,因為不知道他要走的時間,就先在老家等著他。
劉偉給村長打了個電話,便前去村委辦公室那等他。
“小偉,你怎麽回來了?”
“我來縣裏有點事,就順便過來了。”
“還以為以後會很少看到你了,沒想到你就回來了,咱們那個橋已經造好了,縣裏水利局來檢查過,質量沒問題。”
“那就好,那就好。叔,我其實想問您件事,就是您怎麽看,怎麽帶動村裏致富呢?”
西南一帶的農村,基本上勞動力都已經外出,不是南下就東進。
廣東和江浙是他們最愛的打工之地,種田早已經賺不到什麽錢,一家幾口勞動力全部出去,一個人平均5萬,三個人就是15萬,幹個三五年,就能回來老家蓋套三層小洋房。
再幹一年,就能買輛代步車,妥妥的實現家庭奔小康。
而種田,隻會種成貧困戶而已。
一畝田畝產水稻大概1000斤,一畝地畝產玉米1600斤。
築省田少,一家五口人差不多就是5畝田和5畝地的樣子,一年勞作下來5000斤水稻,8000斤玉米,全年收入不足2萬,還沒有一個勞動力在外地打工掙的一半多。
沒有一個穩定的相適應的收入,勞動力也不會回鄉的。
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劉偉可不敢做那種直接拿錢出來,大家分分。
全村1000人口,沒人10萬,不過1億而已,對劉偉來說是小錢,但是這個頭可不能開,不然以後他可能連老家都回不了。
前幾年有位土豪,給全村建了200棟別墅,最後因為分配不均被砸了,根本沒法進行下去。
這家想挑個好地方,那家嫌這個窗子裝不好,房頂不好等等,天天鬧得不可開交。
他的行業有做養殖,於是第一時間就想到把養殖基地弄到自己村裏,買了豬苗免費送給村裏的人,還保證養大以後了他負責收。結果為了能多長幾斤,弄的亂七八糟,難以為繼。
然後又投資給村裏種果樹,結果也是一樣,他的所有好意心意全都被糟蹋了。
好心好意去扶持,最後卻被指著脊梁骨罵,這事都鬧得沸沸揚揚。
劉偉可沒那個心氣,對於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他寧願不做,直接回魔都定居。
劉偉和村長聊了一番以後,開車帶著村長前去鎮裏,找到了鎮長,提了一個設想。
就是在鎮上開辦一家企業,吸納鎮裏的勞動力,但是鎮裏要幫助他解決工廠用地和采礦權等等問題。
劉偉的名聲早就在鎮上傳開,這送上門的財神爺,鎮長立馬喜上眉梢,熱情接待起來。
聽完劉偉的構想,鎮上笑開了花。
不就是搞個工業園區的事,一畝田地平均賠償在5到7萬,他最多能用到100畝,隻要能吸納上百號人就業,那對鎮裏來說就是大企業了,妥妥的政績啊。
之前鎮裏就有人提過,去找這位老板談談給家鄉投資的事,奈何人家經常在外地,這下自己送上門,那機會還不得好好把握。
按劉偉的計劃,初步大概就投資2到3000萬左右,1000萬建設廠房,1000萬進行初步的運營,如果政策以及民心能繼續,到時候再加大投資。
200人左右的規模,工資水平4000-5000,一年的工資成本是1200萬,100畝地征收500萬到700萬,搭建廠房是300萬,而購買設備大概在500萬,還有就是原材料的成本等等。
3000萬以內試錯,對現在的劉偉來說隻是個毛毛雨而已。
不過人才是個關鍵,做實業需要有技術人才,還要對工人進行培訓。
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不過這些都不要緊,隻要有劉偉這個財神爺開口,鎮裏就有行動的動力。
隻要你劉財神開金口,明天就能幫你去征地,立馬就幫你招人。
“這個事,先立個項,我後麵會先注冊一個公司,把框架搭起來,然後再進行下一步。”
“好的好的,我們一定配合。”
鎮長一直把劉偉送出了政府大門,這才樂嗬嗬的回去。
需要用人的時候,才覺得自己手頭可用之人好少。
之前做金融基本上都是單打獨鬥,最多找一些交易員就可以了。
現在涉及到做實業,他需要的人才就多了,而且還要有自己的心腹。
人到用時方恨少,拿錢狠砸誰會跑。
劉偉把目光盯向了留在省內的同學和朋友,有一些知根知底的人,用起來要順手的多。
說做就做,於是劉偉立即回縣裏找到盧浩他們,讓他們推薦推薦有沒有什麽人願意在本地上班的,還有點能力的。另外還有張老師那邊,他學生這麽多,總有人能入得了他的法眼的。
年輕也好,年長也罷,隻要是他們推薦的,全都找來聊聊。
先把初期的架構都搭建起來,就可以放手讓他們去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