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的中原大地上,馮唐率領的大軍如同一股勢不可擋的洪流,接連攻克汝寧、歸德、衛輝三府。


    戰場上,軍旗獵獵作響,刀光劍影中,敵軍節節敗退,馮唐的將士們以無畏的勇氣和卓越的戰術,書寫著勝利的篇章。


    這一個月的征戰,可謂是馬不停蹄。從一場戰鬥到另一場戰鬥,士兵們在血與火的洗禮中不斷前行。


    每一次衝鋒,每一次廝殺,都耗盡了他們的體力與精力。


    如今,雖然勝利的喜悅彌漫在整個軍隊,但疲憊也如同陰影一般,籠罩著每一個兒郎。


    馮唐騎在高頭大馬上,望著麾下那些滿臉疲憊卻依舊眼神堅毅的士兵,心中滿是感慨與憐惜。


    他深知,這些士兵是這場戰爭勝利的基石,是帝國的脊梁。然而,此刻他們急需休整。


    經過一番思索,馮唐大手一揮,下達了命令:“將大營遷至汝寧府境內,讓兄弟們好好休整一番!”


    隨著命令的傳達,大軍緩緩向汝寧府進發。一路上,士兵們步伐雖顯沉重,但紀律依舊嚴明。


    到達汝寧府後,營帳迅速搭建起來,軍醫們開始為受傷的士兵診治,夥夫們忙著生火做飯,整個大營逐漸恢複了生機。


    與此同時,馮唐坐在營帳內,眉頭緊鎖。他深知,戰爭還未結束,想要進一步擴大戰果,軍隊需要補充新鮮血液,錢糧也必須充足。


    於是,他鋪開紙張,蘸飽筆墨,將此次戰役的詳細情況以及軍隊麵臨的需求一一寫在戰報上,著重提出希望能自行招募兵士錢糧,


    以保障後續作戰的順利進行。寫罷,他仔細地將戰報裝入信封,選派了一名精銳的信使,命其快馬加鞭送往京城。


    ………


    在京城那金碧輝煌的宮殿中,昌隆帝正坐在龍椅上,審閱著各地呈上的奏章。


    太監總管戴權邁著輕快的步伐走進殿內,手中高舉著一份戰報,高聲喊道:“陛下,前方加急戰報!”


    昌隆帝微微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期待,他放下手中的奏章,說道:“呈上來!”戴權趕忙上前,將戰報遞到昌隆帝手中。


    昌隆帝迫不及待地打開戰報,目光迅速掃過字裏行間。


    看著看著,他的臉上漸漸露出驚喜之色,不禁拍案而起,大聲讚道:“好!好一個馮唐!竟能如此迅速地連下三府,實在是朕的得力戰將!”


    然而,當看到馮唐在戰報中提出的請求時,昌隆帝陷入了沉思。他緩緩走下龍椅,在大殿中來回踱步。


    此時,一旁的林荀大人上前一步,躬身問道:“陛下,可是馮將軍的請求讓您有所顧慮?”


    昌隆帝微微點頭,說道:“林愛卿,馮唐請求自行招募四萬大軍並自行征糧,此事雖能解他燃眉之急,可朕也擔心會引發諸多問題啊。”


    林大人思索片刻,說道:“陛下,馮將軍久經沙場,忠誠可靠。如今前方戰事吃緊,若不滿足他的請求,恐怕會影響後續作戰。


    況且,馮將軍在當地招募兵士,可利用熟悉地形之便,更快形成戰鬥力。至於征糧,隻要加以監管,製定明確的規則,想必不會出現大亂子。”


    昌隆帝停下腳步,目光堅定地說道:“林愛卿所言有理。如今正是用人之際,朕若連這點信任都沒有,又怎能讓將士們為朕效命?”


    說罷,昌隆帝回到龍椅上,大聲吩咐道:“擬旨!朕準馮唐再招募四萬大軍,可自行征糧。命他務必盡快整軍備戰,擴大戰果,早日平定叛亂!”


    戴權立刻應道:“遵旨!”隨後,匆匆去安排擬旨之事。


    沒過多久,聖旨便以八百裏加急送往汝寧府。當信使將聖旨交到馮唐手中時,大營內一片歡呼。


    馮唐躬身接旨,眼中滿是感激與堅定。他深知,這是昌隆帝對自己的信任,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陛下如此信任末將,末將定不辜負陛下的期望!”馮唐站起身來,對著京城的方向抱拳行禮,隨後轉身麵向麾下將士,大聲說道:“兒郎們,陛下恩準我們招募新軍、征糧備戰。我們定要養精蓄銳,等新軍一到,便再次出擊,為陛下、為大周平亂!”


    “願為陛下效命!願為將軍效命!”士兵們的呼喊聲震耳欲聾,響徹在汝寧府的上空。在這歡呼聲中,


    馮唐看到了軍隊的士氣與希望,他堅信,在陛下的支持下,在全體將士的努力下,這場戰爭必將取得最終的勝利 。


    ………


    江南大地上,局勢波譎雲詭。當馮唐在北方戰場勢如破竹之時,


    南直隸方麵,牛繼宗率領的大軍也在緊張地與吳王陳德定對峙。


    牛繼宗帳下,謀士如雲,但麵對陳德定堅固的防線,眾人一時也無良策。


    就在這時,牛繼宗想起了臨行前林如海交給他的錦囊妙計。他趕忙打開錦囊,隻見上麵寥寥數語,卻讓他眼前一亮。


    林如海的計策,乃是利用江南複雜的水係與陳德定內部的矛盾,來一場釜底抽薪的奇襲。


    蘇州府,水網縱橫交錯,這既是防禦的天然屏障,也是可利用的弱點。牛繼宗依計行事,首先派出細作,深入蘇州府城,四處散布謠言,稱陳德定在金陵府戰事不利,即將放棄蘇州府,


    要將城中的財富和糧草運往後方。這謠言如同一顆顆種子,在陳德定的軍隊和城中百姓心中種下了猜疑的根。


    與此同時,牛繼宗暗中調集精銳水軍,趁著夜色,沿著錯綜複雜的河道,悄然向蘇州府逼近。


    這些水軍將士,個個熟悉水性,在大將尉遲迥的帶領下他們乘坐著輕便的快船,


    在夜幕的掩護下,如鬼魅般穿梭在河道之間。


    而在金陵府,牛繼宗同樣布下了棋子。他買通了陳德定麾下一名重要將領苟富貴,許以重金和高官厚祿,讓其在關鍵時刻倒戈。


    這苟富貴平日裏就對陳德定的獨斷專行心懷不滿,如今見有如此誘人的條件,便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當蘇州府城中人心惶惶之時,牛繼宗的水軍已悄然抵達蘇州府城下。一聲令下,火箭齊發,瞬間點燃了城門外的防禦設施。


    與此同時,內應打開了城門,牛繼宗的大軍如潮水般湧入城中。陳德定的守軍本就軍心不穩,此刻更是大亂,


    紛紛丟盔棄甲,四處逃竄。牛繼宗的軍隊勢如破竹,迅速控製了蘇州府的各個要害部位。


    在金陵府,那名被收買的將領也按計劃行事。他趁陳德定在府中議事之時,


    突然發動兵變,帶領自己的親信部隊衝入府中。陳德定毫無防備,倉促應戰,但已無力回天。


    牛繼宗的大軍隨後趕到,與內應裏應外合,一舉攻破金陵府。


    這兩場戰役,讓吳王陳德定元氣大傷。他的精銳部隊損失慘重,糧草輜重也被牛繼宗繳獲大半。


    麵對如此慘敗,陳德定深知大勢已去,不得不考慮退守之地。


    按照江南地區的地理分布,陳德定最終選擇退守到了寧國府境內。


    寧國府地處山區,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周圍群山環繞,隻有幾條狹窄的山路可供通行,這為陳德定提供了天然的防禦屏障。


    而且,寧國府在之前的戰亂中並未受到太大的破壞,城中尚有一定的糧草儲備,能夠支撐軍隊一段時間的消耗。


    牛繼宗雖然取得了蘇州府和金陵府的勝利,但他也深知陳德定在寧國府的防禦不可小覷。


    因此,他並沒有急於追擊,而是先穩固在蘇州府和金陵府的統治。他安撫城中百姓,恢複商業貿易,讓這兩座江南重鎮逐漸恢複往日的繁榮。


    陳德定退入寧國府後,立刻著手加強防禦。他命令士兵們在各個山口修築工事,設置關卡,布置了大量的弓箭手和投石車。


    同時,他還派人四處招募流民,補充軍隊的兵員。然而,經曆了這兩場大敗,他的軍隊士氣低落,


    短時間內難以恢複元氣。而且,他深知牛繼宗的大軍就在不遠處虎視眈眈,稍有不慎,就可能再次遭受攻擊。


    在寧國府的日子裏,陳德定時常登上城樓,望著遠方,心中滿是不甘與無奈。曾經,他妄圖憑借蘇州府和金陵府的財富與人力,


    成就一番霸業。如今,一切都化為泡影。他隻能龜縮在這寧國城中,暫時不敢再有大的動作。


    牛繼宗的這一係列勝利,不僅穩定了南直隸的局勢,也為大周朝在江南地區的統治重新奠定了基礎。


    江南的百姓們,在經曆了戰亂的動蕩後,終於又看到了和平的曙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執戟戰紅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執筆揮毫繪紅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執筆揮毫繪紅塵並收藏執戟戰紅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