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隆十四年 八月十四


    乾陽殿


    昌隆帝陳仁烈端坐在金碧輝煌的龍椅之上,目光威嚴地掃視著殿下群臣。


    陽光透過雕花的窗欞,灑在大殿內,映得地上的金磚熠熠生輝。


    “參見陛下,陛下萬福金安!~”


    “朕安!眾愛卿平身!”昌隆帝聲音洪亮,充滿了帝王的威嚴。


    群臣齊聲高呼:“謝陛下。”


    昌隆帝微微頷首,隨後看向身旁的太監,戴權心領神會,將聖旨緩緩展開,


    清了清嗓子,高聲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之九弟陳德方,品德端良,才華出眾,朕心甚喜。今奉太上皇之命,冊封陳德方為趙王,賜封地幽州!望汝恪守本分,敬天愛民,保一方安寧!欽此!”


    殿下的陳德方連忙躬身謝恩:“臣弟謝陛下隆恩,定當不負聖望。”


    群臣紛紛向陳德方道賀,朝堂之上氣氛熱烈。


    昌隆帝微笑著看向陳德方,眼中滿是期許:“趙王,朕對你寄予厚望,幽州乃軍事要地,你當盡心盡力,為我大周守好邊疆!”


    陳德方再次上前謝恩:“陛下放心,臣弟必當肝腦塗地,以報皇恩。”


    朝會結束後,群臣散去,陳德方滿心歡喜地籌備著前往封地之事。


    次日,八月十五中秋節,京城處處張燈結彩,熱鬧非凡。城北的趙王府更是喜氣洋洋,處處洋溢著歡樂的氛圍。


    趙王府的花園中,擺滿了鮮花和佳肴,侍女們穿梭其中,忙碌而有序。


    而此時,趙王府外,趙王陳德方身著喜慶的大紅婚服,騎著一匹雪白的駿馬,身後跟著迎親的隊伍,浩浩蕩蕩地朝著湯府而去。


    一路上,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引得路人紛紛駐足觀看,歡呼喝彩。


    不多時,就到了湯府,陳德方下馬,在眾人的簇擁下走進府內。


    湯禦史早已帶著家人在堂前等候,見到陳德方,湯禦史滿臉笑容地說道:“趙王殿下,小女就托付給您了。”陳德方恭敬地行禮道:“嶽父大人放心,我定會好好待湯氏。”


    隨後,陳德方在伴娘的指引下,來到湯氏的閨房。湯氏羞澀地坐在床邊,陳德方輕輕牽起她的手,說道:“娘子,我們回家。”湯氏微微點頭,在陳德方的攙扶下起身。


    迎親隊伍帶著新娘,吹吹打打地返回趙王府。府門口,太上皇和徐太後以及昌隆帝和劉皇後早已等候多時。


    陳德方和湯氏一下轎,便快步走向太上皇等人。陳德方和湯氏跪地行禮:“兒臣(兒媳)拜見太上皇、太後,陛下、皇後。”


    太上皇笑著說道:“快快起來,今日是大喜的日子,莫要多禮。”


    昌隆帝也說道:“九弟,今日是你的大喜之日,往後朕希望你與湯氏夫妻和睦,相敬如賓,為我皇家開枝散葉。”


    陳德方恭敬地回道:“謝陛下祝福,臣弟定當珍惜此緣,多謝皇兄教誨。”


    接著,在眾人的簇擁下,陳德方和湯氏步入王府正廳,準備拜堂。


    司儀高聲喊道:“一拜天地!”陳德方和湯氏轉身麵向門外,虔誠地拜了下去。


    “二拜高堂!”兩人又對著太上皇、徐太後、昌隆帝和劉皇後行禮。


    “夫妻對拜!”陳德方和湯氏相對而拜,眼神中充滿了期待和喜悅。


    “禮成!送入洞房!”隨著司儀的話音落下,歡呼聲、掌聲響徹整個趙王府。


    此時的趙王府,賓客們歡聲笑語,推杯換盞。


    舞姬們翩翩起舞,樂師們彈奏著歡快的樂曲。孩子們在人群中穿梭嬉戲,大人們則互相寒暄祝福。


    這熱鬧非凡的場景,為這個中秋佳節增添了更多的喜慶和歡樂。 隨後,眾人開始享用豐盛的宴席,歌舞升平,歡聲笑語回蕩在趙王府中。


    與此同時,遠在封地的其他諸王也收到了趙王受封和賜婚的消息。


    魯王陳德安在山東的王府中,皺著眉頭,思索著這一變動對自己的威脅。


    吳王陳德定則冷笑一聲,對身邊的謀士說道:“這趙王不過是一時得勢,且看他能風光多久。”燕王陳德八則是拍案而起,大罵昌隆帝不公,因為他的封地是並州,條件不如幽州。


    然而,此刻沉浸在喜悅中的趙王陳德方和湯氏,並不知道未來等待他們的將是怎樣的風雨。他們隻願在這美好的中秋佳節,享受這片刻的幸福與安寧。


    次日八月十六一早,趙王陳德方和湯氏湯素兒顧不得睡懶覺,早早便起身洗漱梳妝,準備進宮向太上皇徐太後問安敬茶。


    湯素兒精心裝扮,身著一襲典雅的宮裝,陳德方也是儀表堂堂,二人坐上馬車,一路向著皇宮駛去。


    到了皇宮,在太監的引領下,他們來到太上皇和徐太後的寢宮。


    進入寢宮,陳德方和湯素兒跪地行禮:“兒臣(兒媳)給父皇、母後請安。”


    太上皇笑著抬手:“快起來,快起來。”


    陳德方和湯素兒起身,湯素兒乖巧地走上前,接過宮女遞來的茶,恭敬地遞給太上皇:“父皇,請喝茶。”


    太上皇接過茶,輕抿一口:“嗯,不錯不錯。”


    接著湯素兒又給徐太後敬茶,徐太後慈愛地看著她:“好孩子,以後可要好好輔佐趙王。”


    湯素兒羞澀地點頭:“母後放心,素兒定當盡心盡力。”


    太上皇看著陳德方,神色嚴肅起來:“德方啊,昨日你的大婚,朕很是欣慰。但國事為重,朕想著,八月二十你就出發去幽州吧!”


    陳德方拱手道:“兒臣謹遵父皇旨意,父皇母後要保重身體,兒子不能在身邊盡孝侍奉了!”


    太上皇接著說道:“好孩子,朕會的,朕從虎威大營調了五千步軍三千鐵騎共八千人作為趙王府護衛隊,護衛著你一同前往幽州,


    這是虎符,你拿好!望你到了幽州,能保一方平安,造福百姓。”說完,將一塊褐色的虎符遞給陳德方。


    陳德方感激涕零的接過,:“父皇如此厚愛,兒臣定當不辱使命。”


    徐太後拉著湯素兒的手,桌上有一個紅褐色的包漿木盒,盒中放著一疊銀票,還有一些珠寶首飾,交到她手中:“素兒啊,這是三十萬兩的銀票,你拿著,到了幽州,生活上用得著。還有一些,我的首飾,都送給你了!”


    湯素兒眼眶泛紅:“母後,這……”


    徐太後輕輕拍了拍她的手:“孩子,莫要推辭,到了那邊,不比在京城,萬事都要小心。”


    湯素兒感動得落淚:“母後的關愛,素兒銘記在心。”


    陳德方也動容道:“父皇、母後的恩情,兒臣和素兒沒齒難忘。”


    太上皇擺擺手:“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你們此去幽州,路途遙遠,要多加小心。”


    陳德方和湯素兒再次跪地謝恩,而後緩緩退出寢宮。


    走出寢宮,陳德方緊緊握住湯素兒的手,目光堅定:“素兒,往後的日子,有我護著你。”


    湯素兒溫柔地看著他:“妾身相信王爺。”


    陽光灑在他們身上,映照著他們充滿期待又略帶忐忑的未來之路。


    ………


    昌隆十四年


    八月二十 京城北門外,晨曦初露,金色的陽光灑在大地上。三千騎兵身著鋥亮的鎧甲,手持鋒利的長槍,威風凜凜地在前開路。


    他們的馬蹄聲如同陣陣驚雷,打破了清晨的寧靜,揚起的塵土在陽光中彌漫,仿佛一層朦朧的紗幕。


    在這威武雄壯的騎兵隊伍之後,一輛豪華的馬車格外引人注目。


    趙王陳德方和趙王妃湯素兒正端坐在車內,馬車內裝飾精美,柔軟的錦緞坐墊,精美的雕花窗欞,無不彰顯著尊貴與奢華。


    陳德方神色凝重,目光中透著對未來的期許與擔當;湯素兒則麵容溫婉,眼中雖有一絲離別的憂愁,但更多的是對新生活的憧憬與堅定。


    而在馬車身後,跟著百名太監宮女。他們個個神色恭敬,有條不紊地前行。


    宮女們手提精致的箱籠,太監們則小心翼翼地照看著裝有古玩玉器的箱子的馬車,他們的步伐整齊劃一,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再往後,便是五千步軍。他們步伐堅定,鎧甲在陽光下閃耀著冷冽的光芒。軍旗飄揚,迎風獵獵作響。


    整個隊伍浩浩蕩蕩,宛如一條蜿蜒的巨龍,向著幽州的方向進發。馬蹄聲、腳步聲、車輪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了一曲激昂的出行樂章。


    道路兩旁的百姓們紛紛駐足觀望,他們的目光中既有對趙王一行的祝福,也有對這支威武之師的讚歎。在這熱鬧而又莊嚴的氛圍中,趙王陳德方和趙王妃湯素兒踏上了前往幽州的征程,去迎接未知的挑戰與機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執戟戰紅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執筆揮毫繪紅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執筆揮毫繪紅塵並收藏執戟戰紅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