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撿漏成皇帝(8)
快穿:我和天道是一頭 作者:我愛吃青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西北送來捷報,蕭朗率大軍同匈奴交鋒,活捉了對方主將。
善。
至於對方所說的投降話語,他們這次要做的就是將其打服。
直接以敵人的鮮血,祭奠大夏的亡魂。
又不過數十日,大將軍蕭朗帶領大夏將士,直接大敗匈奴。
盡滅對方精銳,活捉數千俘虜。
一向蠻橫凶殘的邊外民族,終於見識到大夏的利刃。
他們試圖以弱者的姿態求和,以保全自己的根基。
邊外。
蕭朗手下的將士問他,“將軍,匈奴求和,您就不擔心嗎?”
蕭朗仰望那皇城的方向,眼裏是全然的相信。
“我們的陛下不會讓我們失望,這次,必將讓匈奴血債血償。”
消息送上來的時候,朝堂也發生了一些爭議。
有的人認為到目前為止已經夠了,如今大夏作為戰勝國,完全可以要求他們俯首稱臣。
而支持作戰派的官員自然不同意,數百年的時間,匈奴侵擾我大夏國土,虐殺我大夏百姓,此仇不報,枉不為人。
年輕的帝王心中早有成算,她示意大家安靜。
“今日朕不是來同你們商量的。”
“豺狼虎豹,就是要卸了他們的爪子,磨了他們的牙,他們才能聽話。”
“諸卿以為如何?”
眼見皇帝自有主意,哪怕心裏有些許不讚同的人也不會說出來反駁。
跟皇帝對著幹,那是吃飽了撐的才能做出來。
更何況這也不是什麽昏庸的決定。
“陛下英明,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年輕的大臣直接出列,二話不說的跪倒在地呼聲高喊。
他們都是最近幾年林樂知提拔起來的人。
老人有老人的好處,可這朝堂之上,也不能忘了年輕人的地盤。
思想的交匯,才是讓朝堂保持活力的根本。
林樂知知道自己當不了多麽偉大的明君,但她隻是想為這個國家多做一點。
蕭朗這次,也終於可以手刃仇人。
他的父親和兄長,皆是死於匈奴人之手。
母親承受不了如此大的打擊,重病一場,撐著破舊的身子,看了蕭朗一年,最終也去世。
林樂知回去的路上,看到不少宮女太監眼眶微紅。
他們也是有自己的親人。
心下一酸,這次,必然會讓他們血債血償。
大夏皇帝拒絕匈奴求和,勢必要攻破匈奴王庭。
這一消息很快就傳遍大夏。
在前線作戰的將士們得知這一消息的時候,軍營裏麵響起了震天的喊聲。
他們是直麵匈奴的人,無數今日與他們喝酒的兄弟,可能明日就再也見不到了。
原來他們也知道,為了大義,為了朝堂,有時候他們不得不妥協。
可他們也想不妥協,他們不打回去不甘心啊。
蕭朗壓了壓手,眼裏都是笑意,這是他的小皇帝啊。
目光銳利的掃過每一個將士,聲音冷銳的說道:“能殺就不要活捉。”
俘虜抓多了,留著還是給小皇帝帶來麻煩。
“是,將軍。”
大夏上下一心,既然陛下鐵了心的要消滅匈奴王朝,隻要不是那勾奸通敵之人,自然也不會有反對之聲。
他們又不是那占據下風的匈奴王朝。
一封封的捷報,讓每天上朝的大臣喜開顏笑。
大夏境內的百姓也熱血盈眶,恨不得自己也身負那戰場之上,砍下匈奴人的頭顱。
而此刻的匈奴,卻還不了解真正的大夏,也不了解他們新上任的皇帝究竟是個什麽樣的性子。
直到匈奴的單於被刀劍劃過頭顱,眼睛裏還殘留著不可思議,他們才知道,這次沒有退路。
和平?成為了他們大夏的地盤,也是一種和平。
所有的真理都在鐵騎之下。
這幾年的努力可都不是白費的,林樂知雖然不願意當這個皇帝,但仿佛上天都偏愛她這個皇帝。
好東西層出不窮的時候在她在位的期間出現。
無論是用於軍備的武器,還是用於大夏百姓的糧食以及用品。
這也是為什麽林樂知敢在林陽熙小小年紀便放手的原因。
海晏河清,四海太平,這要是還玩不轉,幹脆直接把這江山拱手讓給能幹之人。
得知匈奴已經盡滅,大軍就要班師回朝的消息。
整個大夏境內全是一副要過年的氣象。
哪怕是平時彼此之間的政敵,此時也不會吝嗇一個笑容,就是看著有點惡心。
可是盼著蕭朗回來的皇帝,卻沒有看見她最想看見的那人。
算了,不回來也就不回來吧。
免得他聽到自己的打算還被嚇一跳。
最近那些朝上的臣子越發的活躍,哪怕現在林樂知將林陽熙當做繼承人的模樣,可陛下還年輕啊。
他們自然想,攀上一攀。
畢竟十幾年後的事情,誰會知道。
所以又在禮部尚書拐彎抹角、實則催婚的優美語言之下,林樂知實在是頭疼。
他們這些人口才實在是太好,保證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不重樣的勸。
他們遭得住,林樂知可遭不住。
於是她臉色悠悠的等禮部尚書說完,之後再緩緩的道。
“愛卿所言極是。”
禮部尚書眼睛一亮,朝中的大臣也在盤算起自家的女兒。
“不過……”
隨著林樂知的話,很多人都呼吸緊張起來,這可是關乎大夏的後位。
“其實朕始終沒有跟你們說一件事,那就是朕喜歡的好像不是女子。”
林樂知自顧自的說道,根本不管自己投下了多大的雷。
“朕知道自己從小體弱多病,向來都羨慕那些健康的好男兒。”
“等到朕懂得情愛之事的時候,便發現自己對女子不感興趣,也因此不願意納妃。”
看著那些老大爺像是要暈過去的模樣,林樂知繼續安慰著說道。
“反正大婚也是延續皇家血脈,陽熙在身份上是先帝唯一的幼子,並且由朕親自教導,教他的老師也是讚不絕口。”
“朕看陽熙就挺適合做下一任皇帝。”
“來人,擬旨。”
“封林陽熙為太子。”
一咕嚕的把話說完,林樂知就趕忙下朝了,她可不想聽這些人嘰裏呱啦。
反正繼承人她也給他們找到了,相信這些能幹的朝臣,過個兩天也能接受。
善。
至於對方所說的投降話語,他們這次要做的就是將其打服。
直接以敵人的鮮血,祭奠大夏的亡魂。
又不過數十日,大將軍蕭朗帶領大夏將士,直接大敗匈奴。
盡滅對方精銳,活捉數千俘虜。
一向蠻橫凶殘的邊外民族,終於見識到大夏的利刃。
他們試圖以弱者的姿態求和,以保全自己的根基。
邊外。
蕭朗手下的將士問他,“將軍,匈奴求和,您就不擔心嗎?”
蕭朗仰望那皇城的方向,眼裏是全然的相信。
“我們的陛下不會讓我們失望,這次,必將讓匈奴血債血償。”
消息送上來的時候,朝堂也發生了一些爭議。
有的人認為到目前為止已經夠了,如今大夏作為戰勝國,完全可以要求他們俯首稱臣。
而支持作戰派的官員自然不同意,數百年的時間,匈奴侵擾我大夏國土,虐殺我大夏百姓,此仇不報,枉不為人。
年輕的帝王心中早有成算,她示意大家安靜。
“今日朕不是來同你們商量的。”
“豺狼虎豹,就是要卸了他們的爪子,磨了他們的牙,他們才能聽話。”
“諸卿以為如何?”
眼見皇帝自有主意,哪怕心裏有些許不讚同的人也不會說出來反駁。
跟皇帝對著幹,那是吃飽了撐的才能做出來。
更何況這也不是什麽昏庸的決定。
“陛下英明,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年輕的大臣直接出列,二話不說的跪倒在地呼聲高喊。
他們都是最近幾年林樂知提拔起來的人。
老人有老人的好處,可這朝堂之上,也不能忘了年輕人的地盤。
思想的交匯,才是讓朝堂保持活力的根本。
林樂知知道自己當不了多麽偉大的明君,但她隻是想為這個國家多做一點。
蕭朗這次,也終於可以手刃仇人。
他的父親和兄長,皆是死於匈奴人之手。
母親承受不了如此大的打擊,重病一場,撐著破舊的身子,看了蕭朗一年,最終也去世。
林樂知回去的路上,看到不少宮女太監眼眶微紅。
他們也是有自己的親人。
心下一酸,這次,必然會讓他們血債血償。
大夏皇帝拒絕匈奴求和,勢必要攻破匈奴王庭。
這一消息很快就傳遍大夏。
在前線作戰的將士們得知這一消息的時候,軍營裏麵響起了震天的喊聲。
他們是直麵匈奴的人,無數今日與他們喝酒的兄弟,可能明日就再也見不到了。
原來他們也知道,為了大義,為了朝堂,有時候他們不得不妥協。
可他們也想不妥協,他們不打回去不甘心啊。
蕭朗壓了壓手,眼裏都是笑意,這是他的小皇帝啊。
目光銳利的掃過每一個將士,聲音冷銳的說道:“能殺就不要活捉。”
俘虜抓多了,留著還是給小皇帝帶來麻煩。
“是,將軍。”
大夏上下一心,既然陛下鐵了心的要消滅匈奴王朝,隻要不是那勾奸通敵之人,自然也不會有反對之聲。
他們又不是那占據下風的匈奴王朝。
一封封的捷報,讓每天上朝的大臣喜開顏笑。
大夏境內的百姓也熱血盈眶,恨不得自己也身負那戰場之上,砍下匈奴人的頭顱。
而此刻的匈奴,卻還不了解真正的大夏,也不了解他們新上任的皇帝究竟是個什麽樣的性子。
直到匈奴的單於被刀劍劃過頭顱,眼睛裏還殘留著不可思議,他們才知道,這次沒有退路。
和平?成為了他們大夏的地盤,也是一種和平。
所有的真理都在鐵騎之下。
這幾年的努力可都不是白費的,林樂知雖然不願意當這個皇帝,但仿佛上天都偏愛她這個皇帝。
好東西層出不窮的時候在她在位的期間出現。
無論是用於軍備的武器,還是用於大夏百姓的糧食以及用品。
這也是為什麽林樂知敢在林陽熙小小年紀便放手的原因。
海晏河清,四海太平,這要是還玩不轉,幹脆直接把這江山拱手讓給能幹之人。
得知匈奴已經盡滅,大軍就要班師回朝的消息。
整個大夏境內全是一副要過年的氣象。
哪怕是平時彼此之間的政敵,此時也不會吝嗇一個笑容,就是看著有點惡心。
可是盼著蕭朗回來的皇帝,卻沒有看見她最想看見的那人。
算了,不回來也就不回來吧。
免得他聽到自己的打算還被嚇一跳。
最近那些朝上的臣子越發的活躍,哪怕現在林樂知將林陽熙當做繼承人的模樣,可陛下還年輕啊。
他們自然想,攀上一攀。
畢竟十幾年後的事情,誰會知道。
所以又在禮部尚書拐彎抹角、實則催婚的優美語言之下,林樂知實在是頭疼。
他們這些人口才實在是太好,保證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不重樣的勸。
他們遭得住,林樂知可遭不住。
於是她臉色悠悠的等禮部尚書說完,之後再緩緩的道。
“愛卿所言極是。”
禮部尚書眼睛一亮,朝中的大臣也在盤算起自家的女兒。
“不過……”
隨著林樂知的話,很多人都呼吸緊張起來,這可是關乎大夏的後位。
“其實朕始終沒有跟你們說一件事,那就是朕喜歡的好像不是女子。”
林樂知自顧自的說道,根本不管自己投下了多大的雷。
“朕知道自己從小體弱多病,向來都羨慕那些健康的好男兒。”
“等到朕懂得情愛之事的時候,便發現自己對女子不感興趣,也因此不願意納妃。”
看著那些老大爺像是要暈過去的模樣,林樂知繼續安慰著說道。
“反正大婚也是延續皇家血脈,陽熙在身份上是先帝唯一的幼子,並且由朕親自教導,教他的老師也是讚不絕口。”
“朕看陽熙就挺適合做下一任皇帝。”
“來人,擬旨。”
“封林陽熙為太子。”
一咕嚕的把話說完,林樂知就趕忙下朝了,她可不想聽這些人嘰裏呱啦。
反正繼承人她也給他們找到了,相信這些能幹的朝臣,過個兩天也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