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分配土地的想法
南美:我有傳送陣要移民一個億 作者:輕煮歲月丨慢煮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接下來,馮瑞科又對葉靄亭說道:
“靄亭,我們要從清國本土移民,需要有吸引他們的政策,我要的不是單個人的移民,而是以家庭為單位的。”
這個時代,清國本土願意出來討生活的人,肯定很多,薪資能吸引他們過來,這點馮瑞科毫不懷疑。
但是,馮瑞科能想象到,吸引的大多都是年輕男子,願意為了家庭出來賭一把,賺了足夠的錢後就回鄉。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啊!
這跟馮瑞科想他們在這裏安家的想法相悖。
葉靄亭也皺了皺眉頭,沉思片刻後說道:“天養,我們不用這麽急吧,隻要他們先一步過來賺到錢後,就會想著帶家裏人再出來。”
馮瑞科搖搖頭,說道:“也許會有這種情況,但我感覺不多。就如同你,恐怕也是想幹一份幹事業後,回去向你家老頭炫耀吧!”
“呃!”葉靄亭聽到這話,沒法回答,他確實是這麽想的。
馮瑞科看他的樣子,知道被自己說中了:“你都是這樣子,何況其它人。”
中國人鄉土情結非常重,外地發展的再好,終究不是家;自己的祖墳、自己的成長記憶都家鄉。
現代社會,科技這麽發達,隨時可以視頻的情況下,一到節假日,都要回家;
即使明知高速路上會堵車,但都無所謂。
除非是,回不去了。
見大家都陷入沉思,也許都在回想自己的家鄉、親人了吧;
馮瑞科不解風情的繼續說道:“我想除了目前的薪資外,大家最在乎的就是土地,我們應該給他們分土地,大量的土地,形成不可拒絕的誘惑,土地所在地即是家鄉。”
目前幾個月來,都算是吃大鍋飯的,華工除了工資,沒有私財;
無恒產者無恒心,得讓他們有私產,然後讓他們分批回中國,帶自己的家人過來。
有了自己的土地就有了根基,這就是‘落地生根’正確的解讀方式。
耿占春這時突然抬頭,吃驚的問道:“會首,我們真的可以分到土地?”
一直以來,馮瑞科雖然對大家宣揚,能賺到錢,可以分到土地,可以安家定居,可以娶妻生子。
但目前農場一個女人都沒有,讓他們如何相信,現在耿占春終於聽到了這個消息,如何不吃驚。
馮瑞科點點頭,肯定的回答道:“是,必須分,而且是很快就落實。”
大家到這裏,也都快一年了,最開始的承諾,是該開始履行;
前世自己吃過很多領導畫的大餅,現在自己可不能也光畫餅。
葉靄亭這時也反應過來,問道:“天養,給他們土地,確實是個好的辦法,隻是我們要分多少呢?”
“我們目前農場,總共也就八十多萬畝,少了達不到你所說留住人的目的,多了恐怕根本不夠分。”
馮瑞科努力回想自己的記憶。
曆史上,美國總統林肯,曾將廣大西部的土地,通過法令分配給小農民,滿足西部墾殖農民對土地要求,確立小農土地所有製,從而為美國農業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其《宅地法》規定:凡一家之長,或年滿21歲、從未參加叛亂之合眾國公民,在宣誓獲得土地是為了墾殖目的並繳納10美元費用後,均可登記領取總數不超過160英畝宅地。
登記人在宅地上居住並耕種滿5年,就可獲得土地執照而成為該項宅地的所有者。)
160英畝,大約是970華畝;
馮瑞科這邊,肯定不可能這麽多,中國人基數這麽大,而且他還有傳送陣能輕鬆移民,給太多以後根本不夠分。
馮瑞科回答道:“每戶150畝怎麽樣?”
像美國,歐洲移民到美國的最大支出就是移民船費,成本也高,他們人口也少;
但是對於馮瑞科來說,這些都不是事兒,他準備給所有移民免費,誰讓他有最大的作弊器呢。
葉靄亭考慮了一下,略微點頭,說道:“如果一戶六口人,有蒸汽耕地機的情況下,150畝也能耕種。”
“好,你是大管家,這方麵多考慮利弊;但土地放心,不夠我們就去增加,我們所處的這片大陸,土地多的是。”
馮瑞科擔心他不知道整個南美洲的情況,而限製了他的思維。
“天養,放心,這一年來,我也是學習了很多的,可不是當初的我。”
大方向定了後,馮瑞科就和眾人商議,怎麽分配土地,是出售、還是免費分配等方方麵麵進行討論;
葉靄亭繼續說道:“天養,我覺得不能免費分配;雖然我知道土地很多,但如果後續我們土地依然不夠,後來的移民怎麽辦,怎麽保證公平?”
“另外,我們一直沒有創收途徑,都是在支出,支出的費用怎麽回收循環再利用?”
葉藹亭雖然二十來歲,比較年輕,但畢竟跟隨兩廣總督葉名琛多年,這些方麵比較有經驗,看問題比較長遠;
“但是新移民過來都沒有錢財,怎麽購買土地?獲得土地後,開發、建房、買農具等等都需要錢。”陳典拱說道,他站在移民的角度考慮問題。
“那就可以先免費領取,在接下來的幾年中,需要繳納齊費用後,才可以領取地契。而且,新移民如果是老移民的家屬,可以直接投奔老移民。如果是無法投奔,可以先在農場各工作場地工作一年半載,就有財力發展了。”
葉藹亭腦子反應很快,迅速給出了方案,馮瑞科覺得他說的很合理。
“那是按戶分配,還是按成丁分配?”馮瑞科又提出一個問題,以供大家討論。
中國古代,大多統計人口方法,都是丁口或者戶;
黃坤生這時候說道:“會首,我建議還是以戶為根據,中國幾千年都是將土地掛在戶主名下;成丁即可立戶。”
馮瑞科愛好曆史,但也隻偏向於一些大的曆史事件等,對於古代的製度方麵,知之不詳。
於是,他問道:“多少歲算是成丁?”
黃坤生作為童生功名獲得者,信手拈來:“隋時二十一歲成丁,唐時為二十三歲,宋是二十歲為丁,明清兩代均將成丁年齡定在16歲。”
“嗯,那就把成丁的標準降低一點,18歲吧,出生之日起算,周歲。”馮瑞科一錘定音,詳細細節後續再製定。
“那就每戶150畝?”陳典拱問道,他從小的願望,就是希望家裏能有自己的土地。
“每戶150畝吧,不夠分的話,我們的軍隊會為移民獲得更多土地的。軍隊的軍功還有額外土地,這個以後詳談。”
土地麵積,馮瑞科直接定了,每戶土地多一點,以後家裏孩子多了,才能養活。而且土地太小,不太適合未來機械化作業。
也不宜過大,目前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的農場,過大經營有難度;如果以後所有環節都機械化了,家裏有小孩成年,還可以繼續單獨分出去立戶,麵積自然增大。
馮瑞科想的是,以後移民到了後,先到藍田墾牧公司工作一段時間;
熟悉環境或參與工作後,有了收入積累,就可以購買自己的土地。
“好,土地方麵就按大家定好的方法來,為了彌補大家購買土地的花費,每戶給予150畝永久免交農稅的額度。”
“天養,這……”
這下,大家吃驚了, 種地納糧,是中國幾千年不變的古規,這不收,他們一下都沒反應過來。
馮瑞科嗬嗬一笑,他知道未來的製度,不僅僅不收,還有各種農業補貼政策。
馮瑞科現在不差錢,不需要在農民身上收稅,這也是另一方麵保障糧食生產,以供以後的大規模移民。
甚至,還可以給予補貼。
至於,給每戶150畝地的額度限製,是為了防止土地兼並
……
“靄亭,我們要從清國本土移民,需要有吸引他們的政策,我要的不是單個人的移民,而是以家庭為單位的。”
這個時代,清國本土願意出來討生活的人,肯定很多,薪資能吸引他們過來,這點馮瑞科毫不懷疑。
但是,馮瑞科能想象到,吸引的大多都是年輕男子,願意為了家庭出來賭一把,賺了足夠的錢後就回鄉。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啊!
這跟馮瑞科想他們在這裏安家的想法相悖。
葉靄亭也皺了皺眉頭,沉思片刻後說道:“天養,我們不用這麽急吧,隻要他們先一步過來賺到錢後,就會想著帶家裏人再出來。”
馮瑞科搖搖頭,說道:“也許會有這種情況,但我感覺不多。就如同你,恐怕也是想幹一份幹事業後,回去向你家老頭炫耀吧!”
“呃!”葉靄亭聽到這話,沒法回答,他確實是這麽想的。
馮瑞科看他的樣子,知道被自己說中了:“你都是這樣子,何況其它人。”
中國人鄉土情結非常重,外地發展的再好,終究不是家;自己的祖墳、自己的成長記憶都家鄉。
現代社會,科技這麽發達,隨時可以視頻的情況下,一到節假日,都要回家;
即使明知高速路上會堵車,但都無所謂。
除非是,回不去了。
見大家都陷入沉思,也許都在回想自己的家鄉、親人了吧;
馮瑞科不解風情的繼續說道:“我想除了目前的薪資外,大家最在乎的就是土地,我們應該給他們分土地,大量的土地,形成不可拒絕的誘惑,土地所在地即是家鄉。”
目前幾個月來,都算是吃大鍋飯的,華工除了工資,沒有私財;
無恒產者無恒心,得讓他們有私產,然後讓他們分批回中國,帶自己的家人過來。
有了自己的土地就有了根基,這就是‘落地生根’正確的解讀方式。
耿占春這時突然抬頭,吃驚的問道:“會首,我們真的可以分到土地?”
一直以來,馮瑞科雖然對大家宣揚,能賺到錢,可以分到土地,可以安家定居,可以娶妻生子。
但目前農場一個女人都沒有,讓他們如何相信,現在耿占春終於聽到了這個消息,如何不吃驚。
馮瑞科點點頭,肯定的回答道:“是,必須分,而且是很快就落實。”
大家到這裏,也都快一年了,最開始的承諾,是該開始履行;
前世自己吃過很多領導畫的大餅,現在自己可不能也光畫餅。
葉靄亭這時也反應過來,問道:“天養,給他們土地,確實是個好的辦法,隻是我們要分多少呢?”
“我們目前農場,總共也就八十多萬畝,少了達不到你所說留住人的目的,多了恐怕根本不夠分。”
馮瑞科努力回想自己的記憶。
曆史上,美國總統林肯,曾將廣大西部的土地,通過法令分配給小農民,滿足西部墾殖農民對土地要求,確立小農土地所有製,從而為美國農業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其《宅地法》規定:凡一家之長,或年滿21歲、從未參加叛亂之合眾國公民,在宣誓獲得土地是為了墾殖目的並繳納10美元費用後,均可登記領取總數不超過160英畝宅地。
登記人在宅地上居住並耕種滿5年,就可獲得土地執照而成為該項宅地的所有者。)
160英畝,大約是970華畝;
馮瑞科這邊,肯定不可能這麽多,中國人基數這麽大,而且他還有傳送陣能輕鬆移民,給太多以後根本不夠分。
馮瑞科回答道:“每戶150畝怎麽樣?”
像美國,歐洲移民到美國的最大支出就是移民船費,成本也高,他們人口也少;
但是對於馮瑞科來說,這些都不是事兒,他準備給所有移民免費,誰讓他有最大的作弊器呢。
葉靄亭考慮了一下,略微點頭,說道:“如果一戶六口人,有蒸汽耕地機的情況下,150畝也能耕種。”
“好,你是大管家,這方麵多考慮利弊;但土地放心,不夠我們就去增加,我們所處的這片大陸,土地多的是。”
馮瑞科擔心他不知道整個南美洲的情況,而限製了他的思維。
“天養,放心,這一年來,我也是學習了很多的,可不是當初的我。”
大方向定了後,馮瑞科就和眾人商議,怎麽分配土地,是出售、還是免費分配等方方麵麵進行討論;
葉靄亭繼續說道:“天養,我覺得不能免費分配;雖然我知道土地很多,但如果後續我們土地依然不夠,後來的移民怎麽辦,怎麽保證公平?”
“另外,我們一直沒有創收途徑,都是在支出,支出的費用怎麽回收循環再利用?”
葉藹亭雖然二十來歲,比較年輕,但畢竟跟隨兩廣總督葉名琛多年,這些方麵比較有經驗,看問題比較長遠;
“但是新移民過來都沒有錢財,怎麽購買土地?獲得土地後,開發、建房、買農具等等都需要錢。”陳典拱說道,他站在移民的角度考慮問題。
“那就可以先免費領取,在接下來的幾年中,需要繳納齊費用後,才可以領取地契。而且,新移民如果是老移民的家屬,可以直接投奔老移民。如果是無法投奔,可以先在農場各工作場地工作一年半載,就有財力發展了。”
葉藹亭腦子反應很快,迅速給出了方案,馮瑞科覺得他說的很合理。
“那是按戶分配,還是按成丁分配?”馮瑞科又提出一個問題,以供大家討論。
中國古代,大多統計人口方法,都是丁口或者戶;
黃坤生這時候說道:“會首,我建議還是以戶為根據,中國幾千年都是將土地掛在戶主名下;成丁即可立戶。”
馮瑞科愛好曆史,但也隻偏向於一些大的曆史事件等,對於古代的製度方麵,知之不詳。
於是,他問道:“多少歲算是成丁?”
黃坤生作為童生功名獲得者,信手拈來:“隋時二十一歲成丁,唐時為二十三歲,宋是二十歲為丁,明清兩代均將成丁年齡定在16歲。”
“嗯,那就把成丁的標準降低一點,18歲吧,出生之日起算,周歲。”馮瑞科一錘定音,詳細細節後續再製定。
“那就每戶150畝?”陳典拱問道,他從小的願望,就是希望家裏能有自己的土地。
“每戶150畝吧,不夠分的話,我們的軍隊會為移民獲得更多土地的。軍隊的軍功還有額外土地,這個以後詳談。”
土地麵積,馮瑞科直接定了,每戶土地多一點,以後家裏孩子多了,才能養活。而且土地太小,不太適合未來機械化作業。
也不宜過大,目前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的農場,過大經營有難度;如果以後所有環節都機械化了,家裏有小孩成年,還可以繼續單獨分出去立戶,麵積自然增大。
馮瑞科想的是,以後移民到了後,先到藍田墾牧公司工作一段時間;
熟悉環境或參與工作後,有了收入積累,就可以購買自己的土地。
“好,土地方麵就按大家定好的方法來,為了彌補大家購買土地的花費,每戶給予150畝永久免交農稅的額度。”
“天養,這……”
這下,大家吃驚了, 種地納糧,是中國幾千年不變的古規,這不收,他們一下都沒反應過來。
馮瑞科嗬嗬一笑,他知道未來的製度,不僅僅不收,還有各種農業補貼政策。
馮瑞科現在不差錢,不需要在農民身上收稅,這也是另一方麵保障糧食生產,以供以後的大規模移民。
甚至,還可以給予補貼。
至於,給每戶150畝地的額度限製,是為了防止土地兼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