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


    物質交換的價值杠杆效應,不是靜止的絕對平均,而是動態的補救性平衡;不是不要高矮胖瘦的差異,而是激勵高效低耗、結構優化的資源配置。


    在地球物質大循環中,諸如食鹽等被水資源循環拋棄在半途的物質,若始終處於靜止不動狀態,即或是能夠誕生動物,也會因缺乏食鹽等必要物質,而無法生生不息的周而複始延續,物質大循環將以徹底斷鏈的失敗而告終。


    為確保物質大循環的永續性,結構優化需求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個性化,就成為扭轉乾坤的必備條件。價值交換,一箭多雕,一攬子奠定物質大循環方方麵麵的實際需要。


    能量等資源有限性的客觀實際,結合價值交換的成本要素,僅僅依靠以彼此為據點的就近交換、來降低時空距離的物質移動代價,並不是唯一高效低耗的選擇途徑。圍繞你棄我取,既降低對方排廢代價,又避免因爭奪雷同資源所需的高額成本(如人體消化道的澱粉酶、蛋白酶等益生菌,不僅與內在其它細胞共生共榮,而且還保持方方麵麵供需關係的平衡),彼此均成倍降低成本,互利共贏,皆大歡喜。


    你棄我取、避免雷同,是物質個性化、多樣性的能量結構優化升級的必由之路。隻有物質個體結構的個性化差異,才能充分滿足各取所需。有所取必有所棄,以保持內在供需平衡。彼此都是物質循環的搬運工,地球物質大循環,得以永恒的生生不息、周而複始。由內及外、由此及彼的個性化差異,形成萬物萬象的客觀世界。


    動物體內的信息與實物循環,具有心血管和腦神經的雙重功能路徑。鑒於生物由無機物、有機物演化而來,我們有理由認為:萬物循環均有類似於心血管、腦神經的雙重功能和循環路徑。恰如水管、道路或電路功能的“公共設施”鏈接而成的循環鏈,均有諸如水流、人流、車流、電流的適度流量。


    循環鏈的物質流量太小將導致“公共設施”浪費,流量過大將導致“公共設施”爆裂或諸如結石、血栓的沉澱堵塞,忽大忽小的不穩定,同樣將導致循環鏈癱瘓。換言之,物質循環在一個循環體係或係統中,自始至終都得保持一個相對平衡的度。動物體內的循環鏈,均有一定自動收縮和擴張功能,能夠類推萬物。脫離這個度,循環鏈的“公共設施”就會因失衡而岌岌可危,所涉生命個體也岌岌可危。


    動物缺乏相對平衡的食物多樣性,將麵臨部分物質稀缺和部分物多為患所導致的病變後果。由此可知,動物不僅需要保持總量物質的相對平衡,更要保持結構多樣性的各種微量搭配的平衡。也即,生命存續的前提條件,是方方麵麵兼顧的、全要素的平衡供給。


    急需、稀缺為貴的價值交換,不僅重在尋求外在豐富的所需資源,而且更需要逐步調整內需,即通過獨特的個性化發展,以適應外在環境的資源供給,從而盡可能避免以高昂代價,換取稀缺、急需資源。


    各生物個體,隻能在有限的存續周期以內,享受等價交換的對等權益和均等的生存與發展機會,避免巧取強奪的惡性競爭。這也等於是說,在獲得繼承性起跑線和公平競賽的入場券後,一切隻有依靠自身識別、分解與合成動能,不能大幅落伍在主流群體之後,才能獲得順利實現自身的資源優化配置的主動權。價值交換獎優罰劣即資源優化配置的基本屬性,使得愈落後愈是處於循環鏈邊緣,同類物質愈是所剩不多。願否提升自身識別、分解、合成重組等動能,悉聽尊便!


    物質循環存在著淘汰落後弱小的殘酷一麵(循環鏈有物質不滅的好生之德,就算違規也隻是逼迫靠邊讓路的邊緣化形式,減少資源供給,而非直接剝奪生存權),以加速個體新陳代謝的獎優罰劣而促進總體物質的循環。也即,所有物質個體,若自身主觀不努力,天上沒餡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Pk時代前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作家HKcan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作家HKcanx並收藏Pk時代前沿最新章節